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仲裁委:比特币属于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北京仲裁委:比特币属于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近日,在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刘扬律师团队代理的一则委托管理比特币纠纷案件中,北京仲裁委员会裁定:“本案合同并非违法合同,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不存在无效的情形,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理由在于∶首先,包括本案的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属于虚拟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我国目前并无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包括 BTC 在内的虚拟货币属于禁止流通物不得进行交易。其次,《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本案合同并非上述文件所明确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和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不适用上述规定。故此,本案合同并未违反上述规定,不存在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形。 仲裁庭称,本案合同属于自然人之间一方委托另一方管理虚拟货币,双方属于委托合同关系,双方约定由受托人为委托人管理虚拟货币。本案合同并非上述文件所明确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和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不适用上述规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杭州互联网法院:NFT数字藏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杭州互联网法院:NFT数字藏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公众号,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NFT数字藏品交易引发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因拼手速抢购的"NFT数字藏品盲盒"被退款索赔9万余元,法院判决,原告个人信息填错,诉讼驳回。 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交易对象为NFT数字藏品,而非NFT权益凭证。NFT数字藏品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可交易性等财产权客体特征,同时还具有网络虚拟性、技术性等网络虚拟财产特有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涉案合同并不违反我国法律规定,亦未违反我国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现实政策及监管导向,应当受我国法律保护。

封面图片

【律师: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不属于金融财产范畴】

【律师: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不属于金融财产范畴】 2023年8月25日,山东省财政厅等17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罚没物品处置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从法的位阶上来讲,属于地方政府规章。 刘扬律师针对其中涉及虚拟货币的部分单独列出来并进行逐一分析。《通知》第三十六条明确:“执法机关依法罚没的预付卡以及虚拟货币,可与发行该预付卡及虚拟货币的商户进行协商,由该商户出价回收,回收价格由双方商定,原则上不低于该虚拟货币、预付卡面值或余额的80%,双方签订回收协议。” 律师更愿意相信,该《通知》所提及的虚拟货币,仍是以Q币、抖币为代表的有境内发行主体的、强中心化的虚拟货币。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是否属于该范畴?律师认为按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不属于金融财产范畴,故不符合先行处置的条件。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上海法院裁决以虚拟币购置车辆的销售合同无效】

【上海法院裁决以虚拟币购置车辆的销售合同无效】 6月17日消息,上海奉贤法院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一则案例,消费者用虚拟货币购置车辆,最终法院判决认定合同无效。 据悉,黄某与某汽车公司签订的《汽车销售合同》约定以虚拟货币尤里米作为货币支付的方式购车,但因汽车公司延迟交付,黄某将汽车公司诉至法院。黄某认为,尤里米是虚拟商品,本案属于“以货换货”性质,不违反禁止性规定,故合同有效。 最终,法院认为《汽车销售合同》的实质是以尤里米替代法定货币进行购买交易,该约定违反了94文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认定合同无效,驳回黄某全部诉请。

封面图片

【禹州市范坡法庭庭长:比特币“挖矿机”具有财产属性】

【禹州市范坡法庭庭长:比特币“挖矿机”具有财产属性】 近日,禹州市人民法院范坡法庭受理了比特币“挖矿机”纠纷案件。范坡法庭受理该案后,在审理过程中,经过主审法官耐心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协议,陈某当庭返还部分货款,剩余部分承诺每月返还直至完毕。至此,该起纠纷顺利化解。 范坡法庭庭长付攀表示,比特币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后在互联网环境中生成的虚拟物品,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但本案中,双方纠纷的标的物“挖矿机”,是专门用于运算生成比特币的机器设备,本身具有财产属性。在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当事人订立的委托合同应属有效合同。同时,也提醒广大群众,比特币不具有与我国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投资要谨慎。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最高法:仲裁裁决裁定被申请人赔偿与比特币等值的美元,违反了国家对虚拟货币金融监管的规定】

【最高法:仲裁裁决裁定被申请人赔偿与比特币等值的美元,违反了国家对虚拟货币金融监管的规定】 《高哲宇与深圳市云丝路创新发展基金企业、李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案例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22年12月27日作为指导性案例199号发布。此前,仲裁庭裁决,变更云丝路企业持有的极驱公司5%股权至高哲宇名下;高哲宇向云丝路企业支付股权转让款25万元;高哲宇向李斌支付401780美元(按裁决作出之日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结算为人民币);高哲宇向李斌支付违约金10万元。高哲宇认为该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对此,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26日作出(2018)粤03民特719号民事裁定,撤销深圳仲裁委员会(2018)深仲裁字第64号仲裁裁决。 最高法裁判要点称:仲裁裁决裁定被申请人赔偿与比特币等值的美元,再将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属于变相支持比特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兑付交易,违反了国家对虚拟货币金融监管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仲裁裁决。

封面图片

【北京法院:比特币“挖矿”属于风险投资活动】

【北京法院:比特币“挖矿”属于风险投资活动】 1月23日消息,近日,北京市东城法院经审理案件认为: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通过特定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来的虚拟货币,具有去中心化、总量有限、匿名性等特点,是一种结合开源软件工程模式、密码学原理和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开源程序,参与者在执行特定算法成功后,有机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作为奖励,通过这种途径获得比特币的方法被称为“挖矿”。 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比特币“挖矿”本质上属于追求虚拟商品收益的风险投资活动,投资者须自行承担相关投资风险; 从行为效力上看,“挖矿”活动电力能源消耗巨大,案涉685台“矿机”日均耗电量达57500余度,且生产交易环节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稳定衍生风险突出,已经成为一种投机性工具,与《民法典》“绿色原则”精神相悖,属于行政法规禁止投资的淘汰类产业,违反公序良俗,应属无效合同; 从责任负担上看,比特币“挖矿”活动中出现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及由此引发的投资损失风险,应由投资者自行负担,因双方对合同无效均存在过错,故相关损失后果亦应由各方自担,故判决驳回原告勤某公司的诉讼请求。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