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

财政部: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 中方认为:一是应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看待产能问题。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外交部反问三连!美方所谓“产能过剩”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

外交部反问三连!美方所谓“产能过剩”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 4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表达关切提问,发言人林剑表示,布林肯国务卿访华期间,中方已就此阐明了立场,美方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荒腔走板,违背了比较优势这一西方经济学200多年来的基本原理,各国都会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是国际贸易的本质。 如果生产超出本国所需,就被称为产能过剩,要求压减产能,那么国与国之间还拿什么来开展贸易? 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占产量12%,就被说成了产能过剩,那么德国80%、日本50%、美国25%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难道不是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吗? 更何况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要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203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当前全球的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实实在在的需求,又何谈过剩? 美方明知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和产业发展的事实,也要给中国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充分说明美方所谓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定义下的结论,而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和泛政治化的认知操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正当发展的权利。 来源:雪球7X24资讯

封面图片

共和党特别委员会呼吁财政部调查六家由美国投资资助的中国公司

共和党特别委员会呼吁财政部调查六家由美国投资资助的中国公司 议员们要求财政部调查这六家公司(如下所列),以确定它们对伊朗的活动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或需要实施制裁:1.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公司)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3.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COSCO)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5.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北方工业公司:  2021 年至 2023 年间,美国海军在伊朗革命卫队领导的行动中缴获了 9,000 支走私到胡塞武装的“中国制造的 56 式步枪”。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Norinco) 的子公司生产中国最受欢迎的 CQ 5.56 型步枪,母公司是中国两大武器生产商之一。北方工业公司的子公司北方工业集团红箭 (North Industries Group Red Arrow) 生产弹药,美国海军也在运往也门的途中缴获了类似的弹药。4 美国资本市场已向北方工业公司的子公司投资了至少 1700 万美元。中航工业: 此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的子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向伊朗革命卫队空天军出售飞机。我们 4 月份的报告显示,美国投资者通过其子公司向中航工业注入了 1.78 亿美元。美国投资者为北方工业、中航工业和其他公司提供资金,最终支持伊朗在中东的独裁联盟。此外,根据《伊朗核协议》,财政部必须“对被认定为伊朗能源部门成员或向伊朗出售、供应或转让与伊朗能源部门相关的重要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实施制裁”。6 特别委员会发现有证据表明,中国公司协助规避这些制裁。2024 年 1 月,中国仍是伊朗最大的石油市场,每天进口至少 100 万桶石油。中国公司似乎在支持伊朗创纪录的石油出口水平,而拜登政府最近实施的制裁对遏制这一问题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中远集团: 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与向中国运送伊朗石油有关,其中包括中远海运发展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特种运输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尽管 2019 年对中远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实施了狭义制裁,但该公司似乎仍在继续逃避制裁,这并不令人意外。例如,2019 年受到制裁的中远集团子公司拥有的两艘船只(美国政府认定这些船只运送的是伊朗石油)只是更改了船名,这些船只继续停靠在伊朗港口。美国实体向中远集团提供了至少 2.3 亿美元的资本。中海油:  2017 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中海油)被列入名单,成为有资格参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项目的不到 30 家非伊朗公司之一。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是一家受美国制裁的实体,为伊朗革命卫队销售伊朗石油提供石油和油轮。超过 4 亿美元的美国投资流向了中海油的子公司和附属公司。中国中车: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的全资子公司南京中车浦镇有限公司与 OFAC 指定的伊朗工业发展和革新组织合作,为伊朗融资、建造和交付数百辆火车车厢。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中国中车还与伊朗重型柴油机制造公司合作。根据特别委员会审查的公开来源信息,伊朗重型柴油机制造公司由 OFAC 指定的伊朗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控制。美国人已向中国中车及其子公司投资了约 2.85 亿美元。中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于 2015 年帮助完成了伊朗亚达瓦兰油田的第一阶段开发,日产能为 11 万桶,中石化可能仍参与第二阶段的开发。中石化从美国投资者那里获得了近 7600 万美元的投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08年金融风暴,凸显中美贸易长期失衡角力及病态关系。

2008年金融风暴,凸显中美贸易长期失衡角力及病态关系。 这失衡危机掀起全球经济庞大的波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华尔街最具权威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 为我们精辟解答,并描绘中美双方「再平衡」策略大蓝图! 当世界最大「生产国」遇上世界最大「消费国」,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长期以来,美国过度消费,而中国严重依赖出口经济,这个世界经济的隐患,在二○○八年金融危机中爆发,印证美中经济终究是一种「伪繁荣」景象,两国共依存的关系既吊诡也病态。这场经济动荡的馀震,甚至延续到二○一二年的欧债风暴仍未停歇,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局势! ◆亚投行、一带一路、TPP……美中经济战争已经开打? !美国真能重返亚洲再平衡? 金融危机至今已六年多,美中双方「再平衡」的脚步不一又各怀鬼胎,为经济局势埋下一枚不定时炸弹。美国对内使用「量化宽松(QE)」政策,对外则用TPP,企图创造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巩固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中国则力图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以「一带一路」、「亚投行」、「RCEP」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解决内部产能过剩和产业提升。 美中两国无论经济或政治层面各有谋算,双方若不能以互信为基础,共同携手走向「再平衡」,将使原本失衡的美中关系,扩大演变成失衡的世界危机! ◆罗奇编写美中贸易战争剧本!全球经济牵一发动全身! 美中关系会如何演变?全世界都在看!被誉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也是全球拥有最多读者的经济分析大师,他对诡谲多变的美中关系,编写了一出贸易战争剧本「万一美国擦枪走火开了贸易报复的第一枪,中国GDP成长将严重放缓;东亚的主要经济体日本、南韩和台湾──立刻陷入衰退;中国的资源供应链──从澳洲、纽西兰到加拿大、巴西及仰赖中国资本设备需求的德国,也开始反转;全欧洲经济体将一起陪葬……。此看来,全世界经济牵一发动全身,你我都不能置身事外。 ◆罗奇为美中经济擘画「再平衡」策略蓝图!处在危机与契机之间的台湾,该如何抉择? 如何收拾美中经济「失衡」的残局?双方又该如何找到新出路?罗奇提出精辟前瞻的七字箴言「谁先改变,谁先赢!」并祭出「再平衡」解方,美中双方唯有转型寻求再平衡,才有新契机。 台湾目前处于「TPP」及「RCEP」两大经济阵营中,如何做出聪明且理智的选择?台湾会不会再次落入边缘化的危机?罗奇带你从了解世界经济开始做功课,一步步抽丝剥茧,不只看热闹,也看懂世界经济的门道! 本书特色 1.了解美中经济三十年发展,必读之书! 本书深入浅出,提供大师级的思考视野,兼具学术专业与实务经验,全书充满深刻的洞见与美中双方多采多姿的性格描绘! 2.关心台湾未来发展,必读之书! 从历史看未来,本书帮助你从美中经济再平衡的演变中,看见台湾未来的道路,做个智慧、理性的经济学人! 3.掌握未来投资之钥,必读之书! 对于关心未来投资方向的中小企业主或是投资人,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提供前瞻的思维,做好投资准备! 国际重量级推荐 《纽约时报》、《哈芬登邮报》、《富比士杂志》、《巨亨网》、《苹果日报》等,美欧亚洲各大媒体争相报导!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季辛吉、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贾斯汀?林毅夫等重量级推荐! 「史蒂芬?罗奇在这部发人深省的经济政策评析中,结合了学术专业和长期实务经验。他的洞识和论点势将冲击太平洋两岸的辩论。」亨利?季辛吉(Henry A. Kissenger),前美国国务卿 「《失衡的经济》精辟分析了中国转型为新经济成长模式的过程,以及这个转变将为美国带来的挑战。」尼可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安东尼•所罗门高级研究员(Anthony M. Solomon Senior Fellow) 「美国和中国将如何从不稳固的共依存关系逐步转变为稳定的共存关系,是二十一世纪最关键的课题之一。对美中政经制度有深刻理解的史蒂芬?罗奇描述了相关挑战与机会,以及两国非做不可的调整。 「一部重要又迷人的著作,探讨世界规模最巨,也最生气勃勃的两大经济体的结构性挑战和持续演化的共依存关系。《失衡的经济》是一部成长、稳定和战后全球化的教材,全书充满深刻的洞见和双方丰富多彩的性格描绘,且文如行云流水。 ──麦可?史宾斯(Michael Spence),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史蒂芬?罗奇就中美经济关系提出深具洞察力和批判性的论述。他的政策警讯非常明确:美中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两国成长策略的重大变革。」萝拉?泰森(Laura D. Tyson),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封面图片

#泰国资讯政府发言人吉拉尤说,已收到正式通知函,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这将为带来诸多好处。

#泰国资讯 泰国政府发言人吉拉尤说,泰国已收到正式通知函,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这将为泰国带来诸多好处。 中新社报道,吉拉尤(Jirayu Houngsub)星期二(12月24日)说,这项邀请是由金砖国家领导人在10月23日于俄罗斯喀山市举行的第16届金砖国家峰会上发出的。 吉拉尤说,成为金砖国家伙伴国将为泰国带来诸多益处,包括为未来成为正式成员国奠定基础;加强与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资、金融、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提升泰国在国际合作和多边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等。 泰国也需履行伙伴国义务,例如每年派遣部长级代表参加金砖国家各类会议,并为相关活动设立预算。此外,泰国也需研究如何支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和外长会晤的决议,以确保能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 吉拉尤说,加入金砖国家伙伴国标志着泰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新兴经济体合作网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强化国际影响力创造重要契机。 金砖成员国主要由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目前有10个成员国,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埃及和埃塞俄比亚。 另有13个金砖国家伙伴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阿尔及利亚、白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土耳其、乌干达和乌兹别克。预计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作为金砖国家倡议的一部分,伙伴国努力在将来成为正式联盟成员。

封面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成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成立,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克丹的回答 之前推荐过一本沃尔克的书《坚定不移》,其中很大篇幅回顾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陷入滞胀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强而有力的货币供给管控来抑制通胀的,当然牺牲是肯定有的,但高通胀是政府和中央银行(美联储)失信的表现,经济周期总会随着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发展而复苏,但政府和央行的失信则往往需要更长久更大的代价去修复,这可能也是本次美联储对降息周期开启异常谨慎的原因之一,一旦放开后通胀上行,再想调控,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所谓的抑制通胀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而和该问题相关的另一本书,也值得读者参考一下《时运变迁》,讲述了战后国际货币结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广场协议的签订等等,而最有意思的部分还是对未来货币体系的展望,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不确定的时代,而最大的格局改变动力来源于我国,既人民币的国际化部署的展望,时运变迁。 1)力量转移与中国崛起 经济全球化下,生产力从发达国家专向发展中国家,由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极高,相比来说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少的环境约束,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环境伤害型产业大规模的向发展中国转移,生产带动消费的增加,我国迅速崛起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根据一般的规律,生产能力的硬实力逐渐传导到消费、文化、以及货币信用等环节,也必然追求更高的国际分配空间,比如高端市场的份额,人民币的国际化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平衡,既美国通过贸易赤字向全球输出货币,而经济全球化的贸易增长又对货币增加需求,在其中我国增加的是贸易规模,而美国增加的是货币投放,这也是我国近几十年生产力极度增加而不像其他工业国都会绕不过的产能过剩危机的关键,而我国积累的外汇储备一部分是投资进入,另一部分是初次分配前的贸易顺差,分配后一部分再回流到美国和欧洲,比如合资企业的分红,分配过后积累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又以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以维持货币的循环,这也是过去三十年全球经济增长中美为主要推动力量的原因。 2)新世界秩序与中国的挑战 我国其实很长时间都是美元货币体系下的受益者,美国维系货币霸权的支出也是异常的夸张,比如中东力量投入,全球主要的战争参与者之一,但长期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尤其是后者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是美国逐渐战略收缩和降低海外开支的重要原因。 当时该书对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与现在的很多策略实际上是对的上的: “中国无意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世界关键货币地位,非常清楚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负担” 中国在国家货币体系方面的政策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预期现有体系至少持续几十年,中国将充分利用这个体系,努力维持由投资和消费引导的合理高增长。人民币汇率将控制在稳定水平。庞大的外汇储备将用于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引导的对外贷款和投资。中国并不期望美元崩溃,美元资产并非中国的风险,而是战略财富。” 个人观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国家,也持有巨大的美元资产,这可是几十年积累的财富,要说全球谁最希望美元崩溃,或许在欧洲而非我国。 “第二,人民币逐渐国际化,创造环境让国外市场参与并发现使用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这些措施已经在周边区域交易中展开,另一种方法,提高人民币国际货币的实用性和吸引力,通过汇率灵活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和自由兑换来实现,但这个过程需要谨慎稳步展开,得划伤十年的时间” 现在看来更加倾向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和好处,比如货币互换协议,而非放松资本自由流动,这也是发展阶段合理的做法,人民币与美元强绑定,货币互换协议本身背后的背书就是美元衡量的资产。 “第三,人民币主要市场的建立,对于成为全球关键货币的货币而言,该货币的主要市场应该是全球金融中心,中国的愿望是,让上海成为人民币国际中心,让香港成为“欧洲人民币”中心市场。” 该书作者之一还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中国在国际货币退差昂的理解和政策都非常现实,且诸事皆在按照其路线图推进”。此外还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日本经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日本对美国的压力面前无能为力。当下的环境里,中国的处境比80年代的日本要强势的多” 现在我国的人民币的国际化也确实非常符合当时所提出的三个特点,不追求大二全,不追求美元体系的崩溃,而是在现有的体系下达到切身利益的目标,尤其是货币互换协议,往往优先确保我国鲜有的贸易逆差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沙特等等,工业生产才是经济体的根基,上海区域中心的成立, 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常路线之中。 当然并不能只听好听的话,当时也提到了我国将面临的挑战,原话是:“危险的债务积累支撑的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缺乏效率且无利可图的国有企业改革延迟,地方政府脆弱的财政状况,不断扩大的社会差异和腐败滋生等”,很多时候内外是两条腿走路,内部问题与外部规划进展也是相互影响的,或者说内部经济的安定是国际化的重要后盾,用官方的话就是内外双循环的探索和建立。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封面图片

“镍战”,印尼将打败全球所有对手?

“镍战”,印尼将打败全球所有对手? 全球镍供应的超级玩家过去一年,由于全球镍供应严重过剩,镍价大幅下跌超过40%,全球约一半镍矿无利可图,多家矿业巨头减产甚至关闭矿场。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镍价下跌的原因之一是来自印尼的镍供应过剩。镍是生产电动车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随着近年来新能源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储量超过全球储量的1/5。坐拥优势的矿产资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印尼主要出口镍矿原矿。为加强本土产业链建设、提升镍资源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印尼政府采取“下游化”的资源经济政策,包括限制性的出口政策和宽松的国内矿业冶炼投资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逐渐扩大在印尼镍产业链的相关投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法国镍业巨头埃赫曼、韩国LG新能源等纷纷进入印尼镍产业。中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尼官方统计显示,2012年至2022年,中企累计为当地镍产业建设投资了142亿美元,远超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认为,自“下游化”的资源经济政策实施以来,外国投资者已在印尼镍冶炼厂投资约140亿美元。钢铁和电池等与镍矿开采相关的出口额增长了30倍。在多项政策的激励下,印尼镍供应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全球镍储量增量为1700万吨,其中1650万吨来自印尼。印尼镍出口额从2017年的33亿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338亿美元。预计2021年至2025年全球镍中间品新增产能中将有超过80%来自印尼。随着印尼逐渐在全球镍行业占据核心地位,其镍生产及贸易政策变化成为影响全球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复盘近年来的镍价波动可以发现,印尼政策深刻影响国际镍价走势。2014年印尼禁止镍矿石出口时,全球镍价急剧上行,涨幅高达65%;2019年印尼再次宣布镍矿出口禁令,使得镍价在短时间内迅速同比上涨72%。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印尼的镍矿石产量达到近2亿吨,预计2024年由于外来投资及政策刺激,镍矿产量将再次增加,这可能导致全球镍价触及新的低点。在2月刚刚结束的印尼总统大选中,镍产业政策备受关注。赢得选举的普拉博沃的镍产业主张与现任总统佐科一致,因此不少外界声音认为,印尼镍产业或将延续现有发展政策与走向。嘉能可、必和必拓、标准普尔等均预测称,2024年印尼镍产量将继续增加,全球镍市场将保持过剩状态。西方多家企业不堪重压本轮镍价暴跌给全球镍企带来不小的冲击,西方企业尤其感受到市场压力。全球知名资源企业英美资源集团近日将其镍业务减记了5亿美元;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已关闭其在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的镍业务;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将其镍业务的税前价值减记了54亿美元,并且正考虑关闭其在澳大利亚的旗舰镍矿业务;澳大利亚多家镍矿冶炼厂宣布关闭,澳政府近日正式将镍纳入扶持行列,并向镍生产行业提供了一笔纾困资金。英国《金融时报》在2月底的一篇报道中表示,法国镍业巨头埃赫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特尔·博里斯表示,印尼的低成本镍供应商将在未来几年内“消灭全球其他竞争对手”。她说,5年后,印尼镍产量可能占全球最高等级纯镍产量的3/4以上,这将给其他地方的竞争对手带来重大后果。国际能源署近日表示,到2030年全球镍需求量将超过500万吨,高于目前的330万吨。这种情况下,只有有足够耐力承受当前低迷的公司才能受益。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原材料,镍产业正越发引起全球的重视。美国“市场观察”网站2月29日的报道分析称,镍不是普通的矿物,它在制造高容量电池、不锈钢和各种先进合金中不可或缺。镍还在现代电子产业和高性能技术产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低级镍是不锈钢的原材料,而高级镍用于汽车电池等产品。不少西方国家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强调“清洁原材料”,印尼的镍被“另眼相待”。由于镍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电力,在部分气候活动人士看来,印尼火电使用的增加“是一个大问题”。根据美国组织气候权利国际的一份报告,印尼北马鲁古省的IWIP镍工业园区在去年因镍矿而实现了20%的经济增长,已经有5个燃煤发电厂正在建设中,还有7个正在计划。该组织还称,这些电厂每年燃烧的煤炭比西班牙、巴西等国燃煤发电厂消耗的煤炭还要多。作为生产推动降低碳排放的电动车的原材料,镍的生产却留下“大量二氧化碳足迹”。气候活动人士还抱怨说,印尼的镍工业对这个热带岛国的“严重森林砍伐”以及空气和水污染负有责任。事实上,印尼发展镍矿产业链的过程中一直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批评:例如员工工作条件艰苦、砍伐雨林为矿山让路、冶炼厂运行的大部分廉价能源来自燃煤发电厂等。因此,包括必和必拓在内的一些生产商表示,客户应该准备好为“绿色”镍支付更高的价格。但从来自市场的反馈看,到目前为止,这种意愿似乎并不存在。“镍行业的欧佩克”印度尼西亚投资部长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此前表示,该国正在研究建立类似欧佩克的镍和其他用于电池的关键金属卡特尔的可能性。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领域独立专家列奥尼德·哈扎诺夫称,俄罗斯约占世界优质镍产量的17%,在“镍行业的欧佩克”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他认为,以矿业和金属巨头诺尔斯克镍业(诺镍)公司为代表,俄罗斯企业在高端镍市场占有不少于17%的份额,公司的销售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市场的整体形势。他表示:“当然,俄罗斯不应该在‘镍佩克’中扮演二三流角色,而应该扮演主要角色。”俄罗斯emigrating网近日报道称,根据2022年左右的数据,世界前十大镍生产地区为:第一是印度尼西亚,该国以80万吨的年产量位居首位。第二是菲律宾,该国矿产产量每年增长约1%,30个矿井平均每年生产42万吨。第三是俄罗斯,该国大部分镍矿位于北部,年产量约为27万吨。第四是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年产量为22万吨。第五是澳大利亚,第六是加拿大,之后分别是巴西、中国、危地马拉和古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近日分析称,全球对于镍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主要是中国、欧盟和美国。三者共同点是制造业比较强,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比较快,因此未来对于镍的大量需求将持续。林伯强认为,由于回收技术所限,当前镍原料供应更多依赖矿产开发,所以印尼等矿产供应国在产业链中会占有较大优势。俄罗斯“财经”网2月的一篇报道称,在2024年,镍的消费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主要需求来自不锈钢和电池生产商,分别会增长5%和18%。由于俄乌冲突,俄罗斯的镍产业受到来自西方政治因素的冲击。俄罗斯塔斯社近日援引诺镍公司的预测称,继2023年镍产量下降5%之后,2024年镍产量将会再次下降,因为地缘政治风险影响运营。该公司2023年的镍产量降至约20.9万吨。诺镍公司预计,2024年的镍产量将比2023年下降7%-12%。报道援引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弗拉基米尔·波塔宁的话称,尽管西方制裁尚未直接针对诺镍公司,但对俄罗斯实施的一系列制裁限制了诺镍公司的发展。诺镍公司预计,2024年,地缘政治风险将继续对公司的运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