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找到将VR头盔缩小到普通眼镜大小的方法

研究人员找到将VR头盔缩小到普通眼镜大小的方法 来自斯坦福大学和Nvidia的研究人员已经合作,帮助开发了看起来更像普通眼镜的VR眼镜。好吧,由于从两只眼睛延伸出来的丝带,它们看起来相当愚蠢,但它们比今天常见的类似护目镜的虚拟现实头盔要平坦和紧凑得多。 "然而,广泛采用VR技术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现有VR显示器的笨重外形以及与此相关的不适感,"发表在Siggraph 2022上的研究论文说。 这些恰如其分的 "全息眼镜 "可以使用厚度仅为2.5毫米的光学器件提供全色的3D全息图像。与传统的VR头盔的工作方式相比,即一个镜头将一个较小的显示屏放大到离它一定的距离,将所有先决条件的部件缩小到这么小的尺寸是VR的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进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新算法让iPhone变成全息投影仪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新算法让iPhone变成全息投影仪 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介绍了一种利用智能手机生成全息图像的实用、经济高效的方法,旨在简化和增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 3D 显示效果,同时避免激光系统的缺点。无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显示器是用于游戏、教育还是其他应用,结合 3D 显示器都能创造出更加逼真和互动的用户体验。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组长 Ryoichi Horisaki 说:"尽管全息技术可以创建出非常逼真的物体 3D 呈现,但传统方法并不实用,因为它们依赖于激光源。激光发出的相干光易于控制,但却使系统变得复杂、昂贵,而且有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在 Optica 出版集团的《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杂志上,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基于计算机生成全息技术(CGH)的新方法。得益于他们开发的一种新算法,他们只需使用一部 iPhone 和一种名为空间光调制器的光学元件,就能再现由两个全息层组成的三维彩色图像。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三维全彩显示方法,利用智能手机屏幕而不是激光来创建全息图像。图为他们的实验结果,其中可以观察到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连续过渡。图片来源:东京大学 Ryoichi Horisaki"我们相信,在未来的视觉界面和 3D 显示应用中,这种方法最终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学元件、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眼睛的潜在伤害,"论文第一作者 Otoya Shigematsu 说。"更具体地说,它有可能提高近眼显示器的性能,比如高端VR头显中使用的近眼显示器。"更实用的方法虽然 CGH 使用算法生成图像,但通常需要激光发出的相干光来显示这些全息图像。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白色芯片板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时空非相干光可用于 CGH。然而,这种装置需要两个空间光调制器控制光波面的设备由于价格昂贵而不切实际。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成本更低、更实用的非相干 CGH 方法。Horisaki 说:"这项工作与我们实验室对计算成像的关注不谋而合,计算成像是一个致力于通过将光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来创新光学成像系统的研究领域。我们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学元件,消除传统光学系统中不切实际的要求。"图为第一作者重松大弥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光学实验装置。资料来源:Ryoichi Horisaki,东京大学新方法通过空间光调制器传递来自屏幕的光线,从而呈现多层次的全彩三维图像。虽然这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对屏幕的非相干光传播过程进行仔细建模,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开发出一种新算法,将来自设备屏幕的光线与单个空间光调制器协调起来。重松说:"使用低相干光的全息显示器可以实现逼真的三维显示,同时有可能降低成本和复杂性。尽管包括我们在内的几个小组已经展示了使用低相干光的全息显示器,但我们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显示器将这一概念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演示这种新方法,研究人员在 iPhone 14 Pro 的屏幕上显示了一层全息图像,并在空间光调制器上显示了第二层全息图像,从而制作出了双层光学再现全彩 3D 图像。生成的图像每边的尺寸为几毫米。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努力改进这项技术,使其能够显示更大、层次更多的 3D 图像。更多层次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使物体在不同深度或距离观看者更远的地方出现,从而使图像看起来更逼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迅雷被安全研究人员爆锤 懈怠回应导致大量漏洞被研究人员公开

迅雷被安全研究人员爆锤 懈怠回应导致大量漏洞被研究人员公开 日前安全研究人员 Wladimir Palant 在自己的网站上手撕迅雷,指责迅雷客户端存在大量漏洞的同时,迅雷对修复工作不积极或者说不愿意与研究人员沟通,最终结果是研究人员在期满 (90 天) 后公布了这些漏洞。从研究人员公布的研究来看,迅雷客户端其实就是一个筛子,上面遍布漏洞,因为迅雷为了尽可能留住用户提供了大量功能,这些功能都是拼凑的。由于漏洞以及相关细节比较多,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下,想要了解所有漏洞及完整细节可以在研究人员的博客中查看。下面是漏洞时间线:2023 年 12 月 6 日~12 月 7 日:研究人员通过迅雷安全响应中心提交了 5 个漏洞报告,实际上报告的漏洞数量更多,在报告中研究人员明确提到最终披露时间是 2024 年 3 月 6 日。2023 年 12 月 8 日:研究人员收到回信,迅雷安全响应中心称已经收到报告,一旦复现漏洞将与研究人员联系 (这应该是自动回复的通知模板)。2024 年 2 月 10 日:研究人员向迅雷提醒称距离漏洞公布只有 1 个月时间了,因为有些厂商会忘记截止日期,这个并不少见,于是研究人员发了提醒。2024 年 02 月 17 日:迅雷安全响应中心称对漏洞进行了验证,但漏洞尚未完全修复,也就是确认了漏洞存在,但由于 shi 山代码太多,一时三刻没法修复,为什么说是 shi 山代码看后面的说明。附研究人员关于迅雷安全响应中心的吐槽:限制仅通过 QQ 或微信登录,这对于国外研究人员来说很难,幸好在底部还留了个邮箱。安全问题一:使用 2020 年 4 月的 Chromium迅雷客户端为了尽可能留住用户并塞广告,直接集成了一个浏览器,这个使用迅雷的用户应该都知道,还集成了诸如播放器等功能。然而迅雷当然不会自己开发浏览器,迅雷集成了 Chromium 浏览器,这没问题,但集成的版本还是 2020 年 5 月发布的 83.0.4103.106 版。这个老旧版本存在数不清的漏洞,漏洞多到令人发指,毕竟已经四年了,有大量漏洞是很正常的,而且有一些高危漏洞,而迅雷至今没有更新。这也是前文提到的 shi 山代码太多的原因之一,对迅雷来说或许升级个 Chromium 版本都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要处理一大堆依赖。安全问题二:迅雷还集成 2018 年的 Flash Player 插件所有浏览器都在 2020 年 12 月禁用了 Adobe Flash Player 插件,这个播放器插件也存在巨量漏洞,但迅雷直接忽略了。迅雷内置的 Chromium 浏览器还附带了 Flash Player版,这个版本是 2018 年 4 月发布的,迅雷甚至都没更新到 Adobe 发布的最后一个安全更新。安全问题三:拦截恶意地址简直是搞笑迅雷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草台班子,迅雷内置的浏览器有拦截恶意地址的功能,包括非法网站和恶意网站等。但迅雷还特别做了一个白名单机制,即域名中的白名单在内置浏览器中的访问是不受限制的,白名单域名就包括迅雷自己的 xunlei.com在初始版本中,研究人员提到任意域名结尾追加?xunlei.com 那就能通过验证,比如 https:// ... 是个大聪明。在后续版本中研究人员删除了上面的说法,但保留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 https:// ./ 可以访问,因为迅雷无法处理 com.安全问题四:基于老旧的 Electron 框架开发迅雷主要就是基于 Electron 框架开发的,但迅雷使用的版本是 830.4103.122 版,发布于 2020 年 4 月份,和上面提到 Chromium 老旧版本情况类似,也都是筛子,这也是 shi 山代码之二,迅雷肯定因为某种原因好几年了都不敢动这些框架版本。上面只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安全问题,研究人员在博客中还罗列了关于插件、API、过时的 SDK 等大量问题,内容比较多这里不再转述。迅雷修复了吗?迅雷并没有直接忽视研究人员的报告,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自己的实例代码页面被访问,说明迅雷的工程师也确实在处理。同时研究人员在 2 月份的迅雷新版本中还注意到迅雷删除了 Adobe Flash Player 集成,但如果用户主动安装了,那还是会被激活。所以可以断定迅雷并没有直接忽视漏洞,只不过由于 shi 山代码太多,一时三刻解决不了,而迅雷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及时与研究人员沟通,整整三个月迅雷除了一个自动回复外,就在 2 月份回了表示还在修复的邮件,既没有提到是否需要延长漏洞公开时间、也没有与研究人员沟通细节。于是到 3 月 6 日研究人员直接公布了所有漏洞,迅雷好歹也有千万级的用户,无论是迟迟不更新框架版本还是懈怠处理漏洞,都会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目前迅雷并未彻底解决研究人员提到的所有问题 (应该只修复了一小部分?),建议使用迅雷的用户注意安全,如果不经常使用的话,可以考虑直接卸载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开发出从水波中获取更多"蓝色能量"的简单方法

研究人员开发出从水波中获取更多"蓝色能量"的简单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将液固纳米发电机的电极移至水流冲击的管端,从波浪中获取更多能量。来源:改编自《ACS 能源通讯》2024 期,DOI: 10/1021.acsenergylett.4c00072研究人员改进的管状波能收集装置被称为液固三电纳米发电机(TENG)。当水在管内来回滑动时,TENG 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些设备还不能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原因是它们的能量输出较低。戴国璋、尹凯、颜俊亮及其同事旨在通过优化能量收集电极的位置,提高液固式 TENG 的能量收集能力。实验和结果研究人员使用 16 英寸透明塑料管制作了两个 TENG。在第一个装置中,他们将铜箔电极放在管子的中心这是传统液固式 TENG 的通常位置。在新设计中,他们在管子的一端插入了一个铜箔电极。然后,研究人员在管中注入四分之一的水,并密封管端。一根导线将电极与外部电路连接起来。将这两个装置放在台式摇杆上,水在管内来回流动,并通过将机械能(水撞击或滑动电极产生的摩擦力)转化为电能而产生电流。研究人员发现,与传统设计相比,优化设计将装置的机械能转化为电流的能力提高了 2.4 倍。在另一项实验中,当水分别进入电极覆盖的管段和流出管段时,经过优化的 TENG 闪烁 35 个 LED 灯。研究人员说,这些演示为更大规模地从海浪中收集蓝色能量奠定了基础,并展示了他们的设备在水下无线信号通信等其他应用方面的潜力。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 VPN 应用的高危攻击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 VPN 应用的高危攻击方法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针对几乎所有虚拟私人网络应用的攻击,迫使应用在加密隧道之外发送和接收部分或全部流量。研究人员将攻击命名为“TunnelVision”。研究人员认为,当连接到这种恶意网络时,所有 VPN 应用都会受到影响,除非用户的 VPN 在 Linux 或安卓上运行,否则无法防止此类攻击。攻击技术可能早在2002年就已存在,而且可能已在野利用。 这种攻击通过操纵为试图连接到本地网络的设备分配 IP 地址的 DHCP 服务器来实现。称为 Option 121 的设置允许 DHCP 服务器覆盖默认的路由规则,将 VPN 流量通过启动加密隧道的本地 IP 地址发送。通过使用 Option 121 将 VPN 流量路由到 DHCP 服务器,攻击将数据转发到 DHCP 服务器本身。安卓是唯一完全使 VPN 应用免受攻击的操作系统,因为它没有实现 Option 121。

封面图片

日本研究人员找到将塑料垃圾转化为化学宝藏的突破性新方法

日本研究人员找到将塑料垃圾转化为化学宝藏的突破性新方法 北海道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通过利用塑料废弃物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来解毒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实现塑料废弃物的再利用。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又解决了塑料垃圾的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和具有经济吸引力的化学工艺铺平了道路。艺术想象图描绘了从塑料纤维中产生的被称为自由基的极高活性分子。图片来源:Koji Kubota 和 Hajime Ito北海道大学化学反应设计与发现研究所(WPI-ICReDD)的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方法,利用普通塑料材料而不是潜在的爆炸性化合物来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重新利用聚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等普通塑料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上图)利用机械力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的一般方案。(下图)利用杂货袋碎片在球磨罐中引发反应。资料来源:Koji Kubota 等人,《美国化学学会杂志》。2023 年 12 月 22 日研究人员利用球磨机(一种在钢罐中快速摇动钢球以混合固体化学物质的机器)进行研究。当钢球撞击塑料时,机械力会打破化学键,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具有高活性的非键电子。这些自由基促进了自我维持的链式反应,从而促进了有机卤化物的脱卤反应,即用氢原子取代卤原子。"使用商品塑料作为化学试剂是有机合成的一个全新视角,"Koji Kubota 副教授说。"我相信,这种方法不仅能开发出安全、高效的基于自由基的反应,还能为利用废塑料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北海道大学化学反应设计与发现研究所(WPI-ICReDD)研究团队的 Koji Kubota 副教授(左)和 Hajime Ito 教授(右)。资料来源:WPI-ICReDD在球磨罐中加入普通杂货袋的塑料碎片并成功进行反应,证明了废塑料的再利用。研究小组还展示了他们的方法可用于处理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剧毒多卤化合物。他们利用聚乙烯引发自由基反应,从一种常用于阻燃剂的化合物中去除多个卤原子,从而降低了其毒性。研究人员预计,由于这种方法在成本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它将赢得业界的关注。Hajime Ito 教授评论说:"我们的新方法使用稳定、廉价和丰富的塑料材料作为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引发剂,在促进开发具有工业吸引力、安全和高效的化学工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这项研究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资助。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斯坦福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 AI 辅助全息成像技术,该技术据称比其研究人员见过的任何技术都要薄、轻和高质量。它能将增强

斯坦福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 AI 辅助全息成像技术,该技术据称比其研究人员见过的任何技术都要薄、轻和高质量。它能将增强现实(AR)头戴设备带入一个新的水平吗? 目前,实验室版本的视野很窄,只有11.7度,比Magic Leap 2甚至微软HoloLens都小得多。 但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成像实验室(Computational Imaging Lab)有一整页都是视觉辅助工具,这些工具表明它可能正在研究一些特别的东西:一套更薄的全息组件,几乎可以安装在标准眼镜框架中,并经过训练,可以投射出在不同深度出现的逼真的、全彩的、移动的3D图像。 像其他AR眼镜一样,它们使用波导,这是一种引导光线穿过眼镜进入佩戴者眼睛的组件。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纳米光子超表面波导”,可以“消除对笨重的准直光学器件的需求”,以及一种“学习物理波导模型”,该模型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大幅提高图像质量。研究指出,这些模型“通过相机反馈自动校准”。 尽管斯坦福大学的这项技术目前还只是一个原型,其工作模型似乎是连接在一个长凳上和3d打印的框架上,但研究人员正在寻求颠覆当前的空间计算市场,该市场还包括笨重的透式混合现实耳机,如苹果的Vision Pro、Meta的Quest 3等。 参与撰写这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的博士后研究员Gun-Yeal Lee说,在能力和紧凑性方面,没有其他增强现实系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标签: #AR眼镜 #斯坦福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