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伦贝格:尽管避开了最糟糕的结果 法国仍然面临通胀、财政赤字等多项挑战

贝伦贝格:尽管避开了最糟糕的结果 法国仍然面临通胀、财政赤字等多项挑战 贝伦贝格银行的分析师 Holger Schmieding 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尽管法国大选避免了由极右翼国民联盟执政的最糟糕结果,也避免了联合左翼执政,受其难以负担的支出计划拖累,但法国正走向一段政治不确定时期。他说,这次组建新政府意味着马克龙总统旨在支撑增长的改革结束,法国的财政问题也可能加剧。去年法国的赤字为 5.5%。今年,在没有任何纠正措施的情况下,类似的赤字意味着,法国将难以通过符合欧盟财政规则的 2025 年预算。在全球投资者中声誉的下降也可能会降低法国的趋势增长率,并推高通胀。他指出,信用评级也可能被下调,这将提高融资成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法国的财政困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港财政司长:今年度财政赤字预计增长近九成

港财政司长:今年度财政赤字预计增长近九成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公布,受经济增长预期慢、资产市场偏软影响,今年度香港财政赤字预计增长近九成。 综合《星岛日报》和网媒“香港01”报道,陈茂波星期三(2月28日)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时披露,2023/24年度综合赤字预计达1016亿元(港元,下同,174亿新元),比去年预估的544亿元高出约86%。财政储备预计7332亿元,仅够港府一年开支。 陈茂波说,受全球利率上升、经济放缓及地缘政治持续紧张影响,去年香港经济增长较预期慢,尽管疫情过后整体开支回落,但资产市场偏软,地价及印花税收入下跌,令本年度政府收入预计下滑13.7%至5546亿元,其中房地产收入只有194亿元,比预期少656亿元;印花税收入只有500亿元,比预期少350亿元。 不过,他也表示,外界不应该只聚焦港府收支情况,而是要关注整体经济周期财政状况。港府也会坚守量入为出原则,避免港府财政继续赤字。 陈茂波强调,港府有决心和信心克服公共财政当前面对的挑战,基本原则是必须维持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港府已制定一套财政整合计划,勾划出如何逐步回复收支平衡,维持财政储备在稳健水平,确保政府能持续为社会提供各项公共服务和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在逆境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有充分空间推出措施协助市民及企业。 陈茂波预计,未来五年的经营帐目和非经营帐目的赤字均会逐年收窄,其中经营帐目在两年后,即2026/27年度起恢复盈余;至于非经营帐目,则在2028/29年度恢复盈余。 展望下一年度,陈茂波预计,2024/25港府财政赤字将收窄至481亿港元,财政储备进一步减少至6851亿元。陈茂波解释,今年外围环境仍然复杂,香港资产市场相关的收入仍需时间完全恢复,加上政府在民生政策资源投放仍然庞大,医疗、社福和教育开支合共高达3437亿元,占经常开支59.3%。 2024年2月28日 4:44 PM

封面图片

由于疫情和房产市场滑坡继续侵蚀政府财政收入,中国今年前九个月广义财政赤字触及历史新高。

由于疫情和房产市场滑坡继续侵蚀政府财政收入,中国今年前九个月广义财政赤字触及历史新高。 彭博根据财政部周二发布的数据计算,各级政府财政赤字达到7.16万亿元人民币,赤字水平创出同期的纪录,是去年一至九月2.6万亿元的近三倍。由于大规模退税和持续的房地产市场危机导致政府收入锐减,中国政府今年面临收支挑战。为遏制疫情,大型城市一再封锁,管控和核酸检测费用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政府也面临着增加基建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压力。 今年前九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约19.9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6.6%,降幅低于前8个月的8%。财政部表示,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1%。大部分税收减免措施集中在四至六月,导致最近几个月收入情况有所改善。仅九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攀升8.4%,至1.5万亿元。一至九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8.3%,至约3.85万亿元,一至八月降幅为28.5%。 前九个月总计政府支出27.1万亿元。包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万亿(包含教育、医疗、国防和科研),同比增长6.2%;一至八月增长6.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2.5%,显著低于前八个月23.4%的涨幅。 由于家庭消费受疫情和信心低迷的打击,财政支出一直是今年内需的主要支撑。海通证券分析师梁中华认为,为了增加收入,地方政府可能会在十月份发放5000多亿元的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为基建提供资金。粤开证券经济学家罗志恒近期预计,中国需要把明年仅含一般公共预算的官方赤字水平提高至GDP的3%以上。北京将今年的赤字目标设定在GDP的2.8%左右,但由于房地产问题等原因,财政压力预计将加大,因此需要提高赤字来予以应对。 (彭博社)

封面图片

贝伦贝格:法国大选结果为稳定政府提供了几条道路

贝伦贝格:法国大选结果为稳定政府提供了几条道路 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施密丁在一份报告中说,法国为了阻止国民联盟执政而联合起来的政治力量,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共同点。他们在财政政策、社会和文化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方面往往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表示,法国在不同政治倾向的政党之间建立联盟方面几乎没有传统。施密丁认为,最不糟糕的结果是,组建由温和左翼领导,并得到中间派或中间偏右的共和党人支持的稳定政府,尽管这种结果不太可能实现。他还指出,法国也可能最终形成一个由中 - 左翼总理领导的少数派政府,该总理能够得到中间派的认可。同时,他补充说,仍然存在严重风险,即由左翼领导的政府可能会偶尔与国民联盟联手,实施破坏性的增税和支出政策,并逆转改革。

封面图片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日在德国波恩附近的彼得斯贝格落幕。会议发表的公报显示,七国集团成员国普遍受困于高通胀,将考虑适当调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日在德国波恩附近的彼得斯贝格落幕。会议发表的公报显示,七国集团成员国普遍受困于高通胀,将考虑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收缩步伐。 公报称,由于俄乌冲突导致能源、食品等价格飙升,七国集团大多数成员国通胀率已升至数十年来最高水平。为此,成员国央行将密切监测价格压力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继续基于数据并以明确沟通的方式适当推动调整货币政策收缩步伐。 德国财长林德纳当天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胀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巨大危险”,七国集团决定以一致措施来对抗通胀并巩固增长。他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是驱动通胀的因素之一,应减少赤字并摆脱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对价格上涨造成的额外压力。 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洲央行加息的时机已经到来,可能最早在7月采取行动。 今年4月,欧元区和美国通胀率分别升至7.4%和8.3%。5月初,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创下2000年以来单次加息最大幅度,并计划从6月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欧洲央行尚未开启加息通道,但表示可能在第三季度结束购债以后逐步加息。 (新华社)

封面图片

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警告中期前景仍然疲弱

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警告中期前景仍然疲弱 相比之下,Bloomberg Economics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9%,明年为3.1%。尽管上调了预期,但IMF警告称,高昂的借贷成本和财政支持的退出正在给短期增长带来压力,而由于生产率低下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中期前景仍处于数十年来最疲弱的水平。IMF首席经济学家Pierre Olivier Gourinchas在一份在线报告中写道:“许多挑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果断行动。”《世界经济展望》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全球经济避免了疫情带来的最严重滞胀危险,但未来几年的潜力受到抑制。各大央行与通胀的斗争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尽管现在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宣布取得胜利还为时过早。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也很多,尤其是俄乌和中东地区的冲突。在另一份关于金融稳定风险的报告中,IMF负责资本市场的官员Tobias Adrian对通胀重燃的威胁发出了警告。他表示:“投资者似乎相信,当通胀进一步放缓时,依赖数据的央行将放松货币政策。但如果通胀率居高不下,这种过高的预期可能会破灭,这可能导致从债券到股票再到加密货币等相关资产的抛售。”他表示,这种情况的后果可能包括金融环境收紧、部分投资者蒙受损失,以及债券收益率上升,这将使借款人更难偿还债务。IMF还警告称,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低收入国家的表现令人担忧,该组织下调了对低收入国家的增长预期。由于美元走强,以及食品、燃料和化肥价格高企的影响,这些国家的通胀率高于预期。Gourinchas写道:“美国经济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趋势。但我们现在估计,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多的创伤,其中许多国家仍在努力摆脱疫情和生活成本危机。”在未来的下行风险中,俄乌或中东冲突的溢出效应有可能加剧通胀,并导致利率预期上升,这将给市场和情绪带来压力。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周一在前往华盛顿之前向记者通报情况时,也警告了冲突的代价。“真正的经济风险是地缘政治,无论是红海事件、中东局势升级的风险,还是俄乌冲突的持续,”他表示,“所有这些地缘政治事件都是经济增长的可怕负担。”Gourinchas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中东冲突导致油价有所上涨,但现在说油价是否会持续还为时过早,而且这也不是IMF的基本预测。上行风险则包括通胀放缓幅度可能超过预期,让央行更早放松政策。自2022年以来,由于激进的加息周期,通胀率已经放缓,当时通胀一度达到了几十年来的最快速度。但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大型经济体,通胀率还没有冷却到达到政策目标的程度。然而,IMF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的某个时候,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开始降息。该机构表示,全球平均消费者价格指数今年和明年可能分别增长5.9%和4.5%,两者都比1月份的预测快0.1个百分点。IMF将202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的2.1%上调至2.7%,略微下调了欧元区的预期,称过去几年收紧货币政策和能源成本上升的滞后效应将损害经济活动。IMF预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6%和4.1%,与1月份的预测持平。在主要经济体中,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预期提升幅度最大,今年和明年分别达到3.2%和1.8%,增幅分别为0.6和0.7个百分点,原因是随着全球油价攀升,俄罗斯对印度和中国的石油出口强劲。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6.5%上调至6.8%。最后,IMF对美国提出了不同寻常的强烈批评,称尽管美国最近的经济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是全球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部分原因是预算政策“不符合长期财政可持续性”IMF表示,作为该机构最大成员国的美国的这一策略增加了其他经济体的成本,从而增加了全球经济的短期通胀风险以及较长期财政和金融稳定风险。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