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龄女性工作变动(休完产假离职、刚入职就怀孕等)的微博下,总有人会跳出来理直气壮地控诉这种行为,说她们在拖其他工作女性下水,不

在育龄女性工作变动(休完产假离职、刚入职就怀孕等)的微博下,总有人会跳出来理直气壮地控诉这种行为,说她们在拖其他工作女性下水,不为后面的女员工考虑。 普法时间到:成年女性任何时候选择怀孕都不违法也不违背社会公德,OK?! 怀着孕换工作,或者休完产假就跳槽,有任何问题吗??为什么女的要因为生育问题被迫延迟职业变动和发展的决定?就因为计划要生育,所以至少一两年内都不能换工作了?有和伴侣要孩子计划的男的怎么就不用背负这种责任? 怀孕入职新工作,几个月后因为产假离岗,这种行为不违法也不违背社会公德,而且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公司按既有政策流程该怎么办就怎么来就行了。难道还真有公司的人事部门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都毫无准备的?因产假离岗,与因不喜欢这份工作而在入职后很快辞职的情况相比,对公司来说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原本应该由政府和全社会来共同承担的生育成本,通过这种舆论而转嫁给育龄女性和公司,应该引起大家对如何公平分担生育成本的讨论,而不是转而攻击自愿选择生育的女性。 【网评】女性结不结婚,生不生娃,什么时候生,只要成年合法,完全都是自己的决定。被迫跟职业发展绑一起受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歧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把“孕期女性”建议扩大到“育龄妇女”是什么道理,对女性患者只认为她要生育吗?

把“孕期女性”建议扩大到“育龄妇女”是什么道理,对女性患者只认为她要生育吗? 这种思维真的太普遍了,越俎代庖替女患者做决定,比如文中那种“医生对来看诊痛经的女生说生孩子了之后痛经就好了”。 “育龄女性首先是个人,是个病人,治病是她来看诊的目的。生育不生育要问问患者本人,而不是默认她一定会生育。女性因为潜在的默认生育而失去当下对自己病情治疗的最优选择,我只能说是女性群体的灾难。在医疗情境中使用‘育龄女性’我认为也是不合适的,“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更为妥当。 关注女性的生育需要,我认为是必须的。更为合适的做法我想应当是:主动询问患者本人(而非患者丈夫,如果已婚的话;也不应当是患者的父母,如果未婚的话)未来是否有生育计划以及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并告知治疗的可能风险。” 《对于“建议育龄女性慎用心境稳定剂”这一观点的探讨》

封面图片

广州一家游戏公司拿出千万做生育基金以鼓励员工生育,如何看待此福利?此举具有哪些意义?

广州一家游戏公司拿出千万做生育基金以鼓励员工生育,如何看待此福利?此举具有哪些意义? 大脐二橙的回答 很多朋友说一个公司不应该承担政府的责任,搞这种刺激生育的措施,其实搞错了。 人说的是“降低员工生育成本,减轻员工家庭压力”,这是给自己公司员工的一项超级福利,这在当今普遍歧视育龄女性、有娃女性的职场环境下,真的是一股清流,绝对是值得赞扬的。 要知道很多公司别说给你生育奖励,生育期间能正儿八经的提报生育补贴,产假期间足额发放工资都已经可以算是一家好公司了。而向三七互娱这样在企业层面设置生育基金,额外给2W奖金的我真没见过。 对于员工来说,这2W的奖励鼓励大于实际意义。现在养孩子很贵,2W块钱也花不了多久,但是这代表了公司并不担心员工生育会影响工作。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企业,你可能不用担心生娃了会被公司调岗、辞退, 也不用小心翼翼的向HR保证两年不恋爱、三年不结婚、五年不生娃,更不用陪着笑脸跟老板承诺不会耽误工作,搞的好像生娃是什么丑恶的事情一样! 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加入这一行列,打造成生育友好型企业。对企业来说,这是双赢的局面,即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又得到了一批忠诚的干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大脐二橙)

封面图片

吉林最先跨出了一大步:适龄单身不婚女性可借辅助生殖生育一名子女

吉林最先跨出了一大步:适龄单身不婚女性可借辅助生殖生育一名子女 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卫健委发出公告:率先允许“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 这个政策给众多的拒婚、恐婚及独身的单身育龄女性提了一个合法生育子女而避免受到歧视和偏见的权利和机会。实际上现在很多女性有这种想法却一直不敢实施,一是怕社会舆论,二是怕法律法规不允许,三是怕孩子受到不公平对待等。 现实中如叶海洋已借助辅助生殖生育了二个女儿。将来势必越来越多的女性会效仿和生/育。source

封面图片

限制未婚女性堕胎 中国官方近日公布《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换言之,未

限制未婚女性堕胎 中国官方近日公布《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换言之,未婚先孕想做人工流产须获得官方准许。 官方声称此举是为了减少青少年怀孕。 然而网民大多对官方的说辞表示了嘲讽, 甚至以计划生育政策举例。 外媒评价认为这是官方 把中国女性当生育机器的表现。 原文链接 澎湃新闻 自由亚洲电台

封面图片

JUL-853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职业女性产假结束后,第一次的工作是‘AV演出’灵敏度上升过多的母乳妈妈绫川富美29岁AV出道绫川

JUL-853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职业女性产假结束后,第一次的工作是‘AV演出’灵敏度上升过多的母乳妈妈绫川富美29岁AV出道绫川富美 #直接开啪 #巨乳 #颜射 #人妻 #短发 #3P #渔网 #吊带袜 #处女作/引退作 #母乳 #绫川ふみ 爱污传媒 中文字幕 搜索群组 热播频道 91短视频 暴富机会来了! 世界杯竞猜4年一次的机会马上来了,准备起来吧! GGpoker顶级德州, 世界杯竞猜 搜索更多资源就到: 搜VIP视频 私密独家资源限时开放: 付费绝密 @shipai88

封面图片

中国政府报告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中国政府报告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中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星期二(3月5日)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会上,宣读今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述举措。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这是近年来中国人口首次连年减少。 如果将时间段拉长,降幅更为明显中国2016年出生人口1883万人,而2023年已降至902万人,减少过半。 前年的中共二十大也将人口问题列为优先事项,承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中国政府近年来已经尝试推出各种激励措施来促进生育,包括允许一对夫妻最多生育三个子女、延长产假、为生育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以及提高住房补贴。 然而,由于生育和教育成本提高、年轻人结婚意愿降低、职场性别歧视等原因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婚不育。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国生育率有望随政府生育政策的改善有所提高,但仍将低于生育更替水平。报告预计,到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降至7.67亿,占全球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17%下降到6.1%。 人口危机被认为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灰犀牛”,会加剧社会的养老负担、减少劳动力供给,并影响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 2024年3月5日 12:09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