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国际完成“人造太阳”ITER核心部件首件制造

中国领先国际完成“人造太阳”ITER核心部件首件制造 中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周二(22日)宣布,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宣布,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著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 探索开发聚变能源的ITER,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中国承担了其中约9%的任务。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直接面对芯部1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是ITER最关键的堆芯部件,涉及聚变堆建设的核心技术。此前,中国掌握的该项技术率先通过国际认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403秒!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403秒!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第122254次实验!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都大幅度提升,“这为提升未来聚变电站的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奠定了坚实物理基础。”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中核集团承担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主机安装 总工期35个月

中核集团承担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主机安装 总工期35个月 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真空室外形像一个甜甜圈,但是由于尺寸巨大,为了便于安装,整个真空室被分成了9个真空室模块,但真空室模块本身也是三层夹心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40度真空室扇段、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本次中标的真空室模块组装工作就是像穿衣服一样,将真空室冷屏、环向场线圈在装配大厅集成组装到真空室扇段上,然后再整体吊装到托卡马克堆坑内。真空室模块9个扇区,单独完工交付,9个扇区的计划安装总工期为35个月。据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高科技 #核聚变 #能源 #吃瓜

#高科技 #核聚变 #能源 #吃瓜 中国夸父人造太阳突破真空室技术有望实现核聚变能源 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作为「夸父」聚变堆主机核心部分的综合研究设施,其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已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相关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该系统为未来聚变堆的真空室设计及部件安装提供重要实验平台,推动核聚变能源研究再进一步。

封面图片

中国“人造太阳”今年将挑战千秒量级高约束模式

中国“人造太阳”今年将挑战千秒量级高约束模式 据悉,中国开发的核聚变装置东方超环(EAST)被称为“人造太阳”,2007年通过验收,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该设备在2023年4月实现了高功率稳定的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用来探索核聚变能源应用。核聚变是将两个质量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为一个重原子核,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消失”的质量会转变为巨大的能量,而且能量比核裂变更高。聚变能源具有无限、经济、可计划、清洁、安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下人类能够掌握的终极能源形式,甚至会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目前,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太阳能设备零部件的生产设施。中国则能以较低成本生产这类零部件,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供应链,主导着太阳能电

目前,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太阳能设备零部件的生产设施。中国则能以较低成本生产这类零部件,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供应链,主导着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重要设备的生产。近年来,中国在太阳能制造方面的投入几乎是美国和欧洲总和的10倍。

封面图片

中核集团: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核集团: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8月25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  为实现聚变能源,需要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磁约束核聚变中的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典型的先进运行模式,被选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标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升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