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的中国电动车 淹没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港口

滞销的中国电动车 淹没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港口 现在,可以停放13万辆汽车的停车场,已经拥挤不堪。货车司机短缺、运输设备不够,让去往德国、意大利、波兰、英国等地的转运卡车排起了长队。它们运输的不仅包括宝马、奥迪、特斯拉、极星在中国生产的车辆,更多还是MG、蔚来、小鹏、红旗、欧萌达等中国品牌的汽车。由于部分品牌并没有事先预定好运输的车辆,从货船卸下后,就直接堆放在港口。港口扩建停车场的计划,远比不上新运达车辆的速度,形势在恶化中。许多汽车已经在这里停放了1年、1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最多的都是来自中国品牌的车辆:电动车。按照比利时方面的预测,2024年会有60万辆-100万辆中国制造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在安特卫普-泽布吕赫港卸货。在此之前,每年大约有40个品牌的平均340万辆在此进出。中国品牌成群结队的到来,让码头更加拥挤。港务局的员工时常抱怨,这里很多时候都是一团糟:无法收拾。同样状况也出现在了德国的埃姆登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斯洛文尼亚的科佩尔港口、法国的勒阿弗尔港等欧洲的主要港口。欧洲的码头先于各国市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汽车海啸的威力。对此心存不满的人,把欧洲码头和物流的噩梦,全部归咎于中国汽车:把欧洲的港口变成了停车场。其实,欧洲的电动车市场比欧洲的码头更拥挤。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提供了数据维度的证明,时至今日,欧洲汽车市场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年销1530万辆的水平,2020年至2023年的种种,所产生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失。布鲁塞尔的政客们担忧地球升温而力推的电动车,在各国补贴政策取消或退坡后,需求在萎缩。2024年4月份,在欧洲31个市场中,包括德国、瑞典、瑞士等在内的13个市场,电动车的销量同比出现下降;1-4月份,电动车的销量为59.3万辆,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出现了接近0.1个百分点。全球第二大市场的电动车的增速,已经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6.5%。正在逼近的欧盟大选,让电动车变成了各方博弈的道具。按照正常的预期,在此前后,欧盟多国会发起反电动车的运动,环保人士与被零部件制造商裁减的工人,会用行动表达他们的心声,这会继续让电动车的销售继续放缓:乌云笼罩着电动车。大众、奔驰、斯特兰蒂斯、雷诺、福特欧洲等大型汽车集团已对市场的变化做出了调整,放弃或推迟了全面电动化的战略。电动化优先的正确口号,不能带来对等的收益。本轮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到了临界点,即便欧洲本土整车厂家生产的电动车也面临着滞销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势下,已经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需要找到更多愿意买单的客户;正在或计划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仅靠提高声量是不够的,当地的买家并不像中国消费者一样听话。在经销商与代理们把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卖出去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把港口作为存储仓库:来自中国制造商的电动汽车数量,远远超过欧洲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品牌拼命涌入欧洲的队伍在变长,这种场面在中国、欧洲乃至全球更多市场产生了多维的效果:自豪与畏惧、兴奋与恐惧、蜜枣与棒槌,叠加出现,以至于更精确的数据被忽略了。欧洲31国市场中,在售的90个轻型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了22个,这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远远超过了日本和韩国品牌的总量。不过,以2023年的终端交付量计算,中国品牌的总销量仅为32.1万辆,约占整个欧洲市场2.5%的份额,不足韩国品牌的1/3,与日系品牌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距离。在中国品牌最为热衷的电动车领域,其在欧洲的市占率不足8%:日本与韩国品牌在欧洲的遭遇,中国品牌同样绕不开。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其车型的平均售价为4.7万欧元,与日系品牌相差至少5000欧元,比韩国品牌平均便宜了1万欧元,离欧洲品牌的均价有2万欧元的价差。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还是登上了求生的货轮:中国的电动车在码头越堆越多。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鹏汽车总裁:中国电动车崛起令德国同行产生危机感

小鹏汽车总裁:中国电动车崛起令德国同行产生危机感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说,随着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与欧洲制造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德国汽车制造商已下定决心解决问题、生产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 据路透社报道,顾宏地星期三(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出席国际车展期间受访时说,德国汽车制造商已表现出“有史以来最坚定的变革决心”,尝试在电动车领域追赶竞争对手并应对挑战。 顾宏地的上述论述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ueller)本周一(9月4日)发表的看法相呼应。穆勒认为,德国的汽车产业正失去竞争力,正面临必须进行投资的严峻局势。 顾宏地认为,穆勒所传递的信息是:德国车企已产生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我认为,通过反思那段痛苦经历,他们已表现出迎头赶上的最大决心。”他还称,中国电动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海外市场,也进一步加剧德国车企的危机感。 不过,顾宏地也坦言,像小鹏汽车这样的初创企业仍需要利用德国车企的规模、品牌和投资来降低成本,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根据汽车咨询公司Inovev数据,2023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中国品牌占8%,高于去年的6%和2021年的4%。德国汽车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笛梵(Stefan Bratzel)也在一份汽车行业创新研究报告中说,去年中国在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和其他功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数量首次超越德国和美国。 面对中国竞争对手的崛起,欧洲车企正争先恐后地通过合作和投资来提高电动汽车的产量。

封面图片

欧盟即将公布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税率

欧盟即将公布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税率 报道称,如果欧盟决定征收关税,大概率会比美国设定的关税低得多,有分析师透露,欧盟加征的关税可能将在10%至25%之间。欧盟委员会预计中国品牌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份额,将从2019年的不到1%上升至2025年的15%。并且当前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售价,通常比欧盟本土制造的车型低20%左右,欧盟企图以加征关税的方式,来提升欧盟本土车企,对中国进口电动车的抵抗能力。不过,对于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一事,欧盟内部的态度也不是铁桶一块。宝马、梅赛德斯和大众的高管此前对欧盟提出警告,称不要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征收进口关税,关税并不停削减中国电动车的竞争力。并且,对于德国多家车企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销售市场,如果欧盟决意加征关税,德国车企的业务,可能会最先遭受冲击。而像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中国没有太大规模的汽车业务,反而欧盟是其主要市场,他们一致赞同加征关税,保护自己本土的汽车企业。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3月销量大增,正值中国电动车竞争加剧

比亚迪3月销量大增,正值中国电动车竞争加剧 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3月份销量大幅增长,目前中国车企推动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一季度,比亚迪共售出62.6263万辆新能源车,其中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比增长13%。该公司周一表示,在今年前两个月销量下降后,3月份销量猛增46%。2024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全球共售出约30.0114万辆纯电动车,同比增长1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约为32.4万辆,增长14%,占该公司第一季度总销量的52%。相比之下,接受 FactSet 调查的分析师预测,特斯拉1至3月的全球销量约为45.7万辆。预计特斯拉将于本周二正式公布相关数据。比亚迪周一还公布3月份出口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量增长了近两倍,达到3.8434万辆。

封面图片

汽车博主称特斯拉给中国电动车“放水”了 不然得死一大批

汽车博主称特斯拉给中国电动车“放水”了 不然得死一大批 一、如果特斯拉不来中国开工厂,不降价到20万价位,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不会有这么卷,也不会发展这么快。二、特斯拉让最多的中国人认识到了电动车,是电动车渗透市场的最关键品牌之一,为之后的电动车铺路。三、特斯拉在中国之外的市场仍是无对手的存在,这也让特斯拉没必要卷自己,Model 3仍是2017年发布的车,一款车7年都不换代,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所以,客观而言,特斯拉是给中国品牌“放水”了,如果特斯拉也每年一改款,3年一换代,OTA以周为单位,那在座的中国电车又得死一大批。特斯拉本质上是卷了个开头,为电动车普及铺开了道路,却又没有产品层面下死手,特斯拉对中国电车市场和产业贡献巨大。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认同博主的观点?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德国汽车业促欧盟放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德国汽车业促欧盟放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临时关税将于星期四(7月4日)生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星期三(3日)敦促欧盟委员会放弃相关计划。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星期三说,关税正在伤害从中国出口汽车的欧洲和美国汽车制造商。鉴于德国对华出口量大,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德国汽车业将受到重创。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德国对华乘用车出口额是中国进口额的三倍多,零部件供应商的出口额则是进口额的四倍。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称,欧盟委员会应将重点放在确保欧洲电动汽车行业获得关键原材料(其中许多原材料由中国控制)、减少市场准入壁垒和提高贸易政策透明度,并建议成立一个理事会来讨论这些问题。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说:“从长远来看,反补贴关税并不是增强欧洲竞争力和韧性的适当措施。” 自上周以来,中国和欧盟委员会一直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进行谈判。中国反驳了有关对出口产品提供不公平补贴的指责。 欧盟明确表示,如果要达成谈判结果,中国要在本周举行的技术会谈中提出解决其电动车行业“有害补贴”问题的方案。 欧盟6月12日宣布从7月4日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7.4%至38.1%的临时关税,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将持续到11月2日,届时可能会征收明确关税,通常为期五年。 除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政府官员,以及宝马、大众、奔驰等多家德国车企明确反对欧盟的关税决定,指其负面影响远超正面收益,且损害了国际贸易的公平和自由氛围,将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螺旋式上涨。 2024年7月3日 4:31 PM

封面图片

分析师:美国加关税并不能阻止中国电动车扩张

分析师:美国加关税并不能阻止中国电动车扩张 美国的汽车和贸易专家表示,增加关税是一种短期内的保护主义措施,它可能会延缓但不足以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最终将电动汽车带入美国市场。“他们迟早会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高管丹·赫希(Dan Hearsch)说。“西方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做好迎战准备,或是选择与之合作。”来自中国的竞争数十年来,中国车企一直宣称将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其品牌的汽车,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成功。近年来,中国制造汽车质量已显著提升。这导致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与此同时,近年来,跨国公司在美国市场取得了更多进展。相关行业数据显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从1984年的75%下降到2023年的40%左右。通用汽车及其他公司发现,很难与中国中低端电动汽车竞争。例如,比亚迪生产的一款名为“海鸥”的小型电动车,售价仅约10,000美元,并且还有利可图。虽然“海鸥”尚未在美国销售,但比亚迪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车辆。有观点认为,更多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在征收100%的新关税后,“海鸥”的定价可能仍然与许多当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相竞争,甚至价格更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Tim Hsiao在本周的一份投资者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西方的保护主义可能是中国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全球扩张的短期障碍,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太可能阻碍中国电动车的推广。”尽管一些汽车制造商目前从中国进口燃油车到美国,但数量很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去年进口到美国的车辆不到75,000辆。目前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包括通用汽车的别克昂科威、福特的林肯航海家以及隶属吉利的沃尔沃和其子公司极星生产的两款全电动汽车。极星目前的车型较少,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车辆几乎全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在评估拜登政府宣布的关税提高决策,并称,“自由贸易对加快电动汽车的采纳以及向更可持续的交通模式过渡至关重要。”清洁目标拜登政府的重点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并将燃油车排除在外,这符合美国的清洁能源策略。该政策主要支持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普及,以及加强美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称:“我们征收关税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因为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数千亿美元的公共投资,旨在建立我们的清洁技术供应链的韧性。这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美国政府此举可能也是受到了中国车企在欧洲迅速推广价格竞争力强、节能的电动汽车的启示。据2023年10月欧盟数据显示,至该年9月,中国电动车已占据欧洲电动车市场的8%,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15%。欧盟称,中国电动车的价格比欧洲本土车型低约20%。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高管CocoZhang提到,如果拜登政府新实施的电动汽车关税真正影响到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这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效应。她表示,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类似措施,这将促使中国车企在这些国家加速建立本地生产设施或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以此降低出口成本。Zhang 补充道:“从中国车企的视角来看,通过建立供应链合作或其他形式的伙伴关系,它们仍有机会进入美国市场。”这种策略与过去几十年日本和韩国车企如丰田、日产和现代/起亚如何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颇为相似。相关文章: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象征大过实质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