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一生有多难1.买过车,才知道,车只是个代步工具

普通人的一生有多难 1.买过车,才知道,车只是个代步工具 2.买过房,才知道,30年的房贷是多么的长,自己生活是多么经受不起任何风险。 3.做过生意,才知道,全年真的无休,不是不能休,是不敢休。 4.买过电视,才知道,电视不能直接看的,还要接网络的,接了网络还得买会员的,买了一个会员还是不够的。 5.当过领导,才知道,每天有忙不完人情世故,操不完的心。 6.结过婚,才知道,嫁谁都后悔,娶谁都会腻。 7.去过工厂,才知道,白天8小时上班是多么的幸福,职业危害是随处可见的。 8.送过外卖,才知道,风里来,雨里去,慢一点就容易被责备,扣款,甚至会被辱骂。 9.去过大城市,才知道,学历不高,连落户的资格都没有。 10.吃了很久泡面,才知道,那些说泡面没有营养的人,他们根本就不理解我都到了吃泡面地步了,真不在乎营养均衡了。 11.有了孩子,才知道,孩子带给自己的快乐是别的事替代不了的,那些孩子出事的视频真的不敢看下去。 12.父母去世,才知道,自己会突然就变 无根的人,哪里都不是家。 13.做过厨师,才知道,节假日跟我没有关系,每天拿个20来斤的锅在不停的抛,受不了苦,真的别进来。 14.做过火葬场工作,才知道,不让家属看火葬过程,是为了家属好,真怕家属受不了处理过程。 15.开车出过事故,才知道,一点小小的剐蹭少则几百块,多则10几万,豪车真的是路上让你破产的定时炸弹。 16.看过直播买东西,才知道,冲动消费就靠它,真的很多东西买回来就后悔。 17.开始用现金,才知道,钱在手上流逝的感觉,在手机上真的就是一堆数字,一点不心疼。 18.买过笔记本电脑,才知道打游戏不舒服,看电视还不如手机方便,没有工作需求,别买。 19.装过修,才知道,瓷砖要好好选择,不然就毁房,尽量不要选择太暗的,不然白天都很黑。 20.去小火锅店做过,才知道,里面的食材和卫生,真的,劝你们少吃一点。 21.做过幼师,才知道,很多地方的幼师工资2000来块,对幼师人员要求低,不交社保,寒暑假没工资。 22.做过记者,才知道,很多采访都是有稿子的,采访的时候会在后面举给你看到,照着念就行。 23.生过孩子,才知道,新生儿科很贵,现在生意不好,不管正不正常,只要家长没经验问医生,就送新生儿科,坑过多少宝妈就不多说了。 24.做过老师,才知道,上课才是最轻松的时刻,家长群。也不想布置任务,有几个人会为自己找事,都没办法。 25.银行干过,才知道,家属去世,有密码就直接取,不要说去世了,不然一套程序下来非常的麻烦,跑断腿都不一定取的出。 26.开过大货车,才知道,我们拉的东西很重,有些货物不能急刹车,我们盲区很大,小车在我们面前就是玩具。 27.开过废品站,才知道,我们利润大,投资少,我们是当代最不起眼的富人。 28.开过理发店,才知道,我们的剪刀很 贵,我们收费贵,那是因为竞争大,你没看到满街的理发店嘛。 29.当过招聘,才知道,工资3000-6000就是3000,工资面议就是工资低,弹性工作制就是要经常免费加班。 30.拍过婚纱照,才知道,套餐外的照片收费是很贵的,而且买回来又不会再去看一眼 了 普通人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被人为设计出来的,普通人是富人最大的财富,被富人算计、牵引、蒙上眼睛,不懂人性,不知道自己的弱点,更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通过人性弱点给你挖坑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普通人的一生该如何破局?

普通人的一生该如何破局? 班加西的高格的回答 普通人还破局,破啥局,怎么破这个“破局”吗? 要“破”局,得先有局吧,能有一碗饭就不错了。 除了变强,比别人强,无路可走。 解决的方式是通过比别人更能吃苦。 解脱的方式是不把苦当苦。 解决的关键是在于找方法。 解决的根本在于获取更大的智慧。 1.真相及核心逻辑。 这个世界的真相是: 强者通杀,赢者通吃。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归结为四个字:大爱不爱。 世界对我们的爱,就是逼着我们变强。 先别说你想不想吃苦。 你想成就人生是吧? 那么, 你觉得比别人强更能成就人生呢? 还是比别人弱更能成就人生呢? ok。成就人生,就要比别人强,这个恐怕无人反驳吧。 别说弱者就不能生存吗?我们说的是成就人生。 想变强,就两句话:忍人所之不忍,能人所之不能。 你要是不想吃苦,还想变强,就别往下看了。 这是你和变强的缘份。 2.吃苦与变强的辩证关系。 一是吃苦不一定变强。 吃苦的人很多,变强是个稀有品种。 我们暂时把“吃苦=努力”。 南辕北辙,是不是努力,是不是吃苦。 方向,方法,方式。 你用错误的方式刷题,不能有效提升成绩吧? 二是变强一定要吃苦。 变强,就要有所超越。 超越就要有所付出; 达到超越,必然要做自己从未做到的; 从而实现别人做不到的。 这种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叫相对的“强”。 不付出,就想得到,那叫痴心妄想。 不超越,就能变强,那是原地踏步。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三是变强不一定非得吃苦。 其实,这句话应该是变强不要盲目吃苦。 老话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吃苦与成为人上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当然,不排除通过吃苦能成为人上人的可能。但前提是你能在两者之间建立必然联系。 不信你看,这个世界上是吃苦的人多,还是人上人多。 仅靠盲目吃苦,是不够的,应该认真研究。 世界上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如果我们要实现一件事,就要努力,认真地去研究去实践。 想学习好,不只是要认真把作业做好,而且认真研究怎么能够把学习或把某一知识点搞通搞好。 想教育好孩子,就要研究怎么教育孩子,学习和立身,想要孩子将来就业好,就要从现在开始研究就业形式。 想工作顺利或有成就,就要认真研究所从事的工作行业或业务,要么搞好,要么把工作成本降下来,提升效率。 认真研究里面有出路,我们不是要做成全世界或全单位第一,只要我们比别人好一些,我们就没有那么难受。 其实我们要的就是这些,而需要实现的也就是靠这些。 努力是必须的,而努力的目标不应该是僵化的,不应该是自伤的而应该是自洽的。 承认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改变不了这个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才能更好地努力。 我们仍然要以改变周边世界的心去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 果我们偶然能够现实,一切不过是运气使然罢了。 3.觉悟智慧,不觉吃苦,而能成就人生。 吃苦,努力,死磕。需要警惕。 要吃苦、要努力,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极容易陷入简单粗暴的范畴。 觉得吃苦就是不断的努力下去就行了,其实要找方法,要探求智慧,不能盲目的努力甚至坚持。 要搞好学习,不停地刷题是不是就行了。 要做好一件事,不停地重复是不是就行了。 生活难处,可能不只在于坚持地重复,而在于: 视野的广度; 思维的深度; 认知的穿透。 1)所谓视野的广度,其实就是找信息的问题。 这个世界有很多信息有用,我们却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有用的信息可能就在身边,我们却看不见。 2)所谓思维的深度,其实就是用信息的问题。 我们找到或知道某一信息有用,但如何去用,取决于我们能看到什么层面的问题。 同一道题,教了方法,有的学生很快就做出来;有的半天做不出来,因为思维程度不一样。 3)所谓认知的穿透,其实是综合运用信息的问题。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信息和知识的运用,需要综合、融合、联接,关键在于打透各类信息之间的通道。 比如,《论持久战》。 量变达到质变,不是数量的堆积,而在于本质的穿透。 我们要找方法,要研究关于学习方法的方法。 这些都需要通过智慧去达成。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班加西的高格)

封面图片

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只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

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 只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 对方身上的各种各样的缺点 反而会让我们觉得 对方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不必刻意把自己 伪装成一个看似完美的恋人 理想中的好的恋爱 用一个关键词讲 是「合适且开心」 #朋友圈背景

封面图片

普通人的一生该如何破局?

普通人的一生该如何破局? 盐选成长计划的回答 21 世纪的生存法则,不是进工厂,也不是当白领,更不是进体制内。 普通人如果想逆袭: 千万千万要抛弃「白领视角」,要学会用「老板视角」看问题。 失业和铁饭碗 失业现象 公元 1380 年,洪武十三年,大明朝的宰相们发现自己「失业」了。 就在这一年,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废除了持续 2000 多年的宰相制度。 从此以后,朱元璋将直接面对六部百官,再也没有中间人赚差价。 大明朝的宰相们有没有惴惴不安?有没有抱怨连天?好像并没有。 没有了宰相们的预审,朱元璋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到了朱棣,勉强还撑了一撑;到了第三代就不行了,于是宰相制度又偷偷恢复了,只不过不叫「丞相」了,叫「内阁大学士」,权力还比以前更大了。 宰相制度不能废除,是因为让皇帝每天工作 14 小时,他根本承受不了,必须有一个助理。 换言之,宰相存在的土壤是文牍繁重,只要土壤存在,就一定要有宰相。 草原 在中华文明 2000 多年的历史当中,很多时间都是在和草原游牧民族搏斗。 匈奴、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室韦、女真……中原王朝取得了无数胜利,燕然勒石、亡胭脂山都好几回,可是始终无法将游牧民族根除。 因为中原/草原的势力分界线,地理上就是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也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出了张家口就是草原,无法耕作,养不活农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自然习惯骑马生活。 生产力得不到改善,中原王朝是不会对草原有野心的。 后来的故事就简单了,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工业革命。 有了铁路科技后,铁路可以一直通到库伦(乌兰巴托旧称)了。 有了铁路做经纬网,游牧民族再也没有威胁,因为时代变了,草原轻骑兵的土壤不复存在。 清朝后期,还有一股势力大得吓死人,足足有几十万人,而且素质优良,组织严密,它就是漕帮。 当时的清政府也对漕帮极为忌惮,几次三番想要予以瓦解或控制,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漕帮还是那么多人,而且自发围绕着几个「龙头」形成了紧密堂口。 可到了清朝晚期,不等清政府动手,漕帮居然烟消云散了。 因为技术发展,大轮船出现了。 从江南到北京,走海运更省钱,京杭大运河一经荒废,便不能复起,运河都没了,漕帮自然也就散了。 司空 世人对于力量,往往缺乏真正的了解,分不清虚名和实利,自然也就分不清宰相头衔和构成宰相的力量。 宰相无非一个虚衔,封谁做宰相仅仅是皇帝的一句话。 有时候,一些很高的职位却一点权力都没有,比如太傅、太师、司空。 有些时候,宰相又有可能是非常强势的。 曾国藩只身入北京,功高而不震主,61 岁善终,这背后不是慈禧的心慈手软,而是他背后有整个湘军。 湘军既然没解散,谁敢动曾国藩半根毫毛?所以,当宰相背后的力量是他身后的势力时,则宰相就是无敌的。 台面上的人物可以换,但土壤是永恒的,树大根深。 真正的铁饭碗 这篇文章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讲历史,前面的内容只是铺垫,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是职场和情感。 什么是铁饭碗?很多人把铁饭碗理解为文凭和职位,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比如说,你家里年迈的父母,对你人生的期待肯定是:读个好大学,拿个不错的文凭;找一家承认你文凭的公司,找一个好工作;公司里混个头衔,社会有面子;在公司里拉帮结伙,尽量把根扎下去。 如果把你的父母作为原型,观察他们的人生轨迹的话,你会发现,他们这一代的办公室政治已经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一个眼神、一个语速都可以研究十七八次。 可能你父母在单位里可谓是树大根深,没人能把他们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剔除出去,然后有一天,企业倒闭了,他们扎根宿主一辈子的寄生虫囊整间工厂,被人一锅端了,他们下岗了。 你的父母之所以结局这么惨,是因为他们混淆了一个概念。 他们追求的是「宰相的名头」,而不是「宰相背后的力量」,于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他们费尽心机,花一辈子追求的那些职务,其实是最没有力量的。 当然,他们也踏空了房价。 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竞争无所不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竞争就没有停过。 因为竞争,所以所有的系统都要竭尽全力削减成本,增加产出,激发创新。 整条供应链上面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打磨,打磨,再打磨。 对效率的追求使得链条上每一个臃肿的环节都不能够忍受。 20 世纪 90 年代,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搞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40 岁裁员」,让当时的国人颇为震惊。 辛辛苦苦熬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凭资历混到了中级经理,却在 40 岁的时候收到一纸裁员令,让你到人才市场另找工作。这一切皆因为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盐选成长计划)

封面图片

”我只是普通人” 郭市长否认拥有跑车 曾拥有直升飞机

”我只是普通人” 郭市长否认拥有跑车 曾拥有直升飞机 菲律宾丹辘省(Tarlac)Bamban镇市长郭爱丽(Alice Guo,译音)近日接受菲律宾媒体ABSCBN专访,否认自己拥有一辆豪华跑车,并表示自己是该省的一名普通公民。 此前有报道称,郭市长拥有的3300万迈凯伦跑车在2023年12月在的车展中获胜。 郭市长对此表示:“这实际上只是一个车展的小比赛,Concepcion市长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们捧场出席了比赛。但参赛的跑车不是我的,是我向朋友借来的,纯粹只是想让民众开心。” 她在采访中也否认与菲律宾离岸BC运营商或网络BC公司有勾结。她表示:“我没有那么有权有势。我是一个简单的公民,我们这里只是二线城市。我没有那么多的关系。” 但她也证实自己在2019年就拥有一架直升机,她说这架直升机用于她冒险性的“空中的士”生意的想法。当被问及她目前是否还拥有这架直升机时,郭市长表示,由于她的生意计划没有实现,她已经在2024年将其出售。 广告赞助 中菲速递菲律宾 信誉之最物流 中菲海运空运 布偶猫舍 种猫均为赛级布偶,纯散养家庭在菲猫舍 开云2024年重磅推出新的直营站-九游娱乐 免费投稿/曝光/澄清@FChengph 今日新闻频道@cctvPH

封面图片

【勇救日本母子的中国女子胡友平去世,普通人这么说】

【勇救日本母子的中国女子胡友平去世,普通日本人这么说】 在胡友平女士离世的新闻下,日本网友的评论主要有两点:「感谢她勇敢舍身保护日本孩子,哀悼她的离世」,「希望日本政府和企业对她的遗属进行补偿」。 以下来自雅虎日本普通网友的发言: -她去世的消息令人非常遗憾。这位女士名叫胡友平,1969年7月出生,居住在苏州。尽管是出于工作职责,她仍以身作则保护了大家。作为日本人,我深表感谢。 -最终还是没能救下她,真的非常遗憾。我要向故人的勇气和英雄行为致敬,并衷心表达哀悼之情。 -这真令人悲伤。 不仅作为日本国民,也作为一个否定一切犯罪和暴力行为的社会成员,衷心赞扬她的行为,并表示哀悼。 虽然我不知道她是出于什么原因从事这项工作的,但是否有办法向她的遗属提供生活补助或慰问金呢? 我也不清楚中国是否有犯罪受害者救济制度。 愿她安息。 -中国也有像胡友平女士这样了不起的人。 希望日本政府能对她的家属表示感谢。 -这样的人不顾自身安危来保护我们,再次提醒我们,并不是对每个国家的刻板印象都适用于所有人。 非常遗憾的是,这位为我们挺身而出的巴士导游去世了。我也希望遭受袭击的日本母子能尽快在身体和精神上恢复过来。 同时,我认为有必要对当时在场、目睹了这一悲惨事件的其他乘客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因为他们在巴士这个密闭且无处可逃的地方,经历了这样的惨剧。

封面图片

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普通人如何解?

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普通人如何解? 漫读的回答 情绪是下一个赛道。至少有三个已经被市场认证过的方向可以尝试:疗愈价值、陪伴价值和优越价值。大环境越是内卷、同质化的时候,越要记住,除了功能价值,你还可以从情绪价值的维度在竞争中突围。现在,人们的压力普遍有点大。 最常听到最多的一类感叹,就是「太卷了」。 前几年,一个老板曾在饭桌上向我感叹:「我们做鲜奶的,太『卷』了。」 以前只要是正经牛奶,哪怕你包装都不设计,都能卖出去不少。 后来产能上去了,人们到处都能买到盒装奶,这个行业就开始「卷」起来了:你的是奶牛,我的是娟姗牛;你的是有机奶,我的是草饲奶……纯牛奶行业硬是从牛种、饲养到加工一路「卷」到底,「卷」到黑,「卷」到大家都不知道还能「卷」什么了。 可是,大家能停手不「卷」吗?不能。 概念还得接着想,品类还得接着细分。 否则,就只能被同质化困死。 那么,在产品上「卷」出了头,做出了一点差异化,就能活下来了吗? 也很难。 竞争是没有尽头的,产品「卷」完,只能「卷」价格。 你说,「卷」到这一步,接下来还能往哪儿「卷」?能「卷」的地方都「卷」了,以前的很多红利也都见顶了,剩下的只有一群前所未有的冷静的消费者。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问题,不如说是一种情绪。 然而,这种焦虑又茫然的情绪有了转机。 也许你听说过多巴胺营销。 万物皆可多巴胺,到处都是多巴胺。 「多巴胺」已经成为一个火遍全网的关键词,微信指数超过 1 亿,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超过 400 万篇,抖音上的相关话题更是播放量超过了 100 亿次。 而伴随这个词的,通常是一系列高饱和度、明亮鲜艳的「多巴胺色」,让人一看就心情愉悦。 高级的莫兰迪灰、等烟雨的天青色这些颜色也很好看,但是,欣赏它们需要消耗心理能量。 人们需要更明亮、更温暖的颜色,从中汲取能量,多巴胺色就是能让人快乐的颜色。 颜色的这种作用不但你能直接感受到,心理学学者们也对其进行过深入的论证。 他们发现,明亮的颜色能引起人们积极的情绪联想,深沉的颜色则能引起人们消极的情绪联想。 然而,对这件事理解更深的,可能是另一拨人消费行业的从业者。 麦当劳、汉堡王、肯德基的 Logo 和店面都使用了大量刺激性强的红色,你觉得这会只是一个巧合吗?当然不是。 同样,多巴胺色在营销里的应用也不是巧合。 最初,「多巴胺色」被很多人关注是因为「多巴胺穿搭」。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所著的《穿出最好的人生》中,有着很明确的情绪功能:通过在服装中使用明亮的颜色,来激发人们大脑中产生释放多巴胺时的愉悦、积极和治愈的感觉。 而这正精准符合很多正默默承受压力、焦虑和内耗的人们的情绪需求,为他们带来了迫切需要的情绪价值。 多巴胺营销的本质在于提供情绪价值。 什么叫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就是用户为了获得某种情绪和感受而愿意支付的价值。 提供情绪价值,正在成为企业重要的机遇。 这是因为,人们面对的挑战越大,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就越大。 下半场要「卷」情绪价值了 情绪价值是一个好东西。 很多人都在说「卷」得很辛苦,既要为了对抗同质化「卷」产品,又要为了降本增效「卷」价格。 而情绪价值刚好可以帮我们在「卷」产品、「卷」价格的过程中缓一口气,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在「卷产品」中缓一口气。 一个产品通常有资产价值、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三种价值。 资产价值基本靠产品的先天属性,比如,一个人买黄金,图的是它明天可能还会升值,这就是资产价值。 功能价值,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产品具备的功能。 比如,一个人买奶茶,图的是它解渴、好喝,这些都是功能价值。 而情绪价值跟这两种价值都不一样,比如,一个人买泡泡玛特的盲盒,图的是打开它前的好奇、打开它时的紧张、打开它后的惊喜,这些就是情绪价值。 现在,想要获得增长,这三种价值该「卷」哪个? 「卷」资产价值?很多时候靠「卷」是卷不来资产价值的,尤其是消费品。 「卷」功能价值?其实,你已经在「卷」功能价值了。 做牛奶「卷」牛种、做奶茶「卷」供应链,「卷」的就是功能价值,「卷」的就是把它做得更好,比你的竞争对手都好。 可是,只在功能价值方面「卷」,空间很有限,「卷」到后来,往往不过是再次陷入「大家都很累、大家都还差不多」的同质化窘境。 怎么打破这样的窘境呢? 开启「卷」的下半场「卷」情绪价值。 去挖掘消费者的情绪需求,用不同方式为你的产品注入更多情绪价值,就是突破同质化、走出「卷」产品僵局的新的机会点。 第二,在「卷价格」中缓一口气。 很多人都在「卷」价格,在上一条新闻里,大家还清一色地卖 30 多元,再一次看新闻,大家已经在推 9 元的产品系列了。 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对自己的降本增效措施也越来越狠。 怎么打破这样的死循环? 这是一个好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没人解过,比如,你还记得 2022 年的两条新闻吗?定价 198 元的冰墩墩毛绒玩具被炒到 2000 元,溢价超 9 倍;定价 219 元的圣诞款玲娜贝儿玩偶被卖到约 3000 元一只,溢价近 13 倍。 为什么都是卖产品,有的只能越「卷」价格越低,有的却能溢价 10 倍左右还被排着队预约抢购? 资产价值方面,大家都是消费品,长期来看不会相差太多。 功能价值方面,也没看到什么办法,明明已经没有什么可「卷」的空间了。 今天,你卖奶茶,对手也卖奶茶;你主打榴莲,对手也主打榴莲;你降价,对手也降价。 然后,你和对手的财报里利润率都越来越低,门店都越关越少。 但竞争还在继续,消费者还在做选择,你还得咬牙撑住,接着「卷」。 可是接下来,还能往哪里「卷」?答案是情绪价值。 冰墩墩和玲娜贝儿之所以能溢价 10 倍左右,肯定不是因为它的功能比其他竞品强 10 倍,而是因为它能让人更开心,甚至更有优越感。 部分消费者是愿意为了一份良好感受付出真金白银的。 而且,因为对良好感受的需求没有上限,人们不但愿意支付,而且还愿意重复购买。 这就是为什么说情绪价值可以给产品带来更高的溢价和复购率。 为你的产品注入情绪价值,你才能跳出「卷」产品、「卷」价格的困局,获得更多溢价空间和可能性。 万物皆可疗愈,增长由此而生 具体来说,如何抓住情绪价值带来的增长机遇呢? 至少有三个方向你可以尝试:提供疗愈价值、提供陪伴价值和提供优越价值。 我们先来说说疗愈价值。 2023 年 4 月,我陪同 20 多位企业家参访泡泡玛特总部,这次调研给了我和所有同行企业家很深的触动。 带着满腹的好奇,我问创始人王宁:「用户到底为什么会一直买你们的玩偶?」王宁说,因为情绪价值。 泡泡玛特有一种玩偶叫 Molly,王宁形容 Molly 的表情是「面无表情」。 当你涨工资了,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时,打开门看到 Molly,你会把自己的开心投射到 Molly 身上,你会觉得她也会为你高兴。 当你被客户骂了,心情沮丧时,打开门看到 Molly,你会觉得她也会陪着你一起难过。 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 因为面无表情,Molly 能够永远与你共情,使你得到疗愈。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走出家门,勇敢战斗,回到家中,疗愈伤口。 王宁说:「很多人买 Molly 就是因为她的情绪价值。」 我问:「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让 Molly 有点功能价值?比如说,做成一个 U 盘呢?」 王宁看着无可救药的我,说:「用户会买几个 U 盘?一个。 因为你只需要一个 U 盘。 功能价值一旦被满足,用户就会停止购买。 而我们的用户可能会买很多各种各样的 Molly,这恰恰是因为 Molly 没有任何功能。 她们只是单纯地喜欢和享受与 Molly 在一起的情绪。」 有用,是功能;喜欢,是情绪。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漫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