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卫健委12月11日开会传达学习新十条,包括《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

大兴安岭卫健委12月11日开会传达学习新十条,包括《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综发11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分类和报告的通知》(115号)、《关于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116号),《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117号)等五个文件。除115号文外,上述其他各件均已在国家卫健委网站主动公开、落款均为12月7日。 115号文件内容在此之前即已在网络流传。其内容显示,今后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定义修改为“新冠肺炎为首要死亡诊断的病例”,首要死亡诊断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病例不再列入。 在此之前,分型为确诊病例的感染者在留院治疗期间死亡的都报告为新冠死亡病例,如上海市今年封城期间报告死亡病例588、死因全部为其他基础疾病。 (健康兴安,李老师不是你老师Twitter)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的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重症、死亡统计数字。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的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重症、死亡统计数字。 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3日达到最高286.7万人次,1月12日是47.7万。 急诊诊疗量1月2日达到最高152.6万人次,1月12日是109.2万。 感染者住院数1月5日达到最高162.5万,1月12日是127万。 在院重症患者1月5日达最高12.8万;1月12日是10.5万,其中7357例是肺炎重症、其余为基础病重症。 截至1月12日,统计到防疫转段以来全国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59938,其中64岁以下占9.9%、65至79岁占33.6%;新冠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死亡5503、合并新冠感染的基础疾病死亡54435。感染者死亡数统计中,12月30日及以后的肺炎死亡及基础病死亡数是通过新建的信息平台由医疗机构日报告,12月8日至29日间的死亡数则是各医疗机构事后收集汇总(因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通知规定今后不再将非肺炎直接导致的死亡按新冠死亡病例统计上报)。 上海市卫健委亦与会介绍经验,公布由社区医院提供氧疗6.5万人次、雾化吸入2400人次、输液和注射治疗逾18万人次,派出抗病毒药Paxlovid和阿兹夫定近4万人份。 (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2月30日)15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两节期间疫情防控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言人胡强强介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2月30日)15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两节期间疫情防控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介绍,12月,已新增(新型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04例,比11月增加了76.3%。 他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于2021年1月,组织赴各地开展春节期间疫情防控专项督查,对防控措施落实不力、造成疫情扩散的情况进行通报,追究责任。 胡强强介绍,当前,全球新型肺炎疫情流行加速,截至12月29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达8015万例,其中43%为11月以来新增。多个国家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新变种,疫情加速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 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元旦和春节期间,境外回国人员增多,境内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活动特别是室内活动多,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增大,加大了疫情传播风险。 中办、国办已经印发通知,要求毫不松懈做好“两节”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也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落实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社会和企事业单位防控措施,落实行业防控责任,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疾控本周通报:截至1月26日全国住院新冠确诊215958(前值471739)其中重症26156(新冠重症1894、基础病重症2

中疾控本周通报:截至1月26日全国住院新冠确诊215958(前值471739)其中重症26156(新冠重症1894、基础病重症24262)。1月20至26日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新冠相关死亡6364(新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289、基础病死亡6075)。 早前网媒披露黑龙江、河北等省卫健委文件显示: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发通知(综发115号)停止统计非新冠直接导致的感染者死亡后,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死亡病例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综发122号)自12月13日起恢复在疾控传染病直报“大疫情网”中填报非新冠直接死亡,但既往的死亡病例无需补填,之后通报疫情时亦选用新冠直接死亡的数字公布。 国家卫健委之后又投用了“医疗救治工作日报表”系统。该系统独立于疾控传染病直报,各地医疗机构亦渐渐不再向疾控直报数据。世卫12月30日约见中方,联防联控机制即通知要求自次日起医疗机构需向“日报表”系统提交每日全口径感染者死亡数。疾控局后又发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回溯12月住院和门急诊的感染者信息,并分批向传染病直报系统补填,确保与“日报表”系统数据修正一致。最终,中国于1月14日初次报告转段后的住院重症及死亡数,并于1月25日公布修正后更详细的报表。 (中国疾控中心)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3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家庭医生落实每周联系黄色标识重点人群每周不少于2

联防联控机制3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家庭医生落实每周联系黄色标识重点人群每周不少于2次、红色不少于3次。 乡镇卫生院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配备适量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迅速准确识别基层首诊的重症患者,及时供氧积极抢救,尽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及时陪同转诊。 联防联控机制12月30日还转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急诊和发热门诊增配担架和轮椅、确保不占用转运资源,又鼓励社区医院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宣布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做落地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宣布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做落地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查验健康码、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 不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原第九版及“二十条”曾授权在传播链不清、风险点位多有扩散风险时实施大筛)。除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外,其他人员再无强制核酸要求。 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如具备条件则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密接由“5+3”改为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 不再限制购买非处方的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药物。 高风险区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严禁以各种方式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社区医疗机构对基础病等重点人群及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以利分级分类管理。 当日发布会上,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长郑忠伟答问说,按照中国法律法规不能强制推出疫苗接种令。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