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

4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习近平重申,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表示“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中方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习近平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国的靶子、贸易壁垒的借口。中方将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希望发达经济体在减排行动力度上作出表率,并带头兑现气候资金出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充足的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习近平还称,中方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商投资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希望欧方也能以这样的积极态度对待中国企业。中方反对“疫苗民族主义”,反对人为制造免疫鸿沟,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及时获得疫苗。中方愿同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提供疫苗。 马克龙表示,法方欢迎中方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法方愿同中方一道,推进法中、欧中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携手帮助非洲实现绿色发展,并就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债作出共同努力。疫苗不应成为大国竞争的工具,法方愿同中方就疫苗公平分配加强合作,就伊朗核等地区问题加强协调。 默克尔表示,中国宣布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既具雄心,也富挑战,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欧方愿同中方加强政策沟通与对接。德方重视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给德中、欧中合作带来的重要机遇,愿同中方深化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就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问题加强沟通,对各国企业一视同仁,避免贸易壁垒。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欧中投资协定》尽快批准生效。 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领导人气候峰会取得积极、平衡、务实成果;加强气候政策对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支持“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促进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维护产业链顺畅稳定,推动国际经贸合作早日恢复正常;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供给向高效、清洁、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丁薛祥出席“77国集团和中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并致辞

丁薛祥出席“77国集团和中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并致辞 12月2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在迪拜举行的“77国集团和中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致辞。 丁薛祥表示,在《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的历史时刻,77国集团主席国古巴倡导举办此次峰会,意义重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路同行。习近平主席强调,“77国集团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合作平台。这些年,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的同时,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帮助。中国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丁薛祥来到中国代表团在会场设立的“中国角”,参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展览,与工作人员互动交流,勉励大家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方式宣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国际合作。“中国角”于11月30日开馆,将持续11天,举办100多场活动。

封面图片

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晚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晚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 习近平说,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而不是猜忌对立、零和博弈。中欧应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关系前进航向。 中方愿同欧方尽早举行第二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办好战略、经贸、人文、数字、气候领域高级别对话,推进中欧清单产品互认互保;愿同法方、德方等欧洲国家一道,不断优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 中方愿同欧方一道,确保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均取得积极成果,并共同引导世贸组织改革朝正确方向发展。 习近平说,希望欧方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真正体现战略自主,共同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中方希望欧方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向有急需的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帮助非洲应对好债务压力,早日实现经济复苏和绿色发展。欢迎法国、德国加入中非共同发起的“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开展三方、四方或多方合作。 马克龙说,法方支持达成欧中投资协定,赞赏中方为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得疫苗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加强合作。法方愿就世贸组织改革、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继续同中方保持沟通,并继续就帮助非洲融资、教育等问题加强协调。 默克尔说,德方支持尽快召开第二十三次欧盟-中国领导人会晤,希望欧中投资协定尽快得到批准。德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国际事务合作,愿同中方继续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非洲应对疫情等问题保持沟通,愿积极研究加入中非提出的“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 三国领导人还就伊朗核、阿富汗、缅甸等问题交换意见。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习近平晤多米尼克总理 称重视小岛屿国家在气候变化关切

习近平晤多米尼克总理 称重视小岛屿国家在气候变化关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习近平表示,建交20年来,中多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多关系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方坚定支持多米尼克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多方密切友好交往,继续为多米尼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习近平又说,中方重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切和诉求,支持多米尼克在国际和区域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愿同多方加强协调配合,深化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外交部引述斯凯里特表示,感谢中方在多米尼克人民遭受天灾和新冠疫情之际,第一时间提供宝贵帮助和支持。多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2024-03-25 22:52:11

封面图片

刘振民︰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重要领域

刘振民︰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重要领域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以视像形式在美国柏克莱举办的「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上致辞,提到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州是美国以至全球科技创新的先导,在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碳市场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各州前列。他期待加州保持气候行动的积极势头,对美国国际国内气候政策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美国联邦政府切实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在《巴黎协定》下的义务及承诺。他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加州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开展良好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法规标准等领域交流。刘振民期望,今次会议可推动双方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级的务实合作,将「三藩市愿景」转为「实景」,为全球应对气候作出贡献。他强调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中方愿与美方共同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快绿色转型,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2024-05-30 08:13:53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7日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7日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去年我们多次沟通,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中德、中欧加强合作,能够办成有意义的大事。希望德方、欧方同中方一道作出积极努力,维护和推动中德、中欧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为这个多变的世界增添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习近平指出,中德务实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其他因素干扰,稳中有进,中国连续5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体现了中德合作的韧性和潜力。希望双方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精神,统筹推进中德各领域合作,这有助于为中欧合作和重振世界经济增添信心和动力。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中方愿同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共享中国新一轮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希望德方保持开放,为两国企业扩大互利合作创造更多便利。双方应以明年中德建交50周年和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关键是要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大方向和主基调,相互尊重,排除干扰。中国发展对欧盟是机遇,希望欧盟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努力,协商办好下阶段一系列重要政治议程,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加强沟通,共同践行多边主义。习近平指出,疫苗是用来防病救人的,中方反对将疫苗政治化或搞“疫苗民族主义”,愿同德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为人类共同早日战胜疫情作出贡献。 默克尔表示,欧方在对外关系方面坚持自主。当今世界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更加需要德中、欧中合作应对。欧中加强对话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对世界有利,德方愿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德方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期待这将为德中、欧中合作带来新的重要机遇。德方愿同中方一道筹备好新一轮德中政府磋商,尽快恢复人员往来,加强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交流合作,希望就疫苗公平分配、相互认证等问题同中方保持沟通。德方愿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取得成功作出贡献。 (新华社)

封面图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与会各方就避免危险气候变化达成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与会各方就避免危险气候变化达成协议。 各国同意坚定关注防止全球变暖超过1.5℃的目标。协议明确要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以及更紧迫的减排。协议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还同意明年将举行会议,重新审视减排计划以及承诺进一步大幅削减碳排放,从而实现1.5℃的目标。 虽然COP26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没有达到很多人的预期目标。 协议没有实现联合国最初设立的三个目标: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富裕国家向贫穷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确保援助中的一半用于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虽然我们没有实现这些目标,但我们有一些进步的基石”。 由于印度带头反对,最初协议中对煤炭使用的表述从“逐步淘汰”改为“逐步减少”。印度环境部长布彭德·亚达夫辩护称,发展中国家“有权负责任地使用化石燃料”,并指责富裕国家“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导致了全球变暖。最终,在一些人表示失望的情况下,各国同意进行更改。不过印度此举也遭到了许多国家和气候活动人士的批评。 此外,协议承诺为贫穷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资金也并没有他们要求的那么多。美国和欧盟等富裕国家也拒绝设立基金会,来补偿这些国家过去的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破坏。一些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对这一决定感到愤怒,希望明年能够在该问题上取得进展。 (美联社 1,2,BBC,COP26)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