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

新研究揭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 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虽然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快乐,但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获得持久的益处。布里斯托尔大学"幸福科学"课程的幕后团队已经发现,向学生传授有关幸福的最新科学研究能明显改善他们的幸福感。但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除非在课程中学到的有实证依据的习惯(如感恩、锻炼、冥想或写日记)能长期坚持下去,否则这些幸福感的提升是短暂的。布鲁斯-胡德教授资深作者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教授说:"这就像去健身房一样我们不能指望上一堂课就能永远健康。就像身体健康一样,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善心理健康,否则,改善只是暂时的。"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幸福科学"课程于 2018 年推出,是英国首个此类课程。该课程不涉及考试或课业,向学生传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经同行评审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东西。参加该课程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幸福感提高了 10%至 15%。但两年后再次接受调查时,只有那些继续实施课程学习的学生才能保持这种幸福感的提升。该研究发表在《高等教育》杂志上,是首次对幸福课程学生离校后的幸福感进行长期跟踪研究。胡德教授说:"这项研究表明,仅仅学习一门课程无论是在健身房、冥想静修,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循证幸福课程仅仅是个开始:必须致力于定期运用所学知识。我们教授的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积极心理学干预,通过帮助他人、与朋友相处、感恩或冥想等方式,转移你对自己的注意力。这与当前的'自我保健'理论恰恰相反,但无数研究表明,走出自己的头脑有助于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思,而消极的反思可能是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幸福感(幸福学):最新且跨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超越GDP的思维),探讨人们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最深层因素,以及如何改善这些因素,打造

幸福感(幸福学):最新且跨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超越GDP的思维),探讨人们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最深层因素,以及如何改善这些因素,打造出让我们,以及下一代感觉幸福的社会。 ‧你快乐吗?你对生活感到满意吗? (主观的幸福感) ‧让人有幸福感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符合什么条件? ‧哪些因素造成了人们感觉幸福或不幸福?幸福感如何衡量? 这三十年来,「幸福感」(wellbeing)逐渐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它也是跨领域的大型社会科学研究,涵盖了心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这本书中也包括qu04世界各国的许多调查结果。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和第二篇是基本概念的说明,介绍「幸福感」的意义与衡量方式、它在哲学面的历史、它与经济及心理的关联性,以及全球幸福感的分布不均。 第三篇探讨人类生活几乎所有的面向──从基因、家庭、学校、心理和身体健康、失业、工作品质、收入、社区到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幸福。 最后一篇探讨政治和政府,幸福感的应用很广,可用来预测人们的寿命和投票行为模式。从政策面来看,本书主张政府开支不应再用传统的以金钱为单位的成本效益分析,而应该以「幸福感的年数」为基准。 幸福感的重要性无远弗届,「民之所欲」何在?不管是政府官员、企业、个人,都应该来了解最新的「幸福感的科学」,它将持续影响我们每个人过生活的方式、也影响整个社会以及政策。 【重点摘要】 ‧各国人民的幸福感差异庞大。全世界人口有超过六分之一,幸福为3点或更低(最高10点);另有六分之一的人幸福为8点或以上。以国家来看,平均生活满意度最高的是北欧国家,依序为芬兰、丹麦、瑞士、冰岛、挪威。 ‧几乎每个国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幸福感都相同,即使各国之间的幸福差距很大。 ‧自2008年以来,欧洲除外,大多数国家的幸福不平等升高。目前欧洲的幸福不平等低于其他地区。另外从2006至2008年以来,负面情绪和压力大幅增加。 ‧全世界大多数地区,人们的平均幸福感随著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在北美和欧洲,中年之后则有所改善。大多数国家的少数族群,平均幸福感低于平均值。 ‧(先进国家)一国之内解释人们幸不幸福的主要因素,依重要性粗略排序为: 心理疾病、 身体疾病、 有工作和工作的品质、 有伴、 家庭收入、 教育。 ‧各国之间人民幸福感的差异,主要可由以下因素解释(依重要性大致排序): 收入、 健康、 社会支持(社会安全网)、 个人自由、 信任的社会关系、 慷慨。 ‧很难预测孩子会不会成为快乐的成年人。但是孩子的幸福感比起学业成绩,更能预测其成人生活的满意度。其中以青少年时期的情绪健康最重要。 ‧父母的行为方式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温馨的爱和严格的规则有益于孩子的幸福。然而,许多孩童在严重的虐待中生存下来,幸福感却未能回应。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幸福非常重要。 ‧学校对孩童幸福的影响比一般想像的还要大,个别教师的影响也很大。 ‧心理和身体健康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变数。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密切相关,心理疾病往往会使身体疾病恶化。 ‧英、美大约20%的成人有可诊断的心理疾病。但在大多数先进国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治疗。心理疾病也是造成自杀的主要因素。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产生过多、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体内过度发炎。正念、冥想可以减轻这些影响并延长寿命。 ‧失业者的生活满意度通常比就业者低很多,若失业的时间较长,可能产生伤痕效应,即使重新就业后,也会对幸福感产生长远的负向影响。 ‧工作的社会面向,往往比收入更能决定人们的幸福感。这些社会面向包括:正向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主管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有趣、工作的目的。高幸福感的员工基本上生产力也会提高。 ‧人们对于收入,会有比较的心理。你周围的人的收入相对增加,会降低你的幸福感。 ‧所得不平等并不是一国幸福感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收入不能代表幸福。 ‧移民可能造成政治局势紧张,但它对原有居民的幸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移民的幸福增加很多。 ‧接触大自然(树木、植物、绿色空间和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行为和幸福有明显的影响。把这件事量化,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都会的设计。 作者简介 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的目标应该是追求人民的幸福。他的研究专长是心理健康。他的里程碑《快乐经济学》(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中译本经济新潮社出版)被翻译成20国语言,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他创办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表现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也是「幸福行动」(Action for Happiness)、「世界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和「世界幸福运动」(World Wellbeing Movement)的共同创始人。 2020年,荣获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的终身成就奖。 尚-依曼纽.戴奈维Jan-Emmanuel De Neve 比利时经济学家,也是牛津大学的教授,指导该校的幸福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他以研究幸福经济学而闻名,最知名的研究主题是幸福感与收入、生产力、经济成长和资源不均的关联性,《哈佛商业评论》也将幸福经济学选为「最重要的管理观念」之一。他因对幸福感进行科学研究的贡献,荣获维恩霍芬奖(Veenhoven Award)。他是“世界幸福报告”的编辑和“世界幸福运动”的共同创始人。 译者简介 罗耀宗 台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班毕业。曾任《经济日报》国外新闻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总编辑。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The Seven Success Lessons from Google)获中华民国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九十四年度金书奖。另著有《第二波网络创业家:Google, eBay, Yahoo划时代的繁荣盛世》(Netpreneurs 2.0)。译作无数,包括《反脆弱》《一课经济学》《选择的自由》《统计的艺术》等。现为财金、商业、科技专业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业评论》全球中文版特约译者。

封面图片

让大脑快乐:获得幸福能力

让大脑快乐:获得幸福能力 描述:这门课程旨在教授幸福心理学原理,帮助学员培养积极心态和幸福感。通过认知重塑、情绪调节等实践,学员将学会管理压力、提升自我认知,从而塑造快乐的大脑模式。课程注重实用性,助您拓展幸福感,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链接:https://pan.quark.cn/s/ee54897a9e4a 大小:NG 标签:#心理学 #课程 #学习 #资源 #quark #让大脑快乐 频道:@yunpanshare 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幸福感: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

幸福感: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 简介:幸福感: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这本学习资料将带领你探索幸福感: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提供完整的学习路径,帮助你更高效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标签: #幸福#学习#成长#进步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暂时的孤独感也可能带来令人担忧的后果

新研究揭示:暂时的孤独感也可能带来令人担忧的后果 继外科医生发出关于孤独流行病的警告之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社交联系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幸福。宾夕法尼亚州立健康与人类发展学院和健康老龄化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孤独感会对我们的日常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项研究旨在探索孤独感的细微差别,研究日常孤独感的波动如何影响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研究人员说,这项工作为美国卫生总监维韦克-穆尔西(Vivek Murthy)2023 年发表的声明提供了更多证据,声明指出孤独和隔离对美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破坏性影响,称其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这项发表在《健康心理学 》杂志上的研究成果也让人们更加关注不同的孤独体验,这也是6月10日至16日"孤独意识周"期间的一个焦点。外科医生表示,孤独和社会联系不足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包括:老年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29%,患中风的风险增加 32%,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 50%。与很少或从不感到孤独的人相比,经常感到孤独的人也更容易患抑郁症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即使人们一般不认为自己孤独或通常没有孤独感,孤独感也会导致负面的健康症状。暂时性孤独感较强或孤独感变化较大的人很可能会出现与孤独有关的日常健康问题,包括全身疲劳、头痛和恶心。这些数据代表了全国日常经历研究(NSDE)的 1538 名参与者,该研究是麦克阿瑟基金会美国中年调查的研究项目之一。NSDE 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教授 David Almeida 领导,他也是该论文的资深作者。目前的研究侧重于中年孤独感,使用的数据来自 35 岁至 65 岁的受访者。研究人员说,此前有关孤独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老年人身上。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的参与者接受了电话访谈,连续八天对他们的日常压力和情绪进行评估。受访者被要求描述他们每天遇到的任何压力和/或积极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感受,包括他们是否感到孤独以及孤独的频率。他们还被问及当天是否有身体症状,包括全身疲劳或头痛。这些评估两次进行,每次相隔 10 年。研究人员从这些数据中发现,当参与者的平均孤独感较低时,以及在孤独感低于个人平均水平的日子里,他们的身体健康症状较少且较轻。此外,在八天中孤独感较为稳定的参与者,其身体健康症状也较轻。阿尔梅达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孤独感的日常动态可能对理解和解决孤独感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增加社交联系感,哪怕只有一天,也能减少当天的健康症状。这样的日常关注为生活在孤独中的人提供了一种可控的、充满希望的微干预措施。"健康老龄化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达科塔-维泽尔(Dakota Witzel)说,研究结果表明,应该更密切地关注日常的、更短暂的孤独感。虽然持续的孤独感会导致外科医生建议中指出的长期健康影响,但这些更短暂、更多变的孤独感也会产生短期的负面健康症状。"很多研究都认为孤独是一种二元特征要么孤独,要么不孤独。但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轶事,我们知道情况并非如此。有些日子比其他日子更糟糕,甚至有些小时也是如此,"Witzel 说。"如果我们能了解每天孤独感的变化,我们就能开始了解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和长期健康的。"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037/hea0001377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能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能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这是数字媒体使用和心理健康难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心理学家Markus Appel说,“如果社交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真的是社会中的一股毁灭性力量,那我们更应该全方位分析它,可我们没有这样做。而上述担忧通常与社交媒体使用出现的网络霸凌、社交媒体成瘾和身体形象问题等相关。但迄今最好的研究表明,如果社交媒体使用真的有负面影响的话,其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也很小。“虽然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但对它的研究却不是全球性的。”研究论文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Andrew Przybylski补充道,之前的研究集中在年轻人身上,而他们试图更全面地了解互联网的影响。Pryzbylski和同事分析了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中,关于使用互联网与八项幸福感指标之间关系的数据。这项调查从2006年到2021年,每年通过电话或面对面采访对168个国家1000名15岁及以上的人收集数据。研究人员控制了可能影响互联网使用和民生福祉的因素,比如收入水平、就业状况、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情况等。结果分析发现,能够上网的人在生活满意度、积极体验和社交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平均得分,比无法上网的人高出8%。Appel指出,在线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新事物、结交新朋友,这可能会产生有益影响。Przybylski补充道,这种积极的效果类似于在大自然中散步带来的健康益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与不上网的人相比,平均而言,15至24岁在过去一周内使用过互联网的女性,对自己的居住地不太满意。Przybylski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那些在社区里不受欢迎的人会花更多时间上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互联网使用和幸福感之间的联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仅仅只是有关系。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清华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课 》| 简介:清华赵昱鲲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依托清华大学的学术资源,深入解读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课程

《清华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课 》| 简介:清华赵昱鲲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依托清华大学的学术资源,深入解读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课程结合大量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教授学员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塑造心理韧性、追求幸福人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助力学员提升生活幸福感 | 标签:# 清华赵昱鲲积极心理学课 #积极心理学课程# 幸福人生追求 #|文件大小 NG|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