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麦克弗森使用「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概念去界定自霍布斯到洛克的政治学说中隐含著的预设前提,并论证现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所遭遇的

在书中,麦克弗森使用「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概念去界定自霍布斯到洛克的政治学说中隐含著的预设前提,并论证现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所遭遇的困境正是植根于个人主义的占有性。麦克弗森不仅以此书对17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做出马克思主义式的解读,而且树立了从理论文本内部寻找其隐含预设的分析范式,并展示了其缬密的论证逻辑。观点和方法上的创新使得本书成为当代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 作者简介 · · · · · · C. B. 麦克弗森(Crawford Brough Macpherson,19111987),负有盛名的加拿大政治学家,曾求学于多伦多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执教于多伦多大学。麦克弗森著作不丰,但皆为经典,《占有性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从霍布斯到洛克》(1962)、《自由民主的生命与时代》(1977)等作品对当代政治哲学理论发展影响深远。 译校者简介 张传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王 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本书中,麦克弗森将自由主义民主区分为保障式民主模式、发展式民主模式、均衡式民主模式和参与式民主模式,同时对于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比

在本书中,麦克弗森将自由主义民主区分为保障式民主模式、发展式民主模式、均衡式民主模式和参与式民主模式,同时对于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麦克弗森提出自己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理解。麦克弗森不仅探讨了相关民主模式的问题,也对经济民主、工业民主、社会民主等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麦克弗森生于加拿大,195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于1956年成为多伦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是当代西方著名政治学家,代表作包括《占有性个人主义 理论:从霍伯斯到洛克》等。

封面图片

《政治学说史(套装共2册)》

《政治学说史(套装共2册)》 作者: [美] 乔治·萨拜因 / 托马斯·索尔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9-1 页数: 1400 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自1937年问世以来,在英美世界畅销七十余年,堪称经典大学教科书或必读参考书,深邃睿智的政治理论圣经,甚至被誉为20世纪政治思想史的巅峰之作。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作了深入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上至柏拉图、下至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本书史料丰富,气势恢宏,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多年来在国内的政治学研究中享有很高声誉,实为透视西方政治传统之自我认知的一面明镜。上卷“城邦与世界社会”包括“关于城邦的理论”和“关于世界社会的理论”两编,着重梳理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教会时代西方政治思想流变的主要脉络。 #政治 #历史 #政治学 #史学

封面图片

《政治自由主义》作者: [美]约翰·罗尔斯

《政治自由主义》 作者: [美]约翰·罗尔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Political Liberalism 译者: 万俊人 出版年: 2011-10 页数: 629 本书继续并修正了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它的哲学阐释。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假定在“秩序良好的社会”里,存在着相对稳定和同质的基本道德信念。然而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互不相容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多元共存,且自由制度本身强化并鼓励着学说的多元化。那么,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如何能既保有各自的世界观,又拥有稳定而公正的社会生活呢?罗尔斯的回答基于对“秩序良好社会”的重新定义:这样的社会不再统一于基本道德信念,而是统一于政治正义概念。如今,“作为公平的正义”就是这样的概念,它是各种主要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之间重叠共识的焦点。罗尔斯相信,这种共识体现了宪法民主政体下最可能达到的社会团结。 #正义 #自由 #政治 #哲学 #社会 #自由主义

封面图片

埃默里大学哲学系主任、女权主义和民主政治学者诺埃尔·迈克菲是今天在校园内被暴力逮捕的上百位抗议者之一,北美学者的“一生所学只为此

埃默里大学哲学系主任、女权主义和民主政治学者诺埃尔·迈克菲是今天在校园内被暴力逮捕的上百位抗议者之一,北美学者的“一生所学只为此刻”就是现在。 “你能帮我给哲学系里打个电话告诉TA们我被捕了吗?我是诺埃尔·迈克菲,哲学系的系主任。” 相关新闻:美国各大校园再次爆发抗议,要求以色列停止侵略巴勒斯坦。

封面图片

【书名】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书名】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作者】本-艾米•沙尔夫斯坦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政治学 #伦理学 #理论 #历史 【简介】本书探讨的是,政治为何且如何是非道德的。作者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欧洲,以及部落文明中非道德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揭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非道德政治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着重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违背“真实”“公正”诸原则的政治行为?历史上主流的哲学思想,是否对马基雅维利主义持一贯的批判态度?在政治生活中采用欺诈手段,是否确实有助于政客们追求最大利益?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盛行,是否意味着未来更加美好的政治生活是不可能的? 阅读: 频道:@sharebooks4you 群组:@sharing_books4u

封面图片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政治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原校长、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邦佐同志因病医治无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政治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邦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4日上午8时10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7岁。遵照王邦佐同志遗嘱,遗体捐献,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 1980年,王邦佐与孙关宏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成立政治学教研室,次年即开始正式招收“文革”后的全国第一届政治学专业本科生。1982年4月,复旦大学承办了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人员参加的讲习班,为当时政治学得以在全国恢复和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这期讲习班后来被学术界戏称为“新中国政治学的黄埔一期”。 王邦佐还参与撰写和主编了《政治学教程》、《政治学概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教材。其中,《政治学概要》被全国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省市级党校选为教材,多次再版。他还逐步探索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理论。 (王邦佐同志治丧小组讣告,澎湃新闻,文汇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