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在华将采用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

丰田在华将采用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 丰田在华合资公司未来两到三年确实有导入插电式混动的计划,并且技术路线大概率不再延用丰田原有的 Hybrid 模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而是有可能采用 DMI 技术(超级混动技术),从未来产品规划来看,涉及车型大约有两三款。不过,这些产品是否都能如约落地,目前,还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财经》杂志) 来源:财经慢报频道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大众“走丰田的路”,加码混动车

大众“走丰田的路”,加码混动车 如果仔细比较大众和丰田的广义电动化路径,不难发现相同点都是“多样化选择”,从油电混动/普混HEV、插电式混动PHEV到纯电动BEV齐头并进,而差异在于大众仍然将纯电动放在电动化最核心和首要的位置,而丰田则隐去了“哪条路线更重要”的表达,只表示“提供用户需要的电动化技术”。实际上无论是大众重新走混动路线,甚至插混和普混并举,还是大众与小鹏合作、推动ID. UX金标与众系列,“丰田化”、“混动化”的本质,是大众提速“中国化”,重新审视中国市场需求。而供求双方关系的复盘,才是如今汽车产业从供给侧维度提升效率的真正出路。大众重走混动路倘若回顾大众汽车集团和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化之路,大体上可以按照全球掌门人的策略划分阶段。2015年马丁·文德恩担任大众集团CEO时,大众还在推进渐进式电动化路线,将插混作为重点,后来国内看到偏老旧的GTE插混,也是当时留下来的产物,而那时德国亚琛年会讨论的议题多半也是插混相关。2015年“排放门”之后,马提亚斯·穆伦出任CEO,确定了ALL-IN纯电动的方向,并且被赫伯特·迪斯延续下来(迪斯在整体技术路线路增加了智能化)。在现任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等人的规划里,纯电动车BEV仍然是广义电动化战略中的首要组成部分,更符合长期发展策略,但插电式混动PHEV和油电混动HEV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去年上海车展期间,全球普遍观点认为,插混技术并非未来主流。”施文韬解释为何大众的方向会变,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变化,当时中国和欧美补贴都在减少,车牌政策等也对插混不利,然而2023年下半年到现在,大众所获得的信息又发生了转变。对于《汽车公社》提问“大众对插混视为短期过渡,还是与纯电长期共存”,施文韬第一段回答并未给出直接答案,而是描述市场的复杂性:“在中国,本地生态持续演进,用户特别关注混动的续航和购车成本。因此,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与合资企业正致力于本地化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不过,随后他提到了“过渡性策略”,但未指出是长期还是临时。“中国用户对于插混技术有很大需求,而且也受相关激励政策的影响。因此,混动版车型仍是我们产品阵容的重要一环。”孟侠在强调插混方向的同时,也重申了纯电动的地位,“从全球技术发展趋势看,纯电仍是未来的核心,我们必须继续投入,保持聚焦,坚定目标。”关于非插电式混动HEV,孟侠回答称,将由合资公司牵头开发,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不过在地位上更为补充性(more complementary)。我们都知道,油电混动按技术架构路线,大体上可以分为丰田THS的PS功率分流、本田锐混动的P1+P3双电机串并联和通用的双行星齿轮组。大众目前并未透露非插电混动到底选择了哪种路线,不过考虑到由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合资公司开发,并且是补充性地位,应该不会在大众整个电动化体系里占据太大份额。“电动转型至关重要。每个国家的市场接受速度不同,中国市场已广泛接受这一转型。这不仅涉及成本平衡,也需要在纯电车型上加大投入。燃油车是我们的传统优势。”施文韬回答“油电并进和成本利润平衡”时这样解释,未来大众集团内部不同品牌将挖掘协同潜力,既要降本增效,同时又要投入在刀刃上,确保未来车型和技术顺应市场需求。电动化决心依然坚定大众的最新电动化战略,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去观察:一是整体电动化提供多元化方案,HEV、PHEV和BEV并举;二是纯电动仍然居于最重要地位。在今年北京车展前夕,大众安徽发布了金标“与众”ID. UX系列,首款为ID. Unyx。作为“大众亲儿子”的大众安徽,被大众寄以厚望。目前无论是首批车型的蓝本MEB平台,还是面向中国市场和入门化的CMP平台,都属于纯电专用平台。因此,大众对纯电动的重视仍然不因为重走插混和普混路线而明显削弱。那么,大众安徽的ID. UX系列,如何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ID系列纯电动车实现区隔?“ID. UNYX与众作为这个品类的首款车型,设计前卫、风格新颖。ID. UX的设计主打生活方式,”孟侠解释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品类展现大众汽车在ID.家族中更多元化、更年轻、更具设计感的一面。展望未来,ID. UX品类还将推出其它更多车型,ID. UNYX与众仅是开始,它与我们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车型有着显著的区别。”按照孟侠介绍,大众安徽到2027年推出5款ID. UX车型,与小鹏合作的两款B级车型也会纳入ID. UX,同样将在大众安徽生产;到2030年在中国的ID.数量达到16款,涵盖ID. UX、CMP平台车型等。设计年轻化、定位侧重生活方式、功能强化智能化,大体上是ID.UX与南北大众ID的差异所在。“首先,我们将推出ID. UNYX与众,它基于MEB平台,配备最新软件,将带来众多独特的功能和特色。这款车型不仅设计前卫,”孟侠按照三个维度解释ID.UX与南北大众ID的区隔,“代表着现代生活方式,还融合了如人机交互、AI智能助理和智能变道功能等先进科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使品牌更加前卫,从而触达崭新的用户群体。”不过与捷达独立成为新品牌有所不同,ID. UX属于序列或者“新品类”,作为ID.家族的延伸。但大众高管并未直接回答将来ID. UX是否会从中国推向全球。其实,甚至连南北大众的ID.系列,大众高层也在设法寻找区隔。“合资企业定位不同,各有独特策略与焦点。”被问及上汽大众电动化更激进时,孟侠如是表示,“ID.3市场表现优异,已稳居市场前列。尽管竞争激烈,我们仍致力于降低成本,但提供满足需求的配置,从而提升价值。ID.4同样成功,2023年在其品类中位于销量前列。ID.7销量正稳健上升,我们对此有信心。的来说,我们的聚焦点始终清晰明确。”电动化2.0是智能化,中国今年城市NOA已经下探到了10-15万级别的细分市场,为此,大众也在智能化角度奋起直追。“在开发时,尤其是在中国的生态圈,确保车辆功能丰富的同时控制成本至关重要。”孟侠承认中国汽车生态的先进性,于是迈腾、途观L Pro等燃油车型正变得更加互联化、智能化,搭载了一系列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在底层技术层面,大众正在推进CMP平台和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EA的研发和应用,并在其间注重成本控制;加上与小鹏的合作,大众的目标是,期望将新技术应用于不同价位的车型中。“中国化”提速从“在中国稳居第一”,到如今电动化时代不提“领先”,只说追赶,大众的“虚心”过程,既是中外汽车产业天平变化的过程,也是大众在最大单一市场转变思路的过程。大众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能保持什么样的地位?这个敏感问题,孟侠没有回避,先是强调了大众的积淀,“首先,大众汽车在华已经深耕40年了,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不同阶段的发展,始终致力于自我革新。”接下来,孟侠坦诚地承认了“中国速度”,指出“当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很多新技术、新功能需求层出不穷。这代表着我们需要加快自我革新,并快速适应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变化。”故而大众的新能源车、燃油车、混动版新车型已经是“蓄势待发”。为此,大众除了强化在华自行研发,也在加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大众汽车合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正积极扩充人才队伍,预计年末将汇聚3000名专家,以期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小鹏汽车的合作,硬件蓝本基于小...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汽:将向外资车企反向输出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

上汽:将向外资车企反向输出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 他表示,“未来,上汽集团的下车体平台、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都将会对外合作反向输出,外供对象会有一些外资品牌。”“当下,混动技术百花齐放、产品层出不穷、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纯电和插混将出现1:1的局面。插电混动的春天已经在我们身边。”据介绍,上汽DMH超级混动技术具有模块化、集成化、专属化三大技术特点。该系统按照模块化设计、系列化构型,通过一套系统匹配PHEV/EREV/HEV等不同混动路线,可覆盖全球不同用户的驾驶需求及油耗法规。目前,DMH超级混动技术已率先搭载于荣威D7DMH、荣威D5XDMH等车型;并且,荣威D7DMH前段时间发起2000km极限续航挑战,最终完成1962km超长续航、百公里平均油耗2.8L的实测成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实测丰田凯美瑞混动与比亚迪秦L谁更耐跑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实测丰田凯美瑞混动与比亚迪秦L谁更耐跑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加满油后,凯美瑞混动的表显续航里程为782公里,迈腾则为780公里,测试规则很简单,还是空调温度最低、自动模式、运动驾驶模式、满载五人,从北京出发沿京港澳高速前往武汉。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最终凯美瑞率先歇菜,最终推车到加油站后加了50.92升的油,算下来的平均油耗是每百公里7.98升。而此时迈腾的表显续航还剩下400公里,最终又经过长时间的奔波,迈腾最终续航里程定格在了942.5公里,换算后每百公里油耗7.5升,竟然比混动凯美瑞还节省,但两车都和up实测的秦L DM-i的油耗(5.5升/百公里)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up主在测试的时候条件较为极限,如果是日常驾驶,两车的续航里程势必会再提升一些,当然,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秦L。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专家:丰田去年赚了2300亿元 全中国车企加一块也没它赚得多

专家:丰田去年赚了2300亿元 全中国车企加一块也没它赚得多 而不是像一些公司那样,产品还未成熟就急于推出市场,丰田会审时度势,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出手。左延安认为,丰田是学习型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不断解决小问题,同时,丰田善于企业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纯电、燃油汽车会呈现长期并存的状态,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纯电短时间内不能替代混动,插混也不一定能干掉油电混动。左延安表示,丰田在油电混动方面一骑绝尘,没有第二,丰田去年一年赚了2300多亿人民币,全中国车企加一块还没丰田赚得多,这里面油电混动有很大的贡献。左延安还表示,随着车企竞争力的分化或市场竞争的加剧,一定程度上会呈现赢者通吃的局面,经过三到五年的市场竞争,国内可能只会剩下8到10家整车企业。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众中国CEO:在华主要燃油车将全部向新能源转型

大众中国CEO:在华主要燃油车将全部向新能源转型 此外大众还将在中国推出最新的插电混动技术,能够实现超过100公里的纯电续航。几天前一汽-大众曾表示,2024年的汽车销量目标在190-200万辆之间,同时将加快电动/混动车型落地。其中大众品牌全年销量目标105万辆,燃油车继续保持住头部优势,ID.家族冲击10万量级。同时还正自主开发全新电动车型,现有燃油车型将全系搭载自主研发的全新混动技术。大众CEO赫伯特·迪斯不久前也曾表示,大众需要加速业务改革,以避免成为诺基亚。后者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期,被苹果超越,并从此一蹶不振。“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赫伯特·迪斯表示,“总之,这可能是大众汽车历史上面临最困难的挑战”。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混合动力汽车需求旺盛,这让丰田汽车公司等一些汽车制造商更加坚信,即使整个行业都在向全电动方向狂奔,油电混动车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混合动力汽车需求旺盛,这让丰田汽车公司等一些汽车制造商更加坚信,即使整个行业都在向全电动方向狂奔,油电混动车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丰田、沃尔沃和现代等公司都在押注,一些客户现阶段对于全电动汽车还没有做好准备,为此都推出了更多的混合动力车型。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