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称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集体逼宫德国总部 要求换高管、给补贴

爆料称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集体逼宫德国总部 要求换高管、给补贴 现在经销商以停止进车为武器,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并且更换高管,截止目前,保时捷官方尚未对此做出回复。另有其他媒体表示,五一前保时捷投资人给保时捷发函,要求对近期销售新车的亏损进行补偿,目前经销商投资人约65%不提车;德国总部已经派了一个调查团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据保时捷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保时捷中国市场全年销量为79283辆,同比大跌15%,也是保时捷在全球市场中唯一销量下滑的地区。同时,中国市场保持多年的“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称号,2023年被北美市场取代,后者全年销量86059辆,同比增长9%。而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中国销量为16340辆,同比降幅近25%,销量骤降。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保时捷经销商要求保时捷中国对近期新车亏损进行补贴

保时捷经销商要求保时捷中国对近期新车亏损进行补贴 新车动销不畅,而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选择进行压库,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保时捷经销商以停止进车为要挟,要求保时捷中国对近期销售新车亏损进行赔偿,目前经销商投资人约65%暂停提车。 保时捷中国陆续与各个经销商集团逐一举行经销商集团会议,进行沟通。帮助优化经销商库存和现金流;同时对调整2024年销量计划的可能性开展研判。

封面图片

遭经销商集体抵制 保时捷中国官方回应

遭经销商集体抵制 保时捷中国官方回应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保时捷希望与长期并肩合作的经销商伙伴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相互扶持,实现双赢发展;保时捷将坚定不移地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与经销商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谋求发展。”而此前报道显示,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双方主要矛盾在于保时捷中国销量大跌,电动车卖不动,导致亏本卖车,而保时捷中国仍在向经销商压库。现在经销商以停止进车为武器,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并且更换高管。不过,由于抗议的“新丰泰、百得利和美东集团”三家企业,并非保时捷在华核心经销商,其诉求没有得到保时捷中国的及时回应。但有消息称,保时捷德国总部已派遣一个调查团来到中国了解具体情况,预计将在今年8月确定最终的销量任务和解决方案。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家不买保时捷,可能不是因为穷

大家不买保时捷,可能不是因为穷 4S店以停止进车为武器,公开逼宫德国总部。别看咱们平时感觉这帮经销商是帮品牌卖车的打工仔,在保时捷可不一样,想成为保时捷的经销商,初期投资至少大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所以保时捷的经销商,也被称作“投资人”。这种打工仔到投资人的阶级差异,好像给了他们莫大的自信,直接上书总部,要求派发补贴、甚至要求更换保时捷中国总部管理层。这差不多就是品胜发文说要让库克下台一样离谱。当然,这次经销商闹事更直接的原因,还是保时捷不好卖了。曾经,中国区连续八年是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而在去年销量大幅下滑后,北美反倒成了最喜欢保时捷的地区。这数据要传出去让美国人看到了,还以为咱们买不起保时捷呢。保时捷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小米SU7上市后,就传出降价促销的消息,一贯心高气傲的保时捷销售,也不由自主说出“咱们的降幅刚好可以买一辆小米”。插个冷知识,经销商降价和官方降价可不是一回事,很多时候经销商为了迅速卖车,会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利润则来自于车厂根据销售数量提供的“返点”。简单来说,对于经销商而言,卖得多比卖得贵更重要。但问题是,现在即便经销商把官方标价57.8万起的Macan补贴到44.8万,一样卖不动。这也就算了,据称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目标,给授权经销商压库,人家本来可能只想提10台车,保时捷非要多塞几台,有汽车博主直言“压1台保时捷相当于大众、丰田的5-8台”。巨大的现金流压力逼的经销商们不得不继续降价去库存,而他们自己的腰包已经无法负担,所以才有让总部补贴的要求出现。至于为什么要换中国区高管经销商们觉得亏本卖车这事根本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这也就罢了,他们还非要塞几台纯电Macan。这72.8万的纯电车,成为了压倒经销商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先定价57.8万起的燃油Macan已经打八折了,可想而知,七十多万的纯电Macan得让经销商掏多少钱才能卖得出去。要怪只能怪保时捷不懂中国,同系列的纯电和燃油车型,价差居然高达15万。隔壁宝马5系混动版只比燃油版高了6万块,国内其他品牌比如问界的增程和纯电车型之间最多也就差上一两万,咱就想知道,这个定价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吗?为了这事,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销售与市场负责人冯佩德连夜来到中国,昨天和经销商代表们展开了一场谈心会,还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大体意思是:“全体授权经销商将与品牌方一道,掠去浮云,洞察正见,坚守向前,在汽车行业新的历史阶段实现长足发展。”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里硅基君也要说句公道话,汽车经销商亏损在国内市场其实普遍存在,拿去年数据来说,大约有56%的经销商实现了收支平衡或者盈利,完成车厂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一般来说经销商们忍忍也就过去了,哪有小孩夜夜哭,哪有赌狗天天输。坏就坏在,差距都是比出来的,同样是车不好卖,隔壁宝马去年给经销商提供了50亿元补贴,奔驰也向经销商派发了20亿元补贴。当然,保时捷不好卖也有品牌自己的原因。咱们拿去年销量数据来说,保时捷全球共交付了32万辆新车,中国市场交付量不足8万辆,放在2022年,这个数字是9.3万辆,2021年则是9.6万辆,当时还创下中国市场最高的销量记录。中国曾连续八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而2023年,北美拿下了这一殊荣,从增速上看,中国还成了保时捷唯一负增长市场,相比上一年整整少了1.4万名车主。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的下滑趋势,从季度变化也能够清晰看到,去年第三季度起,保时捷中国市场销量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下降24%,交付量减少了5万多。按照这个数据粗估2024年全年交付量,保时捷今年恐怕难过7万辆的关卡。那么失去的销量到底被谁抢走了?整体来看,保时捷车型大致可分两种,以Macan为代表的50多万入门级,和其它的百万级车型。在百万级这个市场,其它豪车过得也一样惨。从数据来看,2023年2月百万级销量榜月销过千的还有7款,到了今年2月就只剩1款了。而在这个价格带,保时捷又一贯是销量大户,整体销量萎缩的情况下,保时捷自然显得格外惨。豪车卖不动,但奔驰还有相对平价的系列撑着,保时捷就只剩下Macan了。它要面对的,则是蔚来、理想、问界等国产车的冲击。借用一位博主的话来说,超豪华品牌的质量,就像爱马仕包买菜,的确不如宜家的购物袋。图片来源:小红书最关键的是,咱国产车型主打一个降价增配,豪华品牌要选配的全部免费送。而保时捷的指导价只是裸车价,每项选配几千到几万不等,车身颜色、轮毂样式、倒车影像、方向盘加热等等都需要自行购买加装,可选配的部件多达25项。国产车白送但保时捷要加钱的语境下,就是有钱人也都在考虑性价比了。至于小米等致敬者们到底有没有影响到保时捷的销量,有位网友说的很明白:“这就类似美团毁了所有黄色冲锋衣外套。”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保时捷中国回应:将与经销商一同寻求有效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保时捷中国回应:将与经销商一同寻求有效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在行业变革和转型期,汽车厂商始终要积极倾听经销商来自一线的声音,厂商与经销商只有更加紧密地合作并彼此支持,才能更好因地制宜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保时捷中国称,将与经销商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这些讨论涉及到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优惠券99999元、88888元……多地保时捷门店7折大促销

优惠券99999元、88888元……多地保时捷门店7折大促销 大降价背后,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崩塌。数据显示,从2022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24%。这也让其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答卷”。继此前的经销商逼宫风波后,其近日又陷入股东逼宫漩涡中,被质疑电动化战略失误。如今的保时捷,正在内外交困。门店大发优惠券,7折就卖?最近,保时捷只卖44万的话题火了。据媒体报道,保时捷华南区域一家终端门店称,目前旗下Macan车型在进行优惠促销活动,最高优惠高达16万元。优惠后,这款保时捷SUV的最低起售价格仅为44.8万元。新浪科技在汽车之家、懂车帝等网站上看到,保时捷Macan的厂商指导价为57.80万-85.80万元,经销商的公开报价也为57.80万-85.80万元。不过新浪科技发现,保时捷Macan的近期成交价有所下降。汽车之家的2024款Macan 2.0T车主价格页面显示,这款车型的最低裸车价格为46万元,购车时间为今年5月11日,购车地点为广东揭阳。这个价格相较于57.80万元的官方指导价优惠了11.8万元,相当于打了8折;加上车船使用税、购置税、强险等一系列费用,最终购车全款为51.47万元,相较于57.80万元的官方指导价也优惠不少。另外,在山东、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这款车均出现了50万元以下的裸车价。新浪科技发现,保时捷Macan在深圳地区的报价更低,有深圳门店向新浪科技给出了44.8万元的最低裸车价报价,相当于打了7.7折。与此同时,多家保时捷深圳门店均给出大额优惠券促销,金额在10万元、8.8万元、6.6万元、3.5万元不等,这些优惠券针对多个车型,不过一些优惠券也会有分期贷款、购买装饰等要求。实际上,不只是保时捷Macan,保时捷Taycan也在降价促销。在汽车之家上,2024款Taycan 4的官方指导价和经销商报价均为103.80万元起,但其车主裸车平均价为80.49万元,车主购车全款均价82.66万元,相比官方指导价优惠超过20万元。其中一位车主在今年5月22日购车,购车地点为吉林长春,裸车价仅为74.10万元,相比官方指导价优惠了29.70万元,相当于打了7.1折。在深圳地区,保时捷Taycan的经销商报价为62.90-178.80万元,而厂商指导价为89.80-199.80万元,最高相当于打7折。由此可见,保时捷在华南区域的价格体系确实出现了崩塌。营收销量双双下滑,交出最差业绩保时捷大降价背后,还是因为其在中国市场销量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资料显示,保时捷于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开始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此前连续20年刷新在中国市场销售业绩。但从2022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开始连续下滑,这与过去数年的加价抢购形成鲜明对比。具体来看,在2022年,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为30.98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为93286辆,同比下滑2.5%,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2023年,保时捷全球交付32.02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市场交付7.93万辆,同比下滑15%,再次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并且跌幅明显扩大。而今年一季度,保时捷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其销量及营收均出现大幅下滑,创下了自2022年9月在德国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销量方面,保时捷一季度销售7.76万辆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3.9%,在全球汽车销量复苏的情况下,保时捷未能保持增长势头;中国市场销量则从2023年一季度的2.13万辆销量降至1.63万辆,同比降幅24%。全球和中国市场销量均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保时捷一季度营收达到90亿欧元,同比下降10.8%;其中,车辆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12.7%。受销量下跌和价格下探的影响,保时捷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3.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销量利润率也降至14.2%,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保时捷方面表示,中国消费者需求下滑对该公司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保时捷即将对四款车型进行改款,因此预计保时捷今年年初可能会陷入销量低谷。保时捷销量下滑背后,一方面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型不利,另一方面是中国厂商的快速崛起,让保时捷原本很稳固的消费群体开始分化。实际上,这也是国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的尴尬局面。以奔驰为例,今年一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2%。中国这个最大市场表现不佳,也极大影响了奔驰的全球业绩。宝马同样如此,根据一季报,宝马集团营收同比下滑了0.6%,利润同比下滑了24.6%;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3.8%。遭遇经销商、股东逼宫在销量不断下滑之下,今年5月,保时捷陷入经销商逼宫风波。多方消息称,有三家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对2024年销售任务产生异议,公开“逼宫”德国总部,要求换高管、给补贴,否则拒签销售目标计划并停止进车。汽车博主“孙少军09”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分析,保时捷与经销商矛盾“激化”,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保时捷销量大跌,纯电车型卖不动;车价跳水,经销商亏本卖车;为完成销售任务,保时捷中国选择“压库”,经销商撑不住。逼宫风波最终以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发布联合声明而暂告一段落。声明称,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关键领域。不过,尴尬的是,最近保时捷又再次遭遇利益攸关方逼宫。在近日的保时捷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对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坚持明年电动汽车销量占一半以上的目标表示质疑。有股东认为,保时捷电动车型销量不高的原因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放缓,这已经威胁到公司的销量和利润,因此呼吁保时捷放慢电动化进程。对于保时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放慢电动化进程,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竞争力无疑将进一步下降;而继续加快电动化进程,又将影响到利润表现。内外交困的保时捷,该何去何从?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BBA“腰斩式促销”后,最大汽车经销商面临垮台

BBA“腰斩式促销”后,最大汽车经销商面临垮台 新浪科技梳理广汇汽车财报发现,早在2018年,其在销量、财务数据上便走向了下坡路,基本与新能源车崛起时间点吻合。目前,广汇汽车服务的车企仍以燃油车品牌为主,这也是其受冲击的主因。不过它也在尝试自救,去年已关闭了盈利能力较低的门店50家,并且与20多个新能源品牌达成合作,这一举措能否如期见效?BBA降价潮连累经销商最近,BBA等豪华品牌降价促销的消息引发关注。新浪科技先后报道了宝马和奔驰以及其他豪华车的“跳水价”,如今这股降价浪潮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这些品牌的经销商要扛不住了,广汇汽车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广汇汽车官网显示,其销售品牌包括奔驰、奥迪、沃尔沃、宝马、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而这些品牌近几年的销量走势都不太理想。其2023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经营网点共计735家,其中超豪华及豪华品牌经营网点245家,占比超过33%;而其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门店中,经营品牌均为宝马、奔驰、奥迪这三家品牌。而根据宝马集团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营收366.14 亿欧元,同比微降0.6%;净利润为29.51亿欧元,同比下降19.4%;在中国市场,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累计销量(含BMW和MINI品牌)为187452辆,同比下滑3.8%。今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实现营收358.73亿欧元,同比下滑4.4%;净利润30.25亿欧元,同比下滑25%;不仅是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销量方面也可谓低迷。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市场销量为16.81万辆,同比下滑12%。大客户销量和财报萎靡之下,广汇汽车也难以幸免。广汇汽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营收277.9亿元,同比下降11.49%;归母净利润7094.05万元,同比下降86.61%。广汇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汽车消费复苏缓慢,受行业价格战影响整车盈利能力下滑,且传统燃油车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挤压,收入规模下降但成本相对刚性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利润薄如纸实际上,广汇汽车的困局并不只是今年才出现。资料显示,广汇汽车成立于1999年,早期以丰田、本田、通用等主流中高端品牌为主,2016年收购宝信汽车、大连尊荣等进军豪华及超豪华市场,同时也布局乘用车融资租赁及二手车市场。广汇汽车在2015年6月登陆A股市场,并在2016年成为中国首家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都突破千亿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各大经销商集团中,广汇汽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排名行业第一,营收规模排名第二。建立了覆盖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乘用车经销网络。不过,广汇汽车主要的销售品牌和营收来源还是以燃油车品牌为主,而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广汇汽车走入困境也就在所难免。新浪科技梳理广汇汽车财报发现,早在2018年,其在销量、财务数据上便走向了下坡路。从新车销量来看,其2018年销量为88.2万辆,仅同比增长0.1%;2019年销量仅同比增长1.7%,而在20202022年,其销量更是连续三年下滑,幅度分别达到16.2%、7.2%、15.4%;到2023年,其销量才有所恢复,达到59.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1%。从财务状况来看,2018年以来,其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2018年2023年,其营收增长陷入停滞状态;归母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20182020年连续三年同比下滑,降幅高达16.27%、20.16%、41.72%,2022年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265.92%。到2023年,广汇汽车的财务状况才有所好转。其2023年营收入达1379.98 亿元,同比增长3.34%,不过虽然营收年入千亿元,但赚钱能力依然很弱,归母净利润只有3.92亿元,毛利率为8.29%,净利率仅为0.46%,可谓利润薄如纸。从具体的经营来看,2023年广汇汽车的整车销售为117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85.1%,但是带来的利润却只有19.4亿元,这部分业务毛利率为1.65%;而维修业务、佣金代理这两项毛利率较高的业务,营收占比却分别只有10.02%和3.67%。面临退市风险业绩崩塌之下,广汇汽车的股价也十分低迷。6月20日,广汇汽车的股价首次跌破1元,当日收报0.98元/股,跌幅为8.41%。当日广汇汽车发布提示风险公告称,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紧接着的6月21日、24日、25日的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续跌停。6月26日,广汇汽车股价涨停,收报0.78元/股,27日又大跌8.97%,到28日,再度下跌;7月1日、2日、3日和4日,广汇汽车股价实现连续涨停。但截至7月4日收盘,该股报价0.99元/股,依旧在1元以下。这是广汇汽车连续11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此时距离其走出危险区也仅差1分钱,后续能否起死回生仍需观察。实际上,广汇汽车面临的困境,是经销商们的共同难题。6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3%,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1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樊宇指出,经销商上半年销量任务完成情况分化明显,其中,18.4%的经销商已完成任务,34.8%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超八成,而有13.5%的经销商完成率不足五成。在广汇汽车之前,不少经销商已经出现退市、破产等危机。比如2023年年初,浙江中通集团传出破产消息,旗下19家4S店全部关停;2023年7月,庞大集团退市摘牌;今年初,市场又传出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遭遇严重危机,旗下的多家4S门店出现暂停营业、暂停新车交付。在此背景下,广汇汽车也在积极尝试自救。比如2023年,广汇汽车就在加大向新能源业务转型。其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汇汽车已与赛力斯(AITO)、阿维塔、岚图、猛士、长城欧拉、哈弗新能源、小鹏、奇瑞iCAR、奇瑞星途星纪元、奇瑞风云、吉利银河、长安深蓝、路特斯等20多个新能源品牌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新能源品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已申请54家新能源门店授权,建成并投入运营26家,正在申请15家。此外,广汇汽车还在关闭低效门店。2023年,其关闭盈利能力较低的门店50家,并完成17家门店的品牌转换工作。船大难掉头,面临退市风险广汇汽车能否成功自救,依然是未知数。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