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Fed褐皮书:忧虑银行业 美贷款量和需求普遍下滑 ||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褐皮书: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贷款大幅下滑

中国褐皮书: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贷款大幅下滑 中国褐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贷款今年第三季大幅下滑,预计官方将避免推出重大刺激措施来提振信贷。 据彭博社星期二(10月17日)报道,研究机构中国褐皮书国际(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一项基于4000多家中国企业的调查发现,今年7月至9月中国企业贷款已降至2012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 报告称,企业贷款下滑十分显著,“与冠病爆发前相比,实在太少了”。 中国央行上周也发布了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官方数据显示,9月中国企业贷款增加约1万6800亿元(人民币,3144万新元),同比少增2300亿元,降幅为12.2%,显示企业贷款仍相对疲软。 中国褐皮书分析师指出,中国央行今年一直推出货币宽松政策,但对信贷的影响有限。 但分析师也表示,借贷下滑可能是政策的预期结果,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第三季有所改善,“制造业并不繁荣,但肯定也没有陷入困境”。 报告还指出,中国零售业第三季的收入、利润和门店扩张情况好于2022年,但与今年第二季相比陷入停滞。

封面图片

Fed主席鲍尔暗示「停止升息」:银行业紧缩造成经济压力!

封面图片

中国银行业加紧提供贷款用于国家购买未售出房屋

中国银行业加紧提供贷款用于国家购买未售出房屋 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指示地方分行提供贷款 中国房地产危机削弱了信心和增长 中国的大型银行正敦促分行经理向购买未售出房屋的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以迅速支持上周公布的政府住房救助计划。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国有银行正指导分行经理以购买的房产作为抵押进行放贷。工商银行未回应置评请求。 这些指令主要是为了清理过剩的房屋库存,凸显了解决国家房地产危机的紧迫性。鉴于房地产估值的不确定性以及国有企业产生回报的能力,银行面临重重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表示,将建立一个全国性计划,释放3000亿元人民币(约合415亿美元)的低成本资金,以帮助国有企业购买未售出的房屋。支持计划还包括降低购房者的首付要求。 这些央行资金将转化为总计50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资金将以1.75%的利率提供给21家银行,贷款设计为一年期,可以滚动四次。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将主要集中在提供并购贷款,利率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目前,银行对国有开发商的年化贷款利率约为4%,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则是其两倍。 知情人士表示,尽管员工也被提醒要进行尽职调查并确保贷款按预期用途使用,但尚不清楚这些指示是否会导致贷款的大幅增加。并购贷款是为国有企业收购负债问题开发商的困境项目提供的。 来源:

封面图片

内地去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62%

内地去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6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统计与风险监测司负责人刘志清表示,展望今年,内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加上新型城镇化、绿色转型等形成发展增量,为银行和保险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他认为,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相信银行业有望持续保持稳健发展趋势。当局数据显示,去年内地商业银行净利润2.38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3.2%;拨备覆盖率205.1%。截至去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2%,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万亿元。刘志清认为,银行业去年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银行连续多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力度,激活大量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他提到,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引导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重点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著力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24-01-25 17:56:44

封面图片

中央社缓解银行业危机 Fed联手多国央行提升美元流动性 ||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国央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据中国央行官网,央行星期一(11月27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报告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保持物价水平合理稳定。 报告还提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有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彭博社的报道称,外界担忧中国的通缩实质上已推高经价格因素调整的借款成本。近几个月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不断加深的通缩压力,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人们担心通缩会推动实际债务负担上升,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根据彭博社近期的一项调查,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在今年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后,要到明年初才会再次调降利率。 2023年11月28日 7:53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