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入侵害虫”红火蚁进入活跃期 不慎被叮咬最严重能致死

“地表最强入侵害虫”红火蚁进入活跃期 不慎被叮咬最严重能致死 如果你不小心被红火蚁咬到,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用肥皂水或清水去快速清洗伤口,可以涂一些像类固醇等舒缓过敏的药剂,让痛感和痒感不是那么强。一旦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据悉,红火蚁的毒液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质,易导致被蜇者的皮肤出现剧烈的灼痛感,过敏体质者可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呼吸困难、喉头或支气管水肿、心肌损伤、休克甚至导致死亡。除了习性凶猛之外,红火蚁食性复杂,种子、植物、昆虫、脊椎动物,甚至电线皮都是它的食物。而且它的竞争力很强,在新入侵地区非常容易形成高密度种群,对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均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之一。据了解,广东是红火蚁发生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省份,每年3-5月和9-11月最为活跃。专家提醒普通民众在路边、草地、公园、山坡等地方看到小红土堆,千万别踢、碰,一定要远离。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州一对母子食用腌制食品后中毒,这种毒素严重可致死】近期,广东省出现多例因疑似食用即食熟肉制品、自制腌制食品,引起的肉毒中毒病

【广州一对母子食用腌制食品后中毒,这种毒素严重可致死】近期,广东省出现多例因疑似食用即食熟肉制品、自制腌制食品,引起的肉毒中毒病例,患者出现头晕、四肢乏力、声嘶、吞咽困难等症状。为此,疾控部门紧急提醒市民,网购、自制熟肉制品和发酵食品要慎重。#私房烘焙被骂到底冤不冤##万物沾上私房就涨价#广东台触电新闻的微博视频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港专家:猴疱疹病毒若进入中枢神经致死率高达八成

港专家:猴疱疹病毒若进入中枢神经致死率高达八成 香港感染及传染病科专家指出,猴疱疹病毒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致死率将高达八成。 综合《星岛日报》和香港商业电台等报道,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星期四(4月4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上受访时说,猴疱疹病毒感染人类是极之罕见的,自1932年发现人类可能会感染到猴疱疹病毒至今,全球只有大约50起个案,当中约四成患者会死亡。 何柏良称,有研究指病毒可以在约五分钟后进入人体细胞,如不幸被弥猴抓伤,尽可能在五分钟内清洗伤口,并以洁净的水连续清洗伤口15分钟,可减低感染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脑炎的风险。 何柏良指出,猴疱疹病毒一旦进入人体细胞,去到了神经系统,就会经过神经线进入中枢神经引起严重脑炎,在破坏了脑部细胞后,死亡率将高达八成。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星期三(4月3日)公布,正调查一起人类感染B病毒,又称猴疱疹病毒的个案。这是香港发现的首起人类感染猴疱疹病毒病例。 2024年4月4日 9:13 PM

封面图片

多个学会关注本港首季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按年高逾倍

多个学会关注本港首季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按年高逾倍 多个学会关注,今年首季入侵性肺炎球菌感染个案较去年同期高出一倍有多,其中血清3型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较高,长者及幼儿属于高危,建议及早接种合适的肺炎球菌疫苗。香港儿童免疫过敏及传染病学会、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指出,血清3型肺炎球菌是香港最常引致感染的肺炎球菌,肺炎球菌主要经飞沫、亲密接触或经触摸被污染物件传播。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畏寒、全身不适、呼吸短促和咳嗽等症状。肺炎球菌通常会引发肺炎、中耳炎及鼻窦炎。如情况严重,肺炎球菌会入肺,造成肺积水,病菌进入血液会引致血菌症及败血病,而进入脑部会引致脑膜炎和心膜炎。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会长、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林纬逊指出,本港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低,尤其长者对肺炎球菌认知程度低,亦考虑经济负担。政府在去年已将15价肺炎球菌疫苗,纳入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计划,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可获资助接种。 2024-06-04 14:00:24 (1)

封面图片

入侵植物在成为生态威胁之前可能会休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入侵植物在成为生态威胁之前可能会休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它的休眠期越长,我们就越有可能忽视它,"Mesgaran 说。"这种潜伏期使它们被忽视,最终导致它们成为严重的入侵威胁。它们就像入侵的定时炸弹。"各地区入侵植物休眠后再次出现的最长滞后时间图。资料来源: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长期休眠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在他们分析的入侵植物中,有近三分之一在引入和迅速扩展之间表现出滞后期,平均时间为 40 年。休眠期最长的是英国的梧桐枫树,长达 320 年。报告称,美国休眠期最长的是常见的草坪杂草车前草(Plantago lanceolata),又名肋草或龅牙车前草。这种植物对牲畜和本地植物有害,1822 年被引入美国,在美国广泛分布。天鹅绒叶是作为一种可能的纤维作物被引入的,它可以休眠 50 年之久,然后才会扩展,在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威胁到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外来物种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引入:意外引入或出于药用、观赏、农业和其他目的有意引入。在加利福尼亚,约 65% 的入侵植物是有意引进的。Mesgaran说:"这一滞后阶段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并不知道。随着贸易、运输和旅游业的增长,我们会遇到更多问题。"生长在社区街角的车前草。图片来源:Mohsen Mesgaran/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全球标本馆研究人员编制了一份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日本、新西兰、马达加斯加、南非、日本和美国的入侵植物清单,并利用标本馆记录(这些记录已数字化并可在线访问)获取了有关物种观察地点和时间的全球数据。然后,他们通过观察趋势来确定物种是否表现出休眠期,如果是,休眠期有多长。他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来检测滞后期,然后进行第二次分析,比较休眠期和扩张期的气候。在一些入侵不同地区的物种中,休眠期因地而异。梅斯加兰说,在90%的情况下,物种扩散期间的气候条件是不同的,这表明植物在等待合适的条件,或适应曾经不适合的环境以生存下来。规划未来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管理害虫、防止大面积入侵和经济损失的关键。这意味着种植者、决策者和其他人应该考虑休眠期。Mesgaran说:"问题在于,我们用于风险评估的大多数模型都没有考虑到这种滞后期或休眠期。这并不是说它们不会成为问题,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研究的下一步将是研究入侵物种的原生气候与这些新地点的条件之间的关系。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入侵蚂蚁引发连锁反应 肯尼亚斑马为此免受狮子伤害

入侵蚂蚁引发连锁反应 肯尼亚斑马为此免受狮子伤害  一些非洲狮对大头蚂蚁来到它们的觅食地并不太高兴大约在上世纪初的某个时候,一种据说来自毛里求斯岛的入侵蚂蚁物种Pheidole megacephala 开始在肯尼亚的奥尔佩杰塔保护区扎根。这些大头蚂蚁,开始在当地的口哨荆棘树上安家落户,把当地的本土金合欢蚂蚁赶出了家园。问题在于,本地蚂蚁与树木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为了换取栖息地和花蜜,蚂蚁通过叮咬入侵者和释放甲酸来保护树木,甲酸是一种腐蚀性化学物质,存在于许多昆虫叮咬和蜇伤以及荨麻植物中。本地蚂蚁尤其善于保护树木不受当地大象的侵害,它们会蜂拥而上,咬住任何不幸前来吃零食的大象的鼻子。随着大头蚂蚁的出现,它们不再为树木提供同样的保护。因此,大象开始以树木为食,据科学家估计,这些巨型食草动物对树木的啃食和折断率比金合欢蚂蚁居住时高出五到七倍。随着树木的消失,地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狮子在跟踪斑马时使用的大部分藏身之处都消失了。因此,狮子改变了狩猎策略,开始吃该地区行动稍慢的水牛。事实上,从 2003 年到 2020 年,被狮子捕杀的斑马数量从 67% 下降到 42%,而被猫科动物捕杀的水牛数量则从 0% 攀升到 42%。怀俄明大学毕业生、动物学家道格拉斯-卡马鲁(Douglas Kamaru)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一切,该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与卡马鲁一起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包括大自然保护协会、杜克大学、内罗毕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头蚁是全球分布最广、对生态影响最大的入侵者之一,它的传播引发了生态连锁反应,降低了狮子捕食主要猎物的成功率。"有趣的是,虽然蚂蚁的影响对水牛来说是个坏消息,但它并没有影响保护区里狮子的数量,这可能是预料之中的尤其是因为水牛是一种更难捕捉、更危险的猎物。卡马鲁说:"我们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狮子很难杀死水牛。与[猎杀]斑马相比,对付水牛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有时水牛还会在争斗时反杀狮子。"尽管这项研究将来会对当地狮子的数量产生影响,但就目前而言,整个研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奇妙的视角,让他们看到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并为今后研究类似的小变化带来重大影响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动物与植物国际组织的生态学家梅雷迪斯-帕尔默(Meredith Palmer)说:"这项研究是生态系统复杂性的一个美丽缩影你拉动一根线,整个系统就会做出反应,"她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但在《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此发表了评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只需1毫克就能致死的毒物 可能就在你的厨房里

只需1毫克就能致死的毒物 可能就在你的厨房里 吃凉皮、嗦粉还能中毒?之前,一则“吃凉皮中毒身亡,河南一地禁售凉皮”的热搜更让大家对凉皮望而却步。消息称,河南永城市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致 1 死 1 伤。目前,永城市全市凉皮店都被查封,暂时不让销售凉皮。对于中毒原因,有 2 个版本:一种说法称凉皮中添加了过量的硼砂;另一种说法则是凉皮被细菌污染发生了变质,滋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引发中毒。其实,类似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根据广西疾控提供的数据,1996 至 2005 年的 10 年间,广西仅河池、百色两个市的巴马、凌云等 8 个县,就发生了 11 起由嗦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累计有 77 人中毒,其中死亡 50 人!2020 年 7 月,广东惠来一家肠粉店内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案件。11 名顾客在食用河粉(粿条)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症状。其中 1 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后死亡,2 人的病情比较危急,2 人的病情较为稳定,还有 6 人因症状较轻,在家观察。为什么这些湿性米粉或凉皮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素到底从哪里来?之后还能快乐嗦粉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米粉杀手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什么?1977 年,米酵菌酸首次在我国东北变质酵米面中被发现,属于食源性致病菌。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累计报告米酵菌酸中毒人数超过 9000 人。米酵菌酸是一种长链脂肪酸结构的细菌毒素,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可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毒素,26℃~28℃ 是它的最佳产毒温度。食物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后会产生米酵菌酸,人食用后会导致中毒。米酵菌酸毒性很强,只需 1 毫克即可致命,并且没有能够解毒的解药,临床上只能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无法完全缓解,所以中毒后的死亡率极高,可达 40%以上。中毒后常累及肝、肾、脑、心、肺等实质器官。轻则导致中毒者腹痛、呕吐、腹泻、乏力、烦躁,严重时可迅速引起肝肾损伤并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关键是,被它污染的食物无色无味,不好辨认。米酵菌酸命很硬,不仅不怕烹煮,耐热性还极强,即便是高温高压都不能将它分解,目前对于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致死率在 40%~100%。米酵菌酸毒素进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 30 分钟至 12 小时,也有少数人在 1~2 天后才会发病。它会攻击人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症状重的人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症状。如果怀疑自己发生米酵菌酸中毒了,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然后尽快催吐,尽量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身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日常生活中,有 3 类食物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分别是:湿性米粉、河粉、土豆粉、凉皮;泡发的木耳、银耳;使用发酵的玉米面、糯米面、高粱面、糯小米粉、玉米淀粉等制作的食品,如汤圆、糍粑、凉粉等。2020 年 10 月 5 日,黑龙江省鸡东县发生了一起因为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品中毒事件,共有 9 名中毒者,经抢救无效全部死亡。酸汤子是一种用玉米粒水磨发酵后制作的粗条状食物,是东北的一种传统食物。这些食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制作时都需要长时间的浸泡或者发酵,这个长时间的潮湿环境给椰毒假单胞菌提供了繁衍的温床,让米酵菌酸毒素大量聚集。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我们有 9 点注意事项送给大家:1、选择正规餐馆:在外就餐吃湿性米粉、河粉、土豆粉、凉粉、凉皮等食品时,要注意餐厅的卫生情况、经营许可证。2、尽量避免自制发酵面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食物很难控制环境,安全系数低。如果喜欢吃酸汤子、湿米粉这类食物,最好直接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并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保存条件等因素。3、注意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超市、市场选购袋装的上述食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保质期,用眼睛观察它们的性状,是否出现了霉斑、黑斑、粉斑、绿斑、黄斑等。在选购木耳、银耳或其他谷类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时,要选择有正规资质的经营者。4、散装商品少量购买:在选购散装承重的上述食品时,要确认它们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每次少量购买,吃完再买新鲜的。5、不食用受潮米粉、木耳、银耳等食物:自己在家浸泡湿性米粉、河粉、土豆粉,或自己在家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提前检查它们的形状,如果已经受潮,疑似发生了变质,就不要食用它们。6、泡发前先清洗干净:木耳、银耳在泡发前,先将表面清洗干净,减少椰毒假单胞菌的数量。7、正确泡发木耳:泡发木耳的时间和环境很关键,不要长时间泡发。建议控制在 4 小时以内,水温不要太高,一般 30℃ 为最适宜的温度。有实验表明,如果长时间泡发木耳,比如超过 6 个小时,黑木耳的边缘就会出现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木耳的品质,也更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8、正确保存银耳:鲜银耳储存温度越高,椰毒假单胞菌活性越大,越容易产生米酵菌酸。购买新鲜银耳后一定要低温保存,置于冰箱 4℃ 冷藏或者冷冻,尽早食用。9、若有不适及时就医: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为 30 分钟~12 小时,少数 1~2 天,最长为 3 天。如果吃了疑似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出现了不适,一定要尽快就医,越早就医越有希望治愈,别抱有侥幸心理。夏季天气炎热,不仅要预防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也要注意食物变质带来的危害。食品安全无小事,别因为“吃一次没事”的想法后悔终身。参考文献[1] 蔡洁,罗琳,刘栩晔等.食品中米酵菌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23,No.375(10):156-159.DOI:10.16043/j.cnki.cfs.2023.10.050.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