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体检项目其实是浪费钱#】我们常说体检好,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这3个体检项目其实是浪费钱#】我们常说体检好,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但体检有必要,却不是所有的体检都是必要的。美国普通内科学会表示:没有特别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体检,在减少发病率、死亡率或住院率方面并没有任何作用,但不必要的检查却有可能引发了潜在的危害。 实际上,有这样3种体检就没必要做。它们不单浪费钱,还有可能因为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反而害了自己。体检报告中,若这3项指标正常,或可排除很多疾病 via 捉谣记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哪些体检异常要格外重视#?】#这3个体检项目其实是浪费钱# 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体检异常可分为3档。由于饮食、运动、情绪或者

【#哪些体检异常要格外重视#?】#这3个体检项目其实是浪费钱# 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体检异常可分为3档。由于饮食、运动、情绪或者暂时的身体状况影响,有些体检指标可能会出现偶然异常,不用过于担心;还有些指标若不及时复查、监测,则可能发展为严重后果。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17 岁国羽小将张志杰赛中晕倒去世,运动员赛前都会体检为何还会猝死?运动性猝死前没有症状吗?如何预防?

17 岁国羽小将张志杰赛中晕倒去世,运动员赛前都会体检为何还会猝死?运动性猝死前没有症状吗?如何预防? 阿源老师的回答 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猝死的隐匿性原因,不过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避免这些明星问题导致的悲剧。 某些常规体检难以检测的疾病 (1)肥厚性心肌病(HCM):它通常是无症状的,因此很多人会自觉没事,然后常规体检里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都有小概率检测结果为阴性。这些人只是日常活动没问题,但是心肌增厚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跳不规则),这在剧烈运动时可能是致命的。 (2)冠状动脉异常:一些运动员可能在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中有先天性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无法通过标准体检甚至心电图检测到。在极度体力消耗时,这些异常会导致流向心脏的血流量突然减少,导致心脏骤停。 (3)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ARVC是一种右心室肌肉被脂肪和纤维组织取代的情况,导致心律失常。同样常规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 (4)长QT综合征:它一是无症状,二是并不是一直会发作,所以查心电图有可能是阴性。 虽然赛前体检旨在确定潜在的健康风险,但它们在检测所有可能的疾病方面存在局限性,特别是那些无症状或需要更先进诊断工具的疾病。此外,对运动员的极端身体要求可能会暴露或加剧潜在的疾病,导致心脏突发事件。 某些检测可以增加疾病的检出几率,比如核磁共振、压力测试和基因测试等,但是这就存在明显地过度医疗了,因为对于99%的人来说是不需要进行这些检测的。 猝死难以预料 哪怕是诊断明确的疾病,医生也不能预料到哪一天会出事,只能预料到得这个病的人可能会出事,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可能是一辈子都不会发生,也可能是马上就会发生。 即使在猝死前的几个小时医生也无法诊断出问题吗?存在这个可能性的,医学上有个说法叫“猝死症候群”,讲的就是发生猝死了,但是生前一切检查正常,医学上的猜测是可能与钠离子通道相关,而目前还不具备在活人身上检测钠离子通道的技术。那么假如是其他疾病,在生前就一定能检查数来吗?也不一定,任何医学类检查,都存在假阴性率,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所以现在才会发展出来一大堆检查,一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二就是用一种检查来弥补另一种检查存在的盲区。 如何预防呢? 这是能的,比如睡前别暴饮暴食、别喝太多酒,还有有基础疾病的人避免剧烈运动等等,这些都是预防猝死的措施,好像有专门讲这个的,我来引用一段网上的。一、保持情绪稳定: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 二、戒烟禁酒:要彻底戒烟禁酒。研究证实,在心脏病死亡中有21%是由吸烟造成的。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67%;每日吸25支烟以上者,则死亡危险性要高出3倍。但是戒烟以后,这种危险性可逐渐降低,35年后降至不吸烟的水平。虽然少量饮酒有减少冠心病突发的作用,然而酗酒的危险性极大,人们当适可而止,不可恃强狂饮,有冠心病者更当敬而远之。 三、保持理想体重:医学家们发现,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因此,超重过多特别是肥胖者,颇有减肥的必要。不过,减肥的最好方法不是饥饿节食,而是坚持运动。喜欢运动的人,其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比习惯久坐者减少35%55%。当然,运动宜适度而持久,不可剧烈。 四、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不仅可因突然发生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所以,从高血压的早期就应开始治疗,具体方法是:放松精神,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缓和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千万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发生危险。 五、降低增高的血脂: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高是发生和加重冠心病的重要原因,故不宜吃富含高胆固醇食物和易使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糖食物及大量饮酒。 六、防止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七、药物自救: 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的保健盒,在疾病发作之初可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片50mg,对预防猝死也有良效。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可以降低猝死发生的几率,但是依然不能百分百的消除几率,所以。。。其存在的价值是,不做这个预防,可能会在50岁就发生了,做了这个可能会延长到60或者更后面。 我们大多人不必过多担心这些问题,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阿源老师)

封面图片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这个月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献,梳理了一些关键知识点,普通人需要了解的也就这些了。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这个月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献,梳理了一些关键知识点,普通人需要了解的也就这些了。 1.从全球范围来看,乳腺癌在2020年已取代肺癌,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癌症,平均每18秒就有1例新确诊患者。虽然乳腺癌很常见,但死亡率并不高。美国女性乳腺癌整体5年生存率高达90%,中国超过80%。越早发现,越早治疗,生存率就越高。 2.男性也会得乳腺癌,只是比较少见。中国一年大约有4000名男性乳腺癌患者,往往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先天携带致癌突变有关。 3.乳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 a年龄较大。随着年龄增加,乳腺癌发病率逐步提高。 b雌激素水平高。月经初潮早(12岁前),闭经晚(55岁后),没分娩过,没母乳喂养过的女性,由于受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雌激素影响,更易患乳腺癌。但这部分女性也不必过于担心,只是风险高了一点。 c携带遗传基因。如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乳腺癌发病几率就会增加几十倍。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预防性地切除了乳腺。 d致密性乳房。脂肪越少,腺体越多的乳房,致密度越高。致密性乳腺影响乳腺X线检查(钼靶)的检查效果,使早期肿瘤难被发现。 e喝酒、肥胖、经常熬夜也会增加一定风险。 4.防范乳腺癌,最重要的是定期筛查。中国女性致密性乳腺多见,超声检查敏感性好,且更经济实惠,30岁后每年做一次。如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提早开始筛查,适当增加筛查频率。家里有人患乳腺癌,筛查时间应比患者发现乳腺癌时的年龄,提前10年。乳房自检也有一定用处,但不如影像学检查,往往肿块较大时自己才能摸到。 5.豆制品所含异黄酮,其化学结构虽和人体雌激素接近,但大量研究证实,没有证据显示豆制品会导致乳腺癌。相反,吃豆制品还可能减少乳腺癌发生,尤其是东方人和更年期女性。蜂王浆、高丽人参、鹿茸等“高端补品”,不建议长期食用。 6.诊断乳腺癌一般需要观察和触诊、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最重要,一是确诊,二是直接决定下一步怎么治,比如第七点。 7.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主要通过癌细胞是否表达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种蛋白来分类。ER和PR可以合称激素受体(HR)。如果ER或PR阳性、HER2阴性,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在乳腺癌中占60%~70%;如果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为HER2阳性乳腺癌,占20%;如果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为三阴性乳腺癌,占10%~15%。每个类型都有对应的疗法,不要说得了某一种就更难治。 8.经医生判断,一部分患者可采取保乳手术,疗效和美观兼顾。即使病情不允许保乳,也可术中进行乳房再造,用自身肌肉组织或硅胶水囊填充,再塑外形。

封面图片

千万别总心疼钱 有些癌症可能是省出来的

千万别总心疼钱 有些癌症可能是省出来的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那么哪些“省”的做法可能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呢?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三“省”:省钱、省事、省力。省钱,可能得不偿失生活中不要铺张浪费,节俭是值得提倡的美德,但要注意的是,该省的地方要省,而不该省的时候坚决不要省,否则可能“省”出健康问题,得不偿失。1、省钱,过期变质霉变食物舍不得扔掉家里的豆类、坚果等食物由于放置时间太久,过了保质期,或者储存条件不当,变质霉变,滋生霉菌,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会增加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2、图省钱,担心费电做饭时不开抽油烟机现在条件好了,基本上厨房都会安装油烟机,但有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一是怕麻烦,二是怕费电,做饭的时候不开油烟机,或者关得太早,导致厨房油烟污染严重。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二硝基苯酚等致癌化合物,长期吸入,增加肺癌风险。厨房油烟是女性非吸烟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3、图省钱,舍不得花钱买新鲜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些对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也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还是舍得吃的,但搭配不合理,水果蔬菜的摄入量普遍不足,我们强调的是要多吃各种新鲜蔬果。现实是,很多人要么吃得不够,要么品种单一,甚至有的老年人由于舍不得花钱,图便宜买不新鲜接近变质甚至已经部分腐坏的水果。省事,可能惹上麻烦1、图省事,把冰箱当万能保鲜箱有的人图省事,什么食物都往冰箱里面放,剩饭剩菜各种熟食以为可以一直保鲜保存,殊不知,冰箱不是万能保鲜箱,菜放久了特别是拿出来反复加热后,不只是营养价值降低了,也可能二次污染,以及可能产生某些致癌化合物。2、图省事,外卖加工食品成日常不愿做饭,为图省事而购买很多即食加工食物特别是加工肉制品,其中可能含亚硝酸盐,或者经常把方便面、包装零食当主食,或者每餐都叫外卖,高糖高脂高盐饮食成了习惯,带来健康隐患,无形中增加患癌风险。3、图省事,怕麻烦不愿主动体检癌症不是一天就得来的,癌症从早期到晚期也并非一夜之间,定期做好体检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比如癌前疾病,及时干预处理,不让其演变成癌症,或者尽管已经得癌,但通过体检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也能争取治愈。但很多人一是担心查出问题不敢做体检,二是怕麻烦,没有不舒服不愿主动去体检,结果是一再错过阻断癌症的好时机。体检这件事,不能图省事,不能怕麻烦。省力,可能健康买单所谓省力,本质上就是不愿动,懒得动。久坐、缺乏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因缺乏运动锻炼带来的相关死亡人数高达 320 万。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带来肥胖,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风险。一项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高 40%~50%。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随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体免疫细胞减少,也会增加患癌几率。运动一定不能省,它是最方便易行也是最便宜的防病秘方。癌症能预防吗?经常有人问,癌症真能预防吗?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弄清楚癌症的病因,但目前为止确切病因并没有完全弄清楚。癌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某个单一原因,想要绝对预防所有癌症,基本上不太现实。但这是不是说面对癌症我们就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当然不是。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约1/3的癌症可以预防(一级预防);约1/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从而争取治愈(二级预防);还有1/3的癌症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控制,延长生存时间或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癌症的发病风险因素很多还是比较明确的,这为癌症的预防提供了可能和契机。也就是说,只要尽可能避免暴露或接触致癌风险因素,就有可能降低得癌症的风险概率。其实以上跟“省”有关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只是众多癌症风险因素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同样要大家去关注。癌症预防需要多管齐下,比如老生常谈的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不熬夜,HPV疫苗接种,保持良好心态等。癌症无法百分百绝对预防,但可以降低罹患风险,关键在于付诸行动,落到实处,从细节做起,从此刻开始,并持续坚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过了这个岁数 颈动脉斑块就会找上你

过了这个岁数 颈动脉斑块就会找上你 在我国,40 岁以上的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 40%,而 60 岁以上的人群,检出率几乎高达 100%!那这种斑块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有没有方法可以逆转呢?先说答案:有,但是有条件的。颈动脉斑块有什么影响?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一个精密的机器,而血液就是流动其中的液体,颈动脉则是其中一条主要的输液管道。现在,如果在这条输液管里堆积了一些杂质,比如说“斑块”,那这台机器的运转就可能出现问题了。颈动脉斑块,正是这样一种在我们身体内悄无声息形成的“杂质”。简单来说,颈动脉斑块是由脂肪、胆固醇、钙质、细胞残骸等物质在颈动脉内壁上积累形成的。它们就像是沉积在水管壁上的水垢,时间长了会让管道变窄,影响水流。在我们的身体里,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意味着血液流向大脑的通道可能会被阻塞,当阻塞不大时,我们可能自己没有感觉,但是任由发展,后果可就大了从头晕、乏力,到更严重的中风、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因此而起。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李立明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他们调查的 1070 多万中国成年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颈动脉里存在斑块。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它告诉我们,颈动脉斑块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健康隐患。所以,了解颈动脉斑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自己的“机器”运转顺畅,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颈动脉斑块是怎么来的?那颈动脉斑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并不神秘,它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紧密相关。首先,我们得承认,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潜在画布。那些长期享受高脂肪、高盐分饮食的朋友,可能无意间就为斑块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同样,如果你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那么这种静态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是斑块形成的催化剂。除了我们可以控制的生活方式外,还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同样在作怪。比如说,遗传。如果你的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的历史,那么你可能天生就更容易积累这些不速之客。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自然也会上升。来自参考文献[1]:按地区标准化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颈动脉斑块 (CP) 和颈动脉狭窄 (CS) 增加的年龄和性别患病率知道了危险因素,下一步自然是如何发现这些隐藏的斑块。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有了多种方法来诊断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超声波检查,这是一种既非侵入性又相对容易进行的检查方式,能够帮助医生检测到颈动脉内的斑块,并评估其大小和可能引发的风险。但是目前没有公认的检查频率和方案,我们仅需要保持定期的体检,特别是当你发现自己满足上述的风险因素中一条或多条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这样的检查,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发生。记住,预防总是比治疗更为明智。颈动脉斑块是可以逆转的!当我们谈论预防颈动脉斑块时,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内部高速公路”血管系统的健康。让我们一步步来看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预防总是优于治疗。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两大法宝。将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物融入每日饮食,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有害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斑块形成的机会。同时,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步走或骑行,能够加强心脏功能,保持血管的弹性和清洁。接下来,我们要谈谈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定期的身体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颈动脉中可能存在的斑块,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或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该重视颈动脉的健康检查。通过超声波等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颈动脉的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而当我们发现颈动脉斑块存在时,也不必过度担忧,并不是发现颈动脉斑块就意味着肯定会发展为中风。此时,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是我们首要措施。调整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避免高脂饮食,戒烟,并且保持适量运动。减轻这些危险因素,必要时根据化验的结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低胆固醇或血脂的药物,越年轻就越有可能逆转斑块,让斑块变小。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斑块已经对血流造成了严重阻碍,或者存在较高的中风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放置术。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颈动脉的血流,减少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适时的医疗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管理和控制颈动脉斑块,保护自己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预防颈动脉斑块,还能带给我们更加活力和健康的生活。参考文献[1]Fu J, Deng Y, Ma Y, et al. National and Provincial-Leve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Chinese Adults. JAMA Netw Open. 2024;7(1):e2351225.[2]刘娟, 周华东, 邓娟, 等.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 (39): 3114-3117.[3]Mendieta G, Pocock S, Mass V, et al. Determinants of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Over 6 Years. J Am Coll Cardiol. 2023;82(22):2069-2083.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