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称计划7月底测试用机械臂捕捉并回收星舰飞船

马斯克称计划7月底测试用机械臂捕捉并回收星舰飞船 2022年,SpaceX已建造完成了这个全新的着陆回收系统:在超重型助推器或“星舰”飞船返回着陆时,取消一级助推器着陆腿,通过机械臂采用“筷子夹”的方式把助推器或“星舰”飞船接住,放回发射架。新的着陆回收系统可以有效缩短“星舰”飞船再次发射的周期。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马斯克概述了提高星际飞船发射率和性能的计划

马斯克概述了提高星际飞船发射率和性能的计划 4月6日,SpaceX 在 X 上发布了一段马斯克在星际基地发表演讲的视频,演讲重点介绍了建造和发射星舰的计划。 马斯克表示,第四次星舰发射计划“在大约一个月后”进行,目标是让星舰上级通过再入的“高热状态”,并“受控地拍击”溅落入海。SpaceX 还希望在下次飞行中让超重型助推器降落在墨西哥湾的“实质上是一个虚拟塔上,如果在虚拟塔上着陆成功,那么我们实际上将尝试使用第五次飞行进行回收并在塔上着陆”。马斯克对今年能够使用 Mechazilla 机械臂来支撑助推器进行回收感到乐观,“今年我们实际上能够用机械臂抓住助推器的几率可能是 80% 到 90%。”当前下一次发射使用的星舰和助推器都已经完成静态点火测试,正在等待 FAA 发射许可。 回收星舰上级将需要更长的时间,马斯克表示,他希望在尝试着陆 Starbase 之前,星舰至少能在海中连续两次成功受控溅落,“我们不想让碎片落在墨西哥或美国上空,我的猜测可能是明年我们就可以重复使用星舰了。” 马斯克概述了对猛禽发动机的改进,将其推力从230吨增加到280吨,“最终”增加到超过330吨。 Starbase 现在有四对完整的飞船和助推器,用于即将到来的发射,该公司今年将再生产“大约六艘”星舰。未来的“星舰 3”比“星舰 2”高约25米,能够以完全可重复使用的模式将超过200吨的物体送入轨道。他估计 Starship 每次发射的成本可能会降至 200 万至 300 万美元。 ,

封面图片

马斯克:目标明年底解决星舰飞船太空加油问题

马斯克:目标明年底解决星舰飞船太空加油问题 马斯克经常谈到在火星上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并通过星舰飞船把人类带到那里,让生命在多星球上生存。飞船的可重用性是降低这一梦想成本的关键。与此同时,轨道加油是一个旨在用地球上的星舰飞船的油轮版本在太空中给飞船加油的过程。马斯克说,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它仍然是比与空间站对接更好的选择。“它只是与我们自己对接,”马斯克写道。“不是小事,但肯定比与空间站对接容易得多,后者要复杂得多。”星舰由两级组成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马斯克在另一篇帖子中表示,今年很有可能进行一次助推器捕捉尝试。本月早些时候,马斯克在Starbase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该公司将在即将到来的飞行测试中尝试将助推器降落在一个虚拟塔上。一旦达到这一目标,该公司将在随后的飞行中尝试将其降落在实体发射塔上。马斯克认为,今年在发射塔上用机械臂接住助推器的几率为80%至90%。至于星舰飞船,马斯克说,该公司不打算把它带回发射场,直到它能在海洋的一个特定点着陆两次。他写道:“对于飞船来说,我们需要确保它能在再入大气层时存活下来,并保持空气控制权限,这意味着至少要成功地在海洋的一个精确点着陆两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星舰” 将在 4 周内再次试飞

马斯克:“星舰” 将在 4 周内再次试飞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5 日在社交媒体 X 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 “星舰” 将在 4 周内进行第五次轨道试飞。“星舰” 火箭总长约 120 米,直径约 9 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 70 米的 “超级重型” 助推器,第二级是 “星舰” 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星舰” 目前已进行四次轨道试飞。2023 年 4 月首次试飞时,火箭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2023 年 11 月第二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助推器和飞船先后爆炸。2024 年 3 月第三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助推器在尝试着陆点火后意外解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失联。2024 年 6 月第四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并分别按计划落入墨西哥湾和印度洋。马斯克在第四次试飞后表示,计划在第五次试飞时通过机械臂 “夹住” 的方式实现 “发射台捕获回收”。这种回收方式将使助推器能够更快地实现检查、翻新和重新发射,提高 “星舰” 的发射频率。

封面图片

星舰又烧破了 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

星舰又烧破了 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 但这些通通都不妨碍这次试飞的丝滑程度,升空,级间分离,发动机回收,再到星舰飞船软着陆……整条流程一气呵成。坐在屏幕前看直播的江江,鸡皮疙瘩是起了一波又一波,而直播画面里,也能时不时听到办公室的喝彩声。总的来看,这次星舰的飞行路线,和上次相比基本上没啥变化,都是从德州南部发射,半路上, Super Heavy booster ( 老样子,我们还叫它超 TM 重助推器 )和星际飞船兵分两路,助推器先着陆到墨西哥湾,飞船则继续飞到印度洋那块儿再降落。但不一样的是,上次星舰发射的重点还在 “ 进入轨道 ” 这块儿,而这次,马斯克直接把进度条拉到“ 火箭回收 ” 的部分,主要任务就两个:一个是让超 TM 重助推器在降落时减速,实现软溅落,好在后续回收它;另外一个是把好 “ 方向盘 ” ,让星舰飞船受控进入大气层,也同样是为回收飞船做铺垫。江江觉得,星舰这次试飞,只要实现其中一个,都值得马斯克再开一次香槟了。结果嘛,大伙儿应该都看到了,这次马斯克得开两瓶香槟……( 狗头像是超 TM 重助推器,顺利启动所有要助力减速的发动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上次就是因为点着的 13 台发动机里,有 6 台中途熄火,后续也不听使唤,才导致推力不够,让整个助推器失去控制,直接给坠海了。而这次借着超 TM 重助推器的视角,江江也一睹了墨西哥湾海面的风姿。不到 20 秒,发动机的速度就从 1000 km/h 降到了 10 km/h 以内,算是实现了悬停在海面上的 Flag ,随后它也按照时间的计划, “ 自愿 ” 坠毁在海里。而这次顺利收回超 TM 重助推器,也算是在星舰的预料范围内,按照前段时间他们自己的说法,要不是液氧供应处的过滤器给堵住,上次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了。这次为了避免星舰再出这种状况,他们直接在氧气罐里面装了个新硬件,来过滤器通畅。前面我们讲的都还只是助推器的部分,和助推器分开后,星舰飞船的姿态控制也是难点,它决定了星舰能不能在可控范围内,顺利返回到大气层。而且只贴了一半隔热瓦( 别问为什么只贴一半,问就是省钱 )的星舰,对姿态控制的要求就更高了。返回的时候,如果让没贴的那面朝下,要是载了人骨头都得给烧没。像是上次的试飞,姿态就中途失控了,不仅有个任务没执行,连整个飞船的温度都失控了,导致飞船直接坠毁( 不过实现软着陆不是上次的目标 )……。而这次,星舰团队直接搞了个双层保险,先是把负责翻滚控制的硬件升级了一波,又多加了个额外的翻滚控制推进器。为了多收集点数据,他们还特意移除了两隔热瓦,去收集没有隔热瓦时的温度。只能说星舰团队还是牛的,这次星舰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就没啥大问题。但期间还是发生了件惊险的事,可能是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直接把火箭顶部的襟翼给烧穿了,碎屑也糊了摄像头一脸。等到还有一千米高度的时候,整个星舰飞船还是水平的状态,就在江江以为它就会这样着陆的时候,没想到最后它来了个 “ 回光返照 ” ,0 km 极限调整,把飞船的姿态调整了过来,在印度洋顺利软着陆。到这里,星舰第四次试飞的所有任务都圆满成功……网友们都纷纷猜测,下一次星舰的目标,很可能就是用 “ 筷子 ” 回收超 TM 重助推器了。而在回收这块儿,马斯克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实现百分百回收。也就是说,发射台上的那双 “ 筷子 ” ,除了要夹住超 TM 重助推器外,还得负责回收星舰飞船……不过在江江来看,要实现这些还是有点难的。打个不太恰当比方, SpaceX 另一位亲儿子猎鹰,在火箭回收这块儿算 6 的了,但也从来没实现过百分百回收。而星舰的个头翻了两倍,还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嘛,大伙们可以自个琢磨琢磨。另外,前段时间,马斯克也称,星舰要实现完全可重复回收,还面临一个“ 最后的大难题 ” 隔热罩的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模拟各种运行情况来发现隔热罩的薄弱点,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现在做的了,不断试飞完善设计。看得出来,他们是把 SpaceX 的那句口号 “ 失败得快,但学得更快( Fail fast , but learn faster ) ” ,执行得很透彻。但有一说一,他们实践出真知的方法论是真挺管用的,从马斯克第一次发星舰到现在,江江也算是每次准点蹲直播的铁粉了。星舰从一开始只能飞 3 分钟、 8 分钟,到现在跑完整个流程还能实现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双双软着陆。这妥妥的就是养成系 “ 偶像 ” 。总之,星舰现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化,每次定的目标几乎都能完成。不过咱上次也和大伙们盘算过,星舰最最快也还得飞数十次才能实现载人火星登陆,而火星的发射窗口期得16 个月一轮,并且每次火星来回动辄也要几个月时间。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火星移民,压力可能就要给到马斯克了……搞快点,搞快点!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星舰成功试飞 下一步马斯克想用“筷子”回收超重型助推器

星舰成功试飞 下一步马斯克想用“筷子”回收超重型助推器 SpaceX的前任务主管、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太空科学实验室的航天工程师阿比·特里帕蒂(Abhi Tripathi)表示:“今天的测试是迄今为止最显著的成功,这真是太棒了。”尽管其中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但星舰的太空之旅仍然顺利进行。这已是星舰第三次进入太空,其中两次达到了亚轨道,前一次则在今年3月的试飞中实现。星舰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是超重型助推器,上半部分是星舰本体,未来将能够搭载多达100人执行前往月球和火星的任务。本次发射三分钟后,两部分在高度约78公里的高度按计划分离,随后超重型助推器开始返回地球。一旦星舰完全投入使用,目标是让每台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都能返回发射场,并由发射塔上的巨型机械臂捕获,以便进行下一次飞行。但在SpaceX放心尝试此操作前,需要先证明超重型助推器可以安全返回地球。因此,本次试飞的关键目标之一是让超重型助推器下降到墨西哥湾,重新点燃发动机,然后轻轻溅落在海面上。这是星舰首次完美通过此项测试,助推器在任务进行7分半钟后顺利溅落。太空顾问公司Astralytical的创始人劳拉·福奇克(Laura Forczyk)评价道:“助推器在海上着陆非常出彩,这让我们相信SpaceX可以让星舰重复使用。”星舰则继续其太空之旅,飞越大西洋、非洲南部及印度洋,在升空约24分钟后达到212公里的最高高度,约为国际空间站轨道高度的一半。随后,星舰开始返回地球大气层,并尝试在海上进行垂直着陆测试。但这一任务对星舰来说更为艰难,因为其以每秒超过7.5公里的速度飞行。当星舰进入大气层时,必须应对高达1400摄氏度的高温。星舰底部覆盖有隔热瓦以抵御高温,但在今年3月的上一次试飞中,星舰在再入大气时因高温强度在距地60多公里的高度解体。这次,SpaceX希望星舰能一路抵达海面,特意移除了两块隔热瓦以测试星舰本身的耐高温性能。再入过程一直顺利,直到飞行约57分钟后,星舰用于在大气中控制姿态的一对襟翼之一起火。摄像头显示,星舰下降过程中襟翼被撕裂,相机也在此过程中损坏。SpaceX的高级质量工程经理凯特·泰斯(Kate Tice)在直播中说:“我们可以看到飞行器的碎片飞了出去。”不可思议的是,星舰最终幸存下来,在任务进行大约1小时6分钟后,星舰尝试在海上进行垂直着陆。虽然确切情况尚不清楚,但星舰发动机的着陆燃烧似乎基本成功,飞行器以直立姿态轻轻触碰海面。特里帕蒂评价道:“这次试飞比以往都走得更远,它一路抵达了海面。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然而,特里帕蒂也指出,星舰的隔热系统显然还有待改进,以确保它能承受再入大气层的高温。他说:“我们都看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襟翼受损严重。”星舰的下一次试飞可能在几周内进行,目前正等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4月的一次星舰项目更新中提到,如果这次试飞顺利,公司可能会尝试让超重型助推器降落在地面,而不是海上,用两个巨大的机械臂在半空中抓住助推器。有人将其类比成筷子夹住东西。马斯克说:“如果助推器能在‘虚拟塔’上成功着陆,我们实际上会在第五次试飞中尝试直接降落在发射塔上。这是有可能的。”显然,第四次试飞在墨西哥湾上空成功进行了模拟着陆。明年,SpaceX希望证明可以在太空中让两艘星舰进行燃料转移,这是星舰准备登月的关键里程碑。为了抵达月球,星舰需要在太空中加油,可能需要十多次星舰发射来在轨道上放置一个燃料补给站并填满燃料。NASA计划在2026年9月通过“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使用星舰将人类送上月球表面。这个目标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福奇克表示:“我对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能否在2026年9月发射没有信心,原因不仅仅是星舰。”但这次试飞表明,星舰至少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或许有一天,它能成为马斯克设想中的那种巨型、快速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使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SpaceX的制造工程经理杰西卡·安德森(Jessica Anderson)在第四次试飞的直播中表示:“从项目开始,我们就设计星舰能够登陆火星。我们知道,这需要通过数千次发射将上千吨的货物和设备送入太空。”看来,这次试飞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又一大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称星舰将在4周内再次试飞#】据财联社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5日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

【#马斯克称星舰将在4周内再次试飞#】据财联社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5日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将在4周内进行第五次轨道试飞。“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直径约9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第二级是“星舰”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星舰”目前已进行四次轨道试飞。2023年4月首次试飞时,火箭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2023年11月第二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助推器和飞船先后爆炸。2024年3月第三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助推器在尝试着陆点火后意外解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失联。2024年6月第四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并分别按计划落入墨西哥湾和印度洋。马斯克在第四次试飞后表示,计划在第五次试飞时通过机械臂“夹住”的方式实现“发射台捕获回收”。这种回收方式将使助推器能够更快地实现检查、翻新和重新发射,提高“星舰”的发射频率。 via 捉谣记的微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