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谈苹果终止10年造车计划:如果是我 绝对不会这么做

雷军谈苹果终止10年造车计划:如果是我 绝对不会这么做 雷军表示,这个问题我被问了上百次了,今天我认真回答一下,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苹果终止造车,非常非常的震惊。“如果我是蒂姆·库克(苹果公司CEO)的话,我绝对不会这么做”雷军说。雷军认为,从战略角度来看,“人车家全生态”汽车、出行场景是生态闭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据介绍,小米SU7对苹果生态的支持非常全面、非常彻底,雷军希望小米SU7成为苹果用户购车的首选。雷军表示,“造车挺特别特别不容易,我也能理解库克的决策,坚持造车还是相当难,而且造车要赚钱的话就更不容易了,苹果的策略总是希望做高毛利的产品,我觉得这一点在汽车行业很难达到。”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雷军:小米汽车4分钟大定破了1万

雷军:小米汽车4分钟大定破了1万 雷军表示,小米的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车对小米的战略非常重要。对于苹果放弃造车,他直言,“要是我,我绝对不会做这个决策,不会放弃。但对苹果的决策也理解。”他还坦言,苹果放弃造车,自己也轻松了,小米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小米汽车的目标是成为中国苹果用户的首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贾跃亭谈苹果放弃10年造车计划:失望 库克终究不是乔布斯

贾跃亭谈苹果放弃10年造车计划:失望 库克终究不是乔布斯 贾跃亭表示,库克终究不是我心目中的乔布斯,他可以守住乔布斯打下的iPhone江山,但却似乎无法开创AI电动出行未来,这是顶尖职业经理人和伟大创始人的差别。贾跃亭认为,苹果放弃造车,是一个大错误,不仅对于苹果公司的未来是巨大损失,也是苹果生态系统中AI终端侧的最大缺失,苹果将失去通过AI垂直整合汽车生态的历史机遇,对于用户和产业也将是个遗憾。同时,贾跃亭还强调“即使苹果放弃造车,我们也永不放弃,直到成功。”对于“FF为什么还在这么疯魔般的坚持”的问题,贾跃亭坚信FF所构建的塔尖产品力、技术力、品牌力、销售力、用户力,甚至从种种磨难中淬炼出的经营力,将推动AI电车塔尖蓝海市场的全面爆发。根据FF数据,2023年FF完成了10台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的交付。这意味着贾跃亭造车9年仅交付了10台车,其中还有一台是他自己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雷军回应小米造车造晚了:晚有晚的好处 供应链更强了

雷军回应小米造车造晚了:晚有晚的好处 供应链更强了 “智能电动汽车跟软件行业一样,赢家通吃,我们觉得不干到全球销量前五可能就生存不下去,所以一开始董事会就批准了投资100亿美元造车。”“小米从小“卷”到大,虽然进入了“极度竞争”的汽车领域,我还是相信小米能够最终胜出。”此外,对于小米汽车的上市时间和价格,雷军称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现在正小规模量产。同时,小米汽车的配置非常强,成本非常高,大家喊的99000元、149000元甚至199000元,觉得都是在开玩笑,定价可能确实会有点贵,会在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会上公布。在雷军看来,未来十年是硬核科技引领的十年,小米要用10年时间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汽车登顶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

小米汽车登顶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 另外,App还有车辆定位、车内温度、空调状态、预约充电等服务入口。小米CEO雷军曾表示,苹果退出造车后,小米SU7将会是苹果购买智能电动车的最好选择。因为支持无线CarPlay、AirPlay等协议,小米SU7是目前对iPhone生态支持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可以让iPhone用户实现深度的车手互联,无缝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后排扩展功能还支持iPad,可无缝接入原生车机系统,控制空调、音乐和座椅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苹果造车失败引发大讨论:马斯克、雷军、李想下场 外国网友狂吐槽

苹果造车失败引发大讨论:马斯克、雷军、李想下场 外国网友狂吐槽 一时间,互联网炸开了锅,送别这辆素未谋面的Apple Car。有关于苹果的话题,讨论度一向很高,苹果汽车“倒闭”更是占据了今天的多个热搜,引来了众多网友和车企高管的讨论。苹果汽车告终,车企高管“敲响警钟”以往的苹果汽车内容都是“过眼云烟”,食之无味。但苹果汽车项目的终结,却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还吸引了汽车行业高管加入讨论。互联网企业有网络流量,但流量也有双面性。无论是苹果取消汽车项目,还是车企上新/降价,雷军和小米汽车总是第一个面对互联网的质疑。毕竟手机厂商造车,目前就剩下小米一家了。雷军深知整车制造的难度,对苹果汽车长跑十年无疾而终感到震惊。三年前,小米无比坚定地选择了汽车制造,坚持“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并贯彻至今,才有了今天的小米SU7。显然,小米和苹果不同,前者对自身有充分的认知,并且清楚自己要打造什么样的定位和产品,有明确的战略和思路,坚持投入才能“开花结果”。但汽车行业就像“绞肉机”,在智能化决赛来临前,价格战就是对车企体系的巨大考验,估计又有汽车品牌会折戟。新能源汽车发展这几年,中国就诞生了近500个新品牌,又倒下了四百多个,竞争肉眼可见的激烈。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苹果放弃汽车制造,选择聚焦AI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凭借现在这股AI热潮,聚焦的时间点也合适。李想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行业竞争的最顶层入口,就算苹果汽车业务能够成功,仍旧会回到AI这个“决赛圈”当中。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同样不易,人才、数据、算力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面对网友们的提问,李想表示这一切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支撑。作为销量最高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的姿态并没有放得很高,公开向做得好的友商学习,并分析自身和别人做的不足的地方。小通相信,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对于理想汽车以及其它汽车品牌,是一种警醒,苹果的战略调整,也是一种潜在的挑战和机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没有想到,2024年还未彻底打响车企“淘汰赛”,苹果就打出了“缴械投降”的牌。怒喵创始人李楠还描述了马斯克“点烟敬礼”背后的心理活动......其他车企高管普遍低调,没有对苹果取消汽车项目发表看法,有些可能还在沉浸新车上市的欢腾当中,不太关注潜在竞争对手的动向吧。小通发现,有的汽车博主认为,苹果下马汽车项目,掉头聚焦AI,原因在于近期发布的Sora大模型。AI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产业模式,苹果看到了比汽车更好的增长点,于是放弃汽车业务。事实上,包括Rivian、Lucid等在内的美国造车新势力,过得都不怎么样,后者计划降价销售,前者已经打起了裁员的算盘。马斯克曾公开唱衰,这些车企“将在6个季度内破产”。可以说,除了特斯拉,几乎没有几家海外造车新势力活得滋润,苹果可能也不想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造车对苹果而言有太多不确定性,自己都没搞清楚想造什么车,市场更不会给太多时间。或许在他们眼中,苹果放弃造车的决定是理智的,也是可惜的,投了那么多人力、财力和时间,最后两手空空。及时止损回到AI“大本营”,苹果可能也不想经历这些大风大浪吧。群众“吃瓜”,特斯拉“躺赢”,只有苹果悲伤我们不妨先看看“外服”对苹果汽车项目取消的看法。海外网友更多是带着“吃瓜”的态度看待苹果取消汽车项目一事,不像国内有许多人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车企高管可能也从中吸取经验。开局便是马斯克本人“点烟敬礼”,或许他早就从中得知了一些信息。要知道的是,苹果成立泰坦项目时,从特斯拉以及其它知名车企中挖走了不少人才,并且被外界认为“苹果汽车”是特斯拉的“终极死敌”。或许,马斯克自知造车不易,对苹果泰坦项目长跑十年的努力感到钦佩,又或者是对苹果汽车无疾而终的一种嘲笑。也有可能,马斯克一开始就没把苹果放在眼里。海外网友对苹果汽车项目的看法,颇有“库克白忙活”的意思。海外知名评测大咖@Marques Brownlee发表了他对苹果汽车的观点,他认为苹果已经意识到不需要通过制造汽车来控制整车软件体验。传统车企打造信息娱乐系统的能力不足,大部分人对“苹果汽车”的需求只停留在CarPlay当中。@Marques Brownlee的说法不无道理,大部分iPhone用户对车载信息娱乐的需求,如今的CarPlay已经足够,“苹果汽车”已无必要。智能汽车当道,CarPlay、CarLife等三方“投屏”系统也会成为辅助的角色存在。评论区下方唱衰苹果汽车的人不在少数,有的认为特斯拉才是汽车界的“苹果”,也有人认为,汽车制造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苹果还不具备通过软件控制整车的能力,只能做到CarPlay这样“表皮”的产物。话里行间,他们选择用特斯拉的成功,衬托苹果“Project Titan”汽车项目的失败。当然,也有人对苹果汽车项目的失败告终,感到沮丧。苹果汽车的失败并非偶然,小通认为大多数人感到惋惜的地方在于,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到苹果对汽车的真实想法,甚至没有一台像样的实物。的确,苹果的汽车项目,除了自动驾驶测试平台外,基本没有现过真身。如果说苹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汽车项目,恐怕也是有人相信的。一位“低仿马斯克”的网友还发出了一张“库克对苹果汽车项目失败的反应”图,未免有点太损。相比于正经的评论,网友们还是更喜欢P图整活。@Varun Dubey认为,苹果取消汽车项目,并将研发团队以及重心向AI倾斜,对于未来所有的电动汽车以及与AI相关的行业都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一部分的声音认为苹果的决策是正确的,对于汽车项目没有明确的目标,整车业务难以推进,造车前期投入太大,还会影响其它业务的利润空间,下场节点太晚,行业早就没有苹果的机会。正如李想所说,未来的汽车是由AI定义的,“All in AI”的苹果说不定打算做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类的角色,包括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个领域。问题来了,重心转移到AI,苹果真的能获得优势吗?创新乏力,苹果何去何从?国内网友对苹果取消造车的评价普遍是创新乏力。苹果近十年都没有再造当年iPhone的传奇,Vision Pro并不像人们预测的那样颠覆行业,号称彻底改变汽车的泰坦计划最终凉凉。就连iPhone这几年都在挤牙膏式迭代。CarPlay当前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投屏车机对整车控制力不足,新版CarPlay又遭到部分车企的“抵制”,汽车行业“闻果色变”,苹果自己也很难做。造车计划上更是摇摆不定,一会说要造一辆没有方向盘、踏板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一会说降低预期,造一款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的“半自动车型”,结果啥也没造出来。这么说来,曝光好几年的苹果折叠屏设备,也像Apple Car一般“云里雾里”。汽车项目的流产,支撑苹果的硬件业务仍然是iPhone、AirPods等,Vision Pro只带来了三分钟热度,挑起大梁显然不现实,iPad、Mac业务不温不火,站在全球顶端的科技公司,面对未来10年不得不犯难。苹果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总是慢人一拍,尽管掉转方向聚焦AI,但能否在Open AI等领先企业的压力之下夺得优势,又是另一个问题。这么庞大的一家科技公司,没有自己的AI大模型,说明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也是处于落后的位置。数次与发展风口失之交臂的苹果,何时才能回到巅峰呢?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米SU7多辆测试车亮相街头 雷军:如果见到别忘打招呼

小米SU7多辆测试车亮相街头 雷军:如果见到别忘打招呼 雷军对此发微博回应,如果你见到SU7测试车,别忘了打招呼。根据此前报道,不久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与雷军在高速服务区的合影,并表示在一个很小的服务区碰到的。据悉,当时雷军在高速上亲自驾驶测试小米SU7。此外,小米汽车官方曾发布一份SU7的高清无水印壁纸合集,其中小米SU7的配色有橄榄绿、海湾蓝、雅灰。据介绍,海湾蓝取自海平面下60米颜色;雅灰则是源于雅丹地貌中灰色岩层;橄榄绿则是表达大自然之美。雷军曾在社交平台发过投票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雅灰色最受欢迎,票数高出其他配色很多,其次是海湾蓝配色。据悉,小米SU7定位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车,车长4997mm,轴距3000mm,车高1440m其支持800V快充,充电5分钟续航220km。且该车风阻系数为0.195,目前是全球最低风阻量产轿车。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