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标错价每单仅1元 亏损300万:老板关店求退款

生姜标错价每单仅1元 亏损300万:老板关店求退款 公告称,4月19日晚八点,因对平台活动规则理解错误,店内生姜销售价格标错,被下近8万单,而店内所售农产品都来自老百姓自产,如果全部按照错误价格发货将导致大量负债,实在无力发货,恳请大家主动取消订单,尽快发起退款。据店铺老板田先生表示,当时订单金额只有1元左右,不到半小时被下了超过7.6万单,如果全部发货会亏损至少300万元。田先生随后联系了平台客服,希望能帮忙处理,同时私信买家请求退款,并希望网友帮忙转发信息。目前,已有超过1.6万份订单主动取消,但仍有6万多单未退。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取消订单吗?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酒店标错价40元一晚被订上千单,消费者称已遭「强制取消」,如何看待的解决方式?

酒店标错价40元一晚被订上千单,消费者称已遭「强制取消」,如何看待酒店的解决方式? 马力的回答 把薅羊毛说的理直气壮义正言辞。就是很看不惯一些人爱占便宜,又装的大义凛然的样子。40块钱的酒店,订上千单,还想着吃定了商家。 如果是你们这些喜欢薅羊毛的人,自己家开的店呢?真的别装了。 这样的价格,本来就不正常,立刻就会被转到羊毛群里,一群人跑过去薅。没占到便宜,就指责商家,希望商家诚信,自己吞下这个损失。 自己去薅羊毛,有多少损失?大的商家,犯了错就当给自己打广告做宣传了,这样的酒店就是实打实的亏。 现在的商家做生意都越来越难了,非得抓住一个错误使劲薅人家,非得把做生意的商家搞死?一切按照规则来,如果法律规定了这样的取消是合理的,那就取消了。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非常了解,类似的便宜,都是一群羊毛党在薅,普通的消费者本来也很难触及到。 一个人订很多间,然后在某些平台上转卖,类似的模式早已经是产业链。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马力)

封面图片

1月3日,上海。博主采访了一位面馆老板,老板称面馆开了十年,因连续亏损只能关店。

1月3日,上海。博主采访了一位面馆老板,老板称面馆开了十年,因连续亏损只能关店。 老板认为亏损原因是店里主要做中午班,但周围几个办公楼的公司少了很多,第二是消费降级,很多人觉得吃饱就行了 为了挽救,老板推出了套餐,但仍于事无补。她表示目前每月亏损几万元,另一家面馆的业绩也在下滑。 #皮皮虾 #搞笑 #吃瓜 全网曝光 @RJJJJ 聊天大群 @DDDDA

封面图片

小米汽车“火爆到限流”:正自建充电桩网络 对标至少4款竞品

小米汽车“火爆到限流”:正自建充电桩网络 对标至少4款竞品 门店销售人员表示,小米SU7至少对标车型有四款:极氪001、007、华为智界以及特斯拉Model3。目前汽车的内饰、价格等信息还处于保密之中,如果泄密可能要赔上百万。但不少用户对于小米汽车的定价也在观望状态,直言如果太高就会选择竞品。另外,销售人员称,小米正计划自建充电桩网络。这对于采取纯电路线的小米SU7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随着小米汽车车型的增加,以及销售渠道的铺开,再加上充电桩建设等,也将对小米的盈利状况带来考验。销售:不能说,泄密要赔百万3月25日,小米汽车在全国29城59家门店正式开启了品鉴活动。雷军当日在微博上表示,“大家今天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正加速推动第二批门店筹备工作。”当日,新浪科技实地探访了位于北京东方广场的小米汽车旗舰店。新浪科技看到,原先东方广场负一层的小米之家已经整体搬迁至一层的小米汽车旗舰店,原址被vivo门店接手。一层的小米汽车旗舰店正式开业后,融合了手机、IoT和汽车产品。其中手机和IoT产品区可以随意体验,但人数并不多;大部分顾客是来体验汽车,但汽车展区被工作人员围堵起来,想要进入需要提前线上预约或者现场排队拿号。目前该店有五辆小米SU7展车到店,工作人员告诉新浪科技,目前已知的有低配版和高配版,但具体几个版本还要等28日正式发布会公布,预约试驾也需要发布会之后。新浪科技还在门店看到了小米家充桩的展示。工作人员表示,该家充桩为小米自己设计和研发,届时可能会买车送家充桩,但标准版送不送还是未知。另外他透露,小米也在计划自建充电桩网络,目前也对第三方充电桩做了很好的兼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开启品鉴仅开放外观,内饰还在保密之中。工作人员向新浪科技表示,他试驾之后的体验超出了自己预期,但具体的卖点现在还不能说,“等到发布会之后才能讲,都签了保密协议,泄密要赔上百万。”他说道。近日,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就发布致歉声明称,员工私自将未公开的小米SU7内饰照片转发引发扩散传播,公司已对两名涉事员工做出开除处分。而更早之前的2023年初,小米还曾因小米汽车的设计文件被泄密,对涉事合作方处以100万元的经济赔偿。用户:买不买?全看价格实际上,小米汽车的大致参数,已在2023年底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得到公布。目前主要的悬念就在于定价。雷军曾表示,9.9万元、14.9万元甚至19.9万元是在开玩笑,定价确实会有点贵。雷军近日在微博上也回应了为何迟迟不公布价格。他表示,汽车行业发布一辆车预热周期都比较长,小米SU7第一场发布会是去年年底,到正式产品发布正好三个月时间,在汽车行业算非常快的了。他透露,在3个月的时间内,小米主要干了三件事情:工厂为大规模量产做准备;全国的销售服务交付网络的建设;为了确保质量万无一失,特别加了一次量产车的测试,小米所有的高管都亲自参加了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超过了十万公里。临近正式发布,雷军再一次拉高了外界对小米SU7的价格预期。他强调:“小米SU7是一辆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不过,小米SU7的定价也在经历着种种现实的考验和平衡。首先,这是小米的第一款车,必须保证在销量上一炮而红,定价太高必然会影响销量水平;其次,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轮价格战,也挤压了小米汽车的定价空间。以极氪为例,虽然极氪方面否认在定价上狙击小米汽车,但其连续两款产品都保持了较高的性价比。比如2023年12月上市的纯电B级轿车极氪007,采用800V高压平台,售价20.99万元起;今年2月,极氪又推出了豪华猎装轿跑全新极氪001,标配全栈800V高压系统,售价为26.9万元起。小米汽车旗舰店工作人员就向新浪科技称,不少顾客向他强调要等具体价格公布与竞品对比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小米SU7。其中有一位顾客表示,他已经小定了极氪,但还在等待小米SU7的定价,如果比极氪贵就放弃小米,如果与极氪相当,则会转定小米。打算硬抗5年亏损?作为入局造车的新玩家,由于前期的投入,小米汽车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定的亏损期。雷军在去年12月的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曾透露,小米汽车的第一辆车整体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研发费用超100亿元。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内部有消息传出,小米汽车做好了未来5年亏损的准备。造车确实是一个烧钱的生意。多家造车新势力目前还深陷亏损泥潭中,即使是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能够实现盈利的车企也为数不多。雷军也坦言,“坚持造车还是相当难,而且造车要赚钱的话就更不容易了。”卢伟冰近日也向外界传达坚持小米造车的信心,他表示,2023年小米现金储备攀升至1363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三年前宣布造车后,小米的现金储备增加了大约300亿。“今天小米的综合实力比三年前更加强大。”不过,随着小米汽车车型的增加,以及销售渠道的铺开,再加上充电桩建设等,将毫无疑问会对小米的财务数据带来压力。从2023年全年来看,小米虽然实现了经调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但营收出现了同比小幅下滑。随着小米造车的深入,将对小米营收带来巨大的拉动,但小米的盈利情况可能要遭受一定时期的考验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疑因亏损严重,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称「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此举对销量有何影响?

疑因亏损严重,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称「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此举对销量有何影响? 咣当咣当的回答 宝马退出价格战又热搜了,说明他们上学时候没学明白囚徒困境的概念。 简单解释下囚徒困境,在供出犯罪同伙可以减刑的制度下,审讯方有的是手段让几个罪犯交叉举报,最终总刑期拉满,几乎不存在罪犯抱团咬死无罪的可能。 品牌之间互相抢市场的价格战逻辑年初写过好几回了,今天简单写。 五菱星光跟风比亚迪官降,正式发布150KM进阶版荣耀价9.98万元,A级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谁更值得买? 宝马决定守价格,还明牌放出来,意味着【奔驰奥迪等竞对品牌接着打价格战的收益率会上升】,哪怕有宝马经销商其实没涨价也可以做话术扣宝马一个不值的帽子。 相当于囚徒困境里,比如宝马有家人被威胁啥的原因,确实不敢供出同伙,那么奔驰奥迪等同伙一块供出宝马的减刑收益很大,落井下石更赚。 而且更别忘了,同品牌经销商之间也有价格战踩踏。 举个例子,假设奥迪在做厂家鼓励价格战的冲量阶梯支援政策,宝马在做厂家调低销量目标的给经销商减负政策。 有A老板开了5家奥迪店,1家宝马店,B老板开了1家奥迪店,5家宝马店。 B老板可选的报价模式,特价车包装策略,冲量策略,跨店订单,给二网下任务的组合拳会比A老板多的多。 哪怕一样是独立仅一家的宝马店,因为成本,库存结构,资金周转,厂家支持阶梯不同,他们老板响应总部的守价政策上也是不可能齐心的。 结局大概率是直愣愣跟着宝马厂家守价政策的店吃销量下滑的亏,擅长价格包装,从其他店抢单的店吃全国守价带来的利润红利。 比亚迪秦PLUS 和驱逐舰05 荣耀版定价 7.98 万起,新一轮的价格战又要开始了吗? 宝马厂家决定守价,表面上确实会影响初始报价回升,对不善砍价的消费者来说,4s店主要赚的就是他们的钱。 对擅长砍价的消费者来说,拉长比价周期,多跨店多算方案就是了,宝马价格毕竟是被行业大势打下去的,想逆流而上涨价,免不了很多内部漏洞。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咣当咣当)

封面图片

瑞幸重回亏损、星巴克罕见大跌 2024年Q1咖啡业竞争白热化?

瑞幸重回亏损、星巴克罕见大跌 2024年Q1咖啡业竞争白热化? 瑞幸自2024年以来就频繁传出9.9元咖啡补贴收缩的消息。在财报发布后不久,“瑞幸9.9元活动再缩水”等相关话题再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截至目前,瑞幸9.9元优惠仅限5款基础咖啡单品。更有部分网友表示,9.9元优惠券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门店不可使用。与此同时,星巴克中国则积极适应国内咖啡行业竞争节奏,也在尝试“补贴”消费者,诸如“满70元减15元”“55.9元三杯”、“45.9元两杯”各种优惠券也纷纷出现。同时,持续布局中国低线城市,低线市场正在持续为其带来更强劲的回报。此外,星巴克多位高管在不同场合均强调,星巴克无意参与中国的价格竞争,对其而言,重点仍是高端市场。不过,虽然瑞幸与星巴克仍占据中国的咖啡市场的头部位置,但咖啡市场分层明显,不同价格带都涌现了颇有竞争力的品牌。包括库迪咖啡、蜜雪冰城、肯德基等品牌,甚至连茶百道等奶茶品牌仍在不断投入,并加入“补贴”战,这也让咖啡赛道的竞争充满不确定性。低价补贴拖累净利润?一季度瑞幸“增收不增利”4月30日,瑞幸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总营收为62.78亿元,同比增长41.5%。同时,一季度月均交易用户数从2023年的2949万人次,增长至5991万人次,同比上涨103.2%。此外,第一季度瑞幸全球门店数量净增2342家,门店总数达18590家,其中自营门店12199家、联营门店6391家。然而正是在营收、门店扩张、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24年一季度瑞幸重回亏损局面。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亏损6510万元,营业利润率为-1%,而2023年同季度公司净利润达6.784亿元,营业利润率达15.3%。值得注意的是,单季瑞幸咖啡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为-20.3%,2023年同期为29.6%;自营门店层面营业利润为3.2亿元人民币,门店层面营业利润率为7.0%,2023年同期为7.9亿元,门店层面营业利润率为25.2%。针对亏损的情况,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瑾一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客观上,一季度的寒潮、温度波动使得消费出行受到影响。主观上,公司将市场占有率作为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调整了开店节奏,通过迅速拓店进一步拉开了品牌与竞争对手的距离。由于门店结构调整,商场及街边店的周期性更强。在财报的多项支出中却透露出更为简单直接的原因大规模持续补贴低价咖啡导致公司出现“入不敷出”。具体而言,2024年第一季度总运营费用达63.43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7.584亿元增长68.8%。同时,营业费用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2023年一季度的84.7%增加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101 %。如此大规模的运营支出背后,是开设新店、对品牌和促销活动的战略投资等多种开支。但财报也多次提到,公司产品的平均售价下降,导致门店租赁成本、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占净收入的百分比增加。受此影响,瑞幸直营门店整体利润率从2023年一季度的25.2%,下跌至2024年一季度的7%,堪称“大跳水”。郭瑾一表示,在节假日消费的拉动下,公司基本盘保持平衡。目前随着气温上升,门店整体杯量有所改善,但二季度业绩依然面临挑战。较为直观的挑战包括,近期库迪宣布现行门店补贴政策将延长至2026年12月31日,根据门店不同经营状况最高单杯可补贴至14元,再次加码咖啡价格战。同时,库迪马鞍山生产基地也已开始投产,为其参与竞争提供不少助力。全球咖啡消费提振难 星巴克罕见大跌同样是2024年一季度,此前稳定增长的星巴克也遭遇营收业绩、净利润双双下滑。5月1日,星巴克发布2024财年第二财季数据(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显示,星巴克实现营收85.6亿美元,同比下降2%,此前市场预期为91.3亿美元;同期净利润为7.72亿美元,同比下降14.96%,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更为“致命”的是,星巴克在中美两大消费市场均出现门店销售额下滑的情况。其中,最大市场美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滑3%,此前市场预期为增长2.3%;第二大市场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此前市场预期为下降1.64%。全球订单同比下滑6%、客单价下滑2%,最终导致星巴克整体销售额同比减少4%,直接影响营收、净利润。受财报表现不佳影响,摩根大通将星巴克目标价从100美元下调至92美元,而德意志银行、William Blair纷纷下调星巴克股票评级。业绩与评级的双重“打击”直接引发星巴克美股股价“跳水”。5月1日当晚,星巴克股价大跌15.82%,市值蒸发约1150亿人民币,创近四年以来最大跌幅。不过在5月2日晚,星巴克美股下跌趋势并未持续,股价出现微调回升。在严峻的增长瓶颈下,星巴克管理层不得不第三次修改2024年公司增长目标,从此前预计的7%~10%调整为“低个位数”。星巴克首席财务官Rachel Ruggeri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1月比平常更冷的天气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到店水平,叠加全球消费趋于理性、地区冲突等因素,最终对公司业绩造成了影响。但另一方面,星巴克门店仍在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3月31日,星巴克全球门店规模达38951家,同比增长6.32%;一季度公司全球门店净增加364家,开店计划稳步推进。本季度内,星巴克中国新增门店118家,总门店规模达7093家,持续下沉并覆盖更多地区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的外卖收入占比持续增长,一季度啡快业务占比达26%,创历史新高,专星送同店销售额实现增长。得益于多样化的会员优惠券、多杯折扣,当前不少星巴克会员平均一杯咖啡支付的价格已从30元+,逐渐下滑至20元+,带动会员消费成为公司重要营收支撑。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透露,在本季度,星巴克中国利润率实现环比增长,门店经营利润率继续保持双位数良好表现。同时,星巴克90天活跃会员规模达到2100万的历史最高点,会员销售额持续增长,销售占比增至75%,创历史新高。据财报电话会透露,星巴克仍将在中国继续落实三大策略,包括更多的咖啡新产品、数字化赋能门店、进一步布局下沉市场,尤其是在新的县级市场拓展门店。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在降价围剿中,小米汽车将迎首批交付

在降价围剿中,小米汽车将迎首批交付 今天,小米将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SU7首批交付仪式。未来它将多面承压:对内,交付能否履约、服务能否到位;对外,如何应对竞争,如何处理舆情……雷军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多家车企降价“围剿”小米SU7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三款配置,售价21.59万元起。小米SU7发布后,可谓成了车圈顶流,频频登上微博热搜。不过,此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值价格战。刚刚进入4月,就有不少车企开启了降价促销,一些产品的价格区间也卡位到了小米SU7。4月1日,鸿蒙智行App显示,新问界M7入门版车型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售价下调两万元,来到了22.98万元。虽然小米SU7定位纯电轿车,而新问界M7定位中大型SUV,两款产品定位有差异,但从价格来看,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只比小米SU7标准版贵了1.39万元,可谓火药味浓厚。值得注意的是,华为鸿蒙智行旗下还有一款产品与小米SU7是直接竞品:智界S7。这款产品于2023年11月正式发布,同样定位纯电轿车,售价24.98万元起。不过余承东透露,由于芯片缺货和工厂搬迁,耽误了上市和量产。而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华为正计划重新发布智界S7。除了老对手华为,还有多家车企祭出了大招。比如极氪,4月1日,极氪宣布全新发布极氪007后驱增强版,售价20.99万元,这一价格也比小米SU7直接便宜了6000元。另外,这款新车还标配价值12000元的科技全感套装,以及价值8000元的舒适套装,可谓是精准狙击小米SU7。极氪007定位纯电豪华轿车,与小米SU7定位完全重合。而在小米SU7发布后,不少极氪销售也将枪口对准了小米SU7,指出其标配仅400V充电等。如今双方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此外,蔚来汽车于4月1日宣布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小鹏也于4月1日宣布推出2024款小鹏G9智驾补贴政策,现车限时减免最高2万元、选装折扣最高价值8000元,补贴后现车24.39万元起;4月2日,极越也宣布推出购车优惠,100度电池包优惠1万元,限时锁单将获赠家用充电桩(及安装服务),还可享12个月免费高阶智驾、免费舒享套装等优惠。雷军对标的特斯拉也有新动作。4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售价上调5000元。不过,特斯拉同时宣布,原价1.2万元的星空灰车漆,Model 3/Y可以免费选配,也颇有些变相降价的意味。而针对价格战,雷军此前在发布会后接受新浪科技等采访时也进行过回应。他表示,手机行业本身价格战就很激烈,小米从小卷到大都是卷王,小米汽车也不怕卷。他还强调,小米在宣布造车后现金储备增加了300亿,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应对未来五年任何激烈的竞争。有欢迎,有嘲讽,还有怒怼实际上,不只是价格,小米SU7的上市,也搅动着行业舆论。3月30日,凯迪拉克官方账号发文预热新车“傲歌”,连发多张“椰树椰汁”风格的海报,其中提到“对不起雷神,我们帮你把50万以内也挺好的SUV造出来了。”“对不起,傲歌太不爱学习了。我们既不像保时捷也不像特斯拉,我们只想美美地做自己就好。”被指是在嘲讽小米SU7。虽然凯迪拉克此举被指太Low,是自降身价,但也成功蹭到了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就连跨界造车的前辈、FF创始人贾跃亭也坐不住了,他4月1日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小米造车的执行力和营销能力诚然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贾跃亭表示,价值观决定了天花板,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和基础科技超越。贾跃亭此话似在暗指小米SU7产品对标特斯拉,外观模仿保时捷。当然,小米SU7也不乏支持者。近日,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发视频夸赞了小米SU7的起名,SU代表Speed UItra,而数字7是大多数时候被视为吉利的象征。他还在哪吒汽车的直播中公开批评哪吒汽车CEO张勇,认为哪吒汽车的营销和起名应该向小米学习。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更是小米的铁粉。他直言:“各种补贴拿完了差不多20万吧,足以把这个价位段的大部分油车、杂牌电车、不够智能的电车都淘汰掉了。小米很可能继平价手机市场之后,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的史诗性一幕。”退订率40%?交付承压根据小米汽车公布的数据,小米SU7 4分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2万;上市27分钟,大定5万台;上市24小时,小米SU7大定突破了88898台。这一订单数据让小米有喜有忧。深度参与小米造车的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更是直接表态:“庆功酒也喝不下了,直接回工厂了,也不睡觉了。这一年产能都用完了,连夜开会想办法。”小米还遭遇了退定金风波。在小米SU7发布第二天,不少网友发帖称自己看车时误点“锁定配置”,导致不能拿回5000元定金;还有网友自称学生,因虚荣心作祟,打算交定金后截图发社交平台,结果发现无法退款。小米方面则对此回应称:定金7日内支持无理由退款,超过7日后,车辆配置会自动锁定,消费者也可以提前主动锁定配置的。一旦订单锁定,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创始版现车配置已经锁定,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即锁单。另外,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近日也公布了小米SU7的72小时新车上市一线快报。他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SU7均店累积大定1800~2000台,其中日均新增进店量:700~1000批;锁单率:35%~40%;退订率:40%。4月2日,#小米SU7退订率40%#也登上了微博热搜。不过行业人士认为,40%的退订率比同行平均水平低了不少,转化率已经超过预期。孙少军也在快报中指出,上市效果超预期,周末迎来进店量高峰,大部分订车客户进店确认,锁单和退订同时迎来高峰;同时,因为门店数量较少,进店量完全超过门店承受能力,部分客户因为无法正常接待和提车时间选择退订,观望交付口碑。新浪科技在小米汽车App上看到,小米SU7 标准版锁单后预计21-24周交付,Pro版本锁单后预计20-23周交付,Max版本锁单后预计29-32周交付,也即最长要等待近8个月才能交付。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新车首发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还有多个环节将面对挑战:比如制造能力匹配。小米自建工厂产线的能力爬坡有一个过程。如果产品畅销,工厂制造会成为扩大销量的瓶颈。现在新车发布这么频繁,有多少人有耐心等6个月、8个月后的汽车。而如果产品滞销,养那么大一个制造单元,也有非常高的成本;再比如产品质量,销售及服务体系建设,都还有很多变数。根据雷军公布的消息,4月3日,小米将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举办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全国28城交付中心也将同步开启交付。正如胡峥楠所说,订单增长的同时,也将对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和后续交付带来挑战,这是小米后续需要耗费极大精力克服的。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