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通部昨晚公布“台铁408次太鲁阁号列车事故”行政调查报告,指出台铁局未落实管理及疏失相关之事项,包括“施工计划与各项文件

台湾,交通部昨晚公布“台铁408次太鲁阁号列车事故”行政调查报告,指出台铁局未落实管理及疏失相关之事项,包括“施工计划与各项文件审核与核定有疏漏”、“主办单位督导工程不周”、“工地人员管理有疏漏”、“工地人员缺乏行车安全教育训练”、“工地防护不周全”等。 今天上午,13名太鲁阁号事故罹难者家属成立自救团体“太鲁阁的眼泪”,因不满相关行政调查处理方式,今天到交通部陈情,认为太鲁阁号事故行政调查报告处理不当,故意隐瞒骗家属和解,视乘客生命如草芥,呼吁台铁重提和解书。交通部长王国材允诺疫情降级后,将亲自召开恳谈会,听取家属意见。 交通部表示,太鲁阁号事故行政调查报告的公布,虽然已同步在家属群组转知家属,但部分家属反映未事先告知即予公布,交通部将再检讨加强家属的关怀。 交通部表示,会尽全力督责台铁改善,改革作为也会参采家属意见检讨,定期在台铁网页专区公布办理情形。未来会透过制度落实台铁安全。 交通部也责请台铁增加关怀频率,定期、主动进行罹难者家属关怀慰问,并详细记录家属诉求,倘有台铁权责事项外、需报交通部协处者,请台铁即时提报。 有关家属代表反映希望重新提出和解书,因台铁表示和解书内容是依恳谈会意见修订,并经法扶律师团队及部分家属委托律师协助检视补充修订确认,将完全尊重家属评估后的意愿。 (中央社,台湾交通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台湾,台铁408次太鲁阁号4月2日于花莲清水隧道,发生出轨重大意外,虽然主要是厂商违规施工并不慎造成车辆翻落,台铁仍有监督不周问

台湾,台铁408次太鲁阁号4月2日于花莲清水隧道,发生出轨重大意外,虽然主要是厂商违规施工并不慎造成车辆翻落,台铁仍有监督不周问题,台铁考成会今天决议惩处副局长朱来顺等12人。 台铁今天晚间发布新闻稿,表示依据交通部408次列车和仁至崇德间东正线出轨事故行政责任报告,拟订行政惩处名单,包含副局长、总工程司、处长、段长等共12人,并于今天召开第8次考成委员会会议决议核布惩处令。 根据惩处内容,朱来顺因负责督导工务,记过1次,惩处最重的是花莲工务段长记1大过,另工务处长、花莲工务段施工主任及花莲工务段工程承办人都记过2次,其他相人员则分别是记过及记申诫。 台铁表示,太鲁阁号事故主要是施工业者、设计监造与专案管理厂商违反契约及作业规定,台铁相关人员涉有督导、管考不周予以究责,相关惩处将于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及交通部铁道局发布事故调查时,再予以检讨修正。 (中央社)

封面图片

在台湾,太鲁阁号事故酿49死、超过200人伤,外界对于台铁改革声浪不断。台铁在清明连假首日发生70多年来最严重的死伤事故,为了告

在台湾,太鲁阁号事故酿49死、超过200人伤,外界对于台铁改革声浪不断。台铁在清明连假首日发生70多年来最严重的死伤事故,为了告慰在这起事故中不幸往生的49名罹难者及其家属,交通部于15日及17日在台北、台东及花莲分区办理三场联合追思公祭。 立法院交通委员会今天举行“台铁彻底改革暨铁路法修正方向”听证会,交通部说,在强化各项基础设施部分,政府已陆续投资台铁铁路行车安全改善、车辆新购及汰换、基础设施更新、系统安全与智慧化提升等轨道建设1500多亿元新台币,未来持续投资相关建设1200多亿元新台币。 交通部部长林佳龙请辞。行政院发言人罗秉成表示,林佳龙辞意甚坚,并在日前递出书面辞呈,行政院长苏贞昌13日询问林佳龙合适的生效日期,林佳龙希望是4月20日,苏贞昌也在昨日与蔡总统报告后,批准辞呈,确定4月20日辞呈生效。 (联合报1,2,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封面图片

轻快铁相撞受害人索赔案 | 郭素沁呛:忘了自己是时任交长?魏家祥:国家基建非隶属交通部

轻快铁相撞受害人索赔案 | 郭素沁呛:忘了自己是时任交长?魏家祥:国家基建非隶属交通部 行动党副主席郭素沁对于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昨日呼吁昌明政府应与3年前吉隆坡轻快铁列车相撞事故的受害者Florence庭外和解一事表示“震惊”,并反问魏家祥“难道忘记了事故发生时,自己是交通部长吗?

封面图片

台铁太鲁阁号今天上午发生出轨意外,总统蔡英文指出,会持续尽全力抢救,事故原因也请运安会调查,完整厘清后会对外公布,请外界在真相厘

台铁太鲁阁号今天上午发生出轨意外,总统蔡英文指出,会持续尽全力抢救,事故原因也请运安会调查,完整厘清后会对外公布,请外界在真相厘清前,不要有过度揣测及指控。 蔡总统今天前往台铁应变中心视察,会后发表谈话表示,很遗憾在清明连假第一天就发生事故,造成伤亡也同感哀伤,接获通报后也指示相关单位赶快应变,现在行政院长苏贞昌、交通部长林佳龙、内政部长徐国勇等都已在现场。 蔡总统指出,有几个重要指示,也要向民众说明,第一是会持续尽全力抢救,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成立一级灾害应变中心及前进指挥所统整所有救难事务,并感谢各地方政府派遣搜救队前往花莲救灾。 蔡总统表示,第二是要求全力协助死伤者家属,卫福部也要启动大量伤病患事故紧急应变机制,目前正在全力救助伤患,不幸罹难的旅客也务必全力协助家属处理后事。 蔡总统指出,第三是请所有单位尽速协助调度抢修,尤其连假东部需求大,也要求交通部积极因应,协助接驳旅客,发生延误状况也请旅客谅解。 蔡总统表示,要彻查事故原因,已经要求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调查,完整厘清后会公开说明,但真相厘清前请外界不要有过度揣测及指控,也请相关单位全力以赴,让罹难者安息,伤者全力康复。 (中央社)

封面图片

台铁408次太鲁阁号列车2日撞上从边坡滑落的工程车,造成出轨重大伤亡。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取得事故前影像,列车驾驶看到轨道上的

台铁408次太鲁阁号列车2日撞上从边坡滑落的工程车,造成出轨重大伤亡。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取得事故前影像,列车驾驶看到轨道上的工程车时只有约250米距离,反应时间仅6.9秒。 台铁408次太鲁阁号列车是在2日上午9时28分于清水隧道北口前发生事故,但在当天上午9时13分,才有另一辆列车通过事故地点,外界关切究竟工程车是在这15分钟内何时滑落,如果有装设预警系统,是否可及早发现并避免事故。 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主委杨宏智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表示,工程车滑落的确切时间,还要从各种相关资料重建模拟才能推算,但从列车装置所拍到的影像,清水隧道前还有一个隧道,2个隧道的距离非常短,408次列车从前一个隧道出来后,驾驶肯定有看到轨道上有异物,但反应时间不到10秒钟。 根据台铁提供的资料,台北往花莲南下方向到大清水路段,先到和仁隧道,从和仁隧道南口出来到清水隧道北口只有287公尺,而从和仁隧道南口到台铁标示408次太鲁阁号列车的事故点,只有250米。 台铁指出,大清水路段因无平交道,太鲁阁号列车时速可达130公里,从煞车到停车需要600米、约16.6秒。 以250米、时速130公里推算,408次太鲁阁列车驾驶看到轨道上的工程车时,能反应的时间才约6.9秒,根本来不及应变。 杨宏智坦言,即使在事故路段有装设预警系统,对这次事故来说,驾驶反应时间有限,且这么短的距离内,根本无法让时速超过100公里的列车立即刹车后就停下来。 运安会昨天已取得408次太鲁阁号列车的行车纪录器、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CMS)、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等,杨宏智说,还有很多相关资料需要汇整解读,会尽快将所掌握的信息对外说明。 另外,肇事工程车的行车纪录仪也已找到,杨宏智说,会进一步解读并还原工程车滑落的情形。 (中央社)

封面图片

台铁太鲁阁号事故出轨,造成50人死亡。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今天比对影像发现,工程车滑入轨道,距离太鲁阁号撞上仅1分多钟。司机在

台铁太鲁阁号事故出轨,造成50人死亡。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今天比对影像发现,工程车滑入轨道,距离太鲁阁号撞上仅1分多钟。司机在应变上已做了最大努力。 台湾清明连假首日4月2日上午9时许一班从树林发车至台东的408太鲁阁号,行经花莲秀林乡和仁路段(大清水隧道),撞上滑落到轨道的工程车,导致列车出轨,造成50人死亡。 运安会6日下午召开事故重建说明会,根据运安会掌握的情况,火车撞上滑落轨道的工程车后,再推挤工程车头一起撞进隧道,车祸撞击中,第8节车厢全毁。 运安会指出,在第4节车厢中掌握证物,还根据搜集到各种影像进行比对精确算出角度位置,计算工程车滑入轨道,离太鲁阁号撞上工程车的事发时间仅1分多钟,司机在整个事件的应变中,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运安会铁道调查组专委李纲表示,根据现场监视器显示,工程车于4月2日,8点49分59秒时进入工地,车上载了很多轮胎,现场也确实放了很多废弃的轮胎,而根据监视器资料显示,其实现场不只一辆车子正在作业当中,有吊臂的肇事工程车不是唯一一辆,现场也不仅一人或是一辆正在作业的车辆。 李纲表示,9点20分至09点25分,其他车辆往工程车前进;9点28分50秒,列车撞击工程车出现粉尘,9点33分16秒,事故后其他车辆移动往后退,挡到另一通道,这也显示事故发生后,现场还有其他车辆在移动。 杨宏智表示,现场当时其实旁边有一个挖掘机在作业,工程车就往下开,弯过铁棚后,工程车角度有点偏移,卡到树丛,结果滑到铁轨上面,当时车头正对着和仁隧道的出口,这也显示当下工程车就是滑落边坡,这距离太鲁阁号撞上工程车,只有一分多钟的反应时间。 杨宏智表示,依据ATP(列车自动保护系统),记录停止前两秒,车速为126公里,纪录停止时的车速为121公里,司机员确实有尝试最大努力,希望列车不要有后续灾难,但是很不幸事故还是发生了。 杨宏智也提到,太鲁阁号撞到工程车障碍物就出轨,出轨工程车底盘跟车头引擎调臂整个分离,除了底盘之外,都被第8节车厢冲撞带着往前走。 (中央社,联合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