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称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

商务部称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 在北京,商务部回应部分国家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表达关切的提问,发言人何亚东形容炒作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并指出对新能源来说,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何亚东说,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可以说是一种「双标主义」。何亚东说这样的做法既会阻滞全球绿色转型,动摇气变合作的信心,也会挫伤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决心。他希望相关国家客观、理性、全面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正评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何亚东说愿意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与各方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2024-04-25 19:46:2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在北京,商务部发言人指,近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是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在北京,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近日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是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我们希望相关国家客观、理性、全面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正评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封面图片

商务部:所谓「产能过剩论」有违常理及常识 毫无道理

商务部:所谓「产能过剩论」有违常理及常识 毫无道理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对近期美方肆意提高对华301关税的错误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并以严正交涉。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提高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关税,包括电动车、晶片和医疗产品等。何亚东指出,所谓「产能过剩论」有违常理及常识,毫无道理;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需求,就贴上「产能过剩论」的标签。他强调,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不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禁止性补贴。何亚东说,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亦指出,部分国家通过「扣帽子、贴标签」只会妨碍合作,是典型的「双标」。中国将坚定支持贸易投资便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有力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2024-05-16 16:08:56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发改委:以产能过剩由推行贸易保护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官方星期五(5月3日)发文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不符合经济规律,并称以产能过剩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微信公众号发表题目为《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评论文章,批评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并强调对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指责,“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文章称:“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发改委强调,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还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引述国际能源署(IEA)的测算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三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五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亿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四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五倍多。 对于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是中国政府大规模补贴的结果,文章做出反驳,强调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优势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依托庞大国内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技术迭代创新而形成的,是中国企业自身不断努力的结果。 发改委呼吁各国坚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积极探讨和加强合作。 “产能过剩”成了中国与欧美国家交锋的新领域。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到德国总理朔尔茨,都在本月访华时表达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欧盟对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美国启动对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 2024年5月3日 2:54 PM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没有「产能过剩」。 吴江浩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新能源车既未「低价倾销」,也不存在「去库存」问题,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指责是双重标准,又斥责美国将特定产业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是真正的经济胁迫,以「产能过剩」名义限制进口实为贸易保护主义。 吴江浩认为中日两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中日开展新能源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中日两国企业抓住全球绿色转型机遇,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全球绿色低碳和永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封面图片

发改委:出口商品多了等于产能过剩说法站不住脚

发改委:出口商品多了等于产能过剩说法站不住脚 内地今年首季工业产能利用率跌至73.6%,创4年新低。对于欧美领袖指中国累积过剩产能,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认为,将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出口商品多了等于产能过剩,是站不住脚的说法。他反问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及原油等商品,是否等于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都出现产能过剩。金贤东表示,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不具优势的产业则产能较少,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他强调,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他又说,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供求关系重要指标,受盈利等影响。他指,中国这几年产能利用率季度波动较大,一般首季产能利用率较低,第4季相对高一些,或与春节等因素相关。初步分析,预料今后数个月产能利用率会逐步回升。另外,他提到,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至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去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而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都有海量市场需求,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他说,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不只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亦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2024-04-17 15:59:09

封面图片

国家能源局:全球巿场需求角度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国家能源局:全球巿场需求角度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国家能源局表示,从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而言,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适度的供大于求,有助于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及产品成本下降,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到有西方国家舆论指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有关新能源出口正冲击国际市场。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回应指,国家新能源行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真本事,不仅丰富全球供给,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贡献,国家能源行业得到充分肯定,没有一个国家提出任何异议。章建华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秉持经济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产能问题,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事情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国家能源局公布,去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新能源发电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光伏电池等「新三样」成为国外贸出口的「新名片」。章建华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希望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共同完善清净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用知识和经验,为全球绿色低碳践行做出应有贡献。 2024-06-20 16:49:10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