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完成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完成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为满足智神星一号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需求,星河动力研制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液体发动机负载模拟系统,并在本次试验中进行了负载模拟系统的联调及仿真使用。该负载模拟系统用于模拟智神星一号飞行中伺服机构摆动发动机时的各项负载力矩,可同时实现侧向及轴向21个通道的实时动态加载和数据采集,与高性能仿真计算机共同构建了伺服机构半实物仿真系统,系统功能全面覆盖了“智神星”伺服机构负载性能测试和半实物仿真试验的需求。半实物仿真试验充分验证了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检验了伺服机构在复杂负载环境下的性能,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神星一号是一款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组网方面的市场需求。它起飞质量283吨,低轨运载能力8吨,搭配爱神星二号上面级可达10吨,CBC捆绑构型拓展可达17.5吨,号称极具性价比。一级飞行段采用“光纤捷联惯组+飞行综合控制器+电动伺服机构”的控制方案。一级并联7台自研的CQ-50液氧/煤油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安装2台机电作动器,实现发动机径向和切向摆动,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力。动力系统冗余设计,极端情况下,当单台发动机/伺服出现故障时,通过对其余六台发动机进行控制指令重新分配,仍可保证火箭继续稳定飞行。据介绍,星河动力航天是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技术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公司主要为国内外航天领域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航天发射服务,先进的航天装备制造,高性能产品配套,和广泛的工程、技术、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谷神星”系列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等。在航天发射业务方面,星河动力创造了国内民营首家实现连续多次发射成功、首家将商业组网卫星送入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等多个行业第一。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 首次液体 火箭 发动机 九机并联试验成功: #航天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完成

中国 首次液体 火箭 发动机 九机并联试验成功: #航天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完成,试验采用与首飞任务技术状态相同的一子级箭体,9台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总推力达770吨

封面图片

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6月23日,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下午1时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8米直径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新技术验证箭竖立在场坪发射台上,3台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喷出蓝色尾焰,箭体上升至约12公里高度,中心发动机调节推力,火箭受控下降,在距离地面50米处,四条着陆腿展开,随后火箭缓速下降,高度趋近于零,稳稳落在回收场坪,实现定点垂直软着陆。

封面图片

航天六院推力最大液体动力点火试验圆满成功 四机并联超500吨

航天六院推力最大液体动力点火试验圆满成功 四机并联超500吨 它对四机并联方案进行了“全面体检”,验证了泵后摆发动机多机工作的协调性和最大力热环境下的工作可靠性,证明了发动机完全具备了飞行应用的条件。此次试验为今年某新型火箭的首飞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而试验发动机经检测处理后将交付飞行应用。据悉,所谓泵后摆发动机,就是一种将摇摆装置后置的发动机,能够有效减小发动机工作占用空间、减轻发动机结构重量、降低火箭伺服摇摆力矩。研制团队突破了高温高压大流量富氧燃气摇摆装置等关键技术,并进一步优化了发动机系统方案,解决了大功率旋转机械振动控制等难题。对比现役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新型发动机推力更大、性能更高、结构更紧凑,在同等火箭直径内可布局更多的发动机,从而有效提高火箭运力。四机并联,是把四台技术成熟的发动机系统“组合”在一起工作,而不是简单的“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既可以为火箭提供更大的推力,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系统的复杂程度。当然,多台发动机协同工作给研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带来了许多新挑战。研制团队通过深入的机理分析和大量的数字仿真,攻破了起动同步性、复杂力热耦合环境、故障识别与处置、垂直装配与整体交付、试验及测控等多项技术难题,确保了发动机和四机并联方案的稳妥可靠。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航天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中国航天重复使用运载火箭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十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试验全程用时6分钟左右,火箭经历了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缓速下降五个阶段,实现“起得来、控得准、展得开、落得稳”。试验全面验证了3.8米直径箭体结构、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大推力强变推可复用发动机技术、双低温增压输送技术、返回着陆的高精度导航制导控制技术及健康监测技术,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次试验飞行剖面的顶点为海拔约12公里的平流层。后续,研制团队将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基本覆盖火箭一子级飞行剖面,向着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目标再迈进一大步。据了解,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伞降回收、伞降加气囊、有翼水平回收等方案各有所长。垂直起降回收是在火箭原有外形上进行改进,增加了栅格舵、返回控制系统、着陆缓冲系统等,使火箭一子级得以重复利用,进一步提升火箭运载效率,降低人类进出太空的经济成本。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15次重复试验

航天科技集团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15次重复试验 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制涉及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落得准”、“接得稳”、“用不坏”以及“修得快”。而在这些技术中,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制无疑是重中之重。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一大核心功能在于,它不仅能够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而且在完成使命后能够安全返回地球,并准备再次投入使用。这一过程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一方面,火箭在完成任务后需精准地落回地球,期间涉及滑行过程,并在接近地面时再次点火以确保稳定着陆;另一方面,火箭返回地面后,经过简单的修复和维护,便可迅速恢复状态,再次承担发射任务。为了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这一功能,发动机的研制团队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试验试车等多个环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生产质量,严格把控试验流程,为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航天科工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鸣凤”二号热试车成功

航天科工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鸣凤”二号热试车成功 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去年11月,这款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200s全系统长程热试车。今年1月26日,航天科工自主研发的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本次试验的成功为快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