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分析师:打不赢中国品牌 美三大车企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

美分析师:打不赢中国品牌 美三大车企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 世界经济论坛的网站上也有文章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电动车的老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电动车都是中国制造。墨菲和别的分析人士都觉得,在中国这个电动车市场里,美国车企面对本土品牌,竞争压力山大。墨菲特别提到,中国消费者对自己国家的品牌特别“忠心”,尤其是美国对进口中国电动车征高额关税后,这种忠诚度更高了。不过,墨菲也说了,虽然底特律那些传统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得换个玩法,但特斯拉是个例外。特斯拉在电动车零件上比那些底特律老牌子便宜约1.7万美元,这可是个大优势,能帮它在中国市场更顺畅地发展,前景更广阔。再来看看数据,根据CNBC整理的信息,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约15%,降到了去年的8.6%,而且中国市场的利润贡献也在缩水。斯特兰蒂斯集团在2022年也宣布,他们在中国就保留Jeep品牌的进口业务了。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特斯拉跌落神坛 分析师:“想过会差、没想到这么差!”

特斯拉跌落神坛 分析师:“想过会差、没想到这么差!” 4月2日,特斯拉公布的一季度的汽车生产量和交付量报告显示,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降8.5%至约38.68万辆,环比则下降超20%,远低于分析师先前预期的44.9万辆,刷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逊于预期幅度。长期看好特斯拉的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评价道,“尽管我们已经预计本季度交付量会很糟糕,但这个数据是一场难以解释的灾难。”针对销量下滑,特斯拉表示,今年一季度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 3焕新版的生产处于爬产阶段,红海冲突导致物流受阻,以及柏林超级工厂纵火案造成的工厂停工,均影响了产量和交付量。媒体分析认为,消费者需求的放缓已成为特斯拉当前最大的担忧,高利率让潜在的汽车买家保持观望态度,竞争激烈与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也让消费者不愿为其买单。德意志银行分析师Emmanuel Rosner表示,特斯拉一季度产量为43.3万辆,产销之差达到了近5万辆,库存数据证实,除了已知的生产瓶颈之外,特斯拉可能还存在严重的需求问题。受这一消息的影响,特斯拉股价当日大跌4.9%。因市场担心特斯拉已失去增长动力,今年以来,其股价已跌近33%,市值蒸发超2600亿美元。特斯拉的销售困境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竞争,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来自比亚迪等多个品牌的竞争。在欧洲,大众和<span id=usstock_BMWYY>宝马等老牌汽车制造商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电动车型。在美国市场,特斯拉正面临着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压力,消费者更青睐混动车型。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被看作是特斯拉全球销量的重要一环,但近期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据乘联会数据,今年3月,特斯拉中国的批发销量为8.91万辆,第一季度共计22.09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2.93万辆。据悉,比亚迪第一季度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环保汽车销量为62.6263万辆。较去年第一季度增长13%。分析认为,特斯拉的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晚期,产品力正被中国车企赶超。按照特斯拉的规划,新一代入门车型在明年年底先在德州工厂量产,随后才是墨西哥工厂以及上海工厂。那么新车型要在中国市场上市,至少要等到2026年上半年。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时间,特斯拉在全球竞争最残酷的中国市场,都只能靠目前的车型进行销售,如何应对中国新能源霸主比亚迪以及诸多新势力的竞争,将成为特斯拉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德银分析师Rosner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降价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提振销售,但长期来看将对利润率和收益造成持续压力,且效果大不如前:尽管特斯拉已宣布将从4月起提高在美国和中国的价格,但我们认为为了提振3月的销量,而不是需求强劲的迹象。而在美国市场,特斯拉正面临着市场降温以及来自混动车型的压力。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长出现了减速迹象,同比增长从第三季度的49%下滑到40%,也低于2022年同期的52%。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了制约美国电动车普及的重要原因,截至2023年12月,美国只有16.5万个公共充电桩。另一方面,美国电动车需求放缓大幅下滑,也有混动车挤压的因素。去年美国销售最好的前十新能源车型中,只有三款是纯电动,Model Y、Model 3和雪佛兰Bolt。混动车型占据了七款,本田、丰田更是占据了六席。在去年年底纯电动车仅仅增长40%的情况下,混动车的销量却增长了75%,形成了鲜明对比。富国银行的分析师Colin Langan此前曾预计表示,特斯拉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曾经强劲的增长能力已不再,多次降价以刺激需求,但收效甚微,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今年特斯拉的销售量将零增长,而到了2025年,情况将更糟,销售量将下降,将特斯拉目标价从200美元下调至120美元,意味着该股还要再跌30%左右。也有投资者认为,特斯拉目前销售陷入困境主要是马斯克个人行为造成的,知名特斯拉投资者、格伯川崎财富投资管理公司CEO Ross Gerber在X发表评论称,要想“挽救”特斯拉,需要立即更换特斯拉董事会,换上独立董事,只有马斯克一个人需要对此负责。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分析师:美国加关税并不能阻止中国电动车扩张

分析师:美国加关税并不能阻止中国电动车扩张 美国的汽车和贸易专家表示,增加关税是一种短期内的保护主义措施,它可能会延缓但不足以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最终将电动汽车带入美国市场。“他们迟早会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高管丹·赫希(Dan Hearsch)说。“西方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加强自身实力,做好迎战准备,或是选择与之合作。”来自中国的竞争数十年来,中国车企一直宣称将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其品牌的汽车,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成功。近年来,中国制造汽车质量已显著提升。这导致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与此同时,近年来,跨国公司在美国市场取得了更多进展。相关行业数据显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从1984年的75%下降到2023年的40%左右。通用汽车及其他公司发现,很难与中国中低端电动汽车竞争。例如,比亚迪生产的一款名为“海鸥”的小型电动车,售价仅约10,000美元,并且还有利可图。虽然“海鸥”尚未在美国销售,但比亚迪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车辆。有观点认为,更多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即使在征收100%的新关税后,“海鸥”的定价可能仍然与许多当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相竞争,甚至价格更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Tim Hsiao在本周的一份投资者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西方的保护主义可能是中国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全球扩张的短期障碍,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太可能阻碍中国电动车的推广。”尽管一些汽车制造商目前从中国进口燃油车到美国,但数量很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去年进口到美国的车辆不到75,000辆。目前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包括通用汽车的别克昂科威、福特的林肯航海家以及隶属吉利的沃尔沃和其子公司极星生产的两款全电动汽车。极星目前的车型较少,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车辆几乎全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在评估拜登政府宣布的关税提高决策,并称,“自由贸易对加快电动汽车的采纳以及向更可持续的交通模式过渡至关重要。”清洁目标拜登政府的重点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并将燃油车排除在外,这符合美国的清洁能源策略。该政策主要支持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普及,以及加强美国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称:“我们征收关税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因为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数千亿美元的公共投资,旨在建立我们的清洁技术供应链的韧性。这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美国政府此举可能也是受到了中国车企在欧洲迅速推广价格竞争力强、节能的电动汽车的启示。据2023年10月欧盟数据显示,至该年9月,中国电动车已占据欧洲电动车市场的8%,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15%。欧盟称,中国电动车的价格比欧洲本土车型低约20%。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高管CocoZhang提到,如果拜登政府新实施的电动汽车关税真正影响到中国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这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连锁效应。她表示,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类似措施,这将促使中国车企在这些国家加速建立本地生产设施或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以此降低出口成本。Zhang 补充道:“从中国车企的视角来看,通过建立供应链合作或其他形式的伙伴关系,它们仍有机会进入美国市场。”这种策略与过去几十年日本和韩国车企如丰田、日产和现代/起亚如何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颇为相似。相关文章: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象征大过实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苹果放弃十年造车计划?分析师:众多车企松口气 特斯拉或成最大赢家

苹果放弃十年造车计划?分析师:众多车企松口气 特斯拉或成最大赢家 但同时,随着这家科技巨头放弃造车,特斯拉等众多汽车制造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意味着在当前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的局面下,这些公司面临的竞争威胁减少,并且更多优秀工程师人才可以从苹果流向市场。惨淡的电动汽车行业少了一大竞争者过去一年,全球电动车市场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特斯拉一直在下调汽车价格,并警告市场需求下滑;福特预计电动汽车需求下滑,并控制了投资计划;通用汽车推迟了在底特律郊外开设电动皮卡工厂的计划;德国梅赛德斯-奔驰也放弃了到2030年只销售电动汽车的计划。而初创电动车企们一直在惨淡的销售和沉重的现金消耗中苦苦挣扎,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Rivian预计今年产量持平,并表示将裁员,导致该公司上周股价创下历史最大跌幅;Lucid Group Inc.今年将只生产9000辆汽车,这使其资金储备更加薄弱。在国内,近期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的消息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正在减弱,市场供应已经超过了需求。”现在,在这个拥挤而暗淡的舞台上,这些车企们至少迎来一个好消息:他们可以少掉一位强劲竞争对手苹果,而且还是一家拥有高端技术和巨量现金的科技巨头公司。“他们可能松了一口气,”Gartner Inc.分析师迈克·拉姆齐(Mike Ramsey)说,“早在苹果一开始打算进入这个市场时,就把大家吓得够呛。”造车远比造手机更难?咨询公司GlobalData负责汽车研究的全球副总裁杰夫•舒斯特(Jeff Schuster)表示,苹果放弃造车,是科技行业低估颠覆汽车行业难度的又一个例子。“来自那个世界(科技行业)的每个人都看着它(汽车行业),然后想,‘哦,这些过时落后的东西,我们可以进来,这很容易,有什么这么难的?我们生产手机,我们拥有所有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接管它,”舒斯特尔表示,“然后十有八九,大多数人会发现这比他们想象的更有挑战性、更动态、更复杂。”而汽车行业分析师索耶·梅瑞特评论称:“ 苹果花了 10 年时间尝试制造电动汽车,拥有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最终得出的结论仍然是,这太难了,而且利润太小即使(汽车售价)定价在10万美元。最初,苹果希望它成为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他们现在没有车队、没有现实世界的数据,也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经验。美国只有两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从未破产:特斯拉和福特。”特斯拉CEO也在X回复了这一评论,并表示,车企经营艰辛,以至于破产已成常态:“一家车企的自然状态是死亡。”特斯拉或成最大赢家?在苹果宣布放弃造车之后,特斯拉可能是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Gartner分析师拉姆齐表示,在已经持续降价超过一年后,马斯克现在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硅谷出现一个同样具有高科技吸引力的竞争对手。他表示:“它们(特斯拉)原本无疑处于最不利位置…特斯拉此前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彰显身份的汽车,特斯拉从这种定位中获益良多。而苹果电动汽车绝对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彰显身份的工具。”为了庆祝苹果放弃造车,马斯克在X上转发了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并附上一个致敬的表情符号和一支香烟。此外,还有消息人士透露,在苹果放弃造车后,其电动汽车开发团队里的几百名硬件和汽车工程师有机会申请其他项目组的工作,当然,也可能面临裁员。高管猎头公司霍顿·理查森(Holden Richardson)创始人布拉德·霍尔顿(Brad Holden)表示,苹果放弃造车之后,其电动车部门的很多优秀人才可能会转而流向其他汽车制造商,这对其他车企来说将是个好消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亚马逊电子书店退出中国市场

亚马逊电子书店退出中国市场 亚马逊电子书店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亚马逊中国星期天(6月30日)在官网宣布,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已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运营,并将于2024年6月30日停止云端下载服务,此后未下载的电子书将无法下载和阅读。Kindle客户服务也将支持至2024年6月30日。 此消息传出后,不少中国网民表达遗憾,在微博发文写道:“又一个品牌结束了”,“对客户的长期承诺不会改变,具体是什么?Kindle可能更多用来盖泡面了”。 另据中国证券报和南方都市报报道,亚马逊2007年推出Kindle,掀起了全球电子书阅读热潮,Kindle在2013年6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Kindle阅读器在中国销量突破百万。 Kindle进军中国10年,中国电子书市场出现了科大讯飞、华为、掌阅、文石、微信读书等国产品牌,对Kindle的市占率造成一定冲击。 亚马逊中国曾于2019年4月宣布,自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但保留了海外购、全球开店、Kindle和亚马逊云端运算等业务。 亚马逊在2022年已宣布电子书业务将分三阶段撤出中国市场。2022年6月2日,Kindle中国电子书店曾发出营运停止通知,指亚马逊已于2023年6月30日下午6时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此后将无法再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购买的电子书,可在2024年6月30日前下载,并可在之后继续阅读。 2024年7月1日 8:59 AM

封面图片

本田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新品牌“烨” 首发3款新车

本田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新品牌“烨” 首发3款新车 本田中国公司16日宣布在中国市场投放纯电动汽车 (EV) 新系列。本地车商等在市场份额方面领先,被指落后的本田还采用了新的“H”标识,力争开拓市场。本田此次投放的纯电动汽车战略车系列品牌名为“烨”,意为“璀璨、闪耀”。16日在北京首次发布了“烨P7”、“烨S7”以及旗舰车型概念车共3款。本田此前已投放了其他纯电动汽车,而“烨”将是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新纯电动汽车品牌。

封面图片

欧盟加征关税后 中国车企据报还有方法保持增长

欧盟加征关税后 中国车企据报还有方法保持增长 欧盟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高达38.1%的临时反补贴税后,有分析相信中国电动车企还有多种方法来保持增长,包括将生产转移到欧洲大陆,并借助更高的利润率来缓冲部分税务冲击。 据彭博社星期四(6月13日)报道,中国车企可以将注意力转向中东、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新市场,虽然电动车占这些市场的乘用车市场一小部分,但仍在不断增长。 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说,随着中国车企变得越来越强大,自然会面临关税上调等贸易行为。但他认为,即使中国汽车出口受到抑制,车企也不会被关税所击败。相反,这只会让它们变得更强大。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如比亚迪小型车款海豚和上汽MG名爵MG4等在欧洲的平均售价约为中国的一倍,这为车企应对新关税带来缓冲。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指出,比亚迪料有能力应付欧盟大部分进口关税,毕竟它的汽车盈利能力优于同行,且欧盟对它加征税率为17.4%,低于吉利汽车的20%和上汽集团的38.1%。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使加征关税后,比亚迪在欧洲销售每辆汽车利润仍可能比在中国销售的同款车型高出约50%。 另外,比亚迪也在积极扩展其他出口市场,包括墨西哥、巴西、泰国和澳大利亚。公司选择在匈牙利设置第一家欧洲汽车工厂,这使公司能够在当地生产而避税。 其他中国车企也寻求将生产扩展至中国以外的地区。上汽集团去年告诉经销商,它已开始在欧洲寻找潜在的生产基地,奇瑞汽车已与西班牙电动汽车公司签署了在巴塞罗那生产汽车的协议。 另外,中东也已成为中国电动车企的新市场,其中包括奇瑞汽车、小鹏汽车和吉利旗下高端汽车品牌极氪(Zeekr)。 蔚来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斌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欧盟推动关税“基本上是错误的方向”。蔚来汽车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向中东扩张。 ... 2024年6月13日 4:3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