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立法|林定国称条文主要针对公职人员「放流料」令社会不安

23条立法|林定国称条文主要针对公职人员「放流料」令社会不安 立法会一个法案委员会继续审议有关《基本法》23条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多名议员关注条文中有关「非法披露看来属机密事项的资料」,包括「看来」有何客观标准、如何才违法、会否与国家秘密造成混淆等。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说,条文主要针对公职人员「放流料」,他以一个极端例子作解释,如一名保安部门人员制造假文件,并盖上机密印章,「放流料」表示外国明天会派军攻打香港,令社会不安,在有关情况下就会造成国家安全风险。新民党的叶刘淑仪关注,如果「放料」属真实或对国家安全无造成伤害,是否在该条文下不属违法。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说,无论真或假都属违法,但如果「放料」的程度达到国家秘密级别,可违反更严重的罪行。林定国表示,有关条文所针对会影响国家安全的「流料」,如果资料属实,可触犯非法披露国家秘密。叶刘淑仪再举例,如果公职人员放一些无伤大雅的「流料」,例如预算案派3万元,令公众空欢喜一场,是否不属违法。邓炳强说,虽然不违反该条文,但会违反其他条文如公务员守则等。 2024-03-10 10:07:12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林定国:「看来属机密」条文针对公职人员「放流料」

23条立法|林定国:「看来属机密」条文针对公职人员「放流料」 立法会继续审议《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有议员就《草案》中「非法披露看来属机密事项的资料」罪的定义,及涵盖的范围提出疑问。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说明,该条文并非针对「真正的国家机密」,而是涉及有公职人员「放流料」,即发放虚构非真实的机密资料。《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委员会明日继续于上、下午,合共举行四次会议,审议《草案》。 2024-03-10 18:24:23

封面图片

江苏仪征:通报骑车不戴头盔者仅针对公职人员

江苏仪征:通报骑车不戴头盔者仅针对公职人员 江苏仪征市公安局星期五(11月17日)澄清,骑电动车不戴头盔者将被通报到单位的规定仅针对公职人员。 江苏仪征市交警大队星期三(11月15日)发布关于对电动车交通违法进行专项整治的通告提到,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当事人将被通报到所在村庄、社区、单位,引发网上广泛关注,有网民质疑,该做法是否侵犯个人隐私。 据澎湃新闻报道,仪征市公安局相关人士星期五回应此事时称,个人信息通报到单位只针对公职人员,此前通告有瑕疵,已撤回修改,并说“通告未作详细说明,引发网友误解。” 上述相关人士还说,近几年电动车事故持续增加,事故伤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将公职人员信息通报至单位,可发挥公职人员的示范作用,带动全体交通参与人自觉佩戴头盔,文明安全出行。 报道称,去年以来,安徽、江西等多地均已明确,将驾乘电动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的公职人员名单抄告其所在单位,并责成所在单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报道引述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永标说,目前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没有“对违反交规行为进行通报”的明确规定。“退一步讲,即使要通报,也应事先告知当事人,允许当事人对此进行申辩,若直接将当事人详细身份信息通报到村庄、社区和其单位,程序不当。” 2023年11月18日 8:01 PM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律师会寻求澄清包括煽惑离叛罪「公职人员」定义

23条立法|律师会寻求澄清包括煽惑离叛罪「公职人员」定义 《基本法》23条立法公众咨询期明日结束。律师会提交意见书,寻求澄清包括「煽惑离叛」罪下「公职人员」定义、「窃取国家秘密」罪行元素、「国家秘密」适用范围等,认为若可具体界定并描述「煽动意图」相关罪行元素,以免被用作针对政治言论或其他形式意见表达,将会有所帮助。对于咨询文件建议减省部分程序,令国安案件尽快排期。律师会要求政府就减省程序提供更多资讯,建议适当考虑被告在调查期间的权利包括保释权,控方需积极主动管理案件,两者要取得平衡。 律师会认为,为了令公众、尤其是商界有更多确定性,需确保企业的正当商业秘密,不会不慎落入相关罪行涵盖范围,并建议就部分字眼包括「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或科学技术」、「政府承办商」及「禁地」厘清定义。 2024-02-27 16:50:08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议员关注条文对公共基建设施涵盖范围

23条立法|议员关注条文对公共基建设施涵盖范围 立法会一个法案委员会继续审议有关《基本法》23条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草案提到,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活动,包括任何人损坏或削弱公共基础设施,最高可判监20年,如涉及勾结外国势力可判终身监禁。多名议员关注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义,经民联林健锋及自由党的张宇人都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公共基础设施是否包括联交所等。张宇人关注,如有人冲击本港联系汇率等,条文是否可涵盖。张宇人又说,货柜码头对本港相当重要,如海港被瘫痪影响会很大。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说,条文属大包围,亦有很多金融方面的条例可套用。副秘书长廖李可期说,政府在条文中特意用不穷尽的方式以表达公共服务,相信可包括其他公共设施,但当局会再检视,以确保涵盖在内。另外,条文亦规管电脑或电子系统作出危害国家安全的作为,A4联盟的杨永杰关注,如有电脑人工智能程式教唆他人去暴动及分裂国家,条文是否能处理。廖李可期回应说,条文涉及透过电脑系统进行作为,如透过电脑程式进行有关行为,法例似乎都可涵盖。 2024-03-10 15:33:57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邓炳强称有关注公众利益可否作辩解 当局会积极研究

23条立法|邓炳强称有关注公众利益可否作辩解 当局会积极研究 政府就基本法23条立法进行公众咨询,咨询期至2月28日。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与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有关「窃取国家机密及间谍行为」是公众较关注课题,但留意到有意见认为一些涉及重大公众利益情况下,是否应该有免责条款,政府在听取意见后会作详细考量。邓炳强说有需要明确定义「国家秘密」,令公职人员、政府承办商及市民都能够理解甚么事项属于「国家秘密」,在界定何谓「国家秘密」时,应充分参考国家相关法律中「国家秘密」的涵盖范围。新民党叶刘淑仪提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讯自由十分重要,传媒在报道时会否因为基于公众利益而可作为辩解。邓炳强回应说听到外界声音关注是否应就公众利益可作辩解,当局会积极研究,若涉及重大公众利益,条文应该如何处理。议员李梓敬关注,有媒体提出,如果发放的消息涉及国家安全,担心会误堕法网,询问在甚么情况下或甚么团体发放消息才可获辖免。邓炳强说,要视乎相关文件与国家安全是否有关,举例天气预测与国家安全没有甚么关系,但如涉及防务部署等,则明显属国家安全,任何罪行亦会视乎其意图,不能轻率决定属于公众利益就可以作出辖免,否则法例会变得无效。 2024-01-30 17:32:17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草案指要考虑披露国家秘密所照顾的公众利益

23条立法|草案指要考虑披露国家秘密所照顾的公众利益 政府就《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刊宪。草案订出国家秘密的定义包括,关乎中国或特区事务的重大决策的秘密;关乎中国国防建设或中国武装力量的秘密;关乎中国外交或外事活动的秘密、关乎特区对外事务的秘密,或中国或特区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至于关乎中国或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秘密;关乎维护国家安全或特区安全或侦查罪行活动的秘密;以及关乎中央与特区之间关系的秘密,亦属国家秘密范畴。草案又订明「指明披露」的涵义,包括要考虑其目的是否揭露严重影响特区政府依法执行职能的情况、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或公众健康的严重威胁,亦要考虑披露国家秘密所照顾的公众利益,以及是否基于紧急情况。条文提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可处监禁5年,如具意图危害国家安全、罔顾是否会危害国家安全,可处监禁7年。非法管有国家秘密可处监禁3年,具意图危害国家安全,则可处监禁5年。公职人员如在离开特区时管有国家秘密,意图危害国家安全,亦可处监禁7年。而非法披露因间谍活动所得资料等,就可处监禁10年。 2024-03-08 10:15:45 (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