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卫健委医疗应急司透露:二十条中“分级分类诊疗方案”要求各地建设收治重症及有重症倾向患者的定点

11月1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卫健委医疗应急司透露:二十条中“分级分类诊疗方案”要求各地建设收治重症及有重症倾向患者的定点医院,其ICU床位要增加至总床数的10%;要提前布局大型场馆,确保能在最短时间内转换为方舱,集中隔离无症轻症感染者。 就复必泰等疫苗何时可供应接种,疾控局表示二十条中“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还在制定中。 (中国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2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共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65万张。重症

12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共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65万张。重症专业医师8.05万、护士22万人。11月12日,联防联控机制曾宣称“中国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10万人”。 联防联控机制已发文要求各地三级医院在12月底前扩容改造重症资源:综合ICU要扩容到总床位的4%,再另按总床位的4%的数量改造专科ICU为可转换ICU;对内科、急诊科、儿科进行综合ICU培训,以备需要时在可转换ICU上岗;改建方舱为具有治疗功能的“亚定点医院”,按床位10%设置监护床位。 (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一是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充足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二是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启用,用于收治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很重要一条即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这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处置疫情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以地级市、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医联体,建立亚定点医院定点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以地级市、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医联体,建立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 基层医疗机构负责首诊,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配足中药和抗原检测盒,平时对中高风险人群建档专案管理; 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心脏病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由亚定点医院治疗;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地区牵头的三级综合医院治疗。 各地要在12月20日前完成协调对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提供经费保障,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全部开放、配齐物资。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的病例叫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的病例叫做突破病例,它是一种常态,但仍然是全球打了30多亿剂次疫苗人中的少数。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有疫苗可控范围之内。基于在境外大规模疫情国家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我国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是不能进行替换的。也就是说,首针接种了灭活疫苗,后续就要用灭活疫苗来完成。如果是接种了CHO细胞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后续的第二针、第三针,也只能用CHO细胞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来完成。假如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品种的疫苗不能完成的话,后续也要用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来完成后续的接种。所以目前疫苗接种不能混打。 (,)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宣布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做落地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宣布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做落地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查验健康码、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 不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原第九版及“二十条”曾授权在传播链不清、风险点位多有扩散风险时实施大筛)。除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外,其他人员再无强制核酸要求。 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如具备条件则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密接由“5+3”改为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 不再限制购买非处方的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药物。 高风险区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严禁以各种方式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社区医疗机构对基础病等重点人群及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以利分级分类管理。 当日发布会上,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长郑忠伟答问说,按照中国法律法规不能强制推出疫苗接种令。 (,)

封面图片

7月2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截至22日中国60-69岁人群完成新冠疫苗一针、全程和加强针的比例分别为91.8%、8

7月2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截至22日中国60-69岁人群完成新冠疫苗一针、全程和加强针的比例分别为91.8%、89.1%、72.8%,70-79岁为92.7%、87.1%、69.9%,80岁以上为73.5%、61%、38.4%。上一次中国披露分年龄接种数据是3月18日。 早前随习近平访港的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宣布,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而且接种的都是国产疫苗。 中疾控原副主任冯子健介绍,截至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发生率为百万分之70.45,包括一般反应发生率是百万分之57.27(81.29%),异常反应百万分之3.85(5.47%),偶合症百万分之6.97(9.89%),心因性反应百万分之1.70(2.42%),严重异常反应百万分之0.64(0.91%),还有4例怀疑接种差错。 他又说,2018至2021年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无显著变化,因此“可以肯定新冠疫苗接种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接种总人数近2.5亿,“与某些严重疾病的自然发生在时间上偶合”是必然现象。 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王军志则称,香港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3针灭活疫苗与3针国外生产的mRNA疫苗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相当,均超过97%”。 他又说,中国人口众多、基础疾病的人群数量大,必须把疫苗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灭活疫苗剂量选择3-5微克;至于儿童青少年选用与成人相同剂量也是根据临床研究确定。 (中国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