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近半年的私教课,今天偶然聊起来才知道教练的收入只有5000 左右。

#内幕消息 上了近半年的私教课,今天偶然聊起来才知道教练的收入只有5000 左右。 感到震惊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课时费是每小时 260 元,并且注意到教练每天时间都被不同学员预约得满满当当,按照这样的工作强度和收费标准计算,我以为每个月赚个一两万应该是常态!他看我满脸不相信的表情后,给我展示了一下他的收入流水,我大概看了一下一节私教课的提成最低仅为22元,最高也不过60多元,底薪居然只有几百元,这样的薪酬结构确实很难支撑起我原先设想的高水平月收入。即使教练增加工作时长,想要月入上万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且这家店base 武汉商业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肌肉小哥哥当时正在健身,给他私教看了我的毛菊照片,说教练瞬间就硬了,俩人上完私教课,立刻从房一起过来轮我,(视频里的就是教练)刚

肌肉小哥哥当时正在健身,给他私教看了我的毛菊照片,说教练瞬间就硬了,俩人上完私教课,立刻从健身房一起过来轮我,(视频里的就是健身教练)刚开始还带着套套,操了一会拍摄的那个炮友就把教练的套撸掉了,让他尿我B里,教练说第一次插进去尿在里面,哈哈哈哈哈哈

封面图片

熊女土称自已在2022年4月至7月期间,在“海口星动力友谊阳光城店”健身,根据销售和教练建议后购买900多节私教课。熊女士表示课

熊女土称自已在2022年4月至7月期间,在“海口星动力友谊阳光城店”健身,根据销售和教练建议后购买900多节私教课。熊女士表示课程安排让她实在吃不消,最多的时候一天上六、七节课,一个星期最多只能休息一天,教练却说是训练计划。熊女土直呼吃不消:我是狗吗?

封面图片

社保靠自己的网约车司机:收入下滑后,也“快不想交了”

社保靠自己的网约车司机:收入下滑后,也“快不想交了” 中国的网约车司机人数超过百万,网约车平台超过300家。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据她所知,绝大多数网约车平台都不负责司机的社会保障。记者采访了数位网约车司机,目前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自己购买保障,防止意外发生时没有依靠。不少司机认为,网约车平台也有责任为司机提供相应社会保障。对于网约车司机这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监管层也在探索和推进相关保障举措。保障靠自己作为一直在路上的职业,网约车司机这一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采访的数位网约车司机,都自己购买了一定保障。他们尤其看重涉及人身健康的医疗险和意外伤害险。此外,网约车司机也要为自己的养老提前规划。分地域情况看,不少本地司机会选择自己缴纳五险一金。而外地司机则选择在老家购买一些保障,例如农村医疗合作险。此外,不少司机会购买网约车平台推出的商业险,并且认为平台推出的保险更适合司机这一群体。来自安徽的网约车司机李清,已经在南京开了5年网约车。他在租车跑网约车以后没有自缴五险,一是因为价格较高,每个月的费用需要1000多元;二是因为李清并非南京本地人,他认为自己今后不会在南京养老,因此决定不自交五险。李清表示自己一直在老家缴纳养老险、医疗险等,“老家的保险比较便宜,有多个档次可以选,我交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年几百元。”据他了解,其他网约车司机也会在老家购买这类保险作为今后保障。不同于李清这样的外地司机,本地司机会更倾向自费缴纳五险。北京司机陈宇表示,在开网约车后他一直自费缴纳灵活就业社保。他表示,社保费用每年都在提高,已经从之前的每月1600元涨至将近2000元。以全年计算,陈宇目前一年的社保费用超过2万元。对此,陈宇表示“快不想交了,太贵了。”“对于保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如果不交社保,以后开不动车没有收入的时候该怎么办?现在交了社保,以后会有退休金,看病什么的也有医保。除非有家底可以不用担心未来的问题,不过有家底也不会选择开网约车了。”南京网约车司机张琳在失业后选择开网约车,她认为网约车这份工作时间自由,多劳多得。作为本地司机,张琳也坚持自己缴纳社保。据张琳观察,周围的本地司机也会为自己交社保,而外地司机多数选择在老家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除了自己购买社保,也有司机购买了平台推出的保险。成都网约车司机王馨表示,虽然自己会缴纳五险一金,但是也买了平台推出的一些保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平台保险比较合理的地方是可以通过出单情况扣费,出单金额高那就扣得多,接单的收入低保险扣费也低,司机能有保障。”佛山网约车司机林东在老家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花费在600元左右。与此同时,林东还购买了平台提供的重大疾病类保险,每天1元。但他没有给自己购买养老保险, “能不能活到收养老金都成问题。”不过,他同时表示,自己对养老有所规划。陈宇并不认可平台推出的保险,他认为“这类保险说会提供保障,但是我们不知道出了问题之后是否真的有保障,赔偿是否麻烦。不如医保这类更可靠的保障,看病时该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现在,司机更愿将钱抓在手里和过往的收入对比,李清认为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难。李清目前的月收入相较于前两年几乎减半,而工作时间比原来时间还长。“目前我每个月流水大概1万多一些,去掉车租和充电费,一个月也就剩6000元左右。”两年前一个里程为10公里的订单,李清的收入能达到25元,现在同样里程的订单到手收入仅在13到14元。李清观察到,过去平峰期1公里单价超过2元,现在平峰期有时只有1.3元。对于上述变化,除了竞争激烈外,李清认为行业中出现的订单转卖情况导致一个订单被多个平台收取费用,层层抽佣后让到手价格变低。“现在的物价都在上涨,但是唯独出行行业价格在下降。”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司机最关心的还是当月的收入,而不是长远的保障。他们花钱买未来保障的意愿在降低。李清称,现在“我不关注什么保障,我就关心价格,我一个月收入有多少钱。”从职业规划看,李清表示很多司机都以网约车作为过渡,“我从19年坚持到现在,是因为过去这个行业挺挣钱的,现在收入下滑也在考虑转行,我们这个年龄肯定不会再出去打工了,会考虑自己做点小生意。“但是,做小生意的话,社会保障一样要靠自己。王馨也明显感受到订单价格的下滑,“2021年我刚开始接单时,起步价超过10元,现在来自第三方平台的订单有时起步价仅为7元。”除了价格下滑,订单量也在下滑,王馨回忆刚开始接单时一天最多可以接20单,现在最多就15单。两个因素的影响下,王馨的每日流水有了很大下滑,“之前跑一天轻轻松松就有500多元的流水,现在200多元的流水都属正常。周末如果平台有奖励补贴,跑个10个小时可能有400到500元,周一到周四就算有奖励可能也只有300多元的流水。”部分司机不愿意再自费缴纳社保,更愿意将钱抓在手里。张琳表示,从周围司机的反馈看,“有的人没有那么强的保险意识,有的人就觉得先多挣钱比较重要。”在收入下滑之际,自己缴纳社保的司机也感受压力。张琳此前坐班时单位负责五险一金,如今作为网约车司机,张琳的公积金已经停缴了几年,她自缴社保。按照最低基数,张琳每个月需要缴纳1000多元。而在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下滑后,张琳感受到社保带给她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每月流水扣除租车费、油费以及保险后,张琳每月到手只有6000元左右。对于司机收入下滑问题,在网约车行业工作超过6年的业内人士郑宜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司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平台因为竞争压力加剧减少了司机端的补贴,增加了乘客端的补贴。聚合平台转卖订单的情况虽有发生,但占比不大,并非引发司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截至2024年4月30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96.4万本,相较于2023年同期增长28.8%。过去一年,多地接连发布运力饱和的预警,包括苏州、重庆等城市。5月20日,江西景德镇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发布景德镇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表示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左右,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平台如何担责司机们也希望平台能够分担压力。在租车接单之前,李清曾受雇于某出行平台担任司机,当时平台为司机缴纳五险。但随着平台改变经营模式,李清的五险停缴了。李清表示,“公司停掉了五险,我就没有交了。过去算是上班,现在就租车接单。”对于平台是否应该承担司机保障的问题,李清表示“我们司机肯定有这个诉求,如果公司愿意交我们肯定也愿意交。”李清曾几次作为网约车司机代表,参加地方交通局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讨会议。李清认为首先该捋清楚司机与平台的关系是劳务关系还是合作关系。目前司机都挂靠在第三方公司上,不属于网约车平台。不过,李清表示调研过后没有收到后续答复。在平台稳定接单了3年的张琳认为,如果司机在某个平台长期工作,可以签合约来为司机提供保障,公司为稳定接单的司机承担一部分社保。张琳认为,“平台可以根据司机表流水和工作表现判断,如果很规...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华为车 BU 半年收入近百亿元,超过去两年总和,如何评价这一业绩?业绩增长原因有哪些?

华为车 BU 半年收入近百亿元,超过去两年总和,如何评价这一业绩?业绩增长原因有哪些? 九乡河龙牙的回答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收入中手机本身的售卖仅仅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毛利最高的类目叫做渠道抽成。 假设你买了一部手机,你要安装应用,那么你大概率会去一个叫XX应用商场的系统内置软件里面下载,这就是黄金屋。 比如一款手机游戏,在一个手机品牌的应用商店里上架,通常要和这个手机厂商进行洽谈分成,比如55、46等......就是说在游戏里面充值100元,手机厂商会抽走一部分钱。 谷歌是怎么通过安卓系统盈利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Google Play商店........ 所以我认为考虑到华为硬件和系统的研发水平,华为车BU有机会进一步扩大营收,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上汽的领导会说"失去灵魂",此乃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华为车BU还有另外一个发力点,就是汽车行业内尤其是一些国内品牌们非常需要X。 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有X文化,一个行业一般只有一个X,也就是看上去最强的那个,如果美国流行X文化,那么英特尔才是美利坚的骄傲,AMD很难获得口碑上的蛋糕。 国内车圈已经有X了......很多车企早些年没有在意这一块,没有进行X的争夺战,就像洗衣机圈、电视圈一样风平浪静,但是现在发觉已经晚了已被占据。 不幸中的万幸是手机圈的X华为"天神下凡",跨界进入车圈,这其实给了很多国内车企一个获得X效应的机会,虽然这些车企本身不是X,但是可以利用华为的X来保护并发展自己。 我预言未来加入华为智驾阵营的车企会在一个时间节点后扎堆加入,非常看好华为车BU的前景。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九乡河龙牙)

封面图片

#狗推日记:我想聊聊自己在亚太城那满满当当的三年时光啊。那时的我才仅仅 19 岁,刚高中毕业不久整个人完全就是懵懵懂懂的样子,对

#狗推日记:我想聊聊自己在亚太城那满满当当的三年时光啊。那时的我才仅仅 19 岁,刚高中毕业不久整个人完全就是懵懵懂懂的样子,对好多事情都糊里糊涂的,就那样毅然决然地跟着男朋友从广州坐飞机飞到泰国然后偷渡到了亚太城。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我真的是深深地陷入了对他的爱恋之中,也正是从那时起,我踏上了所谓的“狗推”这条职业生涯道路。 起初我们从事的是和博彩相关的工作,我被分到了客服部门,而我的男朋友则被安排进了推广部门。我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和平台上的人聊天沟通,负责入金的报备、出金的报备,以及处理一些细微的小问题之类的。那时候,我的工资其实不算特别高,每个月大概能有 2 万人民币左右的收入。 然而自从来到亚太城后,我的男朋友仿佛一下子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我特别喜欢每天下班后回到宿舍,可他却对下班后去玩牌格外热衷。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我是 12 点下班,当我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回到宿舍时,他却依旧没回来。我赶忙打电话问他在哪里,为什么还不回来,他回答说他正在打牌呢。后来过了一个月,我才震惊地得知,他在某个赌场欠下了高达 80 万泰铢的巨额债务!当我得知这一消息的瞬间,我整个人几乎都要崩溃了,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了半年,攒到我这里的钱不过才仅仅 10 万人民币而已,他却一下子把这些钱全输光了,甚至还倒欠赌场一大笔钱。 他在向我坦白欠钱这事时,声泪俱下地恳求我,让我帮他一把。那个时候我人生中第一次联系了我的家人,让他们帮忙把这笔钱给还上了。可是这一次的帮忙仅仅让他好了一个多月,随后我就发现他又开始赌博了,甚至还开始吸毒、去“嗨”。而就在那时,我竟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两个月了,我哭着乞求他说:“你难道就不能不沾染这些东西吗?我都已经怀孕两个月了呀,我说只要你能好好的,我们是可以把这个宝宝生下来的呀。 ”就在那天我们大吵了一架,然后就分手了,第二天我向公司申请了要和别的女同事一起居住,从而跟他彻底分开了。我清晰地记得我请了 5 天假,去把那个宝宝拿掉了,我是多么想留住那个宝宝啊,可我实在不想他有一个这样的爸爸。 那个时候,我真的是非常后悔认识他,后悔跟他在一起。 当我在亚太城待了整整一年的时候,我向我的总监提出我想回家了。我万万没想到,我的前男友连同他表哥竟然把我给卖在了公司,总监告诉我我的赔付金额是 60 万人民币,要不就是做满三年再走,那样就不用赔付了。我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在那里待了三年,终于回到了国内。虽然我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我对之前的自己真的是恨透了,为什么会那么蠢,那时会任由他摆布,然而,我每每想到这两个畜生,我就有一种想要找到他然后找人打死他的强烈冲动,我那么爱他,他却这样深深地伤害了我,难道东南亚真的没有爱情吗? 东南亚华人社 | 曝光频道 欢迎投稿爆料: @XSHSVIP

封面图片

有什么事是你去日本才知道的事情?

有什么事是你去日本才知道的事情? 硅谷IT胖子的回答 旅游来了3、4天啦,说说最肤浅但直接的观察。基于我生活中国二十年、美国十几年的经历,相当于纯外来游客看日本了。时间定一下:2024年7月梅雨,当时的汇率是美元1:160日元,我住在江东区附近 (注:本文只是为了留下个人感受的痕迹,以我3、4天对日本之观察,当然会非常肤浅) 物价 文中习惯:所说“元”、“块”均指美元 日本的物价非常地便宜,相比于美国来说,在当前汇率下简直是不可理喻级别:普通小饭店,一碗普通面500日元约3美元,鳗鱼饭950日元也不过6美元,非常好吃的烤肉一家三口大快朵颐不过50美元而已 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税后和不收小费的,所以实际上比美国消费是低到更加夸张的程度。即使银座上层最高楼的和牛(或是什么高档牛)套餐等,也不过16000日元,合100美元一个人。要知道,若是在美国你胆敢去四个美元符号的饭店(花费属于高档),会轻松弄出去200+一个人,哪怕巴西自助烤肉店,一个人也需将近100元了(虽然味道好),像你们有些年轻人俩人一顿饭neng出去800块那就是纯糟蹋钱了,只能解释为“泡妞” 便利店的物价也很低,大多数的小东西每件都在一美元上下,质量很高、花样繁多,美国的加油站、便利店与之相比几乎就是荒漠 我去哆啦A梦的博物馆,那是东京城外了,扫了一眼地铁站的不动产广告,一套房子还是屋子只需2990万日元,约合20万美元,也是很便宜的,可见不止食物便宜,地产似也不贵 我不服气,查了下Google,说东京中位数收入57万日元每月,约合3000-4000元之间,确实不是非常高 但旅馆也不那么便宜可能是我订的有问题不会通过日本网站订被Booking给宰了,大概300元一天,4星,虽然条件确实好。水果则很贵,一个西瓜要2000日元,美国的只需要5、6块钱;三、四个橙子要1000日元,换加州能买一大袋子摁吃了 食物、味道与营养 日本的食物十分精致、非常好。哪怕只有一块钱上下的东西,也十分精细和美味,这个是最难得的。即使是冷三明治、炸鸡排、冰淇淋、饭团之类的大路货,也颇为惊艳,处处体现出鬼子的认真和细节,而美国则是粗枝大叶极了,细节疏忽,冷Sub冷三明治我个人根本无法下咽 但,日本因为资源和民族习惯,过于依赖碳水,是其饮食高度发达下的不健康。美国食物以牛肉、蔬菜、水果等为主,没有过度依赖米面;日本吃什么都是很像但量少的肉或海鲜或是菜,配上大量的米饭或面食 此外,日本的东西不标卡路里,是饮食健康意识的落后之处只不过这话由住在美国的人说起来,颇有地狱笑话的味道了,因为美国胖子最多;相比于美国,日本饮食的弱点非要硬挑的话,是缺乏多样性,毕竟美国的万国饮食有无数条路径可以发展,日本的东西吃多了也无非就是那些牛肉饭、和牛、面、饭、寿司、海鲜之类,其他国家的菜系只看过中韩和美国菜,还有Outback牛排店,比美国要便宜一半多 但总体来说,吃在日本是极为幸福的。这不仅仅是性价比和味道,还有随时可以获得食物的感觉。有些人说日本饭菜量小,其实似还OK,点多份呗 天气 日本的天气至少在7月十分糟糕。闷热且潮湿,天阴或雨无法去富士山,令人十分难受。整个东京像是个特大号的蒸笼,在室外感觉很难受,要比美国大部分地区差。湾区也很热,温度仿佛,但却是干热,感觉上要好很多。可能冬天的日本会舒服?西太平洋这些季风国家,似乎夏天都是很遭罪的 环境 日本的环境是极其干净的,相对于其人口密度;然而在Shibuya(涩谷)一股下水道味,过于拥挤的人群和密度过高的建筑与凌乱的摆设还是给人脏乱差的印象说实话美国大城市当然更加恶心和变态,但是毕竟美国中产生活区可是非常洁净和亲近自然的,非日本所及 日本垃圾箱太少,这是我不能理解之处,可能是因为他们自觉。但美国的环境少垃圾要靠多增添垃圾桶,我认为逻辑上更说得通,也可能因为美国人暴躁,若没有垃圾箱便直接摔在地上了 治安、安全与交通 日本跟其他西太诸国一样,有《铁炮狩令》,普通人不能持有洋枪,所以治安十分之好,不似美国的枪战服。我略看民居,也没有防盗窗等,跟美国一样,门一脚就能蹬开,所以安全程度应该十分之高 日本车辆十分袖珍,靠左行驶,车速慢,打车价格与美国仿佛非常昂贵,但地铁非常发达且便宜,指示也算明确。城市十分compact,几乎是最大程度利用空间,是“Play Tall”的密集型国家中的典范了 国际化 日本国际化程度高,但也非完美就支付而言,绝大多数地方(除了药店、便宜的杂货店等)均收美元信用卡,这点极为方便比东大强,根本感受不到支付与美国有任何区别。地铁的英文报站也十分精准、去口音 但,日本人英文十分之差,又拉低了国际化程度我在成田机场买交通卡,售货员的英文都属于勉强交流、用翻译器交流的程度,实在是难以理解日本人的脑回路(机场恰恰是最需要国际化的地方),更奇葩的是交通卡居然不收美元信用卡,是我在日本几天唯一一个拒收美元信用卡的例子 外国人在日本有一些,主要来自于美、中两国,也有南美人,游客不少,大概都是被残暴的汇率吸引来的。美国来的亚裔(尽管长相类似)在日本十分显眼,穿着不同(拖鞋、随意的服装),精神状态(放松、或是倒时差晃晃悠悠),大大咧咧(说话声音大),很容易分辨 文化 日本文化似乎非常disciplined(纪律性),无论从安静快速通过的人群和秩序井然的地铁来看。但应该也十分压抑和抑郁,因为这种纪律性似是以压抑天性(如无垃圾桶)实现的 相比之下,反而美国人和中国人更像:大大咧咧,吵吵嚷嚷,虽然各有不同的礼节,但骨子里不重视地位,相信钱权与个人努力 日本人对外国人应该是一种表面客气、内心冷漠的想法。既不会像中国那样吸引外国人,也不会像美国那样从内心去包容外国人 日本的人种和宗教是高度统一的,与中美不同。这似乎造就了高效率、低管理成本、低摩擦的优势,但也让人感觉缺乏包容和国际视野 能感觉出日本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如Happy Hour等概念是完全拿来(根本不当作英文使用),放的英文歌等。景点有完整的英文对应所以十分舒服 文明 就一个文明而言,日本可谓成功,即使战败依然是地区强权、其影响力是世界范围的;但即使历史逆转,似乎也很难达到西班牙、带英、美国的历史高度日本过于拥挤的土地难以像美国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发展、只能用低成本供养人口,而过度统一的内向文化无法理解国际规则,加上过晚发力(明治维新)的致命缺陷,似乎注定了日本为了成为列强只能孤注一掷与积累了几百年的大国强行争锋,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然而,我所看到的战败后的日本,依然以其精妙到极点的构思巧思,高效的土地利用,便宜的产品与食品,上下齐心的社会氛围,持续而有影响力的文化输出,而不失为独特的一流国家 当然,日本还是不及美国也许是因为我更习惯和熟悉美国。但就本性而言(如我年少时,完全不知道外国的存在),我认为美国虽乱是符合我自己理解的人性的、让我感觉奔放和有生命力,日本虽治但却让我本能地感受到压抑与难受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硅谷IT胖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