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宝马冰淇淋事件轰动一时,其实一般是乙方负责会场布置,我以前就是日系车的乙方,参与过北京、上海、广州车展…

#内幕消息 今天宝马冰淇淋事件轰动一时,其实一般是乙方负责会场布置,我以前就是日系车的乙方,参与过北京、上海、广州车展… 品牌方来高管演讲,也指派4S店销售到现场接待,另外乙方还要联动摄影师、网红KOL、媒体、布展人员等多个细项。 那为什么会出这个问题呢? 宝马这次来了大量德国籍中高管,堪称半个董事会访华,本意是对华示好的,我觉得乙方工作人员是接了品牌方任务,想要维护好这批人的体验,无差别供应外国人冰淇淋了。 最后就出现了晚清崇洋媚外的现象级报道。 很有可能是乙方卡了冰欺凌这块的预算,导致只能是限量供应给外国人的,为什么会卡预算,大概就是倾斜给了宝马董事会的一系列行程。 这种很难解释得清的针对性服务,最终导致宝马股价跌超3%,蒸发21亿欧元,宝马甲乙方大概后悔死卡了这块的预算。小鹏在当天呢,批了一笔无限量供应冰淇淋的预算… 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说真的…我对宝马和小鹏没有什么想法,只想打卡一波luneurs了,看看它到底有多好吃啊…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从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的公关函所体现出的水平来说,我觉得真的不如让他们下岗,由ChatGPT取而代之好了,这种标准文书Chat

#大公司负面消息 从宝马mini冰淇淋事件的公关函所体现出的水平来说,我觉得真的不如让他们下岗,由ChatGPT取而代之好了,这种标准文书ChatGPT真的要处理得好得多了。当然,这背后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问题是靠任何公关函都掩盖不了的。

封面图片

宝马自己都道歉了,还有一群人出来帮着洗地,不准宝马跪?还有批判网红的,品牌商就没蹭过的流量吗?暴力清场哪里正义了?我真的搞不懂某

#大公司负面消息 宝马自己都道歉了,还有一群人出来帮着洗地,不准宝马跪?还有批判网红的,品牌商就没蹭过网红的流量吗?暴力清场哪里正义了?我真的搞不懂某些人的心态。还总有把鲁迅搬出来批中国网红像苍蝇的,这种人和去网爆发冰淇淋的礼仪小姐的人,事实上是一类人。

封面图片

关于宝马蒸发21亿这个说法,其实还是媒体故意春秋笔了。实际上3%的跌幅,在股市里并不算大。

#大公司负面消息 关于宝马蒸发21亿这个说法,其实还是媒体故意春秋笔了。实际上3%的跌幅,在股市里并不算大。 同一天,奔驰、大众、保时捷都下跌了好几个点,几乎和宝马持平,如果说宝马受冰淇淋影响,那奔驰也受冰淇淋影响? 而且3%的跌幅,在股市是基本常态。 非要换算成市值搞标题党,挺没劲的。 宝马既没在国内上市,mini国内业务在宝马的占比也不大,说实话整体影响对于公司来说,微乎其微。 宝马公关的态度确实傲慢,我昨天也说过。但线上吵架和骂战,几乎影响不到线下。 一些网友臆想中的,开宝马出去会被人嘲笑,会被人看不起,压根不可能存在,正常人都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你要是不信,你可以自己跑到别人车前,去骂骂试试,不被打都算是幸运了。 宝马公关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即使道歉,态度也不会真诚,才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网络上看个热闹吧,现实没必要过多代入,在网络上有原罪的品牌多了去了,舆论过去之后,一样卖的风生水起。

封面图片

2024日内瓦车展大幅“缩水” 仅5家主流汽车品牌参展

2024日内瓦车展大幅“缩水” 仅5家主流汽车品牌参展 日内瓦车展官方网站显示,截至1月27日,日内瓦车展共有参展商33家,其中知名汽车品牌仅有5家,分别是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名爵,法国的雷诺和雷诺旗下的达契亚以及美国的造车新势力Lucid。也因为此,2024年日内瓦车展被一些媒体称为史上最冷清的一届。第一届日内瓦车展于1924年举行,至今已有100周年。过去几十年里,日内瓦车展与德国法兰克福车展、美国底特律车展、日本东京车展、法国巴黎车展一起并称全球五大车展。此外,日内瓦车展通常是每年第一个举行的国际大型车展,也是欧洲本土唯一一个按年举行的大型车展。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日内瓦车展继续暂停举办。2023年,日内瓦车展恢复举行,举办地转至卡塔尔多哈。在疫情之前,日内瓦车展的展会规模和参展人数已呈现出持续萎缩的情况。日内瓦车展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日内瓦车展的观展人数已经从2008年的72万人次一路下跌至2019年的60.2万人次。2020年日内瓦车展宣布取消前,已有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沃尔沃、三菱、特斯拉等多家车企宣布不会参展。此外,东京车展、慕尼黑车展等均呈现出规模缩小,本地化程度加深的情况。譬如2023年慕尼黑车展,丰田、本田、日产、三菱、通用、起亚等非欧洲本土车企连续缺席,由法国PSA集团和意大利FCA集团合并而来的STELLANTIS集团也同样没有出现官方的展位图中。以大众、奔驰、宝马为代表的德国本土车企,仍旧是慕尼黑车展的“主角”。相较之下,北京车展、上海车展近两年来正呈现出对传统全球五大车展强势反超的态势。上海车展官方数据显示,整车展区展出车辆1413辆; 全球首发车93辆(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28台)、概念车64辆;新能源车型271个(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型186个),新能源展车513辆,观众数量为90.6万人次。从影响力来看,去年4月的上海车展颇有些“万国来朝”的意味。宝马半个董事会的成员与主要业务线的负责人包了两架飞机来到中国;大众汽车也同样包机,将集团及大众汽车品牌、奥迪、保时捷的董事会成员带到了上海。丰田、本田、现代汽车(41.23, 0.01, 0.01%)也有超过100人的管理层和业务团队参加上海车展。一些来自于日本车企的员工甚至趴在地上,拿着皮尺仔细地测量车门开口、前后悬等数据。多位合资整车厂、外资供应链企业的管理层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去年的上海车展颠覆了外国高管对于企业的看法。外方管理层在看完上海车展之后,改变了很多之前固有的观点,部分项目推进也顺畅了许多。“在过去100年里,世界汽车的中心是欧洲、美国底特律和日韩。但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和美国硅谷有可能取代传统强国成为新世界的核心。”一家车企研发高管向记者表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德国的是一个奇迹。大多数与希特勒合作的德国大公司 西门子、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欧特家博士、保时捷、克虏伯、IG法本 从

德国的是一个奇迹。大多数与希特勒合作的德国大公司 西门子、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欧特家博士、保时捷、克虏伯、IG法本 从来都没有被追究责任。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纳粹统治之前、期间和之后都保持着富裕。他们在中的同谋行为对其财富的不间断流动没有任何影响。 他们的同谋是什么? 首先,大实业家们支持希特勒,以换取维持他们的地位和他们赖以获得巨大利润的 。 第二,犹太人的资产受到挤压,对这些大公司都有利。 第三,这些公司使用 。 入侵苏联后,纳粹组织了来自东欧的廉价甚至完全免费的劳动力的供应:1200万到2000万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被送往劳改营,在那里他们的工资远低于德国工人。战俘们没有得到任何报酬。 在这些公司的工厂里设立了内部的 ,由纳粹看守,公司向纳粹租借囚犯。囚犯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食物、药品或防护服。其实他们是被送去进行“劳动消灭”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么在操作中被烧死,要么因为轻微的‘违法行为’而被杀死。但他们也创造了利润 无论是对纳粹来说还是对今天开着豪车的人们来说。 战后开庭,进行类似于审判政治精英的那种审判,但是要针对纳粹政权的金融合作者。弗里德里希·弗利克、阿尔佛莱德·克虏伯、和法本公司的整个董事会都成功地躲在了雷达之下。而且,突然间,这个过程陷入了停滞状态。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两个意识形态系统之间的冷战开始了,美国人将正在进行的针对大公司的审判视为一种威胁 不仅因为这样的审判是对的审判,而且,还因为西方需要强大的实业家,他们现在可以为在与苏联的斗争中满足其需求提供支持。 最后,那些直接参与了大屠杀的罪犯们仅仅只受到了轻微的惊吓、花了一点点钱就脱身了。前党卫军人员在战后的德国升至最高职位 主要在西部,但也在东部。同为国社党成员的弗利克坐了7年牢,出狱后到60年代再次成为德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些人以象征性的一点点钱表了个态,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保留了所有资产。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始终是一副藏在衣柜里的骸骨。关于这个话题的辩论至今仍未结束。而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大屠杀的罪行没有期限,还在于,它说明了市场机会主义即使在今天也会随时愿意与任何食人魔合作,只要这种合作能带来金蛋。 在这本书中读到更多:《纳粹亿万富翁 - 德国最富有王朝的黑暗历史》 您知道我为什么提起这本书吗?… 如果您真的信仰市场,那就应该知道它的工作方式。别天真。 #books #Nazis #Billionaires #Marketcapitalism #Opportunism

封面图片

车市“血海”竞争第一年,高合率先出局?

车市“血海”竞争第一年,高合率先出局? 当天下午6时,财联社发文称,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根据界面新闻报道,高合汽车对员工的工资待遇做了具体安排,即2月18日之前的工资照常发放,拖欠的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3月15日之前还留在公司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后员工发放上海基本工资(编者注:2690元)。新能源前瞻向高合汽车的相关负责人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方便发表言论”。事实上,刚刚进入2024年,高合汽车“倒闭”风波骤起。供应商停止发货、做好起诉准备工作;员工餐补、交通补贴、公司班车福利等被取消;多地商场店铺撤场等等。而高合汽车仍回应称,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如今,高合汽车不得不直面“停工停产”的局面。6个月后,等待高合汽车的是“柳暗花明”,还是威马汽车般的“破产重整”?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01车是好车,买的人不多2月19日凌晨2点多,福建的高合HiPhi Y车主凯特还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两篇关于购买和用车感受的笔记。据凯特介绍,她是对比了宝马i3、奔驰EQE、蔚来ES6、极氪001等十几款车型后,被高合HiPhi Y炫酷的外形、展翼门、氛围灯和用料的高级感等吸引。即便在1月初高合汽车被爆出“倒闭”传闻后,还是在1月21日提了车。在使用了1个月后,她也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动态续航440公里,后轮转向让整车开起来很灵活。另外让她满意的就是车的皮实,有次开车撞到了绿化带,但停车发现“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来”。凯特告诉新能源前瞻,高合汽车现在需要一些正面的导向,因为“车主们对高合的评价都是一致的好”。作为高合HiPhi Z第一批盲订的车主,昆明的小木也对新能源前瞻表示,“高合HiPhi Z是辆好车”。也因为高合,他改变了对国产车的看法,并在2024年1月底又提了一辆理想L8。“估计定价不对吧,比较小众”,这是小木对高合汽车现状的分析。“市场永远会淘汰不对的东西,这并不影响我对高合HiPhi Z的评价。”小木也咨询了客服,给出的答复是“售后暂时没有影响”。尽管如此,高合HiPhi Y的车主橙子则比较担心的就是车辆权益、保险和终身质保之类的。橙子向新能源前瞻表示,车友群目前氛围比较轻松,会有人去直营售后看一下情况。“新能源迭代更新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没有想到开年第一枪是高合”,橙子坦言,如果知道这样,肯定不会买它。现在,橙子只希望丁磊能带着高合汽车渡过难关。02高合汽车何以至此?公开资料显示,高合(HiPhi)是华人运通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汽车品牌,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发布。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不算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并交付的高合HiPhi A,高合汽车目前共有高合HiPhi X、高合HiPhi Z和高合HiPhi Y三款车在售,售价区间分别为57万-80万元、51万-63万元和33.9万-45.9万元。而高合汽车的销量证明了它的高端路线没有跑通。2021年,高合汽车销量为4237辆;2022年为4520辆;23年前11个月总销量为4265辆,全年销量为8681辆;而根据车主指南数据,高合汽车在2024年1月的销量仅为211辆,具体为,高合HiPhi X 1月无数据、高合HiPhi Z 75辆和高合HiPhi Y 136辆。或许正如小木所言,定价不对。有业内人士就比较认可小木的看法。他认为,高合的定价策略应该是在高合HiPhi X打响知名度后,推出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合HiPhi Y,这样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也有网友和“高合销售”在社交平台互动,指出高合的“停产停工”与营销不力有关,得到了“高合销售”的点赞认可。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对新能源前瞻表示,在汽车市场每年都有“末位淘汰”,这是一个趋势,毕竟车企比较多。“只要企业的资金越来越困难,那它就会慢慢出局。”在钟师看来,高合汽车的最终结局是可以预知的。2023年甚嚣尘上的高合汽车和中东资本的合作传闻,并未实际到账,似乎也成为压死高合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受高合汽车“停工停产”影响的不仅是一万多名车主,还有经营高合汽车的二手车从业者。合肥北瀚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力就表示,看来已经收的高合车肯定要亏了。032024年,还会有谁步后尘?显然,新能源车企的每一次价格战,甚至是倒闭,都会对二手车市场造成冲击,这也是很多二手车商远离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如何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则更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就曾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全行业都面临盈利难的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埃安,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亏损,而理想和埃安也是在2023年才开始实现盈利。“这样的现状亟需改善,否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繁荣很难持续。”安庆衡如是说。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有“每年50万辆车,是盈利和亏损的分水岭”的说法,这么看来,除了上岸的特斯拉、比亚迪和埃安,其他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各车企官方数据,哪吒汽车在2023年销售了12.8万辆,深蓝汽车销售了13.7万辆,小鹏汽车销售了14.2万辆,零跑汽车销售了14.4万辆,蔚来销售了16万辆,距离50万辆的盈利线尚有距离。而蔚来、小鹏、哪吒、零跑和深蓝等车企在2024年的销售目标也并未超过50万辆,这就意味着,他们还将继续亏损。正如钟师等业内专家的观点,只要资金链不断裂,新能源车企都有翻身的机会。以特斯拉为例,创始于2003年的特斯拉,直到2020年才盈利。但必须强调的是,车企必须有自己的护城河,特斯拉在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就是它的翻身本钱。这也是小鹏汽车“2024年公司会投入更多的人力(招聘约4000人)以及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蔚来汽车“2024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20000根充电桩”的根本所在。何小鹏在2023年底接受腾讯采访时表示,他在进入汽车行业的2017年,造车企业有400多家,而到2022年,有规模销量的仅为50家。所以他预测,到2030年,只会剩下不超过10家车企。理想汽车CEO李想也表示,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时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他判断,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将在2025年出现拐点,而理想汽车必须要占据至少2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60万辆,才能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认为,2030年中国市场主要车企数量小于5家。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更是认为,当电动汽车产业成熟的时候,全球前5的汽车品牌将拥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对小米而言,达到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前5中的一员,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十分残酷。”无疑,2024年的高合汽车事件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增添了悲壮气氛。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