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的九炷香》作者: 杨斌

《全球史的九炷香》 作者: 杨斌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火与风 / 万物工作室 副标题: 哪吒、龙涎香与坦博拉 出版年: 2025-2 页数: 384 本书以几个富有特色的历史主题与文化意象作为线索,串联起世界多地在历史上开启互动的广泛历史。 作者向我们呈现,哪吒所代表的“莲生/莲化”意象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埃及经由西亚和印度传到中国的;商周时期中原内地的海贝,也并非从本土的南方沿海地区传来,而是从马尔代夫经印度自西传入我国西北和北方。而元明时代江南官仓中的海贝则大多来自琉球,以此为切口,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琉球在此时所发挥的连接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乃至南亚的重要枢纽职能。 除此之外,作者还以海底磁山传说、龙涎香贸易为线索,揭示其背后的中国和印度洋(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贸易交流史;并揭示了1815年,位于南半球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号称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火山爆发),及其引发的极端气候异常,如何对全球,特别是19世纪的古代中国形成意想不到的阻碍力量。 全书内容形散而神聚,以莲印、海贝、龙涎香等微观事物为线索,追溯它们的来源和去向,及其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广泛探讨以中国为主要对象的亚洲大陆,与印度洋诸地、太平洋岛屿等地的文化、贸易交流史,最终展现出一部丰富又精致、跨越几个世纪的全球互动史。 #历史 #文化 #经济 #全球史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甲胄史》作者: 龚剑

《中国甲胄史》 作者: 龚剑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5-1 页数: 1170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 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 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脉络,对代表性的甲胄装备做出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 #历史 #战争 #战争史 #甲胄 #武器 #铠甲

封面图片

作者介绍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张宁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档案馆主任。研究专长为近代中外贸易史、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史、近代医疗史,研究课题包含近代中国从中药到西药的转折、近代中外贸易的往来、西式休闲对近代中国城市文化的形塑等,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中约一百年间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以及概念互动。

封面图片

《尤物》作者: 段晓琳

《尤物》 作者: 段晓琳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副标题: 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原作名: An Object of Seduction: Chinese Silk in the Early Modern Transpacific Trade,1500-1700 译者: 柴梦原 出版年: 2024-7 页数: 279 【编辑推荐】 一条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一部跨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史 中国明朝与西班牙治下的美洲,两大帝国的交流碰撞 汉学家伊沛霞、海洋史学者陈博翼、全球史学者乔瑜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1617世纪,中国丝绸风靡太平洋两岸,从王公贵胄的独有之物变为跨越社会阶层的“尤物”。跨洋丝绸贸易的出现,象征着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一种世界性的物质文化随之产生。与印度洋航路相比,太平洋航路的独特之处是将明代中国与西班牙帝国直接联系在了一起。这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会在美洲市场流行?面对丝绸全球化的浪潮,明代中国和西班牙的应对有什么异同?全球世界,如何影响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本书通过跨太平洋的对比,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历史 #太平洋 #丝绸之路

封面图片

《港口城市与解锁世界:一部新的蒸汽时代全球史》

《港口城市与解锁世界:一部新的蒸汽时代全球史》 探索蒸汽时代港口城市如何成为全球化枢纽,揭示贸易、技术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全球史 #港口城市与解锁世界 #历史爱好者 2025-06-30 22:15:54 https://pan.quark.cn/s/65f15df317c3

封面图片

《一把海贝》作者: [英]托比·格林

《一把海贝》 作者: [英]托比·格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原作名: A Fistful of Shells: West Africa from the Rise of the Slave Trade to the Age of Revolution 译者: 郭建龙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716 2019年英国国家学术院纳伊夫•鲁赞跨文化理解奖 2020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入围作品 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 重塑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及其与西方的关系 著名历史作家、《穿越非洲两百年》《汴京之围》作者郭建龙倾心献译 【内容简介】 西非似乎一直处于世界的偏僻角落,不借助西方之手,就无法走出部落制与原始的阴影。然而,当托比•格林踏上西非这片土地,翻开落满灰尘的档案材料时,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格林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为我们重塑了西非诸王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王国的存在建立于战争、税收、贸易、宗教信仰、权力的展示以及艺术品的创造之上。这是一部跨越数世纪的宏大且权威的西非历史,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西非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将该地区及其人民重新写进了他们也身处其中的世界史。 #非洲 #西非 #历史 #殖民 #政治

封面图片

《未竟之业》作者: [美] 史谦德

《未竟之业》 作者: [美] 史谦德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原作名: An Unfinished Republic: Leading by Word and Deed in Modern China 译者: 李兆旭 出版年: 2024-8-1 页数: 508 在这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力作中,作者史谦德巧妙地抓住了当时“每天必开会,开会必演说”的现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广会馆演讲台上的风波为枢纽,分别追溯了唐群英、陆征祥等人的政治生命。他们的身份、地位、际遇并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演说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新生的民国陷于运转不良的困境,演说本身及其带来的反响也可能有种种问题,但政治领袖对民意基础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民成为政治权威的来源,说明共和的价值取向已经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只是在当时尚未完成。 #历史 #文化 #辛亥革命 #民国史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