现代汽车呼吁美国放松管控 电动车企离不开中国供应商

现代汽车呼吁美国放松管控 电动车企离不开中国供应商 现代汽车在声明中称,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成分之一,到2022年中国提炼并生产出全球100%的球形石墨和69%的合成石墨,短期内其他国家不太可能取代中国。其余韩国电池公司也表达了不满,LG新能源、SK On、三星和韩国电池产业协会已经向美方反映其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设宽限期等建议。据悉,今年1月1日,美国官方发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正式生效,新规定明确将使用中国制造商生产的电池组件的车辆,排除在7500美元税收抵免之外。新规生效后,符合补贴条件的电动车型数量相比2023年减少约一半,由25款(包括EV和PHEV)减少到13款。并且,特斯拉Model 3部分版本、Cybertruck、大众ID.4、福特E-Traansit等车型,均无抵税资格。不过,短期内这些车企仍无法离开中国供应商,例如特斯拉的Cybertruck就因电池关键材料短缺造成产能提升缓慢。为此,特斯拉不得不紧急向中国进口关键原材料,而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Cybertruck放弃了7500美元的美国财政补贴。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国禁止向宁德等中企采购电池:韩国恳求豁免

美国禁止向宁德等中企采购电池:韩国恳求豁免 美国电池采购新规于1月1日落地生效后,有资格获得最高7500美元补贴的电动汽车车型从43款减少到19款,且受到政策冲击的远远不止汽车制造商。对于这样的新规,美国媒体也直言,美国的系列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及电池的政策“损人不利己。据国外媒体报道称,在上述新规影响下,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紧急从中国进口制造电池的关键零部件。特斯拉生产新型电动汽车Cybertruck所需的电池正极材料是从一家中国企业采购的,当前Cybertruck电池的大规模量产陷入困境,特斯拉似乎紧急向中国制造商寻求供应。另外,其他几家美国车企也在跟特斯拉一样,紧急从中国进口关键零部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称购买使用中国材料制造的电动车将没资格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

美国称购买使用中国材料制造的电动车将没资格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 美国财政部的最终规则将 12 月份的规则草案编入法典,该草案严格限制了有资格获得信贷的电动汽车数量。根据汽车创新联盟 (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 的数据,今年在美国销售的 110 多款电动汽车中,只有 22 款有资格获得该抵免额。这一消息发布之际, 全国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着更广泛的困难。近几个月来,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本周解雇了超级充电部门的数百名员工,这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特斯拉庞大充电网络的协议带来了不确定性。该规则凸显了拜登总统在寻求加速国家能源转型、同时减少对中国企业的依赖时所面临的挑战。目前,北京控制着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的绿色技术供应链的几乎所有阶段。美国脱离这些供应链的速度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对电动汽车司机,而且对美国的气候目标和国家安全。如果拜登政府在切断中国供应方面行动过快,它可能无法实现到 2030 年一半新车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如果行动过慢,美国可能会将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拱手让给战略竞争对手。“部署电动汽车的速度越快,就越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从国家安全角度或经济竞争角度来看,供应链陆上供应链越快越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项目高级研究员简·中野(Jane Nakano)表示。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D·波德斯塔(John D. Podesta )在周四与记者预演该声明的电话会议上为政府的做法进行了辩护。波德斯塔说:我们希望看到电动汽车在美国制造,其零部件和关键矿物来自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友和合作伙伴。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大幅调整其供应链。根据最终规则,如果电动汽车包含由中国公司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则将不再有资格获得联邦税收抵免。从 2025 年开始,限制范围将扩大到包括电池中由中国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任何关键矿物。美国财政部于 12 月发布规则草案后,包括福特野马 Mach-E 在内的几款热门电动汽车车型不再符合补贴资格。彭博新能源财经电动汽车高级合伙人科里·坎托 (Corey Cantor) 表示,最终规则可能会阻止一些注重成本的驾驶员购买电动汽车,从而减缓电动汽车的普及步伐。“是什么阻止人们购买电动汽车?调查显示了前期成本和收费焦虑。”坎托说。 “税收抵免有助于减轻前期成本。”根据联邦数据库,仍有资格获得 7,500 美元全额税收抵免的电动汽车包括福特的 F-150 Lightning 皮卡、大众的 ID.4 跨界 SUV 和特斯拉的 Model Y。Rivian 的多款型号有资格获得 3,750 美元的部分抵免额。与草案版本不同的是,最终规则允许汽车制造商在 2027 年之前继续购买中国石墨,同时仍有资格获得补贴。主要汽车制造商曾游说暂时缓刑,并警告说,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市场上的所有电动汽车车型都将没有资格获得信贷。石墨几乎用于所有阳极,即电动汽车电池的带负电部分。中国生产了全球约 70% 的石墨,并提炼了约 90% 的石墨材料。相关文章:美国政府今年已向经销商发放5.8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金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财政部放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的限制

美国财政部放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的限制 美国放宽了一些有关电动车税收抵免的规定,以让更多电动车能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今天发布的最终指南为汽车公司提供了两年的豁免权,免除《通胀削减法案》(IRA) 中取消使用来自中国等国家电池矿物原料生产的电动汽车补贴资格的条款。这项豁免仅适用于“无法追踪”的电池矿物,如石墨,这些矿物通常来自中国。美国财政部今天表示,这些材料在2027年之前不受该规定的约束。但针对锂、镍和钴等更常见矿物的其他限制将于2025年1月生效。

封面图片

韩国承诺提供9.7万亿韩元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援助计划

韩国承诺提供9.7万亿韩元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援助计划 韩国将向本土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提供9.7万亿韩元的财政援助,以建立符合美国税收抵免规则的新供应链,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周三表示,韩国当局还将继续寻求确保关键电池材料的安全,以便国内制造商能够通过满足《通胀削减法案》的要求来保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此前,美国上周宣布给予汽车制造商两年的石墨等矿物采购宽限期,而中国在这些矿物的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该部表示,财政援助将包括税收抵免和贷款,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封面图片

面对中国电动车 欧洲车企被迫“压榨”供应商以降成本

面对中国电动车 欧洲车企被迫“压榨”供应商以降成本 然而,一个重大挑战是,过去两年供应链的问题已经对许多小型公司造成了严重影响,令人质疑欧洲的汽车制造商还能从开始裁员的供应商那里节省出多少成本。经过四年的中断,本周日内瓦车展回归,届时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与更加专注于电动汽车的中国制造商之间的差异将在展会上得到鲜明体现。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瞄准了欧洲市场。参加此次展会并举办媒体活动的只有法国雷诺、中国上汽集团以及比亚迪这三家大型汽车制造商。雷诺将发布其电动汽车R5,而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将推出M3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比亚迪的海豹纯电动汽车被提名为展会的年度汽车大奖之一。如果获奖,这将是第一款获此殊荣的中国车型。“它们确实截然不同,”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尼克·帕克(Nick Parker)在谈及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与中国的竞争对手时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燃油车和电动汽车供应链彼此独立。与依赖外部供应商的欧洲汽车制造商不同,中国汽车厂商拥有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几乎所有产品都在企业内部生产,这大大降低了成本。这有助于中国制造商削弱欧洲对手的竞争力。在英国市场,比亚迪海豚的起售价为25,490英镑(约合23.2万元人民币),比大众汽车同级车型ID.3便宜约27%。特斯拉的情况也是如此。艾睿铂的帕克表示,追赶这些竞争对手意味着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可能面临“严峻挑战”,因为他们能从外部供应商那里削减的成本是有限的。由于向电动汽车的转型速度低于预期,当地不少传统汽车制造商陷入了双重供应链的困境。本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欧洲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较去年12月下降了42.3%。雷诺和Stellantis本月都强调了他们在削减电动汽车成本方面的努力,而梅赛德斯则下调了对电动汽车需求的预期,并表示将在未来十年逐步更新其传统产品线。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态度。他告诉供应商,85%的电动汽车成本与采购材料有关,供应商需要承担降低成本的相应责任。塔瓦雷斯表示:“我正在向我的合作伙伴传达这一现实:如果你不履行自己的份内事,那就等于自动淘汰出局。”最近,镍和铝的价格也开始上涨,这凸显了汽车原材料价格面临的风险仍然存在。许多传统供应商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汽车制造商的削减成本压力。Forvia、Continental和博世最近都宣布了裁员或发出了警告,业界预计还会有更多裁员。为了维持利润,此前在芯片供应短缺期间,汽车制造商将生产重点放在了利润率更高的车型上,但这意味着营收减少,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也随之减小。如今,业内专家表示,资金充足的大型供应商能够适应新的现实。但他们警告称,许多规模较小的供应商正处于破产的边缘,例如德国的Allgaier在去年7月就申请了破产。这意味着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一种微妙的局面:一方面要削减成本以应对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给供应商带来过大的压力。经销商服务公司Cox Automotive数据分析总监菲利普·诺瑟德(Philip Nothard)表示,汽车制造商甚至可能不得不出手救助陷入困境的供应商。他说:“风险在于,如果欧洲汽车制造商试图对这些供应商施加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供应商破产,或迫使他们寻求其他市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德国汽车制造商曾雄霸汽车行业数十载,其品牌一度是卓越的代名词,令消费者心生向往。但随着该行业转向电动汽车,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将近十年时间里,尽管投资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但大众(VW) 、宝马(BMW)、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等车企仍尚未能侵蚀特斯拉(Tesla, TSLA)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这些德国汽车制造商正与科技巨头合作,而非自行开发用来驱动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的软件。它们在电动汽车创新的较前沿领域落后于中国的后起之秀,在这一关键的亚洲市场上节节败退。 本周,全球最大车展之一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在慕尼黑举行时,德国车企的这种防御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动汽车市场领头羊特斯拉多年来首次参展。中国的多家新兴公司也是如此,所带来的车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慕尼黑国际车展每两年举行一次,曾是展示德国汽车工业实力的舞台,如今却让人深刻认识到,新涌现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不仅通过更低的成本给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压力,还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令这些老牌车企试图缩小的差距日益扩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