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全程解说 三百万人围观星舰四飞火箭“烤翅”狂野奇观

马斯克全程解说 三百万人围观星舰四飞火箭“烤翅”狂野奇观 1.起飞时,超重助推器33台发动机外圈有一台未点亮。2.起飞后约3分钟,一二级分离,星舰和超重助推器分道扬镳。约4分钟,超重助推器抛弃热分离环。约7分钟,超重助推器B11按计划着陆反推点火,并在墨西哥湾水面受控软溅落。埃隆说:“星舰超重火箭助推器成功软溅落!”约12分钟至37分钟之间,星舰直播画面显示“等待获取信号”。这期间,埃隆发帖解释:“我们确实有获取信号。11台内部摄像头正在传输信号。正在研究为什么外部摄像头没有信号”。过了几分钟说:“外部摄像头11分钟内上线”。37分时,直播信号恢复。此后不久开始再入大气层。约45分钟,星舰迎风面开始出现等离子体。约49分钟时,抗过了最高加热点。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全程有实时直播画面,星舰和星链成功克服了“黑障”!埃隆:“星舰如流星般再入。”3.星舰穿越大气层的15分钟,全球三百多万人全程围观了大火炙烤这枚不锈钢火箭的奇观。最后五分钟,星舰的襟翼和舰体连接处受损,“烤翅”的画面极为狂野。烤翅位置为星舰上方一侧襟翼。另一侧的襟翼没有直播镜头覆盖,不清楚是否也有损伤。埃隆说:“不锈钢对于温度具有惊人的韧性。我们将进一步改进SX300合金,让它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如你所知,以前从未制造过完全可立即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罩,这是剩下来最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能够在很多飞船上反复迭代很多想法。”埃隆还转发了一张梗图,并评注:“精确”4.根据今天凌晨每日宇航员Tim Todd发布的视频片段,四飞前夜,马斯克就预见到了襟翼和星舰的连接位置是一个薄弱环节。他说:“要密封铰链缝隙,以避免热气穿透这个接口,穿透襟翼铰链的这个位置。因为如果热气快速流过,穿透隔热瓦,就会烧坏所有的一切。我们在前后襟翼铰链处都做了热气密封。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这个密封管用吗?我们认为管用,但也可能不行”埃隆又评论:“预测并不难!我们将在下一次飞行中搞定这一问题。请注意,最新版本的星舰已将前襟翼移向背风方向。这将有助于提高可靠性,方便制造和有效载荷进入轨道。”5.烈火和高温也损坏了相机镜头,在马赛克画质的直播画面中,星舰成功溅落印度洋!至此,火箭一二级都按计划软溅落,特别是二级星舰在襟翼受损的情况下仍然撑过了再入的整个过程,四飞成功!埃隆说:“尽管丢失了许多隔热瓦,襟翼也损坏了,但星舰还是一路平稳地软溅落在了大海里!”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41自动播放控制室:咦,大人们忙着发射火箭,谁还把孩子带来了?!!6.K10问:“可能还需要多少个迭代才能尝试机械臂捕捉?”埃隆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下一次发射中尝试用机械臂抓住助推器!”机械臂捕捉助推器的模拟动画:SMX埃隆:“不锈钢火箭”埃隆:“今天是让人类未来成为航天文明的伟大日子!没有什么比齐心协力实现鼓舞人心的目标更能将我们团结在一起的了。”SpaceX星舰推进团队合影,图:S.E. Robinson, Jr.7.埃隆说:“为什么星舰采用不锈钢制造?这篇5年前的文章(注:见下)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飞船由铝或碳纤维制成,在重返大气层时就会失效,因为它们无法承受热量。我们确实改用了(主要是)被动式的玻璃隔热罩,而不是主动冷却的钢制隔热罩,因为后者更重,至少根据最初的计算是这样的。”埃隆·马斯克:为什么我要用不锈钢制造星舰?《Popular Mechanics》2019年1月22日SpaceX公司正在用不锈钢制造一枚巨大的火箭。据我们所知,这标志着自20世纪50年代末阿特拉斯计划的一些早期失败尝试以来,不锈钢材料首次被用于航天器的建造。我们之所以知道他正在这么做,是因为在经历了数周关于调整设计的传言之后,马斯克在圣诞节前几天透露,这次调整将远不止于此。构成星舰火箭(原名BFR,或Big Falcon Rocket,或Big F-other-word Rocket)及其超重助推器主体的最先进的碳纤维将被300系列不锈钢所取代。1月10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星舰测试版的照片基本上是一个原型,可用于亚轨道垂直起飞和着陆试飞,高度可达16400英尺左右。他称这些飞行为“跳跃”(hops)。2019年1月,埃隆:“星舰试飞火箭刚刚在SpaceX得克萨斯州发射场组装完毕。这是实景图,不是效果图”自这次准亮相以来,马斯克通过推特简短地回答了好奇的太空观察者们提出的一些直接问题。但在宣布之前两周,他在位于加利福尼亚霍桑的SpaceX  总部,接受了《Popular Mechanics》杂志主编瑞安·达戈斯蒂诺(Ryan  D'Agostino)的独家专访,详细讨论了这一改变背后的想法。以下是他对这一重大变化的看法。瑞安·达戈斯蒂诺:你一直在忙着重新设计星舰。埃隆·马斯克:是的。在星舰和超重火箭助推器的设计上,我改用了一种特殊的不锈钢合金。我为此考虑了一段时间。这有点违背直觉。我花了很大力气才说服团队朝这个方向发展。但现在,我相信他们被说服了嗯,他们被说服了。我们一直在研究先进的碳纤维结构,但进展非常缓慢,每公斤成本高达135美元。此外,还有大约35%的报废率剪下的织物,有一部分是不能使用的。布料浸渍了高强度树脂,非常棘手。织物有60到120层。瑞安: 不锈钢与之相比如何?埃隆: 不锈钢的反直觉之处在于,显然它很便宜,速度也很快,但显然不像是最轻的。但它其实的确是最轻的。看看优质不锈钢的特性,不明显的一点在于,在低温条件下,其强度提高了50%。大多数钢在达到低温后会变得非常脆。你见过用液氮处理普通碳钢的技巧:喷洒液氮,用锤子敲它,它就会像玻璃一样碎裂。大多数钢材都是如此,但铬镍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则不然。铬镍含量高的不锈钢强度更高,且延展性仍然很高。比如说,在零下330华氏度时,延展性可以达到12%到18%。延展性非常好,非常坚韧。没有断裂问题。断裂韧性是这样一种特性:如果一个东西出现细小裂纹,材料是倾向于阻止裂纹,还是裂纹会继续扩散?当你经历反复的振动和多重应力循环时,材料中的小瑕疵会扩散到什么程度?瑞安:有些材料可以阻止自己的裂缝。埃隆: 是的,比如陶瓷就像咖啡杯就很难阻止裂纹的产生。一旦裂纹开始,它就会像玻璃一样。有些金属的断裂韧性比其他金属好,断裂韧性也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从技术上讲,韧性是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因此,当你对某个物体施加应力时,这个物体能产生多大的应变?这是一个重要的优点。不锈钢是早期阿特拉斯(Atlas)系统中使用的材料。早期的阿特拉斯是一个钢制气球罐。早期阿特拉斯计划的缺陷是材料太薄,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会坍塌。这种钢制气球根本无法站立。它会像充气城堡一样倒塌。它甚至不能承载一个小的有效载荷早期的“阿特拉斯”号曾多次在发射台上坍塌,造成灾难。不过这里有个小窍门,我认为当你把它当作重返大气层的飞行器时,这个小窍门就非常重要了。这就是钢的另一个优点:它的熔点很高,比铝高很多,而且虽然碳纤维不会熔化,但树脂在一定温度下会被破坏。因此,通常情况下,铝或碳纤维的稳态工作温度限制在华氏300度左右,这并不高。你可以短暂超过这个温度,也许是350度。如果是400度,那就在挑战极限了,它会变的脆弱。有些碳纤维可以承受400华氏度的高温,但强度会下降。但钢材可以承受1500或1600华氏度的高温。瑞...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SpaceX星舰3月14日晚第三次试飞 马斯克晒最新现场图

SpaceX星舰3月14日晚第三次试飞 马斯克晒最新现场图 马斯克还发布了一段延时摄影,显示“星舰”被吊装到主助推器的顶部画面。据悉,星舰由不锈钢制成的可重复使用上级(也称为星舰)和超级重型助推器组成,两者合计高度超过 122 米。这艘高达 122 米的双级火箭将执行一系列雄心勃勃的任务,SpaceX 在此次任务描述中称,其中包括“打开和关闭星舰有效载荷舱门、在上级助推器滑行阶段进行推进剂转移演示、史上首次在太空中重新点燃猛禽发动机以及控制星舰再入大气层”。据悉,SpaceX星舰旨在将人类送往月球和火星,并执行各种其他太空飞行任务。此前,星舰已经进行了两次试飞,其首次试飞仅持续了四分钟就宣告失败。据媒体消息,临近发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才授予 SpaceX 星舰(Starship)发射许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星舰” 将在 4 周内再次试飞

马斯克:“星舰” 将在 4 周内再次试飞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5 日在社交媒体 X 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 “星舰” 将在 4 周内进行第五次轨道试飞。“星舰” 火箭总长约 120 米,直径约 9 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 70 米的 “超级重型” 助推器,第二级是 “星舰” 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星舰” 目前已进行四次轨道试飞。2023 年 4 月首次试飞时,火箭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2023 年 11 月第二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助推器和飞船先后爆炸。2024 年 3 月第三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助推器在尝试着陆点火后意外解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失联。2024 年 6 月第四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并分别按计划落入墨西哥湾和印度洋。马斯克在第四次试飞后表示,计划在第五次试飞时通过机械臂 “夹住” 的方式实现 “发射台捕获回收”。这种回收方式将使助推器能够更快地实现检查、翻新和重新发射,提高 “星舰” 的发射频率。

封面图片

星舰成功试飞 下一步马斯克想用“筷子”回收超重型助推器

星舰成功试飞 下一步马斯克想用“筷子”回收超重型助推器 SpaceX的前任务主管、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太空科学实验室的航天工程师阿比·特里帕蒂(Abhi Tripathi)表示:“今天的测试是迄今为止最显著的成功,这真是太棒了。”尽管其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但星舰的太空之旅仍然顺利进行。这已是星舰第三次进入太空,其中两次达到了亚轨道,前一次则在今年3月的试飞中实现。星舰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是超重型助推器,上半部分是星舰本体,未来将能够搭载多达100人执行前往月球和火星的任务。本次发射三分钟后,两部分在高度约78公里的高度按计划分离,随后超重型助推器开始返回地球。一旦星舰完全投入使用,目标是让每台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都能返回发射场,并由发射塔上的巨型机械臂捕获,以便进行下一次飞行。但在SpaceX放心尝试此操作前,需要先证明超重型助推器可以安全返回地球。因此,本次试飞的关键目标之一是让超重型助推器下降到墨西哥湾,重新点燃发动机,然后轻轻溅落在海面上。这是星舰首次完美通过此项测试,助推器在任务进行7分半钟后顺利溅落。太空顾问公司Astralytical的创始人劳拉·福奇克(Laura Forczyk)评价道:“助推器在海上着陆非常出彩,这让我们相信SpaceX可以让星舰重复使用。”星舰则继续其太空之旅,飞越大西洋、非洲南部及印度洋,在升空约24分钟后达到212公里的最高高度,约为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的一半。随后,星舰开始返回地球大气层,并尝试在海上进行垂直着陆测试。但这一任务对星舰来说更为艰难,因为其以每秒超过7.5公里的速度飞行。当星舰进入大气层时,必须应对高达1400摄氏度的高温。星舰底部覆盖有隔热瓦以抵御高温,但在今年3月的上一次试飞中,星舰在再入大气时因高温强度在距地60多公里的高度解体。这次,SpaceX希望星舰能一路抵达海面,特意移除了两块隔热瓦以测试星舰本身的耐高温性能。再入过程一直顺利,直到飞行约57分钟后,星舰用于在大气中控制姿态的一对襟翼之一起火。摄像头显示,星舰下降过程中襟翼被撕裂,相机也在此过程中损坏。SpaceX的高级质量工程经理凯特·泰斯(Kate Tice)在直播中说:“我们可以看到飞行器的碎片飞了出去。”不可思议的是,星舰最终幸存下来,在任务进行大约1小时6分钟后,星舰尝试在海上进行垂直着陆。虽然确切情况尚不清楚,但星舰发动机的着陆燃烧似乎基本成功,飞行器以直立姿态轻轻触碰海面。特里帕蒂评价道:“这次试飞比以往都走得更远,它一路抵达了海面。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然而,特里帕蒂也指出,星舰的隔热系统显然还有待改进,以确保它能承受再入大气层的高温。他说:“我们都看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襟翼受损严重。”星舰的下一次试飞可能在几周内进行,目前正等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4月的一次星舰项目更新中提到,如果这次试飞顺利,公司可能会尝试让超重型助推器降落在地面,而不是海上,用两个巨大的机械臂在半空中抓住助推器。有人将其类比成筷子夹住东西。马斯克说:“如果助推器能在‘虚拟塔’上成功着陆,我们实际上会在第五次试飞中尝试直接降落在发射塔上。这是有可能的。”显然,第四次试飞在墨西哥湾上空成功进行了模拟着陆。明年,SpaceX希望证明可以在太空中让两艘星舰进行燃料转移,这是星舰准备登月的关键里程碑。为了抵达月球,星舰需要在太空中加油,可能需要十多次星舰发射来在轨道上放置一个燃料补给站并填满燃料。NASA计划在2026年9月通过“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使用星舰将人类送上月球表面。这个目标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福奇克表示:“我对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能否在2026年9月发射没有信心,原因不仅仅是星舰。”但这次试飞表明,星舰至少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或许有一天,它能成为马斯克设想中的那种巨型、快速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使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SpaceX的制造工程经理杰西卡·安德森(Jessica Anderson)在第四次试飞的直播中表示:“从项目开始,我们就设计星舰能够登陆火星。我们知道,这需要通过数千次发射将上千吨的货物和设备送入太空。”看来,这次试飞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又一大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SpaceX 圆满达成:星舰 4 号航班与超重助推器皆成功缓落在海面上

SpaceX 圆满达成:星舰 4 号航班与超重助推器皆成功缓落在海面上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星舰飞行测试中,SpaceX 圆满完成了所有目标任务。超重助推器成功在墨西哥湾海面上点火悬停,完成软着陆;星舰成功再入大气层,虽然襟翼被高温烧毁,但仍成功在印度洋海面上悬停减速,完成软着陆。

封面图片

马斯克又给大家刷一个火箭,而且还是星际火箭。

马斯克又给大家刷一个火箭,而且还是星际火箭。 星舰第四次试飞史诗级的成功。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星舰飞行测试中,SpaceX 圆满完成了所有目标任务。超重助推器成功在墨西哥湾海面上点火悬停,完成软着陆;星舰成功再入大气层,虽然襟翼被高温损坏,但仍成功在印度洋海面上悬停减速,完成软着陆。 历史上没有哪天像今天一样,人类更接近宇宙中心。能像马斯克这样怀抱伟大梦想,又能沉下心来干事业的人现在真的不多。不过杨老板算一个。 成功好像也没那么困难。试错,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四次试飞 spaceX,2023 年 4 月 20 日,2023 年 11 月 28 日,2024 年 3 月 14 日,2024 年 6 月 6 日,离成功越来越近。每次试飞间隔不长但效果明显,可见公司效率极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能把一个超重型火箭飞上天再回收恐怖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吧,对比一下,星舰高约 120 米,约 42 层楼房,起飞总重量 5000 吨左右,而我国的长征 5 号火箭 约 57 米,起飞重量约 870 吨,可见其难度之高。 航天工业是一个非常非常烧钱的项目,马斯克把成本控制到极致,用不锈钢做火箭外壳,这样谁敢想啊?可是他做到了。顺便创造了附带产业“星链”为自己造钱花,证明他是成功的。 征途是星辰大海,前路漫漫亦灿烂。没有理由不期待这一伟大而具体的成功。 东方汇娱乐 丨东方汇上下分群 看片福利大群 丨 中文导航

封面图片

马斯克称计划7月底测试用机械臂捕捉并回收星舰飞船

马斯克称计划7月底测试用机械臂捕捉并回收星舰飞船 2022年,SpaceX已建造完成了这个全新的着陆回收系统:在超重型助推器或“星舰”飞船返回着陆时,取消一级助推器着陆腿,通过机械臂采用“筷子夹”的方式把助推器或“星舰”飞船接住,放回发射架。新的着陆回收系统可以有效缩短“星舰”飞船再次发射的周期。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