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药物滥用昨天的微博引发了很多争论,今天我再说清楚一点。当然,我知道不接受的人永远不会接受,但是需要科普的时候,我还是会说。

再谈药物滥用 昨天的微博引发了很多争论,今天我再说清楚一点。当然,我知道不接受的人永远不会接受,但是需要科普的时候,我还是会说。 留言:“世卫都说地塞米松有用,你算老几?” 世界卫生组织确实推荐地塞米松给新冠患者,但是只是给需要吸氧的中度症状以上的患者。世卫不建议给轻症患者用激素。 留言:“很多医生都推荐抗生素,你算什么东西?” 任何一种药物都需要用对时间,要不然就是“滥用”。新冠感染,刚开始的时候是病毒感染,除了有限几种抗病毒药物,其他的抗病毒或者抗菌药物都无效。不但无效,而且会搞乱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压制自身的免疫反应,也会破坏人体内有益菌体。 但是,当出现并发的细菌性感染的时候,抗菌素就是一种良药了。所以我反对的是一开始不问青红皂白就上抗菌素,我不是说绝对不能用。大部分人是不会并发细菌感染的。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次这么多并发细菌感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期抗菌素滥用。每次有一点不舒服,马上就上抗菌素,确实,一开始可能效果很好,但是同时,人体免疫系统就因此出现“惰性”,长期如此,以后遇到差不多的情况,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反应迟钝或者不反应了。 留言:“我见到很多吊针,患者马上好了,你这个洋鬼子不懂中国国情。” 先声明一下,我在中国医科大学读书,到了美国后才转药学,所以我对中国医疗手法还是熟悉的。 吊针见效是快。第一是水分和电解质的及时补充,第二是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脏腑。但是为什么发明吊针的欧美反而尽量不用吊针,反而尽量使用口服呢?这是因为吊针的危险也同样巨大,最严重的是吊针引起的血液感染,从而导致败血症。美国统计,每一千次吊针可能有两次感染的机会。如果严重,就会出现败血症。 留言:“你夸大了肝脏和肾脏的危害,我看到吊针的人都好好离开的,你危言耸听。” 对于肝脏和肾脏的危害不会马上出现症状,一般需要48-72小时才能体现。除非做严格跟踪,要不然你不会知道患者到家后的情况。比如有些抗病毒药物,每一万人使用,就会有一个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你当时是无法知道的,等你知道了,也晚了。 所以,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们,我们手里的不是药,我们手里的是生死大权。每一种药物使用,我们都必须慎之又慎。所以在医院里面,药剂师被称为“最后的守门员”。 我的大女儿今年22岁,刚拿到药剂学博士学位。她至今只使用过四次口服抗菌素,从来没有吊针。我小女儿今年20岁,也只使用过两次口服抗菌素。这是欧美国家的常态。 我不认为可以让所有人接受,但是哪怕只有一人懂了,我也觉得这半小时打字没有白费。与大家共勉!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400名患者正服用中成药治疗新冠病毒

400名患者正服用中成药治疗新冠病毒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目前有137名病人使用两个品牌的抗病毒口服药和一种抗病毒的注射剂。当局根据病情和重症风险向患者处方药物,但整体比例相对较低。现时,按照患者的症状,当局向大部分病人开出如退烧、减缓不适、止咳等药物。 在中药使用方面,当局已制定了相关程序,在确诊者进入隔离设施后,会尊重患者意愿,询问其是否愿意接受中药治疗,如对方接受,便会将患者名单交给中医团队...

封面图片

说一下新冠的治疗药物,这篇大家可以花点时间看看。

说一下新冠的治疗药物,这篇大家可以花点时间看看。 新冠的有效治疗药物有不同分类方式,比如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非重症、重症、危重症)划分,或者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抗病毒、缓解炎症)划分。 这边我按照更加简单的一个分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一 处方药有几种,CDC批的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Paxlovid:辉瑞,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家中口服; -Molnupiravir:默沙东,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家中口服; -Remdesivir:吉利德,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3天; -Bebtelovimab:礼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 1次。 (其他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但是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暂不展开说明) 二 以上四种药物是直接对抗新冠病毒的,还有一些非处方药(OTC)不能对抗病毒,但是可以缓解症状,也是离普通人最近的药物。 这些非处方药一般是一种或者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用于缓解不同的症状,比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而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新冠以外的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上,因此可能很多人以前都有用过。 -布洛芬: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 -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争议),解热镇痛抗炎; -右美沙芬:中枢类镇咳药; -愈创甘油醚:取痰镇咳药。 单看其中一些名字,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它们其实是一些常用药的主要或部分成分。 -芬必得、美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布洛芬; -必理通、泰诺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艾舒: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对于大多数接种过加强针的朋友而言,即便感染,基本也是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一般病程在一周以内,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另外多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喝电解质也是很重要的 三 此外,还有一些非药物也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比如蜂蜜。 蜂蜜可有效缓解(1岁以上)儿童急性咳嗽,甚至效果不亚于右美沙芬。其止咳原理是蜂蜜的成分中有一大半都是糖,高浓度的糖水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道粘液分泌,提高气道的感觉阈值,从而减缓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再比如不同国家的老百姓生病时也有些常用做法,像用淡盐水或者稀释的苹果醋漱口缓解喉咙痛。这些做法并没有很严格的对照研究证实其效果,但是对有些人确实有效,并且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是可以尝试的。 以上提到的一些药物目前仍可在线下或线上药店购买。 最后,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避免感染。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以及避免人员聚集,这些物理防护手段始终有效,另外接种疫苗(加强针)可以降低感染后重症的风险,建议尚未接种加强针的朋友尽快接种,尤其是老年人。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 #微博健康公开课#

封面图片

台湾宣布,自1月1日起不再为非本国籍且既非受雇又无健保身份的人士在台确诊感染新冠提供免费治疗,隔离收治、抗病毒药物都需患者自费。

台湾宣布,自1月1日起不再为非本国籍且既非受雇又无健保身份的人士在台确诊感染新冠提供免费治疗,隔离收治、抗病毒药物都需患者自费。调整影响的主要是旅客、短期交换生等,指挥中心建议他们入境前买好保险、在台期间做好防护。 具中华民国国籍者(无论是否有健保)和移工等在台受雇的外籍人士确诊后的隔离治疗费用仍由政府支付。 (卫福部疾管署)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发布抗菌药物发展状况报告:研发中的抗菌药太少 创新也不够

世卫组织发布抗菌药物发展状况报告:研发中的抗菌药太少 创新也不够 这份报告于2017年首次发布,评估当前的药物研发管线是否适当地应对这些耐药性病原体的感染,在上个月,世卫组织颁布了《细菌优先病原体清单(BPPL)》,以指导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的研究、开发和预防控制策略。2024年的BPPL包括15个抗生素耐药病原体家族,这些病原体被分为关键、高和中三个优先级类别。总之,这两份文件旨在引导抗菌药物研发,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AMR威胁。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对药物不再有反应时,AMR就会发生,使人们病情加重,增加难以治疗的感染、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因此世卫组织已将AMR列为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世卫组织负责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临时助理总干事Yukiko Nakatani博士指出,AMR只会越来越严重,但我们开发新的开拓性产品的速度不够快,不足以对抗最危险和最致命的细菌。“创新仍然严重缺乏,即使新产品获得授权,获取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在各种收入水平的国家,迫切需要治疗的患者根本无法获得抗菌药物。”报告认为,考虑到研发所需的时间和失败的可能性,不仅研发中的抗菌药太少,而且创新也不够。在正在开发的32种治疗BPPL感染的抗生素中,只有12种可以被认为是创新的。另外,产品线方面也存在缺口,缺少儿童用药、更方便门诊病人的口服制剂以及应对耐药性上升的药物。报告指出,自2017年7月1日以来,已有13种新型抗生素获得了上市许可,但只有2种代表了新的化学类别,可被称为创新药物,这凸显了发现既能有效抗菌又对人类安全的新型抗菌药物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令人鼓舞的是,一些非传统生物制剂,如噬菌体、抗体、抗病毒制剂、免疫调节制剂和微生物调节制剂等正越来越多地被探索用作抗生素的补充和替代品。然而,对这些非传统生物制剂的研究和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世卫组织强调,在努力开发新的抗菌药的同时,需要同时努力确保这些药物能够公平获得,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一种类似药物的分子有可能阻断甲型流感感染的初期阶段

一种类似药物的分子有可能阻断甲型流感感染的初期阶段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类似药物的分子,有可能阻断甲型流感感染的初期阶段。目前,流感药物的作用是在病毒感染人体后对症下药。然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方法。他们已经开发出类似药物的分子,旨在通过阻断病毒感染过程的初始阶段,在流感感染开始之前就加以预防。这种类似药物的抑制剂能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细胞具体来说,它们针对的是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血凝素。这些发现发表在 2024 年 5 月 16 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标志着在开发预防流感感染的药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讯作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汉森结构生物学教授伊恩-威尔逊(Ian Wilson)博士说:"我们正试图针对流感感染的最初阶段,因为从一开始就预防感染会更好,但这些分子也可用于抑制病毒感染后的传播。"研究人员说,这些抑制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测试,才能在人体中作为抗病毒药物进行评估,但这些分子最终有可能帮助预防和治疗季节性流感感染。而且,与疫苗不同,抑制剂可能不需要每年更新。初步发现和优化科学家们之前发现了一种小分子 F0045(S),其结合和抑制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能力有限。通讯作者、基因泰克公司资深首席科学家、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前副教授丹尼斯-沃兰(Dennis Wolan)博士说:"我们首先开发了一种高通量血凝素结合测定法,它使我们能够快速筛选大型小分子化合物库,并通过这一过程找到了先导化合物F0045(S)。"与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相互作用的流感病毒分子抑制剂化合物 7。资料来源: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的目标是优化F0045(S)的化学结构,设计出具有更好的类药物特性和更特异的病毒结合能力的分子。首先,沃兰实验室使用了由两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共同作者 K. Barry Sharpless 博士首次开发的"SuFEx 点击化学",生成了一个对 F0045(S) 原始结构进行各种调整的大型候选分子库。在筛选这个分子库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分子4(R)和6(R)与F0045(S)相比具有更强的结合亲和力。接下来,威尔逊的实验室制作了 4(R) 和 6(R) 与流感血凝素蛋白结合的 X 射线晶体结构,这样他们就能确定分子的结合位点,确定其卓越结合能力背后的机制,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威尔逊说:"我们发现,这些抑制剂与病毒抗原血凝素的结合比原来的先导分子更紧密。通过使用点击化学,我们基本上扩展了这些化合物与流感相互作用的能力,使它们靶向抗原表面的额外口袋。"改进和未来方向当研究人员在细胞培养中测试 4(R) 和 6(R) 以验证它们的抗病毒特性和安全性时,他们发现 6(R) 无毒,与 F0045(S) 相比,细胞抗病毒效力提高了 200 多倍。最后,研究人员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一步优化了 6(R),并开发出了化合物 7,事实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抗病毒能力。通讯作者 Seiya Kitamura 说:"这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最有效的小分子血凝素抑制剂。就药效而言,很难再进一步改进分子,但还有许多其他特性需要考虑和优化,例如药代动力学、新陈代谢和水溶性。"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小组计划继续优化化合物 7,并在流感动物模型中测试这种抑制剂。由于这项研究开发的抑制剂只针对 H1N1 流感病毒,研究人员还在努力开发针对 H3N2 和 H5N1 等其他流感病毒的类似药物抑制剂。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礼来与OpenAI合作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礼来与OpenAI合作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世卫组织指出,全球迫切需要新的创新药物来治疗严重感染,并取代那些因广泛使用而失效的药物。礼来首席信息和数字官Diogo Rau表示:“我们与OpenAI的合作代表着在对抗日益严重、但被忽视的AMR威胁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Diogo指出,生成式AI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加速发现新型抗菌药,并在与耐药菌的斗争中开发专用技术,两家公司的合作有助于解决世界各地人民面临的重大卫生挑战。实际上,AMR对全球各国都造成了冲击,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可能无法获得迫切需要的抗菌药物,这加剧了对全球健康的威胁。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声称:“我们很高兴能与礼来合作,寻找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新方法。先进的AI有可能为制药行业带来创新突破,我们致力于与行业领导者合作,为患者带来切实的好处。”而礼来早前承诺,将向AMR行动基金提供1亿美元,用于支持新抗生素的临床研究。AMR行动基金由20多家生物制药公司发起,是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旨在到2030年为患者提供2到4种新的抗生素。就在本月,生物技术初创公司Elion Therapeutics获得了由Deerfield Management和AMR行动基金领投的8100万美元B轮融资,以支持该公司开发新的抗真菌疗法。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