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与印度钢铁JSW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印方持股51%

上汽与印度钢铁JSW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印方持股51% 新合资公司由双方共同出资15亿美元成立,JSW集团持股35%,此外当地的金融机构、汽车经销商以及部分员工也参与持股,使得印方实际总持股比例达到51%,而上汽集团则持股49%。JSW集团主席Sajjan Jindal表示,集团一直寻求机会进入印度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使其看到了入场机会,而MG的技术优势使其成为良好的合作对象,市场竞争策略方面,Jindal认为合资公司或可效仿马鲁蒂铃木,通过快速推出车型寻求市场份额突破。据了解,该合资公司主要在印度生产和销售MG品牌的电动汽车,目标是到2030年在印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从2%提升至33%,并计划在2030年销售100万辆电动乘用车。2023年11月30日,上汽集团与印度JSW集团在英国伦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汽将引入JSW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进一步支持MG印度公司拓展市场份额,上汽集团与JSW集团将积极协同各自在汽车、钢铁、能源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互利共赢合作模式,确保MG印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汽被迫与印企合资 印度又来搞事情了?

上汽被迫与印企合资 印度又来搞事情了? 而且连具体的发展规划都已经定好了,公司年产能会从今年的 10 万台,拓展到 30 万台,并且每 3 到 6 个月就推出一款新能源产品。JSW 集团主席 Sajjan Jindal 还站出来说,他们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在印度销售 100 万辆电动车,在新能源车中的份额也要从现在的 2% 增长到 33% 。所以,多年被合资的上汽,终于有机会合资别人啦?按道理说,用技术换市场这是好事啊,毕竟中国以前也是这么干的,还成就了大众、奥迪等一系列品牌,但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争议呢?实际上,上汽的这次合资和国内的情况还真不一样。中国过去的合资是准入门槛,不合资就不给进来,因为怕你冲烂国内还比较稚嫩的汽车市场,所以才有用技术换市场这一说法。而上汽名爵,其实早就在印度立足了。2017 年,上汽集团投资了 32.75 亿元人民币,在印度独资设立 MG 印度汽车有限公司,而且是工厂设备都跟过去了,包括整车制造基地及配套供应商园区。并且在 2019 年, MG 印度的第一款车 Hector 就已经开卖了,在国内,这车其实就是宝骏 530 ……后来又加入了Gloster (大通 D90 )、 Astor ( ZS 燃油版)、 ZS EV 、和 Comet EV (五菱 Air EV ),反正按上汽在欧洲的打法,只要拿自己的车贴个地道英伦正米字旗的标,就能在海外大受欢迎。到目前为止, MG 在印度的总销量大约是 20 万辆,光去年就实现了年销 6 万辆,增长 18% ,前景一片大好。但印度……过去的事实告诉我,当你想要印度的钱,印度就想要你的命。当年小米、华为、 OPPO 、 vivo 以及中国的各种 APP 都无不惨遭印度毒手,小米先是因为税务问题被罚款 5 亿多,又是被冻结 48.5 亿资金,后来在多方压力下才不得不撤销。所以,上汽在印度合资的这个事,更像是一种妥协。在去年 6 月,《 印度斯坦时报 》就有传闻透露出来,说 JSW 集团准备收购 MG 印度的部分股权,最终会导致上汽持股比例降至 50% 以下。当时上汽还立即发文澄清,称消息 “ 严重背离事实 ” ,但现在看来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合资公司成立后,上汽最后只有这个公司 49% 的股份,而 JSW 将拥有 35% ,另外的 16% 也将在印度的经销商和员工手里,也就是说主导权是在印度人手里,这家公司就是印度公司。那中国的合资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还真不一定。在 1994 年,国务院印发的《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第六章第 32 条上规定: “ 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 50% ,合资公司不得超过两家。 ”但事实上,大多数合资企业,比如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奇瑞路虎捷豹等,都是卡在 50% 这个坎,也就是和国外车企五五开,更别说,现在国内都已经完全放开股份占比限制了。像印度这样占比 51% 的其实只有北京奔驰,占的比较多的也就一汽集团,它占了一汽大众的 60% 。股份占比高倒也不一定说产品规划都得听你指手画脚,一般来说,外资负责技术和产品,内资负责人事和执行。但如果你不占主导位置,至少在利润分配,以及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时,你的权重就要小得多。还记得曾经在问到上汽会不会与华为合作时,上汽说“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这次,灵魂是保住了,但躯体恐怕要没了……不仅如此,这件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当时上汽对 MG 印度的估价是 80-100 亿美元,但在印方邀请 “ 喝茶 ” 以后,最后的合资公司的总估值仅有 15 亿美元,这上汽居然也同意了。也就是说,上汽的这个 “ 合资 ” ,几乎是把一半股份 “ 白送 ” 给印度的,合资只是一个幌子而已。所以,上汽在印度忙活了整整 7 年,最后把成果拱手让人,而 JSW 几乎空手套白狼就把 MG 给拿下了?那上汽是傻吗?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咱们再拿手机行业举个例子,之前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的小米和中国手机厂商们,其实到现在都还混得不错,小米在重压之下,2023 年竟然还增长了 31% ,真的一点毛病没有。网上那些劝中国品牌离开印度的声音,可能得歇歇了。而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印度的汽车市场放眼全球也是相当巨大,在 2023 年,印度汽车年销 507 万辆,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虽说同样 15 亿人口,中国年销 3000 万辆,印度只有六分之一,但在印度,许多人还只习惯三轮车、摩托等交通工具,完全是一块处女地,在未来有相当可观的增量空间。不仅如此,如果说燃油车在印度还是一片青草地,那电动车,更是连毛都没有, MG 上来就成了印度仅次于塔塔的电动车品牌。而且印度政府还在积极推动电动化进程,你可能没想到,印度还宣布在 2030 年禁止燃油车,并且对满足特定条件的电动车,可以享受 15% 的进口税减免。所以,上汽通过英国汽车品牌的契机进入印度市场,绝对算不上一手烂棋。说白了,印度能让你进来吃口饭,已经很不容易了,此时舍车保帅,断臂求生,对上汽来说,可能更务实一点。毕竟赚钱嘛,不寒碜。正如当年大众进入中国,谈判过程也并不轻松,长达六年的漫长 “ 桑车谈判 ” ,让当事人从黑头发都谈到了白头发。所以国际化是有代价的,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越来越多,这样的 “ 吃亏 ” 也可能越来越频繁。但在汽车行业,车企的地位从来不在于股份多寡,而在于你真正能掌握的技术实力。希望上汽这次真的能保住自己的灵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Stellantis、零跑合资公司成立在即 双方CEO将共同出席联合发布会

Stellantis、零跑合资公司成立在即 双方CEO将共同出席联合发布会 访问:Saily - 使用eSIM实现手机全球数据漫游 安全可靠 源自NordVPN 而合资公司“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将独家负责全球其他市场的零跑汽车出口、销售及当地制造业务。朱江明在3月表示,合资公司的高管团队已经组建完成,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出口业务,目标是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以外销售50万辆汽车。零跑汽车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基于一个技术架构和三个整车平台,推出从A级到E级的“纯电+增程双动力”智能汽车,以此提升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Stellantis通过入股零跑汽车,不仅能够深入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能利用中国成熟的新能源供应链和先进技术,加速其在全球市场的电气化转型。合资公司的成立被视为Stellantis在全球电动汽车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其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直面关税大幅提升 上汽集团:不会放弃欧盟市场

直面关税大幅提升 上汽集团:不会放弃欧盟市场 在昨日举行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针对欧盟大幅加征中国车企反补贴关税,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说,上汽集团将通过中东、东南亚在内的全球产销布局来平衡欧盟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另外,MG在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销售情况也很不错,值得继续培育。“上汽集团肯定不会放弃欧盟市场,占据欧盟汽车市场一定的份额对上汽而言非常重要。”王晓秋说,欧洲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如果我们占有一席之地,能够占到5%以上的市占率,就能真正体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封面图片

上汽集团:对欧盟反补贴税决定深感失望

上汽集团:对欧盟反补贴税决定深感失望 上汽集团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构建全球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过去十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我们依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竭诚为中国以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随着上汽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日益增长,我们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我们希望通过积极举措,促进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我们殷切期望欧盟能够认真倾听中、德两国汽车企业的呼声,坚决避免人为设置新能源汽车贸易壁垒,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汽集团表示,“未来,上汽集团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消息称上汽集团即将换帅 转型迎来关键期

消息称上汽集团即将换帅 转型迎来关键期 不过,昨天下午有媒体曝出最新的消息,表示上汽集团换帅变更敲定,现任董事长陈虹由于续任期降至,即将正式退休,董事长之职由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接任。同时,现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将担任上汽集团总裁。针对此消息,汽车公社向上汽集团数次求证,但并未得到回应。有趣的是,当笔者把同样的疑问传达给媒体同行Y时,却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同行朋友称,“肯定真的。”当然,其实问题的肯定与否是一方面,哪怕是没有媒体曝出来,在即将到来的6月底的股东大会,上汽集团依旧要给出答案。毕竟在2021年6月20日的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宣布,达到退休年龄的陈虹成功续任三年。如今,任期已到。公开资料显示,1961年生人的陈虹,于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并开启了汽车行业的工作履历。陈虹先后在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轿车项目组联络员,上海大众公司人事执行经理助理、政策研究室主任、发动机厂副厂长、厂长,上汽集团总公司浦东轿车项目组副总经理等职位,期间参与了上海桑塔纳轿车项目的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工作,并在上汽通用工作七年。2004年12月,陈虹升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2007年5月,担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14年,正式担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迩来已有10年。十年前,陈虹在上汽集团前董事长胡茂元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担任上汽集团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并在上任之初就提出了“新四化”概念。而正是“新四化”概念的提出,让上汽集团在电气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上的提早布局,使得如今上汽集团成为一家在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全面推进,并自主掌控电池、电驱、电控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时间来到2021年,任期即将结束的陈虹,在国内汽车产业面临换道竞争的关键时间点上,亲自挂帅将内部名称为“1号工程”的项目落地,成功牵手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投资打造出一家创始轮投资达100亿元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汽车。而后者也视为托举上汽集团高端新能源之梦的存在,甚至是自主品牌正面对抗特斯拉的重要力量。那时,上汽集团在陈虹的掌舵的七年时间里,整车销量始终保持国内第一。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在集团总销量的占比中不断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发展的高增长也也开始显露。接下来,如何延续发展势头成为上汽集团的重中之重。在那个对上汽集团而言极为关键的2021年,陈虹也成功续任。这种稳定军心的举措也为上汽集团在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了宝贵的三年时间。三年间,陈虹继续发挥着舵手的作用,为上汽集团的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把握大的航向。如今,三年之期已到,陈虹的第二任期已经结束,上汽集团再次面临换帅课题。而纵观如今的上汽集团,在2021年-2024年间的发展喜忧参半。在新能源市占率不断突破新高的市场背景下,新能源车竞争力强的自主车企逐渐完成弯道超车,而在该赛道竞争力不足的合资车企则逐渐掉队。于是,对上汽集团而言,其旗下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组成的“三驾马车”出现不同程度地下滑,成为掣肘上汽集团销量上扬的重要原因;另一边是自主板块、新能源和出口组成的“新三驾马车”保持着不错的势头,为上汽集团立足新时代提供新推力。两大板块的合力之下,尽管上汽集团依旧凭借着全年502万辆的销售业绩,连续十八年蝉联国内汽车公司销量第一,但距离其巅峰时期2018年的销量足足跌了200万辆。今年以来,上汽集团销量继续下滑,累计销量下滑了8.4%。其中,尤其是上汽通用,今年5月销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58.3%;1-5 月累计销量20.0万辆,同比下滑44.3%,无论是月度表现还是年后累计销量,表现都堪称灾难。作为以往月销量10万级的企业,上汽通用今年动辄月销量3、5万辆,就没有过正常的表现“腰斩”已经沦为平常。燃油车销量一降再降,新能源车也没有成功承接下销量,就导致了上汽通用的沉沦,以至于很多人在谈到上汽通用时,只能勉强夸一夸别克GL8这一款车。另外,近期欧盟宣布将加征进口电动车关税,在欧洲表现亮眼的上汽集团,或受到较大影响。在此困难之际,谁将接任董事长则显得至关重要。而根据曝出的消息来看,现任集团总裁王晓秋将接任董事长的职位。这对上汽集团而言,绝对是好消息。毕竟,作为一个老上汽人,王晓秋无疑对上汽集团有着很深的感情。早在2003年,王晓秋就被指定为上汽集团启动自主品牌项目负责人,参与收购了罗孚全系列核心技术产品,之后成功推出荣威750和荣威550等经典车型。10年前,王晓秋调至上汽乘用车公司担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上汽乘用车迎来飞速发展,巅峰年销量超70万辆。期间诞生的第一代荣威RX5更是有着“全球首款互联网SUV”之称。2019年7月,上汽集团官方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聘任王晓秋为公司总裁。1964年生人的王晓秋在今年迎来花甲之年,如果由他升任上汽集团董事长,对上汽而言就和三年前一样,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迎来能够为稳定军心的帅才。另外,有消息曝出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将担任上汽集团总裁,同样是对上汽集团高级领导层加入不少活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德系豪华报团取暖 奔驰宝马合资公司正式官宣

德系豪华报团取暖 奔驰宝马合资公司正式官宣 合资公司利用双方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充电运营经验及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理解,向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宝马集团的客户提供如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无缝数字化充电体验的专属服务。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国内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2024年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此外,该合资公司的充电网络将向公众开放,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中国客户提供可持续的豪华充电体验。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