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介绍,国务院9月底发文限制12个高风险省区举债上马建设项目。除城市更新和保障房建设外,其余举债都需经中央批准,不得新

知情人士介绍,国务院9月底发文限制12个高风险省区举债上马建设项目。除城市更新和保障房建设外,其余项目举债都需经中央批准,不得新建铁路车站、电厂等。 通知还规定: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增长不得快于该省实体经济的平均贷款增速;要重点关注其今明两年的兑付,允许采用债务展期和银行贷款置换。 有关文件本月传达到了地方政府和各国有银行。12个省区是:天津、辽宁、吉林、重庆、贵州、云南,剩下3省3自治区路透社稿件未指明。 (路透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知情人士介绍,国务院近日发文要求12个高风险省区停工基建项目,范围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进度未过半的要停工

知情人士介绍,国务院近日发文要求12个高风险省区停工基建项目,范围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进度未过半的要停工,投资已过半的要缩减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批准的项目不受影响。 文件要求,有关省区应千方百计将债务风险降到中低水平。这12个省区已在去年9月底被喊停新增举债,待它们完成化债目标,即可报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后解除举债限制。 (路透社)

封面图片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已通知国有银行将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转为利率较低的长期贷款,这是中国政府为降低经济衰退中的债务风险所做努力的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已通知国有银行将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转为利率较低的长期贷款,这是中国政府为降低经济衰退中的债务风险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原定于2024年或之前到期的贷款如果逾期,将被归类为 "正常 "贷款,而不是不良贷款,这不会影响银行的绩效评估。路透社第一时间报道了银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这些措施。 一位消息人士说,为确保银行不会因债务重组而遭受重大损失,展期贷款利率不应低于中国国债利率,并补充说贷款期限不应超过10年。目前,中国 10 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约为 2.7%,而一年期基准贷款优惠利率为 3.45%。 由于政策保密,这两位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封面图片

债务风险持续 中国据报限制12省市区发新债能力

债务风险持续 中国据报限制12省市区发新债能力 随着地方债务情况严峻,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务院已采取措施限制12个债务状况严重省市区发行新债务的能力,并对这些地方可启动的新项目进行管制。 路透社星期三(10月25日)引述三名知情人士称,覆盖中国广大区域的这12个省市区包括辽宁、吉林、贵州、云南和三个自治区七个省区,外加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这12个地方将只能承担特定项目,如中央政府批准的项目,但其他诸如新火车站和发电厂项目则不被允许。 知情人士称,这份标记日期为9月下旬的国务院文件已于本月发放给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文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债务增长幅度不能超过所在省企业贷款的平均增速。 文件也规定,地方政府将只被允许为国务院批准的重大项目及重点领域项目提供资金。其中两位消息人士称,这些项目包括城市社区的再开发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路透社称,中国国务院控制地方政府举债的消息过去还没有报道过。这些举措反映中国政府正努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注入资金,以刺激中国萎靡不振的经济。 中国政府星期二(10月24日)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894亿新币)国债,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政府,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中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报道还指出,上述举措实际上也意味着通过增加中央政府的债务,来减少地方债务。虽然中央政府债务仅占GDP的21%,但去年地方债务已达到92万亿元,占去年全国经济产出的76%。巨额债务凸显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担忧。 路透社上周报道称,中国已要求国有银行以较低利率将现有地方政府债务展期为长期贷款。 2023年10月26日 10:24 AM

封面图片

中国据报要求12个债务风险严峻省市暂停或推迟基础项目建设

中国据报要求12个债务风险严峻省市暂停或推迟基础项目建设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已要求12个债务状况严重地区的地方政府推迟或暂停一些由国家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控制债务风险。 路透社星期五(1月19日)引述三名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国务院近几周向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发布一份通知,要求全国12个地区推迟或停止目前使用投资不到一半的项目建设。 被点名的省市包括:辽宁、吉林、贵州、云南、天津、重庆等。通知还要求这些省市应尽一切努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 一旦达到削减债务的目标,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将寻求国务院批准,调整这些省市的债务政策,以进行新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过,通知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衡量债务减少的程度。 两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国务院发出的通知还详细列出需要停建的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改建或扩建及城市铁路项目。一些中央政府已批准的项目,例如经济适用房项目则不在此次停建项目的范围内。 通知也要求被点名的地方政府压缩投资完成率超过50%项目的投资规模。 和多数主要经济体不同,中国政府债务以地方债务为主,地方政府会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为重大基础项目融资。2022年中国地方债总规模超过9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7.33万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高达76%。 过去三年,防疫开支增加、投资回报降低和土地收入减少等多重因素,加重中国地方财政负担,也加剧市场对地方债升级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 路透社去年10月曾报道,中国国务院已,包括辽宁、吉林、云南、贵州、天津和重庆在内的12个省市自治区。它们只能承担中央政府批准的特定项目,修建火车站和发电厂等项目则不被允许。 ... 2024年1月20日 10:42 AM

封面图片

外电引述消息人士指,国务院已批准设立房地产基金,用于烂尾楼收购,由人民银行及建设银行推行试点

外电引述消息人士指,国务院已批准设立房地产基金,用于烂尾楼收购,由人民银行及建设银行推行试点 路透社报道指,基金初期由建行出资亿元人民币,人行推出亿元再贷款,再自市场筹集资金,首期规模达亿至亿元。市场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让模式成功营运,将拓展至其他银行 金融讯息服务供应商REDD表示,内地亦正考虑制定一项发行棚改专项债券的全国性政策,住房及银行监管机构正制定有关计划,以提交国务院审查,但未确定细节及规模,预计政策方案最早下月有进展。消息刺激内房股逆市急升 又推比人

封面图片

央行副行长:中国房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

央行副行长:中国房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 中国央行副行长张青松坦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出现调整很正常,目前需要做的是防范调整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 综合证券时报和路透社报道,张青松星期二(11月7日)在香港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说,目前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于2020年升至41.8平方米,已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 他说,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已制定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且中国城镇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每年有1000万农村居民迁至城市定居,反映中国住房的刚性需求仍在,相信未来住房改善性需求仍大。 但张青松坦言,房地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调整很正常。“这是一个优胜劣败的过程,目前要处理的是,防范调整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 张青松也称,中国政府目前会稳步做好三大工作,在超大型城市推动公共基建平急两用,并推进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以促进楼市更健康。他表示,对中国楼市未来仍相当乐观。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张青松说,中国政府整体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的政府债务杠杆率为79.4%。 他说,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债务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较大规模的债务集中在中东部省份,“这些地方经济规模大,增长势头良好,可以通过压实地方政府责任自行化解风险”。 张青松说,要地方政府负责自己解决债务问题,少数地区可能面临一些偿债压力,但是大部分的债务对应形成了实物资产,国家方面也制定了一揽子的市场化、法制化的化解方案,一方面应对短期债务问题,同时也构建长效制度。“我们相信随着政府的政策落地实施,地方债务风险会逐步收敛。” 路透社引述两位知情人士说,中国已要求国有银行以较低利率提供较长期贷款,对现有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展期,这是中国政府在经济疲弱之际降低债务风险努力的一部分。 2023年11月7日 3:05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