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高体重指数会使大脑衰老加速12年

研究发现高体重指数会使大脑衰老加速12年 该研究分析了一项为期16年的人群队列数据,以调查累积体重指数对25至83岁成年人神经影像特征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高体重指数与较小的脑容量和较大的白质高密度(WMH)有关,尤其是在4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高体重指数与脑容量较小、白质病变体积较大以及微结构完整性异常有因果关系。资料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吕晗"累积体重指数过高不利于大脑健康,尤其是对于45岁以下的年轻成年人来说,这相当于大脑衰老了约12年,"吕晗副教授说,"建议将体重指数保持在26.2千克/平方米以下,以改善大脑健康。"研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来评估累积体重指数与各种神经影像特征(包括大脑宏观结构、白质完整性和大脑微观结构)之间的关联。此外,研究还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分析,以利用基因数据确定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高体重指数与某些大脑区域灰质体积变小和分数各向异性增加有因果关系,这突出了在整个成年期保持健康体重指数对维护大脑健康的重要性。"这项研究为了解体重指数与大脑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见解,强调了控制体重指数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的公共卫生策略的必要性,"吕晗副教授总结道,"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获取纵向神经影像学数据,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关联。"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研究提醒:生酮饮食真的会加速衰老

研究提醒:生酮饮食真的会加速衰老 这种饮食方式最初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滥用于减肥和瘦身。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饮食方式可能会加速细胞衰老。研究人员通过小鼠试验发现,长达21天的生酮饮食会导致小鼠心脏、肾脏、肝脏和大脑等多个器官的细胞衰老。在实行了6个月生酮饮食的人类志愿者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细胞衰老和多种相关的促炎分泌因子水平增加现象。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的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导致组织和器官的老化和功能下降。这对身体健康和长寿可能会有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还尝试更换生酮饮食中不同的脂肪来源,但仍旧观察到了细胞衰老的增加。这表明,生酮饮食本身可能与细胞衰老有直接关联,而不仅仅是某种特定成分导致的结果。此外,生酮饮食导致的细胞衰老比例与一些组织损伤模型中报告的比例相似,这进一步强调了生酮饮食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那么,生酮饮食到底是如何导致细胞衰老的呢?研究人员发现,生酮饮食诱导了一种名为p53的蛋白的活化,这是一种与细胞衰老和肿瘤抑制有关的蛋白。p53的活化会引发细胞衰老,从而导致器官和组织功能的下降。这些研究结果引发了人们对生酮饮食安全性和长期影响的关注。虽然生酮饮食在短期内可能能够帮助人们减肥,但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正在追求健康减肥的朋友来说,选择饮食方式要慎重考虑,并且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健康饮食应该是多样化的,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同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大脑健康

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大脑健康 研究发现,极端高温和气候变化不但会影响痴呆症、癫痫症和抑郁症等疾病的患病率,还会增加入院、残疾甚至死亡的相关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神经科学文献,揭示了极端高温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 领导这项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教授西索迪亚说:“大脑必须维持在相对狭窄的温度范围内才可正常运作。如果大脑患有疾病,那大脑的体温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若处在非同寻常的热浪环境中,很可能会使他们的病情变得更糟糕。” 在这项星期三(5月15日)发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审查了332份报告,探讨环境对19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偏头痛、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和脑膜炎。他们还收集了有关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因为精神疾病经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存。研究结果显示,天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每一种疾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引发较高的患病率或导致病情恶化。 研究员的发现包括,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痴呆症的人在极端高温下很难做出适应性选择,如寻求帮助、穿更轻便的衣服或多喝水。此外,夜间高温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则会使癫痫症变得更严重。 研究环境对大脑影响的神经科学家伊基兹说,气候变暖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或要到进行医疗干预后才会被发现。为此,科学家呼吁开展更多研究和政策干预,以减轻气候变化对个人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较贫穷的国家。 2024年5月16日 12:00 PM

封面图片

【书名】逆龄大脑:保持大脑年轻敏锐的新科学

【书名】逆龄大脑:保持大脑年轻敏锐的新科学 【作者】桑贾伊·古普塔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脑科学 #科普 #神经学 #保健 #认知科学 【简介】作者依据脑科学、神经学、病理学近30年的研究,揭示了大脑衰老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通过对比全球脑健康理事会近百名专家的神研究报告数据库中的方法,提出从运动、营养、休息、社交联系、提高大脑可塑性几个方向来科学优化大脑。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立即实践的12周大脑强化计划,在日常生活中启动你的“敏锐大脑”程序,用简单且科学的方法修复大脑,提升脑力。健康的大脑不仅会带来健康的身体、体重、心脏等,还会带来更强的自信、更坚实的财务未来。 ::@sharebooks4you

封面图片

减肥总反弹的原因找到了 研究发现肥胖会改变大脑神经元

减肥总反弹的原因找到了 研究发现肥胖会改变大脑神经元 在面对美味食物的诱惑时,控制能力较弱的个体会过度进食,久而久之导致肥胖。而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则会合理进食,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重。那么,人体究竟是如何控制自己食欲的?为什么有人减肥易反弹?许多研究人员都在研究这一作用机制。肥胖者大脑对食物的应答遭到了破坏2023 年 6 月 12 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米雷耶·塞利(Mireille J. Serlie)博士团队和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拉尔夫·迪莱昂(Ralph J. DiLeone)博士团队在《自然》子刊《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肥胖症患者大脑对营养物质的应答受损,且无法通过减肥逆转:一项随机交叉研究》(Brain responses to nutrients are severely impaired and not reversed by weight loss in humans with obesity: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的研究论文,对肥胖症患者大脑应答问题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募集 60 名志愿者参与这项临床试验,在这 60 位志愿者中,有 30 人是 BMI(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超过 30 的肥胖个体,另外 30 人是 BMI 在 18.5~25 的正常体重个体。研究人员使用饲管将两类食物(葡萄糖溶液、脂质溶液)直接输送到志愿者的胃中,然后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来检查他们的大脑对这些食物的应答反应。之所以不让志愿者按照正常进食方式吃进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物,而是把糖和脂肪用饲管直接输进胃里,是因为要规避食物的感官效应对大脑活动产生的干扰。实验中他们发现:体重正常的个体: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就减少了,可以理解为他们进一步进食的欲望降低了;肥胖的个体: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水平在摄入前和摄入后并没有检测到差异,他们进一步进食的欲望并未降低。论文作者米雷耶·塞利博士表示,他们对此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原先预计胖人和标准体重的人,在摄入食物后,大脑会做出不同的应答反应,但没有想到,胖人的大脑竟然是没有反应。研究人员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他们让这些肥胖的志愿者先减肥,花12周时间至少减掉 10% 的体重。12 周后,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即使减了肥,他们的大脑在进食之后的表现仍然跟减肥之前差不多,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依然没有减弱,进一步进食的欲望并没有降低。这就意味着,相比于正常体重的个体,肥胖的个体大脑对食物的应答遭到了破坏,即使体重下降,这种负面影响也没有得到逆转。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减肥最终难以成功,因为他们在体重降低之后,胃口依然大开,体重又会迅速反弹。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具有 2 个局限性:1. 研究人员给志愿者的胃部输入糖和脂肪后约 30 分钟内,就进行了 fMRI 检查。虽然在这个时间点未能检测到肥胖个体的大脑做出的应答,但无法排除在这个时间点之后,大脑做出了应答,也就是说,无法排除这种应答只是被延迟了,而不是完全消除了;2. 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年龄都在 40 岁以上,但是对于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试验结果还会如此吗?肥胖人群的大脑不能正常释放多巴胺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做了更深入的研究。由于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在研究人类究竟是怎样控制住/控制不住自己食欲的。普遍认为,食物的色香味带来的感官愉悦效应,是导致一部分人过度进食的主要诱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在摄食后,大脑中控制饥饿感和饱腹感的相关区域做出的应答,在调节个体的进食行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2 年,一项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会刺激大脑内一个叫纹状体的区域释放多巴胺,获得进食愉悦感和满足感,纹状体在调节饮食行为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引发肥胖后,可能会抑制纹状体的反应。本文报道的论文作者则进一步研究了肥胖是否会导致大脑纹状体的反应迟钝。作者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PECT),检测大脑中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发现虽然在输入葡萄糖溶液之后,肥胖者的纹状体也会正常释放多巴胺;但在输入脂质溶液之后,肥胖者的纹状体并不能正常释放多巴胺;而且肥胖者减肥成功后,也不能恢复正常的多巴胺释放。这个发现进一步表明,肥胖者大脑对食物的应答功能确实受到了破坏,这种破坏可能会导致肥胖者过度进食,以及在减肥之后容易发生体重反弹。总之,这项研究得到的结果,为人类饮食行为生理学和肥胖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今后开发针对肥胖者的减肥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既然“一次肥胖终身改变大脑,导致减肥易反弹”,而肥胖又与全身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因此预防肥胖、保持健康体重,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持之以恒重视的课题。1、不同人群,健康体重标准是什么?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 岁)的 BMI 正常范围是 18.5~23.9,BMI 超过 24 为超重,BMI 超过 28为肥胖。65 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和 BMI 可以略高。6~18 岁儿童青少年则可使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提供的不同性别、年龄的 BMI 标准来进行判断。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截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2、如何保持健康体重?肥胖在本质上是由于人体摄入的总能量超过了人体消耗的总能量,日积月累而导致的后果。因此,在预防肥胖、保持健康体重时,“正确地吃”与“适量的动”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吃”的方面:我们要秉持“平衡膳食”原则和“食不过量”原则。可以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结构,将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类和坚果、烹调油和盐,进行合理的平衡与搭配,并控制总摄入量。在“动”的方面:-对于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天进行至少 60 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每周进行 3 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减少静坐、躺卧的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小于 2 小时。-对于 18~64 岁的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 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或 75~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的组合,每周进行 2 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建议全社会关注健康问题,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从备孕期、孕期就开始关注,从一个人的婴幼儿期、儿童少年青年时期,就要预防和控制肥胖,成年后更应注意吃动平衡,保持健康的体重。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我们在进化吗?新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越来越大

我们在进化吗?新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越来越大 研究人员假设,大脑体积的增大可能会导致大脑储备的增加,从而有可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总体风险。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上。查尔斯-德卡利(Charles DeCarli)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神经病学杰出教授。资料来源: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查尔斯-德卡利(Charles DeCarli)说:"一个人出生的年代似乎会影响大脑的大小,并可能影响大脑的长期健康。遗传在决定大脑大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社会、文化和教育因素等外部影响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DeCarli 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神经病学杰出教授。研究人员使用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参与者的脑磁共振成像(MRI)。这项以社区为基础的研究于1948年在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市启动,目的是分析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模式。最初的研究对象包括 5209 名年龄在 30 岁至 62 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 75 年,现在包括第二代和第三代参与者。核磁共振成像是在 1999 年至 2019 年期间进行的,对象是 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出生的家庭健康调查参与者。大脑研究包括 3226 名参与者(53% 为女性,47% 为男性),核磁共振成像时的平均年龄约为 57 岁。与 20 世纪 30 年代相比,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人的脑容量有所增加。资料来源: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中心这项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领导的研究对 20 世纪 30 年代出生的人和 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人的核磁共振成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一些大脑结构在逐渐但持续地增加。例如,对大脑体积(颅内容积)的测量显示,大脑体积在十年间稳步增长。20 世纪 30 年代出生的人的平均脑容量为 1234 毫升,而 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人的脑容量为 1321 毫升,即增加了约 6.6%。皮质表面积大脑表面的测量指标显示出十年间更大的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参与者的平均表面积为 2,104 平方厘米,而 20 世纪 30 年代出生的参与者的平均表面积为 2056 平方厘米,几乎增加了 15%。研究人员发现,与 20 世纪 30 年代出生的人相比,20 世纪 70 年代出生的人的大脑结构,如白质、灰质和海马体(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大脑区域)的大小也有所增加。大脑越大,痴呆症发病率越低据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称,目前约有 700 万美国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预计到 2040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 1120 万。尽管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即患病人口比例)在不断下降。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痴呆症的发病率每十年下降 20%。改善大脑的健康和大小可能是原因之一。DeCarli说:"像我们的研究中观察到的这种较大的大脑结构可能反映了大脑发育的改善和大脑健康的提高。更大的大脑结构代表着更大的大脑储备,可以缓冲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相关痴呆症等老年性脑部疾病的晚年影响。"这项研究的优势之一是FHS研究的设计,它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查出生日期跨越近80年的三代参与者的大脑成像。但其局限性在于,非西班牙裔白人参与者在家庭健康调查的人群中占大多数,这在美国人口中并不具有代表性。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表明从果蝇、小鼠到人类 大脑结构都遵循普遍规律

研究表明从果蝇、小鼠到人类 大脑结构都遵循普遍规律 当磁体被加热时,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在此点上磁体会失去磁性,这就是所谓的"临界点"。当物理物体发生相变时,就会达到这个高度复杂的临界点。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结构特征也处于一个类似的临界点附近处于或接近结构相变期。这些结果在人类、小鼠和果蝇的大脑中都是一致的,这表明这一发现可能具有普遍性。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大脑结构正在哪个阶段之间过渡,但这些发现可以为大脑复杂性的计算模型提供新的设计。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通信物理学》上。人类大脑皮层数据集中一小块区域内部分神经元的三维重建。图片来源:哈佛大学/Google大脑结构和计算模型资深作者、西北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助理教授伊什特万-科瓦奇(István Kovács)说:"人类大脑是已知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结构细节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已经从神经元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大脑临界性。但我们正在研究结构层面的临界性,以便最终理解它如何支撑大脑动态的复杂性。这一直是我们思考大脑复杂性的一个缺失。在计算机中,任何软件都可以在相同的硬件上运行,而在大脑中,动态和硬件密切相关。"人类大脑皮层数据集中一小块区域内部分神经元的三维重建。图片来源:哈佛大学/Google第一作者海伦-安塞尔(Helen Ansell)是埃默里大学的塔布顿研究员,研究期间在科瓦奇的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说:"冰融化成水就是一个日常例子。这仍然是水分子,但它们正在经历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我们当然不是说大脑已经接近融化。事实上,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大脑会在哪两个阶段之间过渡。因为如果它处于临界点的任何一边,它就不是大脑了。"将统计物理学应用于神经科学尽管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大脑动态,但神经科学的进步直到最近才提供了大脑细胞结构的大量数据集。这些数据为科瓦奇和他的团队提供了应用统计物理技术测量神经元物理结构的可能性。使用在线 neuroglancer 平台查看的人类大脑皮层数据集中的部分神经元快照。图片来源:哈佛大学/Google识别大脑结构中的临界指数科瓦奇和安塞尔分析了来自人类、果蝇和小鼠的三维大脑重建的公开数据。通过以纳米级分辨率检查大脑,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样本展示了与临界相关的物理特性的特征。其中一个特性就是众所周知的神经元分形结构。当一个系统接近相变时,就会出现一组被称为"临界指数"的观测指标,而这种非微观的分形维度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脑细胞在不同尺度上呈分形统计模式排列。放大后,分形形状具有"自相似性",即样本的较小部分与整个样本相似。观察到的各种神经元片段的大小也各不相同,这提供了另一条线索。科瓦奇认为,自相似性、长程相关性和广泛的大小分布都是临界状态的特征,在这种状态下,特征既不会太有组织,也不会太随机。这些观察结果产生了一组临界指数,用于描述这些结构特征。科瓦奇说:"我们在物理学的所有临界系统中都能看到这些现象。大脑似乎在两个阶段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来自果蝇、小鼠和人类数据集的单个神经元重建示例。资料来源:美国西北大学不同物种的普遍临界性科瓦奇和安塞尔惊奇地发现,他们研究的所有大脑样本来自人类、小鼠和果蝇在不同生物体间具有一致的临界指数,这意味着它们具有相同的临界定量特征。生物体之间潜在的、兼容的结构暗示着一种普遍的管理原则可能在起作用。他们的新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不同生物的大脑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原理。安塞尔说:"最初,这些结构看起来很不一样整个苍蝇大脑的大小与人类的一个小神经元差不多。但随后我们发现,新出现的特性惊人地相似。""在生物体之间差异很大的许多特征中,我们依靠统计物理学的建议来检查哪些测量指标具有潜在的普遍性,例如临界指数。事实上,这些指标在不同生物体之间是一致的,"科瓦奇说。"作为临界性的一个更深层次的标志,所获得的临界指数并不是独立的根据统计物理学的规定,我们可以从任意三个临界指数中计算出其余的临界指数。这一发现为建立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捕捉大脑结构的统计模式开辟了道路。这种模型是大脑动态模型的有用输入,对人工神经网络架构也有启发意义"。今后,研究人员计划将他们的技术应用于新出现的数据集,包括更大的大脑部分和更多的生物体。他们的目标是找到这种普遍性是否仍然适用。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