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压力山大的日子会让你看起来比实际上更老

新研究揭示:压力山大的日子会让你看起来比实际上更老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年轻的成年人在压力大的日子里看起来和感觉上都比较老 - 但只有在他们也觉得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相对较弱的日子里才会这样。"有大量研究告诉我们,压力会让老年人觉得自己老了,甚至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老,"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Shevaun Neupert 说。"当老年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老时,就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健康后果。然而,对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人这一问题的研究却很少。深入了解各年龄段人群的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制定干预措施,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这项工作可能特别及时,因为压力研究人员发现,与前几代人年轻时经历的压力相比,现在年轻成年人经历的压力越来越大"。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 107 名年龄在 18 岁至 36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的数据。研究参与者在完成基线调查后,又连续八天进行了详细的日常调查。每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他们每天所承受的压力大小、他们认为自己当天对生活的控制能力有多强,以及他们当天的感觉和年龄。Neupert说:"关键的发现是,当研究参与者报告说承受的压力比平时大时,他们也报告说看起来和感觉上更老了。然而,只有当研究对象也报告说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控制能力比平时差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压力水平和控制水平都是相对的。"影响和未来方向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报告说自己的压力相对较小,但如果压力水平高于他们通常报告的水平,研究人员就会看到这种效应。同样的道理,人们可以报告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仍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但如果控制权比他们通常报告的要小,研究人员就会看到这种效果。首先,这告诉我们,压力让人感觉变老的现象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年轻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Neupert说:"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长期承受慢性压力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当人们从青年期步入中年期40多岁和50多岁时,压力水平通常会越来越高。如果这些年轻人的压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历史高水平,而且这种压力正在影响他们的衰老程度,那么我们就必须密切关注我们用来评估这一代人与压力相关的身心健康的指标。"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研究揭示压力可能使我们在面对不公正时更倾向于持利他主义

研究揭示压力可能使我们在面对不公正时更倾向于持利他主义 在脑部扫描过程中,参与旁观者干预任务的人与没有压力的人相比,有压力的人表现出独特的神经激活模式,更有可能帮助受害者。根据最近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观察不公正现象时经历压力可能会使大脑倾向于利他主义。这项研究由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华根及其同事完成。与帮助他人相比,惩罚他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压力下目睹不公正的行为时,往往会表现得无私,宁愿帮助受害者也不愿惩罚罪犯。这与不同的大脑网络驱动直觉、快速决策和深思熟虑、缓慢决策的理论相吻合,但旁观者的大脑在压力情况下如何在帮助和惩罚他人之间做出权衡还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在面对不公正时驱动第三方干预的神经过程,Wang及其同事招募了52名参与者,让他们在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上完成一项模拟的第三方干预任务,在这项任务中,他们观看某人决定如何在自己和另一个角色之间分配一笔现金,而后者必须被动地接受提议。然后,参与者决定从第一个角色那里拿走钱,还是给第二个角色钱。其中大约一半的参与者在开始任务前将双手浸入冰水中三分钟,以诱发压力。急性应激降低了第三方惩罚违法者的意愿和惩罚的严厉程度,增加了他们帮助受害者的意愿。图片来源:Huagen Wang(CC-BY 4.0)在极端不公平的情况下,即参与者目睹某人保留了本应与他人平分的绝大部分现金时,急性压力会影响决策。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压力过大的受试者选择惩罚罪犯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激活程度较高该脑区通常与思维和决策有关。计算模型显示,急性压力会减少对惩罚的偏好,从而提高人们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作者指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帮助受害者相比,惩罚他人需要更多的深思熟虑、认知控制和计算。这些结果与越来越多的证据相吻合,这些证据表明,压力过大的人往往会采取更加合作和慷慨的行动,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将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决定如何帮助受害者,而不是惩罚犯罪者。作者补充说:"急剧的压力使第三方干预从惩罚施暴者转向帮助受害者"。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371/journal.pbio.3002195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压力山大的科技公司高管: 一半的人酗酒,74%害怕被AI取代

压力山大的科技公司高管: 一半的人酗酒,74%害怕被AI取代 美国科罗拉多州成瘾治疗中心 All Points North 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市场研究公司 Censuswide 的一项调查结果。该调查名为《2023年科技高管心理健康报告》,在2023年4月27日至2023年5月15日期间进行,对员工至少1000人的公司的501名科技高管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因为长时间工作和高水平压力,这些高管中50%酗酒、51%吸烟、32%吸食管制药物、45%服用止痛药、34%服用兴奋剂、35%服用安眠药、36%服用抗抑郁药物。此外,77%表示裁员对他们的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74%担心AI会取代他们的职位。三分之一的首席高管级别的科技高管表示他们正在寻找新工作。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我们的肌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

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我们的肌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 该图谱发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杂志上,它发现了新的细胞群,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肌肉纤维比其他肌肉纤维衰老得更快。它还确定了肌肉对抗衰老的补偿机制。这些发现为未来的疗法和干预措施提供了途径,以改善肌肉健康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项研究是国际"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绘制人体每种细胞类型的图谱,从而改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会逐渐变弱。这会影响我们进行站立和行走等日常活动的能力。对某些人来说,肌肉流失会加剧,导致跌倒、行动不便、丧失自主能力,并引发一种叫做"肌肉疏松症"的病症。人们对肌肉随时间衰弱的原因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项新研究中,威康桑格研究所和中国中山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单细胞和单核测序技术以及先进的成像技术,分析了来自 17 个年龄在 20 岁至 75 岁之间的人的肌肉样本。研究小组发现,在来自老年样本的肌肉干细胞中,控制核糖体(负责生产蛋白质)的基因活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损害了细胞修复和再生肌肉纤维的能力。此外,这些骨骼肌样本中的非肌肉细胞群产生了更多的促炎分子CCL2,将免疫细胞吸引到肌肉中,加剧了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退化。此外,还观察到与年龄有关的一种特定快肌肌纤维亚型的损失,这种肌纤维亚型是肌肉爆发力的关键。不过,他们首次发现了肌肉的几种补偿机制,似乎可以弥补这种损失。这些机制包括慢速肌纤维转而表达失去的快速肌纤维亚型的特征基因,以及剩余快速肌纤维亚型的再生增加。研究小组还在肌肉纤维中发现了特殊的细胞核群,它们有助于重建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的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培育的人类肌肉细胞中进行的基因敲除实验证实了这些细胞核在维持肌肉功能方面的重要性。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威康桑格研究所的 Veronika Kedlian 说:"我们采用无偏见、多方面的方法来研究肌肉衰老,结合不同类型的测序、成像和调查,揭示了以前未知的衰老细胞机制,并突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的张洪波教授说:"在中国、英国和其他国家,我们都有老龄化人口,但我们对老龄化过程本身的了解却很有限。我们现在可以详细了解肌肉如何在衰老的影响下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功能。"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威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的莎拉-泰克曼(Sarah Teichmann)博士是人类细胞图谱的创始人之一:"通过人类细胞图谱,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详细了解人体,从人类发育的最初阶段一直到老年。有了这些对骨骼肌健康老化的新认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现在可以探索如何对抗炎症、促进肌肉再生、保护神经连接等。这样的研究发现对于制定治疗策略,促进后代更健康地步入老年有着巨大的潜力。"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年轻投资者明显的金融保守主义与他们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水平不一致】

【研究:年轻投资者明显的金融保守主义与他们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水平不一致】 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ASX) 的一项澳大利亚投资者研究中,46% 的年轻投资者(18至24岁)称自己更喜欢稳定的回报,但其中31%的人大量投资于加密货币。报告称,年轻投资者明显的金融保守主义与他们对加密货币的投资水平不一致。 研究人员表示,年轻人投资加密货币的原因归结为希望做与父母不同的事情,根据金融研究公司Investment Trend进行的 ASX 研究,年轻投资者持有的加密货币中位数为2700美元,占其总投资组合的6%,比所有其他投资者年龄组的3%加密货币配置高出一倍。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别再总说自己“老了” 真的会“越说越老”

别再总说自己“老了” 真的会“越说越老” 心理学研究发现,主观年龄越大,也就是那些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越老的人,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生活幸福感更低,甚至寿命相对来说也会更短一些。这些因素会让人感觉老得特别快1、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感心理学家认为,日常压力源和控制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年龄的重要因素。日常压力源(Daily stressors)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我们感到紧张、焦虑的因素或情境,而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指的是个体对有能力影响自己身边事件的信念。这种控制感意识能使个体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也就是说,当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影响或者控制自己生活中的情境或者事件,你就有了控制感。一篇发表在《心理健康科学》的研究招募了 107 名志愿者,他们需要在连续 9 天的时间里,对其每日主观年龄、日常压力源和控制感进行自我评估,结果发现,拥有高控制感的人往往会感觉自己更年轻,尤其是在日常压力源较多的情况下,高控制感的人比低控制感的人要感觉年轻至少 2.5 岁。这是因为当一个人感到对自己的生活有较高的影响和控制能力时,TA 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源,并且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地度过那些相对困难的时刻,对未来充满希望。反之,当控制感较低时,在面对压力时就会陷入消极情绪和无助感,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困境,甚至会认为自己的未来希望渺茫。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年轻不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的代名词吗?所以,当我们感觉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时,就会感觉自己与“年轻”渐行渐远,已经徐徐老矣。2、睡眠不足或睡不好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激活多种调节机制,有助于保持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早上醒来感到精力充沛,昨天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也变得烟消云散。同样,睡眠也会影响我们对主观年龄的感知,一项 2024 年 3 月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杂志的研究用调查和实验两种方法分别提供了相关的证据。在调查研究中,有 429 名志愿者分别进行了主观年龄和近 30 天内睡眠不足天数的评估,结果发现,每天都睡眠充足的志愿者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平均年轻了 5.81 岁,而睡眠不足每增加一天,平均主观年龄就会增加 0.23 岁,也就是说,如果 30 天内每天都睡眠不足,你可能会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老 6.9 岁!在实验研究中,有 186 名志愿者被分成了睡眠饱和组和睡眠限制组,前者在 2 天内每晚睡 9 个小时,而后者只能睡 4 个小时,结果发现,与睡眠饱和组相比,睡眠限制组的志愿者平均感觉自己老了 4.4 岁。研究者认为,主观年龄是一个人年龄增长的生物-心理-社会标志,而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从这三个方面让人感觉自己正在快速变老。睡眠不足时,人体的身心调节机制效果也会变差,导致人们会感到自己有力不从心,也就是感觉变老了,同时变老往往会和睡眠变差联系在一起,因此睡眠不足就会让一个人感觉自己比实际更老一些。2个方法让你“变年轻”心理学家认为,正如以上的研究,一个人的主观年龄是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的,我们可能会因为睡眠、压力和控制感等因素,而感觉自己当下比实际年龄更老或更年轻。反过来,这也说明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这些因素来让自己的主观年龄更年轻,从而提升心理健康,生活更幸福。1、践行“118”健康睡眠理念睡眠充足且拥有良好的质量能够让人感觉更加年轻,而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的“118”健康睡眠理念,即建议大家践行“11 点睡觉,睡够 8 小时”的健康作息习惯。当然,根据睡眠相关的研究,大部分成年人的正常睡眠时长在 7~9 个小时之间,同时,可能很多人因工作等原因难以严格在 11 点入睡,但这个理念的核心在于建议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习惯,即定时入睡和起床,保持适合自己的充足睡眠时长。2、提升对生活的控制感根据上述研究,减少日常压力源和提升生活控制感是让一个人越活越年轻的重要因素。但一般来说,日常压力源是一种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当我们遇到生活或工作中的麻烦或挑战时,压力自然就会出现,所以减少压力源可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控制感则是一种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因为控制感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信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控制感。-增强自我效能感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具备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当自我效能感较高时,我们会认为自己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完成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并且会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达到目标,这其实就是自我控制感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经常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或积累成功的经验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控制感,比如找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或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或者做一些非常简单但却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按照菜谱做一顿简单又健康的早餐、读一本有趣的书、学几个常用的外语单词等等。-为自己设定小目标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去完成,例如完成一份项目策划书、保持房间的整洁等,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逐个分解成细小的目标或步骤,以及具体的解决策略,这会让我们对当前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控制感,认为自己是在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学会调节情绪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对此产生一定的情绪,尤其是在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时,情绪就会变得消极和强烈,这会让我们产生对事情的失控感。因此,学会了解并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是提升控制感的有效方法。当我们能够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保持平稳和积极的情绪态度,就更有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中的事件。能够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向亲友倾诉、积极的自我肯定、腹式呼吸法、练习正念冥想、适当的运动等,此外你还可以尝试艺术疗愈的方法,例如绘画、剪纸、陶艺等,艺术创作的过程能够让人感到放松和找到满足感,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从而缓解消极的情绪。参考文献[1] Lee, S. E., & Neupert, S. D. (2024). The effect of control belief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stressors and subjective age in younger adults. Mental Health Science, e56.[2] Balter, L. J., & Axelsson, J. (2024). Sleep and subjective age: protect your sleep if you want to feel young.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91(2019), 20240171.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样本统计研究发现纯种狗实际上比杂种狗更健康

大样本统计研究发现纯种狗实际上比杂种狗更健康 研究人员使用了参与"犬类衰老项目"的 27000 多条犬的数据,该项目是一项公民科学工作,旨在追踪数万条犬在 10 年间的健康指标。这项研究的重点是最常见的 25 个犬种。他们发现,混种犬比纯种犬更抗病的说法根本不成立。虽然两种狗在健康问题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杂种狗和纯种狗的健康问题数量大致相同。纯种犬报告最多的十大疾病是:牙菌斑硬化、被其他狗咬伤、拔牙、贾第鞭毛虫病、骨关节炎、季节性过敏、耳部感染、心脏杂音、牙齿断裂和白内障。对于杂种犬来说,前 10 种病症几乎相同,发生频率也大致相同,但白内障和心脏杂音的类别被趾甲撕裂/断裂和巧克力中毒所取代。此外,纯种犬拔牙和被其他狗咬伤的情况较多,而混种犬得耳部感染的情况较多。两类狗出现牙菌斑和骨关节炎的频率基本相同。纯种犬比杂种犬更健康总体而言,在报告的 53 种病症中,有 26 种在发生频率或类型上与杂种犬和纯种犬没有明显区别。也许最有趣的是,纯种狗的主人报告他们的好朋友没有任何病症的比例(22.3%)实际上高于混种狗的主人(20.7%),这意味着纯种狗实际上比杂种狗更健康。"牙病、过敏症和骨关节炎是所有狗狗最常见的疾病,"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凯特-克里维(Kate Creevy)说。"狗主人应与初级兽医合作,制定牙齿健康管理计划。定期锻炼和保持瘦体重可能有助于延缓、预防或减轻骨关节炎的影响"。Creevy 是狗狗衰老项目的首席兽医官,也是 VMBS 小动物临床科学系的教授。误解研究人员说,人们之所以对纯种犬与混种犬的健康状况存在误解,很可能是因为某些品种的狗有特定的、众所周知的健康问题。例如,众所周知德国牧羊犬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小猎犬容易患癫痫,贵宾犬患青光眼的几率比其他犬种高。说到杂种犬,由于杂交品种数量庞大,几乎不可能对特定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这种对特定犬种疾病的了解,以及在混种犬世界中的相应缺乏,无疑让人们认为纯种犬在医学上比杂种犬更脆弱。Creevy 说,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启示之一是,未来的狗主人不应该根据狗的纯种与否来选择饲养下一只狗。她说:"人们在选择狗时应该考虑很多因素,包括环境、生活方式、社交互动以及狗可以参加的体育活动。为预防性兽医护理和犬只老化时的医疗护理做好规划也是谨慎之举。狗主人还应与主治兽医讨论,根据狗狗的品种、体型、性别等,新买的狗狗可能特别容易出现哪些医疗问题。"Creevy 还补充说,她和她的同事们对研究中报告的狗咬人案例之多感到惊讶。她说,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找出科学家们是否能分离出可能增加狗被咬风险的特定因素。这项研究发表在《兽医科学前沿》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