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大型新角龙 再次改写对其种群多样性的认识

科学家发现大型新角龙 再次改写对其种群多样性的认识 7800万年前,恐龙Lokiceratops rangiformis栖息于现在美国蒙大拿州的湿地。图片来源:FABRIZIO LAVEZZI/EVOLUTIONSMUSEET, KNUTHENBORG6月20日,研究人员在PeerJ上首次描述了这种恐龙,宣布它为一个新物种,并以挪威神话人物洛基为其命名为Lokiceratops rangiformis。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家Jordan Mallon说:“这是一种看起来很有趣的动物,但我认为,关于它是否代表一个新物种,会有一些争议。”2019年,商业“化石猎人”Mark Eatman在蒙大拿州一个采石场发现了这只恐龙的头骨和部分骨骼。丹麦进化博物馆于2021年购买了这些化石,并委托一个国际研究团队与Fossilogic公司合作,在犹他州准备、安装和研究标本。当研究团队收到头骨化石时,它已经成了很多碎片。论文作者之一、美国史密森热带森林研究所古生物学家Joseph Sertich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把它重新组合起来。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化石的分析表明,L. rangiformis属于角龙类,是该地区最大的角龙之一。研究人员估计它长6.7米,重5吨。与其他角龙类相比,它没有鼻角,而且鼻部更低、更长。L. rangiformis的褶边与迄今描述的任何褶边都不同。它不仅有两个大而弯曲的角,中间还有两个尖刺,一个比另一个长。这使团队成员确信他们正在观察一个新物种。L. rangiformis可能与之前在该地区发现的其他4种角龙一起生活。这些恐龙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其褶边有明显变化。研究人员认为,褶边要么像一些现代鸟类一样被雄性用来吸引雌性,要么是作为识别同一物种和其他物种个体的方式。这一发现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该地区的动物多样性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不过,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迪金森州立大学恐龙古生物学家Elizabeth Freedman Fowler表示,这些所谓不同化石中的一些实际上可能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外观标本。重建的L. rangiformis头骨目前在进化博物馆展出。Sertich说:“考虑到美国许多化石最终落入私人收藏家手中,这个标本最终没有被科学界和全球公众遗忘。”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科学家发现活跃于1.5 亿年前的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化石 Aellopobatis bavarica:新发现的物种,完整的化石仅产于德国。该物种也是所有物种中体型最大的,可长到 170 厘米。资料来源:Türtscher 等人(2024 年,图 4)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这些古老软骨鱼类的了解,并提供了对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在她的新研究中,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朱莉娅-蒂尔茨彻(Julia Türtscher)研究了侏罗纪晚期的 52 种鳐鱼化石。这些鳐鱼化石距今已有 1.5 亿年的历史,当时欧洲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只有少数几个岛屿,相当于今天的加勒比海。侏罗纪晚期的标本对科学家来说尤为珍贵,因为它们是已知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鳐鱼标本之一。由于浑身软骨的鳐鱼化石通常只会保留牙齿,这种罕见的骨骼发现为了解鳐鱼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令人兴奋的线索。尽管人们对这些保存异常完好的化石(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已经了解了一段时间,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被探索过。Türtscher 的研究首次对这些鳐鱼的体形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古生物学家 Julia Türtscher 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收藏馆,馆内展出了几件鳐鱼新物种的标本。资料来源:Patrick L. Jambura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全形态(完全保存)鳐鱼的种类比以前想象的要多。Türtscher说:"到目前为止,晚侏罗世仅确认了3种全形鳐鱼,但由于这项研究,现在共确认了5种鳐鱼。"根据他们的分析,研究人员确认了讨论已久的第四个物种,并记录和介绍了一个以前未被发现的新鳐鱼物种:Aellopobatis bavarica。这种鳐鱼可以长到 170 厘米长,以前被认为是体型更小的法国Spathobatis bugesiacus(60 厘米长)的大型形态。然而,通过对骨骼结构和身体形状的详细分析,科学家们能够证明Aellopobatis bavarica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新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这五种鳐鱼出现在非常有限的地区,但作者并不愿意妄下结论说这五种鳐鱼可能是地方特有物种:Türtscher解释说:"对标本牙齿形态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随后与其他地点的孤立牙齿进行比较,可能有助于重建晚侏罗世鳐鱼的古地理分布。"这项新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上侏罗世鳐鱼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情况,而且对鉴定仅从孤立的牙齿中得知的鳐鱼物种化石具有直接影响。关于这些迷人动物的不断新发现,为我们了解过去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提供了洞察力,并凸显了保存完好的化石在重建我们的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同时了解一个族群的过去,包括它的进化、它对随时间变化的环境因素的适应,以及这个族群在进化史上所面临的灭绝,才能对活着的物种得出准确的结论。古生物学知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种进化和灭绝背后的动态,从而帮助我们为当今的濒危物种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作者、维也纳大学古生物学研究所的 Patrick L. Jambura 说。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豆瓣9.1 科普】《恐龙的兴衰》命名过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布鲁萨特用积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

【豆瓣9.1 科普】《恐龙的兴衰》命名过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布鲁萨特用积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绝伦的恐龙史诗,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史前巨兽从逐渐崛起,到称霸世界,再到尽数毁灭的全过程。

封面图片

斯皮尔伯格是对的:新研究揭示三角龙确实是群居生活的

斯皮尔伯格是对的:新研究揭示三角龙确实是群居生活的 2013 年夏天,荷兰 Naturalis 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团队在怀俄明州寻找暴龙。但他们却发现了一只三角龙:这只著名的恐龙长着三只角,颈部有很大的褶边,然后新的冒险就开始了:他们又发现了另一只,还有一只,还有更多……以至于让这次挖掘变成了一个持续十多年的项目。最终他们总共挖出了属于至少 5 个个体的 1200 块骨头和骨头碎片。一个由专业和志愿古生物学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花了数年时间将它们从采石场中清理出来。他们还聘请了一名研究员来研究这些化石。这些死去的恐龙是如何一起出现在这里的?它们的骨头告诉了我们关于它们生死的什么信息?这位研究员现在达到了一个里程碑:3 月 27 日星期三,古生物学家吉米-德鲁伊(Jimmy de Rooij)的发现有望让他获得乌得勒支大学的博士学位。一群三角龙在沼泽中穿行。图片来源: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材料质量非常好,"De Rooij 这样评价他的博士论文恐龙侦探故事。"这让我们能够证明,这些三角龙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骨床的细节表明,这五只恐龙可能是一起死在沼泽地里的。它们位于薄薄的岩石层中,没有其他物种的骨头。对数百颗三角龙牙齿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这五种恐龙都有迁徙的经历。换句话说:这种恐龙至少偶尔会结伴而行。德鲁伊说:"这当然会引出各种新问题,这种社会行为究竟有多复杂?"De Rooij 的导师 Anne Schulp 教授(Naturalis/乌特勒支大学)对从挖掘到答辩仪式的整个过程感到非常高兴。荷兰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uralis 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三角龙发现,乌特勒支大学现在有了荷兰第一位专门研究三角龙的博士。De Rooij 的工作不仅产生了研究论文,还举办了有关其发现的展览。从 10 月份开始,展览将在纳洛鲁利斯拉开帷幕,并开始全球巡展,届时将展示五只三角龙在 6700 万年前的生与死。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化石密语》作者: 戎嘉余等

《化石密语》 作者: 戎嘉余等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译者: 有2022年3月2印本 出版年: 2022-1 页数: 328 定价: 180 化石里藏着地球上逝去的远古生命留给我们的“密语”,它们书写着地球曾经的模样。由戎嘉余院士领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20余位古生物学家,探寻化石印迹,解码化石密语,生动讲述了38亿年扑朔迷离的生命演化传奇,以及中国古生物学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和背后鲜为人知的科学发现故事。古生物学家们基于化石证据,通过300多幅精彩图片和近百个高清科普短视频,带你开启穿越地质时空的发现之旅,领略古生物学的神奇魅力,感受孜孜以求的科学家精神,见证我国古生物学的百年发展。 #化石 #考古 #生物 #古生物 #科学

封面图片

科学家为困惑古生物学家150年的神秘巨骨揭开新谜底

科学家为困惑古生物学家150年的神秘巨骨揭开新谜底 巨大的鱼龙浮尸在海面上的复原图。在欧洲各地的海洋沉积物中都发现了鱼龙的残骸。图片来源:Marcello Perillo / 波恩大学1850 年,英国博物学家塞缪尔-斯塔奇伯里在一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一个神秘的发现:在布里斯托尔附近的化石矿藏 Aust Cliff 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圆柱形骨头碎片。此后,类似的骨头碎片在欧洲各地都有发现,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博嫩堡和法国普罗旺斯地区。2 亿多年前,这些地区被淹没在巨大的海洋之下,海洋覆盖了西欧和中欧的大片地区。沉积物中保存着当时动物世界的化石遗骸,包括海洋和沿海居民。关于这些大型骨骼化石属于哪一类动物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斯塔奇伯里在对首次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时认为,这些化石来自一种已灭绝的类似鳄鱼的陆地生物迷齿亚纲(labyrinthodontia)。然而,这一假设遭到了其他研究人员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些化石来自长颈龙、剑龙或一个仍然完全未知的恐龙类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这些骨骼化石来自哪种动物。现在的新研究表明,它们来自鱼龙。图片来源:Marcello Perillo/波恩大学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不寻常组织马塞洛-佩里洛解释说:"早在 20 世纪初,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就已经推测这些化石可能是巨大鱼龙的化石。"这位年轻的研究员在波恩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马丁-桑德(Martin Sand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这是他硕士论文的一部分。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他研究了化石骨组织的微观结构。他说:"相似物种的骨骼一般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骨组织学骨组织分析可以用来得出结论,说明该发现源自哪个动物群。"研究人员使用改装过的钻头,能够在不破坏珍贵化石的情况下取出骨头碎片。由此获得的薄薄的骨骼横截面使研究微观结构成为可能。图片来源:Deborah Hutchinson/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和艺术馆佩里洛首先从至今尚未分类的骨骼中提取样本。他说:"我比较了英格兰西南部、法国和博嫩堡的标本。它们都显示出一种非常特殊的特性组合。这一发现表明,它们可能来自同一动物群"。然后,他用一种特殊的显微镜证明,骨壁具有非常不寻常的结构:它含有矿化胶原蛋白(一种蛋白质纤维)的长链,这些长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交织在一起,而这种交织方式在其他骨骼中尚未发现。具有类似结构的鱼龙骨骼有趣的是,加拿大的大型鱼龙化石也具有非常相似的骨壁结构。佩里洛强调说:"然而,这种结构在我研究过的其他动物群的化石样本中并没有发现。因此,看来这些碎片也极有可能属于鱼龙,而且这些发现驳斥了这些骨头来自陆生恐龙的说法"。这些化石很可能来自海洋生物的下颚。通过将化石碎片的大小与该动物群中其他物种的下颚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出这些动物的长度:正如鱼龙理论的支持者在早些时候的一项研究中最初推测的那样,它们的长度可能达到 25 米到 30 米。佩里洛说:"不过,这个数字只是估计,还远远不能确定直到我们找到更完整的化石遗骸。尽管如此,这些化石肯定异常巨大。"最早的鱼龙生活在距今约 2.5 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的古海洋中。像鲸鱼一样大的鱼龙很早就出现了,但最大的鱼龙大约在 2.15 亿年前才出现。在 2 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几乎所有鱼龙物种都灭绝了。它们骨壁的不寻常结构类似于碳纤维增强材料可能使骨骼非常稳定,同时允许快速生长。佩里洛说:"即使动物正常进食,这些巨大的下颚也会受到强大的剪切力。这些动物也有可能用鼻子撞击猎物,类似于今天的虎鲸。不过,目前这还只是纯粹的推测。"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古生物学家发现2.7亿年前的两栖动物祖先 以布偶角色科米蛙命名

古生物学家发现2.7亿年前的两栖动物祖先 以布偶角色科米蛙命名 Kermitops的头骨化石(左)与现代青蛙头骨(Lithobates palustris,右)。Kermitops不仅仅以其木偶形象而闻名。两栖动物及其祖先的早期化石记录大多支离破碎,因此很难了解青蛙、蝾螈及其近亲是如何起源的。增加像柯米托普斯这样的近亲对于充实两栖动物家族树的早期分支至关重要。资料来源:Brittany M. Hance,史密森尼学会新论文的第一作者、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生卡尔文-苏(Calvin So)认为,用木偶大师吉姆-汉森(Jim Henson)1955 年创造的深受喜爱的青蛙角色来命名这种新生物,是一个让人们对科学家利用博物馆藏品所取得的发现感到兴奋的机会。使用"科米蛙"这个名字对我们如何将古生物学家在博物馆里所做的科学工作与普通公众联系起来有着重要的意义,苏说,"因为这种动物是今天两栖动物的远亲,而科米蛙是现代两栖动物的标志。"因为这种动物是当今两栖动物的远亲,而科米蛙是现代两栖动物的标志,所以这个名字对它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化石发现与分析这块头骨化石最初由已故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霍顿三世(Nicholas Hotton III)发掘,他在博物馆古生物部担任馆长近 40 年。霍顿花了几个野外季节,从德克萨斯州中北部被称为红床的岩石露头中挖掘化石。该地区的铁锈色岩石可追溯到 2.7 亿多年前的二叠纪早期,其中有古代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帆背类动物(现代哺乳动物的前身)的遗骸化石。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生 Calvin So(左)和史密森尼古生物学博士后、前彼得-巴克研究员 Arjan Mann(右)与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化石收藏馆收藏的Kermitops头骨化石。图片来源:Phillip R. Lee霍顿和他的团队收集了大量化石,但无法对所有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其中包括一个小型原两栖动物头骨,该团队于 1984 年在一个被称为 Clear Fork Formation 的岩层中发掘出了这个头骨。这个头骨被存放在史密森尼国家化石收藏馆,在那里等待研究人员仔细观察,一等就是几十年。2021 年,博物馆古生物学博士后、前彼得-巴克研究员阿尔扬-曼恩(Arjan Mann)在翻阅霍顿的德克萨斯化石宝库时,一件标注为早期两栖动物的标本引起了他的注意。曼恩说:"有一块化石立刻让我眼前一亮这块头骨保存得非常好,大部分都是准备好的,"曼恩是苏的导师,也是这篇新论文的共同作者。曼和苏联手确定化石属于哪种史前生物。该头骨具有多种特征,与更古老的四足动物(两栖动物和其他四足脊椎动物的远古祖先)的头骨特征不同。例如,这种动物眼睛后面的头骨区域要比它长而弯曲的鼻子短得多。这些头骨比例有助于这种动物捕捉像蛴螬一样的小昆虫。研究人员将这块化石鉴定为temnospondyl,这是一类生活在石炭纪到三叠纪的2亿多年间的多种多样的原始两栖动物近亲。但由于这种动物的头骨具有如此独特的特征,科学家们认为它属于一个全新的属,并将其命名为Kermitops。这个名字是对这种生物卡通式睁大眼睛的脸的戏称,是由"Kermit"和希腊语后缀"-ops"混合而成的,"-ops"的意思是脸。研究人员还将这种新动物命名为"gratus",以表达他们对霍顿和最初发掘化石的团队成员的感激之情。史密森尼古生物学博士后、前彼得-巴克研究员阿尔扬-曼恩(右)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生卡尔文-苏(左)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娱乐国度"展览的科米蛙青蛙木偶展区前,拿着科米蛙的头骨化石。图片来源:史密森学会 James D. Tiller 和 James Di Loreto柯米托普斯(Kermitops )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木偶形象。两栖动物及其祖先的早期化石记录大多支离破碎,这使得人们很难了解青蛙、蝾螈及其近亲是如何起源的。加入像柯米托普斯 这样的亲戚对于充实两栖动物家族树的早期分支至关重要。苏说:"Kermitops为我们提供了弥合这一巨大化石鸿沟的线索,让我们开始了解青蛙和蝾螈是如何发展出这些真正特化的性状的。"曼恩对此表示同意,并希望这个隐藏在人们视线中的两栖动物祖先的发现能够激励其他古生物学家仔细观察自己博物馆的化石收藏。"这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古生物学家重新投入其中,"曼恩说。"古生物学永远不仅仅是恐龙,还有很多很酷的进化故事和谜团等待着我们去解答。我们只需要继续寻找。"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