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单价不贵,但是所需用量大):口腔器械盒(最常见的耗材)、硅橡胶(取模用)、扩口器
耗材(单价不贵,但是所需用量大):口腔器械盒(最常见的耗材)、硅橡胶(取模用)、扩口器
大设备(单价很贵,用量少):牙椅(衡量口腔门诊规模的重要标准,一般的门诊有7-8张牙椅就算具有一定规模了,常见的牙椅也要几万一张)、CBCT(拍牙片专用设备,几十万一台)、污水处理设备(口腔门诊必备设备,普通的要几万一台)、种植机(种植牙专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小器械:拔牙钳(拔牙专用器械)、虎口钳、根管锉(做根管治疗时需要用到的器械)、口腔手机(不是我们玩的手机)
原材料:隐形矫正牙套(需要定制,一般患者半个月一副,需要佩戴2-3年)、种植牙原材料(主要就是韩国、欧美的,价格不等,但不便宜)、美白剂(最近几年很火的口腔美白必用材料)
小物件(赠品或者是增值产品):牙刷、牙膏、漱口水、脱敏剂
以上提到的设备器械也只占一部分,围绕这些设备的厂家和经销商就覆盖了很多人。设备里最贵的就属大设备,一般有点规模的口腔门诊,光是这块的投入就有上百万。所以,口腔门诊在没开始营业之前,投入几百万跟玩儿似的,所以能开得起口腔门诊的老板也都挺有钱。
有不少在公立医院做了一些年头的医生自己出来单干开门诊,其中原因肯定是因为赚钱,到底有赚钱呢?
口腔行业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有很多人经常纳闷,种植牙、隐形正畸贵也就算了,怎么连普通的拔牙动辄也要上千块一颗了,以前拔牙几十块就能搞定了,根管治疗和窝沟封闭也要大几百上千块才能下得来。
从上面几段的描述大概已经解释清楚了口腔门诊收费贵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高。
跟着价格一起高涨的其实还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根据中国口腔医疗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口腔医疗机构达到6.2万家,其中口腔医院和口腔科室约1.3万家,2019年全国口腔门诊量达到了约1.8亿人次。此外,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容和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口腔美容和保健市场也在迅速发展。
那么患者交的那么多钱都让谁赚走了?最赚钱的都可能不是厂家,而是各地经销商。很多知名口腔品牌会在各个省份设立经销商,产品经由他们再往下面沉淀,卖给下面的市级、区级经销商。中国的很多代理商或者经销商都是在闷声发大财,经营规模比较大的经销商下面可能会有几十个二级代理,销售渠道广阔,业务遍布全省,每年光是一个品牌产品的资金往来就会涉及几个亿,他们再从中赚取差价,一旦形成规模效应,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知名隐形正畸品牌时代天使在2022年的总营收是12.70亿元,这些产品最终到普通患者手里会有几百亿,你想想,这中间差的这么多钱都去哪里了。
中国的口腔行业与欧美有多大差距?
欧美国家在口腔行业的科技水平要比中国要高出很多,他们拥有更先进的科技,更加专业的设备和更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当时我们做的一款产品“口腔阻鼾器”,也就是戴在牙齿上,可以治疗打呼噜的牙套,在欧美国家、日本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在国内连听过的人都很少,与之配套的取模设备更是找不到,英国人甚至研究出了唱歌治疗打呼噜的疗法。
不得不说,欧美国家的口腔医疗水平也要比中国高出很多,他们拥有更专业的医生,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医疗体系,以及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其实不只是口腔医疗,其他细分医疗领域,欧美国家也更领先一些。毕竟他们发展医疗的时候,我们国内还在打仗,整体发展会晚一些年,这也是事实。
我曾经在一次口腔展会上看一个哥们卖一款德国的拔牙钳,2000多一把,但质量确实过硬。他跟我说,普通国产的拔牙钳,用了几次之后基本就是变形了,但是这种德国产的拔牙钳,拔牙十分轻松,可以用十年,虽然价格是国产的十倍,但就是好用。
欧美国家在口腔行业的教育水平也要比中国高出很多,他们有更专业的口腔教育体系,更完善的教学设施,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欧美国家在口腔行业的管理水平也比中国高出很多,他们有更完善的管理体系,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比较有名的高端口腔品牌马泷齿科,最早创建于葡萄牙里斯本。
目前国内口腔医学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有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口腔科排名比较靠前的医院有北大口腔医院、武大口腔医院、杭州第一人民医院、301医院、上海九院、四川华西医院。而国外的私立口腔门诊,普遍水平都还可以。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口腔品牌有美奥口腔、牙博士、欢乐口腔、马泷齿科、瑞尔口腔、德伦口腔等等,这些口腔机构很多都有自己主打的区域,比如德伦在广东门店比较多,美奥口腔在江苏门店比较多。
口腔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什么那么少?
中国隐形正畸市场前三名分别是: 隐适美,97年在美国成立,2011年进入中国,均价4-6万;时代天使,2003年成立,2021年上市,均价3-5万;正雅,2004年成立,均价2万左右。
这三家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近70%,剩下的份额,由上百家其他品牌瓜分,但是由于市场够大,所以他们也能活下来,口腔行业的竞争与内卷根本不比互联网差。
时代天使上市当天股价翻倍,市值超过700亿港币,一大波不明真相的群众赶来吃瓜,说口腔行业真的太赚钱了,资本太狠了,颇有羡慕嫉妒恨之感。纵观整个口腔行业,上市公司并不算多,而且时代天使整整做了18年才上市,而且中间有三次差点倒闭,被隐适美的冲击也很大,被其他小厂家的价格战的侵袭也很严重,成功上市的背后不容易的事情很多。
口腔行业细分领域除了排名比较靠前的几家公司之外,整个行业其实比较分散,在全国各个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厂家和经销公司,而且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业务。有的小型口腔医疗公司可能就做几个医院或者很小一块区域的业务就足够了。
口腔企业如果想要达到上市要求,需要积累一定的年头,所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