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销量仅 1100 辆 被传裁员 30%!极星汽车回应

全年销量仅 1100 辆 被传裁员 30%!极星汽车回应 据报道,极星科技(中国)计划在 9 月底前进一步裁员约 30%,主要影响供应端员工。成都工厂已关停,生产转移至重庆和吉利工厂,上海总部也将缩小办公面积。对此,极星科技向媒体回应称,上述信息均不属实,而南京新总部确实在筹备中。极星科技表示,公司将于南京设立集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交付中心于一体的总部项目,新总部的筹备涉及组织架构调整,团队迁移,及部分相关人员变动。同时,此次因南京新总部筹备发生的人事变动并不涉及极星成都工厂,极星成都工厂及供应链调整是此前企业布局规划调整的一部分,已于去年完成。(快科技)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曝极星汽车成都工厂已关停 9月底前将裁员约30%

曝极星汽车成都工厂已关停 9月底前将裁员约30% 今年1月,极星宣布全球裁员15%,约450人,当时未涉及中国市场。对于新一轮裁员,极星尚未作出回应。极星5月在华销量仅为276辆,半年累计销量刚过1000辆。2023年财报显示,极星收入23.777亿美元,同比减少3%;毛利润下降5.13亿美元;营业亏损增加1.704亿美元,即13%;调整后营业亏损5.427亿美元。在极星搁置印度计划后,印度可能寄望本土车企提升产量。目前,极星的财务状况和市场表现,以及其在中国的裁员和工厂关停,反映出品牌在全球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调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吉利汽车全年多赚1% 今年销量目标增至190万辆

吉利汽车全年多赚1% 今年销量目标增至190万辆 吉利汽车去年盈利升近1%,至53.1亿元人民币,如果不考虑前年一次性17.5亿元的议价收购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盈利增长51%。派末期息每股0.22港元,按年升5%。期内,收入1792亿元人民币,按年升21%。汽车销量升18%至近169万辆,超额完成165辆目标;新能源汽车总交付量达到近49万辆, 增长48%,销售占比29%。整体汽车平均出厂销售价格按年升2%,因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和新能源车占比大幅提升。集团去年毛利率按年增加1.2个百分点,至15.3%。集团今年销量目标190万辆,包括领克合资公司的「领克」品牌汽车总销量,较去年实现总销量增加约13%。集团指,「领克」新产品正朝向新能源化发展,并将首度推出纯电动汽车产品。极氪亦将推出3款新产品进入更多细分市场,以加速提升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2024-03-20 12:47:49

封面图片

卖一辆车亏超27万 极星汽车财务指标恶化

卖一辆车亏超27万 极星汽车财务指标恶化 对于今年一季度营收的同比大幅下滑,极星汽车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全球汽车销量下降、库存管理带来的折扣增加、向中国合资公司销售汽车的收入确认相关的复杂性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极星汽车交付量下降40%至7200辆。粗略估算,极星汽车今年一季度每卖一辆车亏超27万元。美东时间7月2日开盘后,极星汽车股价持续走低,截至发稿,极星汽车报价0.84美元,跌幅为8.7%。前不久,极星汽车也公布了“迟到”的2023年财报。这份财报也透露出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下极星汽车的经营困境。去年,极星汽车销量虽然同比增长了6%至5.46万辆,但受折扣增加和碳排放额度销售额下降的影响,营收却同比下滑了3%至23.78亿美元;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4%降至2023年的-17.4%;净亏损为11.7亿美元,亏损扩大了超1.4倍。2023年,极星汽车粗略估算每卖一辆亏15.6万元。持续亏损之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极星汽车现金储备为7.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这和头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相比,就相形见绌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理想、蔚来、小鹏的现金储备分别为989亿元、453亿元、414亿元。为应对当前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极星汽车挥起了裁员“大棒”。去年5月,极星汽车就表示要加强对成本管理的关注,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300人,并冻结了招聘工作。今年1月,极星汽车再次宣布,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450名员工,占公司总员工数的15%左右。在此次的一季报中,极星汽车宣布上述裁员计划已经实施完成。彼时,极星中国方面称,今年的15%裁员并不涉及中国市场。但是,近日,有消息称,极星汽车中国区也将开启大面积裁员。对于上述消息是否属实,极星科技方面尚未回复第一财经记者。摆在极星汽车面前的挑战除了恶化的财务指标外,还有退市风险。自2022年6月24日在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极星汽车股价持续走低,从上市当天的开盘价11.29美元,已经跌至美东时间7月1日的收盘价0.92美元,累计跌幅近92%。截至美东时间7月1日,极星汽车已经连续2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按照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规则,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至少保持在1美元以上,如果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1美元,公司将收到退市通知。然后,公司有180天的时间来符合要求,即连续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必须大于1美元。如果公司无法满足要求,股票将被暂停交易,并最终退市。对于极星汽车而言,当下如何让资本市场重拾信心非常重要。对此,极星汽车在财报中称,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了约13000辆汽车,环比增长了80%,美国、瑞典、挪威和德国的交付势头强劲。极星汽车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将大幅改善。展望未来,极星汽车预计2025年将进入七个新市场,车型和市场的扩张将成为其关键增长动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传2月底大裁员 小米回应:正常年终绩效评估人员调整

传2月底大裁员 小米回应:正常年终绩效评估人员调整 近日,有认证为小米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小米在2024年2月29日又要进行一轮大规模的裁员,赔偿标准是N+1,而且只通知,不协商。该网友对此十分感慨:由于3月5日才发年终奖,提前裁员就可以坑员工一波年终奖。该员工还表示,一个大企业搞这种鸡鸣狗盗的事毫无社会责任感。据悉,入职谈薪资时,公司表示该网友是14薪,“强行把月薪压入年终。”“工作一年后,绩效又要看公司脸色,入职3年,年终一次也没有拿全过”。关于裁员,有小米内部员工向集微网表示,“不是大裁员,每年都会有一定比例优化,这次还是正常比例优化,应该人数很少。”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2月18日发微博称,“过年期间我注意到某职场社交App上出现一则关于我司2024年裁员的信息,开工第一天我就多方确认并无任何裁员计划,仅有基于年终绩效考核的正常人员调整。”王化还在评论中进一步指出,“我觉得这可能是不想承认自己是绩效不合格的那个人,更不愿意承认团队里面就自己是垫底的人,所以就造谣希望通过一个裁员的大帽子来掩盖自己的不足。”“员工连续三年绩效不合格,给机会了,这种不淘汰?”这又引发网友讨论。与此同时,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专注生产旗舰手机的北京昌平智能工厂正式投产,年产能超过千万部,为小米历史上首座自有大规模工厂,也是小米智能制造的另一个关键里程碑。据了解,该工厂隶属于小米昌平园区,整个园区占地287亩,总投资121亿,其中小米手机智能工厂第一期投入24亿元。园区亦包括小米智能工厂、小米创研中心、小米未来产业园区及配套办公大楼。小米计划今年底前所有产线投产,绝大部分工作将由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实现日均产量可达3万部智能手机。雷军还发文称,目前正为小米SU7汽车上市做最后准备,为了能让自己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公司决定,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以后小米手机发布会也将由卢伟冰主讲,而Redmi市场总经理王腾接任Redmi品牌总经理。小米14 Ultra暨“人车家全生态”新品发布会已定档2月22日19:00,目前小米14 Ultra旗舰手机的外观已公布,相比上一代小米13 Ultra更加轻薄,配备全等深微曲屏,延续经典的相机圆环设计,影像方面依旧采用徕卡光学,配备四颗后置摄像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入门预算现在可买顶配 豪华电动车未上市先降价

入门预算现在可买顶配 豪华电动车未上市先降价 虽然有些意外,但结合极星自身状况来看,也是无奈之举。极星3上市前先便宜7万块最近有媒体发现,极星3在美国上市之前,降价了。不仅如此,原本只有长续航和长续航性能版两个版本,现在增加到了4个版本。首先是入门版,价格从之前公布的8.39万美元(约60.4万)降到了7.34万美元(约52.8万),降价12.5%。(售价不包含配送费)全系标配双电机四驱,最大输出功率360kW,最大扭矩840N·m,0-60英里/小时(约96km/h)加速时间为5.0s。并且配有111kWh电池包,入门版WLTP续航为631km。支持快充,30min可把电量从10%充到80%。全系还标配Pilot Pack,也就是智能驾驶包,包含智能驾驶硬件(含激光雷达),以及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和HUD等功能和配置,整体属于基础L2级别。在入门版基础之上,第二款车型增加了Plus Pack,起售价为7.89万美元(约56.8万)。Plus Pack包含25个扬声器的Bowers & Wilkins音响系统,以及羊毛座椅内饰,还有后排座椅加热功能和21英寸Plus版轮毂。第三款车型则是在入门版之上增加Performance Pack,也就是高性能套件,起售价7.94万美元(约57.1万)。高性能套件包括底盘调校,22英寸高性能轮毂,“瑞典金”色的安全带,以及软件性能升级。升级后最大输出功率增加到380kW,最大扭矩910N·m,0-60英里/小时(约96km/h)加速时间为4.6s,预计纯电续航里程将缩短至561km。最后,顶配车型在入门级之上增加Plus Pack和Performance Pack,起售价8.4万美元(约60.5万),和原本入门版的起售价相当。据悉,极星3已经在中国成都工厂开始生产,美国也将在今年第二季度生产,预计年中可以提车。要知道,可能对其他品牌来说,未上市先降价比较少见,但对于极星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在去年极星4上市的时候,国内起售价就比之前公布的降了5万,来到29.99万。并且极星3虽然已经在中国上市,但长续航和高性能两款车型起售价也比之前公布的价格要少,分别降了18.2万和23.2万,最高降幅达到22%。豪车自降身价,无非只有一个原因:想要多卖。极星的困境极星陷入困境,不是一天两天。虽然品牌成立于2017年,背后有吉利和沃尔沃两个靠山,都是在全球有一定声量的车企,也不缺核心技术,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还有增速放缓的趋势。公司交付量增长最快是2022年,在全球一共卖出51491辆车,同比增加80%,但2023年交付量仅增长6%,只有54600万辆,未能达到预期的6万辆。要知道,这个6万还是降过一次的目标,原本极星定下的2023年交付目标为8万辆。车卖得不好,公司的经营状况自然也并不理想。2023年前三个季度,极星毛利润为2121万美元(约1.5亿元),同比减少63%;并且亏损增加,净亏损为4.68亿美元(约33.7亿元),同比增加130.3%。如此惨烈的经营状况让极星不得不先开始自救。先表示要加倍削减成本以提高利润率,还要减少对沃尔沃和吉利的依赖。后来调整业务重心,开始看重中国市场;今年开年还裁员450人,约占员工总数15%。但正在极星内部动荡之时,更大的变动发生:靠山之一的沃尔沃准备抽身了。今年2月沃尔沃就宣布,以后不再给极星提供资金,并且要减持股份,减持的部分主要由吉利接手。有意思的是,在沃尔沃宣布减持极星后,股价暴涨30%,算是印证了曾有分析师说是极星拖累了沃尔沃。而尽管重要股东在抽身,车还是要继续卖。毕竟极星的目标是要在2025年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年产量达到15.5万辆。销量增长的重任自然就交给了今年开始交付的极星4,还有准备在海外市场上市的极星3,上市前的降价是保销量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就要看看,大幅降价后的极星4,市场是否买账。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爱玛,抄底了一家新势力

爱玛,抄底了一家新势力 而且曾经的知豆汽车风光无限,2012年就已经出海卖车,三年后,还以2.3万辆的成绩当上国内纯电动汽车销冠,2017年就取得了其他新造车羡慕的“双资质”,但好景不长,2019年就走向了挂牌拍卖的结局。财联社报道称,在知豆汽车复活的过程中,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及爱玛科技董事长张剑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产品发布后,大概率会借用爱玛电动车的销售渠道。01吉利、爱玛联手从这次重整情况来看,知豆汽车的新车由兰州知豆生产、销售,但重整后的知豆的投资主体变成了南京知豆。有意思的是,在南京知豆的董事会中,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任董事长,其余五名董事为张剑、吉利集团的高管戴庆和齐伟华、金沙江资本潘晓峰,以及兼任总经理的鲍文光。另外,南京知豆的全称为“南京知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其最大股东持股84.2%,是一家名为杭州吉铖企业管理咨询的公司。杭州吉铖成立于2023年5月,背后也有着五大持股方,分别是浙江吉利启征、爱玛科技董事长张剑、知豆创始人鲍文光及杭州吉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是36.1%、36.1%、27.1%和0.6%。从股权关系上就不难看出,吉利启征和爱玛的张剑都是其最大投资方,但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吉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淦家阅。而吉利启征也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法人为淦家阅。而且就在不久前,吉利启征还从浙江吉润的手中收购了吉利睿蓝汽车45%的股权,作价5.04亿元。不仅如此,吉利启征还是吉利旗下唯一换电品牌易易互联的母公司。这么来看,吉利启征在吉利体系中算得上核心子公司。一般在企业破产重组的过程中,最缺的就是资金,显然在知豆的重组过程中,吉利和爱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除了给予资金支持,财联社的报道称,重整后的知豆在研发、供应链、销售渠道等也整合了吉利和爱玛的资源。这意味着爱玛凭借三万家的门店以及年销千万辆的市场规模,不仅可以降低知豆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加速拓展销售布局。其实刚开年,知豆的“复活”就有征兆,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一月,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0亿人民币增至约14.2亿人民币。而且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79批申报目录上,知豆汽车旗下全新车型知豆彩虹的申报图已出现。新车定位纯电动微型车,采用2门4座布局。动力方面,新车搭载最大功率为20kW的电机,电池采用的是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对手直指五菱宏光MINI EV。不仅是新车公示,在第三方招聘软件上,“吉利科技集团”开设了渠道培训岗、渠道审核岗、经营管理岗、新媒体营销岗、供应商采购质量岗等多个岗位,后面都备注了“知豆汽车”的信息,而且部分岗位的工作地点为兰州市永登县兰州新区。这一地址,正是知豆整车工厂的所在地。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曾经消失的新势力马上就要回来了。02成也微电,败也微电成立于2006年的知豆汽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知豆汽车隶属于新大洋机电集团,总部位于甘肃兰州,从2006年开始到今天,知豆也有18年的历史了。2001年,新大洋机电成立,创始人为鲍文光,起初从事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电机、控制器和核心零部件(三大电、三小电)的生产,以及模具开发等业务。2005年,新大洋开始谋求转型,鲍文光想到了比两轮车更有技术含量和价值的纯电动汽车。第二年9月,新大洋成立子公司台州新大洋电动车有限公司,开始正式研发四轮电动车。2008年8月,四轮车项目组从台州新大洋电动车公司独立,升级组建电动汽车项目组,拉开“知豆时代”序幕。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是抢占到先机,知豆因为较早涉足纯电动车市场,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刚发展的那些年,吃到不小的红利。2012年,知豆的整车产品通过了欧盟E-Mark和CE认证,10月,第一台知豆微型电动汽车成功下线。同年年底,首批下线车辆,1000辆知豆全部出口欧洲。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知豆D1,凭借两座式的设计和小巧灵活的车型,成功打开了微型车的市场。在2014年末到2015年初,新大洋与吉利汽车、金沙江创投共同出资成立了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并在兰州建立了生产基地,以开拓国内市场。2015年,知豆的经典车型D1、D2相继上市,D2一度成为国内单车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当年知豆的销量突破了2万辆。2024年的今天,一些新势力还没获得造车资质,而知豆汽车早在2017年就拿到了“双资质”,凭借A00级的纯电小车,在彼时还未风起云涌的新能源市场大放异彩,从2015开始,连续三年知豆汽车的年销量都突破了2万辆。2017年更是知豆汽车的巅峰时刻,年销量达到了4.3万辆,同比增幅高达79%。在当时的国内新能源车企中,销量仅次于北汽新能源,并且还在出口欧洲等国家。彼时,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不断出台,支持和补贴也不断加大,知豆汽车也靠着时代的红利大赚,市场估值甚至高达80亿。只不过,成败都系于微型纯电车,同样是在知豆高光的2017年,国家宣布将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高了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至250km,时速则提高到了100km/h。而公开信息显示,当年知豆汽车搭载的是72V/150Ah的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最高时速可达80km/h,在还没有快充技术的时候,充满一次电需要6个小时,续航仅为160公里左右。这对知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最先反映在了销量上,从2018年开始,知豆汽车的销量急剧下降,全年销量降至1.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65.1%。到了2019年,知豆汽车上半年仅卖出了2005辆,就此开始走下坡路。达不到补贴标准,使得知豆少了一大笔收入来源,而后,知豆又经历了工厂停工、裁员、欠薪等一系列风波,最终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创始人鲍文光也被限制高消费。负债18亿的知豆汽车最终在2019年进入破产重整,股权被拍卖,先后有多方重整投资人接洽,但最终并无人接盘,直到进入2024年。03两轮升四轮的升级战5年过去,知豆面临的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年前,上汽通用五菱在成都车展期间正式发布了宏光MINIEV,一款车长3米、续航120km、售价不到3万元的微型纯电小车,上市后一炮而红,曾先后七次登顶全球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市场份额占比一度高达75%。一时间微型电动市场迎来一片繁荣,长安、吉利、东风等多家车企推出了同级别车型,但时至今日,微型车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就连霸主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增长也逐渐放缓,2023年全年,五菱宏光MINI EV共售出237863辆,月均销量约2万辆,乍一看还是很多,但其实远不及前两年动辄3、4万辆的月销量,下滑幅度超50%。2022年,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是55.4万辆,仅用了不到三年,销量就突破百万。只不过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浪潮之快,价格战之狠,让五菱也措手不及,为了挽救销量颓势,五菱曾多次对MINI EV做出价格调整。五菱宏光MINI EV最新的2024款售价是4.18万和4.68万,续航分别为170km和215km。按照目前的信息,知豆的新车仍然是A00级纯电小车,搭载一台27马力的电动机,采用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池,单看这些信息,并不能保证有出色的竞争力。那知豆复活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在知豆破产重组的过程中,曾遇到过一次“伯乐”,当时一家名为“ST银亿”的房地产企业曾发布公告,表明打算当知豆汽车的重整投资人,不过双方最终的合作并没...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