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立法|李浩然称罪名量刑及标准等立法都比较公道

23条立法|李浩然称罪名量刑及标准等立法都比较公道 立法会昨日三读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浩然认为,今次立法从罪名量刑及标准等都比较公道, 基本符合基本法23条要求。李浩然于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对于基本法23条要求的罪名,在国安法及今次立法后已齐备。今次立法的其中5个罪名,于中国刑法亦有提到,代表整体有充分参考及考虑。对于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订立附属法例,李浩然说,做法是在执法过程中,给予当局空间去因应社会转变或突发情况而修订有关法例,处理未能预见情况,避免要经过立法机构而滞后,并重申权限来自主体法律,范畴不能超越主体法例。至于条例容许当局向法庭申请,限制被合理怀疑犯上危害国安罪行的被捕人于羁留期48小时内会见律师,李浩然认为,相关做法是程序问题而非权利问题,亦要法庭批准,滥用机率不高,相信被司法覆核的机会不大。 2024-03-20 10:01:39 (1)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李浩然:公众利益作辩护比较通行惟要小心处理

23条立法|李浩然:公众利益作辩护比较通行惟要小心处理 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浩然表示,以公众利益作为披露国家秘密的辩护理由,是比较通行的做法,但认为要小心处理,大量普通法国家也是倾向将门槛订得越来越高。保安局前局长、立法会议员黎栋国认为,有关国家秘密的罪行,是针对「明知」及「有合理理由相信」资料属国家秘密的行为。 2024-02-01 12:07:22

封面图片

邓炳强:港基本法23条立法范畴不会超过主体法例

邓炳强:港基本法23条立法范畴不会超过主体法例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回应外界对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质疑时说,附属立法是其中一个立法方式,其范畴不会超过主体法例。 据香港政府公报,邓炳强星期五(3月15日)出席入境事务学院结业会操后会见传媒时,作出以上表述。 香港立法会法案委员会星期四(14日)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审议和条文修订工作,推进落实基本法23条立法。港媒报道称,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或最快下周交立法会表决。 邓炳强星期五说,他留意到有人刻意抹黑《条例草案》中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能够就维护国家安全制订附属法例的条文,指此条文可以赋权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胡乱立例,乘机恫吓香港人。 他指出,上述情况不会出现,因为附属法例在香港是很普遍的,也是普通法国家常有的立法方式,英国和美国也有。附属法例是其中一个立法方法,透过“先订立,后审议”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进行立法,一般都是为了体现主体法例的其中一些实施方法和细则。 邓炳强说,附属法例必然会包含在主体法例中,其范畴不会超过主体法例。他举例称,目前的拘留期是14日,不会透过修订附属法例变成20日,甚至30日,因为主体条例说了是14日,就是14日,附属法例不会超越此条例。另外,若有条文列明要注销护照,不会因为制定附属法例,连身份证也一并注销,主体法例规定不能这么做。 2024年3月16日 6:11 PM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李浩然称窃取国家机密以公众利益作豁免理由较为通行

23条立法|李浩然称窃取国家机密以公众利益作豁免理由较为通行 政府在基本法23条立法咨询文件指出,根据普通法,如某人知道另一人犯了「叛国」罪,却没有于合理时间内把所知向当局披露,即属干犯「隐匿叛国」。文件建议,将「隐匿叛国」罪行编纂为成文法则。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浩然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政府在2003年首次计划就23条立法时,并没有处理「隐匿叛国」罪行,认为今次立法处理是合适做法。他指出,这20多年期间很多普通法系统,有关罪行慢慢形成了一个更加重要地位,亦有受关注的案件出现。他强调,普通法系统本身也有类似罪名。就有关窃取国家机密是否可以公众利益作辩护理由,李浩然认为,基于公众利益作为豁免理由是比较通行的做法,至于豁免标准就要研究,不同国家有不同做法,大量普通法国家,包括英国的最新立法,也是将门槛提得越来越高,因此何为公众利益要小心处理。对于传媒披露行政会议消息,会否涉及违反国家秘密的罪行,李浩然说,这关乎刑事罪行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有没有犯罪意图、有没有伤害到国家安全、有否权限披露,这也是法庭一直以来的定罪要求。 2024-02-01 10:39:46 (1) 感谢来自某频道的投稿! 吃瓜俱乐部 @ChiGuaClub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李浩然称窃取国家机密以公众利益作豁免理由较为通行

23条立法|李浩然称窃取国家机密以公众利益作豁免理由较为通行 政府在基本法23条立法咨询文件指出,根据普通法,如某人知道另一人犯了「叛国」罪,却没有于合理时间内把所知向当局披露,即属干犯「隐匿叛国」。文件建议,将「隐匿叛国」罪行编纂为成文法则。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浩然在本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政府在2003年首次计划就23条立法时,并没有处理「隐匿叛国」罪行,认为今次立法处理是合适做法。他指出,这20多年期间很多普通法系统,有关罪行慢慢形成了一个更加重要地位,亦有受关注的案件出现。他强调,普通法系统本身也有类似罪名。就有关窃取国家机密是否可以公众利益作辩护理由,李浩然认为,基于公众利益作为豁免理由是比较通行的做法,至于豁免标准就要研究,不同国家有不同做法,大量普通法国家,包括英国的最新立法,也是将门槛提得越来越高,因此何为公众利益要小心处理。对于传媒披露行政会议消息,会否涉及违反国家秘密的罪行,李浩然说,这关乎刑事罪行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有没有犯罪意图、有没有伤害到国家安全、有否权限披露,这也是法庭一直以来的定罪要求。 2024-02-01 10:39:46 (1)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黄玉山称立法非常必要 助维持本港繁荣与发展

23条立法|黄玉山称立法非常必要 助维持本港繁荣与发展 特区政府就《基本法》23条立法提出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今早刊宪。在北京,列席人大会议的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黄玉山接受本台访问时说,《基本法》23条立法已经讨论多年,社会上对此问题非常有共识,最近的咨询工作有98%以上人表示支持立法和给予肯定意见,相信已经有足够时间让大家讨论。黄玉山认为,条例订明羁留期可最多延长14天是合适做法,相信政府考虑得很清楚,特区官员亦会继续向公众解说,23条立法是非常有必要,将有助维持本港繁荣与发展。 2024-03-08 08:52:46 (1)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林定国指无理由及动机透过国安条例对新闻界设限

23条立法|林定国指无理由及动机透过国安条例对新闻界设限 《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今日刊宪,对于外界关注,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可以为更有效实施条例及《香港国安法》,而设立附属法例,当中会否涉及将案件移交内地审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于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表示,《香港国安法》中的55条是例外情况,当遇上极端情况,本港司法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再经过严谨程序下,才可将案件交内地审讯。林定国重申,有关做法涉及管辖权问题,不可能透过附属法例扩充权力。林定国表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大原则于第2条写明,充份保障人权自由,基本法亦有保障新闻自由,强调香港要保持优势,维持新闻自由及资讯自由是必要举措,无任何理由及动机,透过条例对新闻界设特别限制,认为有指针对新闻界的想法不合常理亦无事实基础。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于同一节目举例提到,《香港国安法》已实施3年,亦无针对过传媒。至于会否计划制订很多附属法例,邓炳强表示,绝对不会,重申法例的重要部份已经处理,附属法例主要在于执法时,当发现主体法例中有细节或程序需要清楚阐述,才会动用附属法例。 2024-03-23 10:13:00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