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大厂工作的 PM 问我要不要转岗去公益产品,我给他讲了下大厂公益平台的实际工作他就不去了。

#内幕消息 一个在大厂工作的 PM 问我要不要转岗去公益产品,我给他讲了下大厂公益平台的实际工作他就不去了。 互联网大厂公益产品基本是一种永远只有拉新的业务,它大致是这样的: 1. 公司自身拿出 X 亿公益资金; 2. 平台设计一套配捐(羊毛)玩法; 3. 发动第三方公益机构使用该玩法; 4. 获取用户捐款(不是自己拿,是让用户从自己这捐出去); 核心业务指标是配捐 ROI,也就是公司捐 1 元,撬动外部捐 5 元还是 10 元。 然后这里面的关键计数壁垒是反黑灰产,因为你既然本质是一种“拉新活动”,那就会有人试图过来把你的配捐(拉新资金)挖走。 这个岗位工作复杂,钱给的少,成就感低,唯一的优势就是一般团队小,经手的项目份额大。你下次投正经增长岗,可以说自己管过几十亿的项目。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帮我闲鱼代订酒店的,竟然是年薪百万的大厂研究员。

#内幕消息 帮我闲鱼代订酒店的,竟然是年薪百万的大厂研究员。 最近的消费升级,带着一丝乞丐风。来深圳出差,因为要长期在酒店办公,想住好一点,全季亚朵都400多,干脆在闲鱼找了五星级代订,500元可以拿下类似福田老香格里拉、万丽和福朋喜来登之类的。 上次定了万丽,这次定了福朋喜来登,代订大哥竟然来宝安机场接我,开着他的奥迪A6L,我就好奇啊,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指了指某大厂的工牌。 他博士毕业,在大厂做研究员,研究国内XX技术的前沿动向,工作没那么忙,有时候可以溜出来,闲鱼代订,是他的副业。 这个副业的逻辑是啥? 1、他长期出差,因此有各大连锁酒店的高星会员,他可以以个人名义入住,累计积分同时可以保级,有时候甚至可以积分直接换房,而他可以把这个房500元卖给我。 2、他在大厂,可以拿到大厂的协议价,即便不走公司的系统,只要本人和酒店销售发邮件,也可以在外部以协议价入住。 3、他的利润来自两部分,500元卖给我的酒店他一般能拿到420-480的协议价,平均50元一个间夜的利润,4天就是200元。而累计的积分,有时可以直接兑换,就全都属于利润啦。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年薪100万以上的高级研究员,也会在意三五百的小钱,甚至要本人来办理,都愿意。 第二是,他说他自己从来没有住过700元以上的酒店,年薪百万,但谨慎消费,量入为出,专心搞钱。 在车上,听到他们公司开会,都是中英夹杂和XX领域的专有名词,感觉人均博士。 我还问了很多XX领域的问题,他思维缜密,对答如流,但为什么他现在有空闲来做副业?原因是大厂们发现,投入了大量财力之后,学术界的前沿研究对技术应用没什么卵用,保持一个关注就够了,他也因此成了一个闲职。 世界真有趣。 我好想挣更多的钱,得以看见世界的神奇和参差。

封面图片

报告:小红书等“新一线厂”崛起 比大厂支付更高薪酬

报告:小红书等“新一线厂”崛起 比大厂支付更高薪酬 中国招聘平台脉脉高聘星期一(9月4日)发布《2023泛互联网行业人才流动报告》指出,大厂招聘规模收缩,以小红书、米哈游为代表“新一线厂”异军突起,因业务发展势头强劲,招聘需求显著增长,并愿意为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回报,五万元(人民币,下同,约9314新元)以上的月薪岗位占比位列互联网企业前三。 上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求职难度创新高,人才供需比持续上升,达到2.34,平均约五个人才竞争两个岗位。同时,互联网行业出现明显的人才溢出现象,人才流入流出比为0.96。52.31%的从业者转行进入其他领域,比去年增加2.27%。其中,转去电商零售行业的人才占比最高,为12.83%,其次是新生活服务行业(6.63%)和游戏行业(6.44%)。 报告指出,近三年,泛互联网行业新发岗位的平均薪资呈现略微下降的走向。从2021年的40402元下降为39905元。但在年薪50万以上的从业者人群中,硬件开发、移动开发、前端开发等核心技术人员,依然取得薪资三连涨。 从整个行业的新发岗位量来看,泛互联网行业招聘需求持续收缩,但不同规模泛互联网厂商间招聘变化显著,同时大厂与新一线厂之间的招聘规模差距逐渐缩小。 2021年,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厂的新发岗位量断层领先,但今年大厂的新发岗位量下降明显,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新一线厂仍保持着稳定上升的招聘量,其中,小红书的招聘指数从2021年的第15名提升到2022年的第二名,且在2023年继续保持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字节跳动;蚂蚁金服和美团的招聘指数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前五名之列。 从不同规模厂商新发岗位的平均薪资来看,互联网新一线厂更愿意为高技术人才买单。从2023年1至6月招聘岗位量中月薪5万以上岗位占比排名来看,米哈游和小红书凭借92.18%和88.56%的比例强势占据第一和第二,竞争资深及头部人才。 ...

封面图片

国民党质疑赖清德老家违建如何公益信托

国民党质疑赖清德老家违建如何公益信托 台湾执政的民进党总统候选人持续延烧,虽然他提出要交付公益信托,改成矿工纪念馆,但被国民党质疑房子没有建筑执照等文件,要如何公益信托。 综合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星期六(12月23日)报道,国民党党团星期五(12月22日)举行记者会,称赖清德上述说法根本就是选举骗术,因为一个没缴房屋税,没建筑执照、使用执照的违章建筑,如何公益信托? 国民党立委林为洲说,赖清德说要把万里老家公益信托,但根本没有办法这样做。根据新北市地政局说法,该处目前只有土地确实存在,虽然有房屋,但并没有使用执照、建筑执照等资料,就像幽灵房屋,要如何将一栋没有列册的房屋信托给他人使用? 林为洲建议赖清德,解决之道是拆掉违建,让土地给公益团体使用,盖一个合法建物供博物馆用,指公益信托是假议题。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指出,赖清德声称要公益信托,绿营侧翼立刻配合操作,把信托操作成等于“捐”,以为这样就翻篇了。其实,这是骗人的,因为赖清德的财产本就要信托,且信托后所有权仍他在手上。 民众党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黄国昌则质疑,依《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第七条规定,副总统本人不动产,应自就职之日起三个月内交付信托。赖清德没有依法交付信托,明显违法。 民众党批评,唯一不交付信托的借口是,违建属于“信托业依法不得承受之不动产”,那赖清德如何交付公益信托? 2023年12月23日 2:01 PM

封面图片

#私密 #树洞 我是一个Java开发工程师,工作7年多了,在目前的公司做了5年多,现在想换一份工作,找朋友内推一个大厂,反馈说第

#私密 #树洞 我是一个Java开发工程师,工作7年多了,在目前的公司做了5年多,现在想换一份工作,找朋友内推一个大厂,反馈说第一学历专科,简历通过不了,很失落。第一学历我改变不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不是混子,工作7年多来没有懈怠,一直都在努力提升,在目前的公司也是属于靠前的,几乎每年都能拿奖)

封面图片

科技大厂将员工推向极限

科技大厂将员工推向极限 在最近一次与办公室员工的视频会议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鼓舞士气的讲话中加入了一句警告: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博的人,这家公司永远不能容忍。刘强东对与会者说:“我们也有其他同事,我们也有员工,他其实更多在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业第二,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每个人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你是路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中国工程师从未享受过类似硅谷同行的福利,马云曾说 996 是一种福报。随着中国科技大厂面临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新现实,它们的市值自 2021 年以来蒸发了大约 1.3 万美元,高管们开始重新回到节俭的创业时代。为了提高效率,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科技巨头自 2021 年以来裁员数万人。腾讯高管承认,在招聘时他们增加了“低成本的人才”,意味着更年轻的员工。年长的员工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年龄 35 岁以上员工面临更高的裁员风险以及更艰难的就业市场。 via Solidot

封面图片

大厂离职居然也成了流量密码 这些年轻人赚到钱了吗?

大厂离职居然也成了流量密码 这些年轻人赚到钱了吗? 善整活者,还会以表情包和横幅添色。工作是职场人生活的主旋律,离职发 “ 朋友圈 ” 纪念下,其实很正常。只不过,这类内容似乎多到有点过头了,由此衍生的花活都能凑出好几个系列:火速蹿红的大厂离职,俨然成为一个新赛道。有自称离职博主的,有谈论离职博主赛道是否拥挤的,还有诞生了一批专门观测离职博主的博主。互联网不缺赛道,懂科技的可以走科普赛道,对财经金融特了解的可以做财经赛道,即便只是特别能吃,也可以去吃播赛道,但大厂离职这个词太垂也太小众了,这真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发财之道嘛?我决定研究研究。在研究是否能赚钱之前,需要弄清楚的是,为啥离职也能演变成赛道?其实这事不难理解。互联网大厂就是打工人的 “ 耶路撒冷 ” ,自带流量加成。普通人对大厂薪资福利有向往,对大厂工作生活有窥视,而大厂员工离职后会迈入什么样的生活?除了千篇一律的上班以外,人生是否会有另一个问答?也是无数职场人好奇的。如此种种,让这类内容往往阅读不俗,猛一点的,甚至点赞能成千过万。有需求就有供给,一篇 “ 大厂拜拜,月薪 X 万,还是决定不干了 ” 火了,互联网人就会炮制百千篇同类型推文蓄势待发。那么,这些大厂离职员工在自媒体上生存的到底好不好呢?我点开了这些 “ 离职推文 ” 背后的账号。账号运营者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初窥门径,虽然靠工牌火了一把,但很多人并没有规范化运营的想法。自媒体账号更像他们的日记本,记录自己离职后的生活。离开大厂后,他们跟普通人没差,继续去下一家大厂打工的,出去旅游散心的,也有人正在困扰,下一份工作在哪。有个前程序员小哥,没事还会跑跑外卖。但大厂之间,也确有不同。字节离职员工,好像特别喜欢环游世界,给我一种 10 个离职员工 4 个在旅途中的感觉。腾讯的离职博主,怎么都喜欢去香港重启人生啊?想想也是,毕竟腾讯总部在广深,不少员工之前就读于香港嘛。第二种,进阶尝试,有意识的进入离职赛道,经营自己的账号。在这一阶段,字节和阿里保持了卷王底色。阿里的离职博主,特有运营的意识,讲究打法,有人的主页内容几乎都以大厂为主题,也有人从发的第五篇推文开始,账号栏目就已经基本设计好了。有人在离职推文的底部,就宣告自己将通过自媒体创业,阐明自己的创业模式。有人不但宣告,还会更进一步,进行社群引流。对于这些博主而言,最为常见的变现方式,是定位为职场博主,再通过面试辅导等变现。阿里非常有特色的一点是,很多离博( 离职博主简称 )的变现选择是勇闯义乌跟各种代工厂。字节的离博,除了职场以外,比较常见的经营领域是旅游。别问,问就是环游世界,环游中国。就离职推文的关注度而言,字节、腾讯、拼多多、阿里、华为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属于第一梯队。尤其是字节的离职推文,点赞互动上千较为常见。与之对比的是,同为互联网大厂,有些离职推文比较常见的点赞互动值仅有一两百左右。那么,他们在自媒体上生存的到底好不好?抱歉,这不由一篇推文决定。的确,当 “ 大厂 ” 、 “ 月薪 X 万 ” 跟 “ 离职 ” 、 “ 裸辞 ” 以及 “ 自由 ” 这些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天然会产生矛盾感,引发羡慕、共鸣与向往。但流量上的成功是大厂标签与算法所带来的,而不是内容本身的成果。所以,很多因为离职推文一炮而红的博主,后续推文数据泯然众人。更别提惨淡的商业化数据了。是的,虽然大厂离职这一关键词有流量,但这一人设无法商业化。据我观察,那些真能以离职为起点,打开自己自媒体天地的账号,都有着自己深入钻研的某个领域,这也是第三类博主。@Claire 茶仔,从字节离开以后进入了半导体,主页虽然聊过离职,但以美妆护肤为主,笔记一口价已经卖到了 4500-5000 一条,每个月都有稳定的商业广告。还有从阿里裸辞的 @ 卷毛小狗,她所擅长的是手工领域,离职推文的流量甚至没有平时流量多,同样每个月固定有广告投放。更猛的还有阿里前女程序员 @ 小豆芽儿,在离职之前,她就凭借大厂女程序员 vlog 就已经收获了不少粉丝,生活记录也是超好恰饭的一个分区。所以,即便是离职赛道,真正能赚到钱的还是那些有内容、有人设、有经营的博主,离职推文对于他们只是点缀。自媒体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这么多大厂离职人涌入呢?互联网大厂的高压环境,不断加速的工作节奏,总是需要提升和复盘,一方面意味着快速成长和世俗上的体面,一方面代表着永无宁日的生活。什么叫永无宁日呢?在@小豆芽儿 的离职推文里是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是 “ 频繁的胸闷胸痛喘不上气 ” ;在@库尔勒香梨 的笔下,是高强度工作后回到家的疲惫和相顾无言;还有向上管理, PUA ,嫡系,摘果实等等。。。与其从一个大厂跳到另一个大厂,去看其他环境是否能兼顾生活和工作。也许成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才是脱离班味最简单的途径。而且这活上限高,能做起来,回到每月 X 万的收入完全没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大厂这一身份就成一根救命稻草,每个人都想来抓一下。但相信,很多离职博主已经深刻感受到了,赚钱哪有这么轻松?作为一枚自媒体老司机,我也想小小提醒一下大家,如今的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行当。你能想到的内容都有人在制作了,赛道拥挤,竞争激烈,其中不乏有毅力、有才华的人。就连杀虫整活这个赛道,都有人在做 ↓对了,这位博主 @好奇五先生,也是大厂离职出来创业的。其次,做自媒体根本没有大家想得那么轻松。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人天赋异禀,随便写写也能一炮而红,但对于绝大多数人,做自媒体跟上班没差:每天琢磨选题,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研究市面上的爆款话术。这样的内容输出,不是一两周,而是以年为度量,写作时间久了,后期根本想不到选题,愁到拽头发。凭借 “ 大厂、离职 ” 就能被算法临幸,收获成千上万的点赞,这事的确令人头晕目眩,能让人误以为自己站上了成功的起点。但当你全力投入、认真产出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毫无动静的粉丝数,个位数的互动,才是多数人的常态。那一篇的火,只不过是烟火罢了。是算法带给你的错觉。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