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又烧破了 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

星舰又烧破了 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 但这些通通都不妨碍这次试飞的丝滑程度,升空,级间分离,发动机回收,再到星舰飞船软着陆……整条流程一气呵成。坐在屏幕前看直播的江江,鸡皮疙瘩是起了一波又一波,而直播画面里,也能时不时听到办公室的喝彩声。总的来看,这次星舰的飞行路线,和上次相比基本上没啥变化,都是从德州南部发射,半路上, Super Heavy booster ( 老样子,我们还叫它超 TM 重助推器 )和星际飞船兵分两路,助推器先着陆到墨西哥湾,飞船则继续飞到印度洋那块儿再降落。但不一样的是,上次星舰发射的重点还在 “ 进入轨道 ” 这块儿,而这次,马斯克直接把进度条拉到“ 火箭回收 ” 的部分,主要任务就两个:一个是让超 TM 重助推器在降落时减速,实现软溅落,好在后续回收它;另外一个是把好 “ 方向盘 ” ,让星舰飞船受控进入大气层,也同样是为回收飞船做铺垫。江江觉得,星舰这次试飞,只要实现其中一个,都值得马斯克再开一次香槟了。结果嘛,大伙儿应该都看到了,这次马斯克得开两瓶香槟……( 狗头像是超 TM 重助推器,顺利启动所有要助力减速的发动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上次就是因为点着的 13 台发动机里,有 6 台中途熄火,后续也不听使唤,才导致推力不够,让整个助推器失去控制,直接给坠海了。而这次借着超 TM 重助推器的视角,江江也一睹了墨西哥湾海面的风姿。不到 20 秒,发动机的速度就从 1000 km/h 降到了 10 km/h 以内,算是实现了悬停在海面上的 Flag ,随后它也按照时间的计划, “ 自愿 ” 坠毁在海里。而这次顺利收回超 TM 重助推器,也算是在星舰的预料范围内,按照前段时间他们自己的说法,要不是液氧供应处的过滤器给堵住,上次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了。这次为了避免星舰再出这种状况,他们直接在氧气罐里面装了个新硬件,来过滤器通畅。前面我们讲的都还只是助推器的部分,和助推器分开后,星舰飞船的姿态控制也是难点,它决定了星舰能不能在可控范围内,顺利返回到大气层。而且只贴了一半隔热瓦( 别问为什么只贴一半,问就是省钱 )的星舰,对姿态控制的要求就更高了。返回的时候,如果让没贴的那面朝下,要是载了人骨头都得给烧没。像是上次的试飞,姿态就中途失控了,不仅有个任务没执行,连整个飞船的温度都失控了,导致飞船直接坠毁( 不过实现软着陆不是上次的目标 )……。而这次,星舰团队直接搞了个双层保险,先是把负责翻滚控制的硬件升级了一波,又多加了个额外的翻滚控制推进器。为了多收集点数据,他们还特意移除了两隔热瓦,去收集没有隔热瓦时的温度。只能说星舰团队还是牛的,这次星舰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就没啥大问题。但期间还是发生了件惊险的事,可能是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直接把火箭顶部的襟翼给烧穿了,碎屑也糊了摄像头一脸。等到还有一千米高度的时候,整个星舰飞船还是水平的状态,就在江江以为它就会这样着陆的时候,没想到最后它来了个 “ 回光返照 ” ,0 km 极限调整,把飞船的姿态调整了过来,在印度洋顺利软着陆。到这里,星舰第四次试飞的所有任务都圆满成功……网友们都纷纷猜测,下一次星舰的目标,很可能就是用 “ 筷子 ” 回收超 TM 重助推器了。而在回收这块儿,马斯克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实现百分百回收。也就是说,发射台上的那双 “ 筷子 ” ,除了要夹住超 TM 重助推器外,还得负责回收星舰飞船……不过在江江来看,要实现这些还是有点难的。打个不太恰当比方, SpaceX 另一位亲儿子猎鹰,在火箭回收这块儿算 6 的了,但也从来没实现过百分百回收。而星舰的个头翻了两倍,还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嘛,大伙们可以自个琢磨琢磨。另外,前段时间,马斯克也称,星舰要实现完全可重复回收,还面临一个“ 最后的大难题 ” 隔热罩的设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模拟各种运行情况来发现隔热罩的薄弱点,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现在做的了,不断试飞完善设计。看得出来,他们是把 SpaceX 的那句口号 “ 失败得快,但学得更快( Fail fast , but learn faster ) ” ,执行得很透彻。但有一说一,他们实践出真知的方法论是真挺管用的,从马斯克第一次发星舰到现在,江江也算是每次准点蹲直播的铁粉了。星舰从一开始只能飞 3 分钟、 8 分钟,到现在跑完整个流程还能实现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双双软着陆。这妥妥的就是养成系 “ 偶像 ” 。总之,星舰现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化,每次定的目标几乎都能完成。不过咱上次也和大伙们盘算过,星舰最最快也还得飞数十次才能实现载人火星登陆,而火星的发射窗口期得16 个月一轮,并且每次火星来回动辄也要几个月时间。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火星移民,压力可能就要给到马斯克了……搞快点,搞快点!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马斯克称计划7月底测试用机械臂捕捉并回收星舰飞船

马斯克称计划7月底测试用机械臂捕捉并回收星舰飞船 2022年,SpaceX已建造完成了这个全新的着陆回收系统:在超重型助推器或“星舰”飞船返回着陆时,取消一级助推器着陆腿,通过机械臂采用“筷子夹”的方式把助推器或“星舰”飞船接住,放回发射架。新的着陆回收系统可以有效缩短“星舰”飞船再次发射的周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星舰” 将在 4 周内再次试飞

马斯克:“星舰” 将在 4 周内再次试飞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5 日在社交媒体 X 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 “星舰” 将在 4 周内进行第五次轨道试飞。“星舰” 火箭总长约 120 米,直径约 9 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 70 米的 “超级重型” 助推器,第二级是 “星舰” 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星舰” 目前已进行四次轨道试飞。2023 年 4 月首次试飞时,火箭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2023 年 11 月第二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助推器和飞船先后爆炸。2024 年 3 月第三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助推器在尝试着陆点火后意外解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失联。2024 年 6 月第四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并分别按计划落入墨西哥湾和印度洋。马斯克在第四次试飞后表示,计划在第五次试飞时通过机械臂 “夹住” 的方式实现 “发射台捕获回收”。这种回收方式将使助推器能够更快地实现检查、翻新和重新发射,提高 “星舰” 的发射频率。

封面图片

马斯克:目标明年底解决星舰飞船太空加油问题

马斯克:目标明年底解决星舰飞船太空加油问题 马斯克经常谈到在火星上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并通过星舰飞船把人类带到那里,让生命在多星球上生存。飞船的可重用性是降低这一梦想成本的关键。与此同时,轨道加油是一个旨在用地球上的星舰飞船的油轮版本在太空中给飞船加油的过程。马斯克说,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它仍然是比与空间站对接更好的选择。“它只是与我们自己对接,”马斯克写道。“不是小事,但肯定比与空间站对接容易得多,后者要复杂得多。”星舰由两级组成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马斯克在另一篇帖子中表示,今年很有可能进行一次助推器捕捉尝试。本月早些时候,马斯克在Starbase的一次演讲中表示,该公司将在即将到来的飞行测试中尝试将助推器降落在一个虚拟塔上。一旦达到这一目标,该公司将在随后的飞行中尝试将其降落在实体发射塔上。马斯克认为,今年在发射塔上用机械臂接住助推器的几率为80%至90%。至于星舰飞船,马斯克说,该公司不打算把它带回发射场,直到它能在海洋的一个特定点着陆两次。他写道:“对于飞船来说,我们需要确保它能在再入大气层时存活下来,并保持空气控制权限,这意味着至少要成功地在海洋的一个精确点着陆两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预告SpaceX星舰第5次试飞将实现新突破:用塔臂接住

马斯克预告SpaceX星舰第5次试飞将实现新突破:用塔臂接住 据悉,星舰是迄今为止人类建造的最庞大、最强大的火箭,由两级可重复使用的部分组成。一个是配备33台猛禽发动机、被称为超重型(Super Heavy)的第一级火箭助推器,另一个是被称为星舰(Starship)的高50米的飞船。SpaceX的星际飞船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载人飞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将是马斯克实现人类定居火星这一宏大目标的关键运输工具。未来,SpaceX将用星际飞船将人类和有效载荷送往月球、火星和其他遥远的目的地,并最终满足该公司所有的太空飞行需求。相关文章:SpaceX分享星际飞船助推器软着陆的前所未见的视角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称星舰将在4周内再次试飞#】据财联社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5日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

【#马斯克称星舰将在4周内再次试飞#】据财联社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5日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该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将在4周内进行第五次轨道试飞。“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直径约9米,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级是长约70米的“超级重型”助推器,第二级是“星舰”飞船,两级均可重复使用。该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乃至火星。“星舰”目前已进行四次轨道试飞。2023年4月首次试飞时,火箭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2023年11月第二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随后助推器和飞船先后爆炸。2024年3月第三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但助推器在尝试着陆点火后意外解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失联。2024年6月第四次试飞时,火箭第一、二级成功分离,并分别按计划落入墨西哥湾和印度洋。马斯克在第四次试飞后表示,计划在第五次试飞时通过机械臂“夹住”的方式实现“发射台捕获回收”。这种回收方式将使助推器能够更快地实现检查、翻新和重新发射,提高“星舰”的发射频率。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SpaceX星舰三号开启人类航天新篇章 马斯克这回又装到了

SpaceX星舰三号开启人类航天新篇章 马斯克这回又装到了 马斯克也激动地表示: “ 星舰要开启大航星时代了。 ”坏了,又被他装到了。一时间,各路媒体, NASA 局长们全在给星舰发喜报。更牛的是,这次星舰试飞和前两次比,简直可以说是换了一个版本。首先就是星舰的飞行路线被换了,前两次都是计划从德州南部发射,最后落在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里。而这次,因为 SpaceX 想留出更多空余给星舰做测试、再加上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所以重新选了一条新路线,把星舰飞船的降落点定在了印度洋。路线变化倒还在其次,按照 SpaceX 的说法,在星舰 65 分钟的计划飞行里,有很多重磅行程:第一次太空中重新点燃猛禽发动机、星舰飞船受控再入( 验证星际往返能力 )、 “ 推进剂内部转移 ” 测试、有效荷载舱门开关测试等等。这些可都是这次新加的考试项目,而这又是星舰飞船能成为星际殖民工具的关键步骤。比如太空中重新点燃猛禽发动机就是为了验证以后能不能在火星起飞回来;星际飞船受控再入就是为了以后在火星和地球之间的往返;有效载荷舱门开关就是为了以后能不能批量发卫星啥的。只要星舰能实现这几个重磅测试中的任何一个,就已经可以说星舰三飞成功了。而实际上,星舰的表现再次大大出乎我们意料。这次历史性的试飞,星舰总共成功做到了:星舰飞船进入既定轨道、荷载舱门开关测试、 “ 推进剂内部转移 ” 测试。而像超 TM 重助推器的回收、星舰飞船再入这些也都完成了一部分。唯一遗憾的是星舰飞船在太空中的二次点火,被 SpaceX 主动选择性放弃了,截止到发稿还不知道具体原因。在这些历史性突破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是 “ 推进剂内部转移 ” 测试。这项测试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青春版的 “ 太空加油 ” 。“ 太空加油 ” 就类似飞机上的 “ 空中加油 ” ,区别在于不是给星舰加油,而是加液氧甲烷推进剂。到目前为止,这种太空环境下、超低温推进剂、船体间互相转移的 “ 太空加油 ” ,还是全人类都没法征服的技术难点。可在 NASA 看来,这项技术拿捏着重返月球计划的大动脉之一。在 NASA 的设想里,重返月球需要一艘星舰飞船呆在近地轨道当 “ 加油站 ” ,然后用其它星舰当油罐车给这个 “ 加油站 ” 上货。而在发射登月飞船的时候,可以轻装上阵飞到 “ 加油站 ” 加个油,再往月球飞。其实不光是重返月球,所有星际探索,如果在太空加一次油,肯定能减少很多 “ 续航焦虑 ” 。所以,从科研层面来说, “ 推进剂内部转移 ” 测试将是属于整个人类太空探索技术上的一大成就。而且对于 SpaceX 来说,这个测试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搞钱。因为 “ 空中加油 ” 技术实在太难了,所以前些年时入选了 NASA 设立的 “ 引爆点技术示范奖 ” ,号召各个公司来一起技术大爆炸,攻克这一难点。这次试飞中, SpaceX 成功完成 “ 推进剂内部转移 ” 测试,马斯克耳边肯定响起了一句:叮,支付宝到账 5300 万美元。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这次星舰发射过程并不完美,无论是星舰飞船还是 “ 超 TM 重助推器( 严肃翻译应为超重型助推器 ) ” ,都没能按原计划降落。超 TM 重回收减速点火失败,只有一两个引擎启动了,最后在不受控的情况下落入大海。而星舰飞船在 SpaceX 主动选择不重启引擎后再入大气层,最终在大气层中解体。说真的,叠了这么多重使命的星舰三飞,发射前在外界惹出的声势似乎比前两次小了。但从 SpaceX 的表现看来,他们其实相当重视。首先就从这次设定的发射时间就能看出一二。3 月 14 号刚好是 SpaceX 22 岁大寿,选在这种重要日子放的窜天猴它能差吗?而且为了选在今天, SpaceX 一边早早地公布了发射日期,另一边催着美国 FAA 公务员们加班加点,发射前一天才刚刚批准发射,你要说这不是故意挑的日子我都不信。而且,马斯克之前就曾表示自己低估星舰了。因为在第二次试飞爆炸后发现,星舰爆炸是因为排出液氧时发生泄露。而这部分液氧被带上天的目的是为了配重, SpaceX 出于想要模拟以后星舰飞船 “ 拉客、带货 ” 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还原最终情景,收集最准确的数据。所以,就多带了些液氧来模拟现实场景下,星舰的重量。这么做了之后,配重的目的是达到了,数据也收集完了。可等到星舰要返回时,就得扣除这部分重量了呀( 完全体星舰返回时肯定已经卸货了 ),所以星舰就开始排出多余的液氧,结果这一排,就发生泄露导致爆炸了。所以现在看起来,马斯克还真不是吹牛。星舰这次试飞的巨大成功,不得不让我想到 SpaceX 的猎鹰系列,也是在第四次成功实现了回收,并从此掀开了人类航天史的新篇章。星舰的第三次发射已经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谁又会不想赶快看到第四次星舰发射呢?最急的可能是马斯克自己。星舰的第二次试飞是去年的 11 月份,仅仅在 4 个月之后就实现了再次发射,相比于第一、二次发射间隔的 7 个多月, SpaceX 显然正在提速。可这速度恐怕还是太慢。大家不能忽略的是,虽然马斯克看起一副活力小强的样子,但 1971 年出生的马斯克已经整整 53 岁了。而后期的星舰如果要进行火星探索,就按 SpaceX 4 次实验铁成功来算,还得至少数十次才能实现载人火星登陆,每次火星来回动辄就要几个月时间,火星的发射窗口期都得 16 个月一轮( 根据太阳引力等多方面叠加,每 26 个月才能有一段合适的发射时间,错过窗口期飞往火星的速度会被大大拉长 )。这么想想,别说马斯克了,我都担心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火星移民了。所以,拜托了,再快点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