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盐电池可高效获取渗透动力

创新型盐电池可高效获取渗透动力 改进后的膜(黄线)极大地提高了从盐梯度(如咸水(左槽)与淡水(右槽)交汇的河口)获得的渗透力。来源:改编自《ACS Energy Letters 2024》,DOI: 10.1021/acsenergylett.4c00320在实验室演示中,新设计的输出功率密度比商用膜高出两倍多。只要有盐梯度的地方就能产生渗透能,但现有的捕捉这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有待改进。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反向电渗析(RED)膜阵列作为一种"盐电池",利用盐梯度造成的压力差发电。为了平衡这种梯度,带正电荷的海水离子(如钠)会通过系统流向淡水,从而增加膜上的压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收集能力,膜还需要保持较低的内部电阻,让电子能够轻松地向离子的相反方向流动。以前的研究表明,改善离子在 RED 膜上的流动和电子传输的效率可能会增加从渗透能中捕获的电量。因此,叶冬冬、秦兴珍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由环保材料制成的半透膜,理论上可以使内阻最小化,输出功率最大化。研究人员的 RED 膜原型包含独立(即解耦)的离子传输和电子传输通道。他们将带负电荷的纤维素水凝胶(用于离子传输)夹在一层名为聚苯胺的有机导电聚合物(用于电子传输)之间,从而实现了这一功能。初步测试证实了他们的理论,即与相同材料制成的同质膜相比,解耦传输通道可产生更高的离子传导性和更低的电阻率。在模拟河口环境的水箱中,他们的原型机的输出功率密度是商用 RED 膜的 2.34 倍,并在 16 天的不间断运行中保持了性能,证明了其在水下的长期稳定性能。在最后的测试中,研究小组用 20 块 RED 膜制作了一个盐电池阵列,产生的电能足以为计算器、LED 灯和秒表单独供电。叶、秦和他们的团队成员说,他们的发现扩大了可用于制造 RED 膜的生态材料的范围,提高了渗透能量收集性能,使这些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更加可行。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开发出可永久运行的新型泥土动力燃料电池

科学家开发出可永久运行的新型泥土动力燃料电池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由土壤微生物驱动的燃料电池,其性能大大优于同类技术,并为低能耗设备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供电解决方案。燃料电池的 3D 打印帽露出地面。盖子可以防止碎屑进入设备,同时保证空气流通。图片来源:Bill Yen/西北大学为了测试这种新型燃料电池,研究人员用它为测量土壤湿度和探测触摸的传感器供电,这种能力对于追踪路过的动物非常有价值。为了实现无线通信,研究人员还为土壤供电传感器配备了一个微型天线,通过反射现有的无线电频率信号将数据传输到邻近的基站。这种燃料电池不仅能在潮湿和干燥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其功率比同类技术高出 120%。这项研究成果将于今天(1月12日)发表在《交互、移动、可穿戴和泛在技术计算机械协会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on Interactive, Mobile, Wearab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上。研究报告的作者还将向公众发布所有设计、教程和模拟工具,以便其他人可以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物联网(IoT)中的设备数量在不断增长,"领导这项工作的西北大学校友比尔-颜(Bill Yen)说。"如果我们想象未来会有数万亿台这样的设备,我们就不可能用锂、重金属和对环境有害的毒素来制造每一台设备。我们需要找到能够提供低能量的替代品,为分散的设备网络供电。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它利用特殊微生物分解土壤,并利用低能量为传感器供电。只要土壤中有供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碳,燃料电池就有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比尔-颜(Bill Yen)在西北大学实验室测试时埋入燃料电池。资料来源:美国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的 George Wells 是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他说:"这些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已经生活在各处的土壤中。我们可以使用非常简单的工程系统来捕捉它们的电力。我们不会用这种能量为整个城市供电。但我们可以捕获微量的能量,为实用的低功率应用提供燃料。"威尔斯是西北大学麦考密克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Yen 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当他还是 Wells 实验室的一名本科生研究员时,就开始了这个项目。近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农民采用精准农业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策略。这种技术驱动的方法依靠精确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污染物含量,从而做出提高作物健康水平的决策。这需要一个广泛、分散的电子设备网络来持续收集环境数据。Yen说:"如果你想在野外、农场或湿地安装传感器,你只能在传感器上安装电池或收集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在肮脏的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因为它们会被灰尘覆盖,在太阳不出来的时候无法工作,而且会占用很大的空间。电池也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会耗尽电力。农民不会绕着 100 英亩的农场定期更换电池或清除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威尔斯、Yen 和他们的合作者想知道,他们是否可以从现有环境中获取能量,也就是从农民正在监测的土壤中获取能量。基于土壤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于 1911 年首次出现,其工作原理与电池类似具有阳极、阴极和电解质。但 MFC 并不使用化学物质来发电,而是从细菌中获取电能,这些细菌会自然地向附近的导体提供电子。当这些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时,就形成了一个电路。燃料电池从地下取出进行研究后,被泥土覆盖。图片来源:Bill Yen/西北大学但是,为了让微生物燃料电池不受干扰地运行,它们需要保持水分和氧气,而这在埋于地下的干燥泥土中是很难做到的。Yen说:"虽然MFC作为一种概念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但其不可靠的性能和低输出功率阻碍了人们对其进行实际应用,尤其是在低湿度条件下。"考虑到这些挑战,Yen 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开发实用、可靠的基于土壤的 MFC 的旅程。他的考察包括创建和比较四种不同的版本。首先,研究人员对每种设计的性能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数据收集。然后,他们在室外花园测试了最终版本。性能最好的原型既能在干燥条件下工作,也能在水浸环境下工作。其成功的秘诀是它的几何形状。获胜的燃料电池没有采用阳极和阴极相互平行的传统设计,而是采用了垂直设计。阳极由碳毡(一种廉价、丰富的导体,可捕捉微生物的电子)制成,与地表水平。阴极由惰性导电金属制成,垂直置于阳极之上。虽然整个装置是埋在地下的,但垂直设计确保了上端与地表齐平。设备顶部有一个 3D 打印的盖子,以防止碎片掉落。顶部的小孔和阴极旁的空气室可以保证稳定的气流。阴极的下端一直深埋在地表之下,确保它能从周围潮湿的土壤中保持水分,即使地表土壤在阳光下变干也是如此。研究人员还在阴极的一部分涂上了防水材料,使其在洪水中能够呼吸。而且,在可能发生的洪水过后,垂直设计还能使阴极逐渐变干,而不是一下子变干。平均而言,由此产生的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量是传感器运行所需电量的 68 倍。它还足够坚固耐用,能够承受土壤水分的巨大变化从略微干燥(体积含水量为 41%)到完全浸入水中。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土基 MFC 的所有组件都可以在当地五金店买到。下一步,他们计划开发一种由完全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土基 MFC。这两种设计都绕过了复杂的供应链,避免了使用冲突矿产。"通过COVID-19大流行,我们都熟悉了危机是如何扰乱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该研究的合著者、前西北大学教师、现就职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乔赛亚-赫斯特(Josiah Hester)说。"我们希望制造出使用本地供应链和低成本材料的设备,让所有社区都能获得计算能力"。"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快速充电的钠电池:几秒钟即可充满,性能媲美锂电池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快速充电的钠电池:几秒钟即可充满,性能媲美锂电池 Jeung Ku Kang 表示,这种可实现快速充电、能量密度达到 247 Wh/kg、功率密度达到 34748 W / kg 的混合钠离子能量存储装置,标志着能量存储系统突破了现有瓶颈,他预计这项技术将在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封面图片

一种高效制氢的新方法可消除爆炸风险和对稀土金属的需求

一种高效制氢的新方法可消除爆炸风险和对稀土金属的需求 瑞典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可以更高效地产生氢能。这一工艺将水分离成氧气和氢气,消除了两种气体结合的危险可能性。这种新方法由位于斯德哥尔摩的 KTH 皇家理工学院开发,它与生产氢气的标准电解过程分离,后者通过电流分裂水分子。与现有系统不同的是,它能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而不是同时在同一个电池中产生,因为在同一个电池中,氧气和氢气需要用膜屏障来分离KTH的博士生埃斯特班-托莱多(Esteban Toledo)与KTH应用物理学教授乔伊迪普-杜塔(Joydeep Dutta)共同撰写了今天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论文。它还无需稀土金属。两位研究人员为该系统申请了专利,并通过 KTH Innovation 成立了一家名为 Caplyzer AB 的公司来推广这项技术。合著者之一、KTH 皇家理工学院博士生埃斯特班-托莱多(Esteban Toledo)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使用解耦水分离原型。图片来源:David Callahan商业可行性和效率Dutta 说,氢气转化的法拉第效率达到 99%。研究人员还报告说,实验室测试表明,经过长期测试,电极没有明显退化,这对商业应用非常重要。从水中产生氢的同时总是会产生氧气。典型的碱性电解槽有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正极和负极配对放在一个装有碱性水的槽内,中间有一个可渗透离子的屏障隔开。通电后,水在阴极发生反应,形成氢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这些离子通过屏障扩散到阳极产生氧气。但屏障会产生阻力,如果电荷波动,氧气和氢气混合爆炸的风险就会增加。托莱多说,对电解水的重新认识为更可靠的绿色能源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并将太阳能或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纳入其中。他说:"由于我们没有混合气体的风险,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输入功率范围内运行。这样就更容易与通常提供可变功率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用碳制成的超级电容电极取代其中一个电极,可以避免同时产生气体。这些电极交替储存和释放离子,有效地分离了氢气和氧气的产生。当电极带负电并产生氢气时,超级电容器会储存富含能量的氢氧(OH)离子。当电流方向改变时,超级电容器会释放吸收的氢氧根离子,并在现在的正极产生氧气。Dutta 说:"一个电极同时完成氧气和氢气的进化。这很像充电电池产生氢气交替充电和放电,这都是为了完成电路"。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容器部件制造新型钠离子电池

研究人员利用超级电容器部件制造新型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并不新鲜,但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可以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多达 1000 种),而且价格低廉。它们也比锂离子电池安全得多,可以放电到 0V - 消除了因短路而导致热失控的可能性。然而,漫长的充电时间和不尽如人意的存储容量使钠离子电池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这一切很快就会改变。KAIST 团队用超级电容器使用的材料取代了普通电池的阴极材料,从而制造出了一种高能量、高功率、可快速充电的混合钠电池。此外,还对阳极进行了调整以提高容量,并采用了一种合成优化电极材料的方法。根据 Kang 的说法,他们的解决方案的能量密度超过了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同时还具有电容器的输出密度特性。作为下一代存储设备,它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完成充电,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对于制造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也可能改变游戏规则,使他们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提供只需几分钟就能完全充电的汽车。幸运的话,这项技术最终会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直通车》(Science Direct)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创新型新型粘合剂使性能翻倍 有望大大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耐用性

创新型新型粘合剂使性能翻倍 有望大大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耐用性 研究人员用聚(乙烯基膦酸)(PVPA)为锂离子电池中基于微氧化硅(SiO)的电极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粘合剂,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粘合剂提高了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资料来源:JAIST Noriyoshi Matsumi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JAIST)的 Noriyoshi Matsumi (松见纪佳)教授、博士生 Noriyuki Takamori、前高级讲师 Rajashekar Badam、Tejkiran Pindi Jayakumar 博士(前学生)以及丸善石化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在 2024 年 2 月 8 日的《ACS 应用能源材料》(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利用聚(乙烯基膦酸)(PVPA)作为微型氧化硅电极的粘合剂,实现了比传统电池更优越的性能。PVPA 的卓越性能据松见教授说:"PVPA 粘合剂在延长高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寿命方面应该非常有用。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的应用中,人们对实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长寿命有着浓厚的兴趣。PVPA 的使用将为聚丙烯酸(PAA)和聚偏氟乙烯(PVDF)等市售粘合剂提供更好的替代品"。该研究涉及制造含有 PVPA、PAA 和 PVDF 作为粘合剂的电极,并通过电化学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与传统的 PAA(2.03 N/m)相比,PVPA 对铜支持物的附着力(3.44 N/m)明显更强,从而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耐用性。与 PAA 电池相比,基于 PVPA 的电池在 200 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基于 PVPA 的半电池在相同的循环次数后可达到 1300 mAhg-1SiO。与 PVDF 或 PAA 粘合剂不同的是,即使经过 200 次充放电循环,扫描电子显微镜也没有观察到集流器剥落。此外,PVPA 更强的附着力有助于稳定基于氧化硅的阳极,即使在体积显著膨胀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其剥落。合作与专利此外,丸善石化有限公司(其研究人员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已经建立了 PVPA 的工业生产流程。JAIST 与丸善石化有限公司之间的持续合作,以及该公司提供的其他电池生产专业技术,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该工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JAIST 和丸善石化有限公司已在国内(日本)和国际上联合申请了该技术的专利。"这种工业上可行的高性能粘合剂将有助于高耐用性和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的开发。这将使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无需担心电池性能会在较长时间内下降。未来,这些材料还可应用于火车、轮船、飞机等各种电动汽车。"总之,科学家们利用聚(乙烯基膦酸)为锂离子电池中的氧化硅阳极开发出了一种功能性粘合剂。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低成本粘合剂提高了性能,是电动汽车及其他领域基于微型氧化硅的应用的新进展。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韩国研究人员为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结构

韩国研究人员为未来的锂电池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结构 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化学系的 Soojin Park 教授和博士生 Dong-Yeob Han 与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的 Gyujin Song 博士以及浦项 N.EX.T HUB 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了一种三维聚合物结构。这种轻质结构有利于锂(Li)离子的传输。他们的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的网络版上。电池技术的进步用于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技术不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锂金属阳极的能量容量为 3860 mAh/g,是目前商业化石墨阳极的十倍以上。锂金属阳极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能量,而且与石墨或硅不同,锂金属阳极可以作为电极直接参与电化学反应。然而,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会产生被称为"死锂"的区域,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性能。此外,当锂向一个方向增长时,它可能会到达相反一侧的阴极,从而造成内部短路。虽然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优化三维结构中的锂传输,但这些结构大多依赖重金属,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锂电沉积后的混合结构内部几何形状示意图。资料来源:POSTECH用于阳极的创新型三维结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利用聚乙烯醇(一种对锂离子具有高亲和力的轻质聚合物)与单壁碳纳米管和纳米碳球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混合多孔结构。这种结构比通常用于电池阳极的铜(Cu)集流体轻五倍以上,对锂离子有很高的亲和力,有利于锂离子通过三维多孔结构中的空隙迁移,实现均匀的锂电沉积。在实验中,采用了该团队三维结构的锂金属阳极电池在经过 200 多次充放电循环后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并达到了 344 Wh/kg(能量与电池总重量之比)的高能量密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验使用的是代表实际工业应用的袋装电池,而不是实验室规模的纽扣电池,这凸显了该技术商业化的巨大潜力。POSTECH 的 Soojin Park 教授表达了这项研究的意义,他说:"这项研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KIER 的 Gyujin Song 博士强调说:"这种结构兼具轻质特性和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电池技术的一个突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