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称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

商务部称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 在北京,商务部回应部分国家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表达关切的提问,发言人何亚东形容炒作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并指出对新能源来说,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何亚东说,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可以说是一种「双标主义」。何亚东说这样的做法既会阻滞全球绿色转型,动摇气变合作的信心,也会挫伤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决心。他希望相关国家客观、理性、全面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正评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何亚东说愿意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与各方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2024-04-25 19:46:2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在北京,商务部发言人指,近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是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在北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近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是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我们希望相关国家客观、理性、全面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正评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官方星期五(5月3日)发文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不符合经济规律,并称以产能过剩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微信公众号发表题目为《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评论文章,批评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并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文章称:“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发改委强调,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引述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三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五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亿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四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五倍多。 对于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文章做出反驳,强调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发改委呼吁各国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 “产能过剩”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交锋的新领域。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到德国总理朔尔茨,都在本月访华时表达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欧盟对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国启动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 2024年5月3日 2:54 PM

封面图片

商务部:所谓「产能过剩论」有违常理及常识 毫无道理

商务部:所谓「产能过剩论」有违常理及常识 毫无道理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对近期美方肆意提高对华301关税的错误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并以严正交涉。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提高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关税,包括电动车、晶片和医疗产品等。何亚东指出,所谓「产能过剩论」有违常理及常识,毫无道理;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需求,就贴上「产能过剩论」的标签。他强调,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不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禁止性补贴。何亚东说,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亦指出,部分国家通过「扣帽子、贴标签」只会妨碍合作,是典型的「双标」。中国将坚定支持贸易投资便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有力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2024-05-16 16:08:56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 吴江浩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新能源车既未「低价倾销」,也不存在「去库存」问题,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指责是双重标准,又斥责美国将特定产业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是真正的经济胁迫,以「产能过剩」名义限制进口实为贸易保护主义。 吴江浩认为中日两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中日开展新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中日两国企业抓住全球绿色转型机遇,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全球绿色低碳和永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封面图片

发改委 :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经济常识

发改委 :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经济常识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中方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郑栅洁星期六(6月22日)早上在北京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共同举行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首次高级别对话。 郑栅洁说,本次对话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加强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重要共识。 他说,中国近年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在推进自身绿色转型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承诺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用时间全球最短、碳排放强度降幅全球最大。 郑栅洁强调,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调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常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与欧盟高举的“绿色发展大旗”不一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方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他称,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对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还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郑栅洁称,合作始终是中德双边关系的主基调,中德在能源绿色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低碳零碳技术推广方面互补性很强、市场空间广阔、合作基础扎实。中国愿与德国在能效和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工业减碳、能源转型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进一步挖掘合作空间。 路透社报道,哈贝克在会上说,欧盟委员会启动反补贴调查的九个月来,非常详细地审查中国企业是否从补贴中获得了不公平的好处。这轮审查后产生的任何反补贴税措施“都不是一种惩罚”,而旨在补偿中国政府通过补贴给予国内企业的优势。 据发改委新闻稿,中德双方相关部门在会上就能效与循环经济、气候多边进程及中德双边气候合作、工业减碳和能源转型等重点议题进行对话交流。 2024年6月22日 2:07 PM

封面图片

发改委:出口商品多了等于产能过剩说法站不住脚

发改委:出口商品多了等于产能过剩说法站不住脚 内地今年首季工业产能利用率跌至73.6%,创4年新低。对于欧美领袖指中国累积过剩产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认为,将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出口商品多了等于产能过剩,是站不住脚的说法。他反问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及原油等商品,是否等于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都出现产能过剩。金贤东表示,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不具优势的产业则产能较少,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他强调,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他又说,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供求关系重要指标,受盈利等影响。他指,中国这几年产能利用率季度波动较大,一般首季产能利用率较低,第4季相对高一些,或与春节等因素相关。初步分析,预料今后数个月产能利用率会逐步回升。另外,他提到,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去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而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都有海量市场需求,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他说,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不只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亦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2024-04-17 15:59:09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