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警告其芯片制造商可能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欧盟警告其芯片制造商可能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彭博新闻社看到了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虽然这些公司没有制造业内最先进的半导体,如用于苹果公司 iPhone的处理器,但他们制造微控制器和汽车、工业应用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关键经济领域所必需的芯片。“歧视性标准、本地内容要求和其他非关税壁垒可以用来(并且已经在使用)激励中国国内 MCU 公司的增长,这些公司可以利用其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损害欧洲和日本芯片供应商的利益,”欧洲官员在本周早些时候为他们与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同行举行的会议准备的报告中写道。微控制器,简称MCU,实际上是单芯片上的小型计算机,通常控制一块电子产品内的单一功能,例如激活汽车的安全气囊或控制洗衣机的水温。报告称,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单片机需求的30%。彭博新闻社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称,中国政府已悄悄要求从比亚迪到吉利汽车等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幅增加从本土汽车芯片制造商的采购,这是减少对西方进口产品的依赖、提振中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行动的一部分。分析称,欧洲芯片制造商也可能感受到中国在模拟、分立、混合信号和功率半导体等元器件产能上的巨大投资所带来的影响。中国将投资1000多亿美元建设新的芯片工厂,以生产从家用电器到智能手机等各种产品所需的半导体。在美国对中国企业购买高端芯片及其制造设备的能力实施控制后,中国政府大幅提高了国内产能支出。该国专注于传统芯片,这些芯片不太先进,也不受美国的限制,但由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增长,对它们的需求仍在增加。SEMI贸易组织预测,在2023年至2027年间,中国将有41家晶圆厂投产,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其中包括34家处理300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和7家处理200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在200毫米晶圆厂,更大的晶圆可以让公司生产更多的芯片。华盛顿一直担心,中国芯片制造商将逐渐用他们的产品淹没全球市场,就像中国已经在太阳能和钢铁市场所做的那样。美国官员已经向他们的欧洲同行提出了这样的担忧。欧盟执行机构正在审查其企业使用中国成熟或低端芯片的广泛程度,但其最新的分析发现,有关中国芯片将系统性地涌入全球市场的担忧“不太可能”成为现实。根据该报告,中国的需求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额外的产能至少在 2030 年之前都将被国内市场吸收。该报告部分引用了荷兰设备制造商 ASML Holding NV 的数据。中国晶圆厂通常专门为总部设在中国的公司制造芯片。欧洲官员写道,由于供过于求,中国芯片制造商也可能在与国内竞争对手的价格战中减少产能。参考链接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欧盟担忧中国支持国内半导体冲击欧企在华市场份额

欧盟担忧中国支持国内半导体冲击欧企在华市场份额 欧盟委员会担心,随着中国政府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寻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自给自足,欧洲的芯片制造商可能失去在中国的大量市场份额。 据彭博社星期五(6月28日)报道,一份来自欧盟委员会的报告点名,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德国的英飞凌公司和日本的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都可能受到中国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报道称,这份报告是为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星期三(6月26日)举行的会议而准备的。 报告写道:“歧视性标准、本土企业份额要求或其他非关税壁垒可用来、或已用来激励中国国内MCU(微控制器单元)公司的发展,这些公司可以利用庞大的电动车市场,从而损害欧洲和日本芯片供应商的利益。” 微控制器单元是一种小型计算机,用来控制电子产品中的单个功能,如激活汽车的安全气囊或控制洗衣机的水温。报告称,中国生产的微控制器单元占全球需求的30%。 彭博社3月份曾报道,中国政府已要求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等电动车生产商加大从本土企业采购汽车芯片,以提振国内半导体产业、减少对西方进口的依赖。 同时,为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国已设立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投资基金,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人民币,640亿新元),募资规模远超之前两期。 SEMI贸易组织预测,在2023年至2027年间,中国将有41家晶圆厂投产,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其中包括34家生产300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和七家生产200毫米晶圆的晶圆厂。 华盛顿一直担心中国芯片制造商会逐渐扩大产能并开始向全球市场倾销大量产品,就如光伏板和钢铁产品。欧盟执行机构正评估欧企使用中国成熟芯片或低端芯片的广泛程度,但最新分析发现,上述担忧“不太可能”实现。 报告引述荷兰阿斯麦数据说,中国半导体需求极高,至少到2030年,任何额外产能都将被国内市场吸收。报告还写道,即使出现供应过剩,中国国内芯片制造商也可能会在激烈的价格战下被迫削减产能。 2024年6月29日 7:06 PM

封面图片

《华尔街日报》:“美国生产芯片设备的制造商暂时离不开中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美国生产芯片设备的制造商暂时离不开中国市场” 报道称,中国拥有不断发展的芯片制造业,正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芯片设备市场。美国投研机构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在9日的报告中预测,中国今年的晶圆厂设备支出将从去年的360亿美元增至400亿美元。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9日发布的《年中总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显示,今年该行业的全球总销售额将创下新高,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并将在2025年持续增长。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吉特·马诺查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展示其强大的市场和增长潜力,支持在AI浪潮中出现的各种颠覆性应用。报告称,在2023年达到创纪录的960亿美元销售额之后,全球晶圆厂设备销售额预计将在2024年继续增长。在AI计算的推动下,中国强劲的设备支出和大量投资推动了行业销售预期的上调。展望2025年,晶圆厂设备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130亿美元。SEMI还称,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仍将是该领域设备支出的前三大目的地。“在政府的推动下,半导体和AI公司主导了中国的风险投资。”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研究公司睿勤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风险投资越来越多地来自与政府政策目标一致的科技行业,如AI和半导体。2024年,中国在芯片行业的风险投资占全球风险投资的90%,总额为222亿美元,比2022年的95亿美元投资增加了超过一倍。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每一个行业都有基础设备建设的高峰期,目前国内AI行业正在处于这个阶段,对于芯片生产自然会有很高的需求。“在打造产业链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先用到外国的设备来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今年上半年,日本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中,约五成是面向中国的,美国的芯片设备生产企业肯定也想抓住机会。”项立刚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很多芯片企业需要产品“跑量”,而中国的芯片产业链还在建设中,这就给海外芯片设备厂提供了机会。等形成生产能力后,国内再去推进更多设备的国产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使用国产芯片比例达到25%

中国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使用国产芯片比例达到25% 在中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寻求建立半导体供应链,因此当局正敦促本国顶级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将其芯片的本地采购比例提高到四分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信部已要求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到明年将汽车相关芯片的本地采购比例提高到20%至25%,最终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高到远远超过最初目标的水平。中国每年销售3000多万辆汽车,约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但本地汽车芯片供应仅占10%左右。知情人士说,由政府主导的本地采购指南目前还不是强制性的。

封面图片

商汤科技徐兵称中国芯片制造商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追赶

商汤科技徐兵称中国芯片制造商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快速追赶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兵表示,中国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正在快速缩小与国际领先者的差距。徐冰在香港瑞银亚洲投资会议接受采访时说道:“亚洲缺乏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中国拥有人才和数据来弥补失去的市场。”徐冰指出,亚洲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存在短缺,与美国相比存在十倍的差距。徐冰补充道,中国国产芯片正在迅速赶上,商汤科技正在与当地半导体公司合作,扩大他们的计算能力。

封面图片

中国汽车制造商将首次占据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

中国汽车制造商将首次占据国内市场大部分份额 路透 7 月 5 日 - 咨询公司 AlixPartners 周三表示,由于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中国汽车品牌今年将占其国内市场汽车销量的 50% 以上。 这将是中国汽车制造商首次控制中国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多数份额。 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一直由大众和丰田等与中国合作伙伴合资经营的知名全球品牌主导。 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新车型的更快推出以及比亚迪、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等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崛起改变了中国制造汽车品牌的动态。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AlixPartners 预测,中国今年的汽车总体销量将增长 3%,达到 2490 万辆,恢复到 COVID-19 之前的销量水平。该公司预计到 2030 年,汽车保有量将增长至 3060 万辆,届时中国销售的汽车中一半以上将是电动汽车。

封面图片

历来不愿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的韩国芯片制造商开始向美国倾斜

历来不愿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的韩国芯片制造商开始向美国倾斜 韩国的芯片制造商历来不愿意在中美技术竞争中站队,他们一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三星和SK海力士加强了对美国生产设施的投资,即使它们仍然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的数据,韩国去年向中国出口了亿美元的芯片,比年增长%,占该国芯片出口总额的近%。 但它们在生产先进芯片所需的技术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少数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芯片设计者和设备制造商,这使华盛顿在米勒所描述的 "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阻塞点 "上具有影响力。 "中国有市场,但美国有技术,"曾在月前担任韩国贸易部长的Yeo Han-koo说。"没有技术,你就没有产品。没有市场,至少你可以找到一个多样化的方法,确定替代方案。" 三星和SK海力士都是专门生产Dram和Nand内存芯片的公司,它们都没有在中国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 但SemiAnalysis公司的首席分析师Dylan Patel说,美国对向中国出口尖端设备的限制将对韩国内存芯片制造商产生影响。 他补充说,他们在中国的生产份额 "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减少"。 "SK海力士将不可能在中国使用EUV,如果他们使用旧技术,那么他们的运营将变得不经济所以对他们和所有其他领先的芯片制造商来说,中国的Dram已经死了,"帕特尔说。 "中国国有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上个月的一篇社论写道:"与这样一个大市场脱钩,与商业自杀没有区别。"美国现在正给韩国递上一把刀,迫使它这么做。" 然而,帕特尔说,中国继续依赖外国集团的芯片和技术,意味着它的影响力有限。"北京需要这些芯片进口,用于他们自己的制造业。他们要怎么做,停止在中国制造电子产品吗?"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