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7 月 3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报告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中国发明人

当地时间 7 月 3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报告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超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2014 年至 2023 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申请量达 54000 件,其中超过 25% 是在去年一年出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允许用户创建文本、图像、音乐和计算机代码等内容,为一系列工业和消费产品提供动力。2014 年至 2023 年间,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超过 3.8 万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 6 倍。(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过去十年中国生成式 AI 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过去十年中国生成式 AI 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一 当地时间 7 月 3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报告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超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2014 年至 2023 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申请量达 54000 件,其中超过 25% 是在去年一年出现的。(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德国法院允许对人工智能发明授予专利

德国法院允许对人工智能发明授予专利 德国的一家法院上周裁定,只要人类被列为发明人,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就可以获得专利。该案件由人工智能发明家项目推动,该项目发起了一系列公益法律测试案例,在没有传统人类发明者或作者的情况下,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争取知识产权。该项目旨在促进关于人工智能及类似技术影响的对话,并就如何保护人工智能输出提供指导。在上周的案件中,德国最高民事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裁定,由名为 DABUS 的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的午餐盒可以获得专利。人类申请者被列为发明人,即拥有 DABUS 的科学家,但申请书明确指出该产品是由人工智能构思的。

封面图片

日本法院裁定AI发明的装置不予授权专利

日本法院裁定AI发明的装置不予授权专利 就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是否能获得专利的诉讼,日本东京地方法院5月16日作出裁决,指出“发明人仅限于人类”,因而不予授权。原告现居美国,就人工智能发明的装置申请专利,发明人一栏中填写的是“DABUS 自主发明本装置的人工智能”。3年前,日本特许厅以“发明人仅限于人类”为由不予授权。原告不服,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不予注册的决定。东京地方法院审判长中岛基至在16日的判决中指出:“知识产权基本法对发明的定义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 。”中岛同时还指出,目前有关专利的法律并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发明,“人工智能使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按照目前的法律解释会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应该讨论立法,期待尽可能快地得出结论”,他敦促国会就此展开讨论。

封面图片

联合国报告:中国生成式AI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引领全球创新竞赛

联合国报告:中国生成式AI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 引领全球创新竞赛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种技术出现了爆炸式发展,其专利申请数量超过了5万件,其中超过25%是在去年一年出现的。在过去几年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由三个因素推动:更强大的计算机、大型数据集以及改进的机器学习算法,这使得在许多不同领域开发复杂的应用程序成为可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分析经理克里斯托弗·哈里森表示:"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也是一个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领域。我们预计有关这一领域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遍及生命科学、制造、交通、安全和电信等行业。图像和视频数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文本和语音/音乐,分子、基因和蛋白质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增长迅速。WIPO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超过3.8万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6倍之多。具体来看,中国的专利申请涵盖了从自动驾驶、出版再到文档管理等广泛领域。数据显示,韩国、日本和印度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其中印度的增长速度最快。排名靠前的申请者包括腾讯、字节跳动、Alphabet、阿里巴巴,以及OpenAI的支持者微软。哈里森认为,具有模仿人类对话能力的聊天机器人已被零售商和其他公司广泛用于改善客户服务,而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有可能改变科学、出版、交通或安全等许多其他经济领域。他补充说:"专利数据表明,这是一个将对许多不同产业部门产生深远影响的领域。"他特别强调了科学领域,其中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分子有潜力加速药物开发的过程。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英国最高法院裁定人工智能不能成为专利“发明者”】

【英国最高法院裁定人工智能不能成为专利“发明者”】 12 月 20 日,在英国一起关于人工智能能否拥有专利权的案件中,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Stephen Thaler 在为其人工智能系统创造的发明注册专利的申请中败诉。据悉,Stephen Thaler 希望在英国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这些发明是由他的名为 DABUS 的“创造力机器”设计的。英国知识产权局(IPO)此前已拒绝他的专利注册申请,理由是发明人必须是人类或公司,而不是机器。为此,Thaler 向英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但周三最高法院一致驳回了他的上诉,因为根据英国专利法,“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 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 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在此之前,英国最高法院也曾就类似案例作出几乎相同的裁决。据IT之家此前报道,去年 12 月,一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在为其人工智能系统创造的发明申请专利时败诉。英国最高法院驳回了他的要求,因为根据英国专利法,专利的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这名科学家的律师则在声明中表示,这项裁决确定了英国《专利法》目前“完全不适合”保护 AI 自主产生的发明,因此“完全不足以支持”任何依赖 AI 开发新技术的行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