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未来人形机器人一定是主流

黄仁勋:未来人形机器人一定是主流 英伟达CEO黄仁勋日前参加了“CadenceLIVE硅谷2024”大会,与大会主办方Cadence公司的CEO进行了一场谈话。在双方的对话中,黄仁勋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一定是主流。 黄仁勋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人都要制造的设备将会是人形机器人,而且制造成本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低得多。“廉价汽车的售价在1-2万美元左右,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个价格区间内购买一个人形机器人呢?”黄仁勋表示。而且现在大部分环境都是为人类设计的,生产线是为人类设计的,仓库是为人类设计的,一大堆东西都是为人类设计的。在这种环境下,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更加灵活和多功能,并且更具生产力。 黄仁勋最后透露:“我很喜欢这一点,我很喜欢将把生物学变成工程领域。”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英伟达 CEO 黄仁勋称更喜欢 Perplexity AI 聊天机器人

英伟达 CEO 黄仁勋称更喜欢 Perplexity AI 聊天机器人 在最近与 Wired 的访谈中,英伟达 CEO 黄仁勋透露了他个人经常使用的聊天机器人 Perplexity AI。当被问及他对 ChatGPT 或 Bard 等工具的看法时,黄仁勋表示他更喜欢这个相对鲜为人知的聊天机器人。根据访谈内容,他几乎每天都会使用 Perplexity AI 和 ChatGPT。 那么,黄仁勋用这些聊天机器人做什么呢?他解释说,他主要利用这些聊天机器人进行研究,目前他尤其对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领域颇感兴趣。 注:Perplexity 自称是 “世界上首个对话式答案引擎”,这或许正是其吸引黄仁勋之处。其查询方便快捷,并且能自然地深入挖掘话题。Perplexity 还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历史查询线程库,以及一个用于浏览新闻和时事的 “发现” 功能。英伟达在 2024 年 1 月参与了一轮由 IVP 领投的 7360 万美元 B 轮融资,为 Perplexity 提供资金支持。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机器人时代已来 黄仁勋指向AI下一波浪潮:物理AI

机器人时代已来 黄仁勋指向AI下一波浪潮:物理AI 他着重强调了机器人和AI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AI的新一波浪潮是物理AI。AI能够理解物理定律,并与人类并肩作战……机器人和物理AI正在成为现实,而不仅是出现在科幻小说中,这真的很让人兴奋。”什么是“物理AI”? 物理AI英文为Physical AI,也称“实体AI”。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Aslan Miriyev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irko Kovač之前在《Nature MachineIntelligence》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如此定义“物理AI”:物理AI是指能够执行通常与智能生物体相关的任务的实体系统,可以实现机体、控制、形态、动作执行和感知的协同进化。在这次演讲中,黄仁勋表示,如今大多数AI并不理解物理定律,不以物质世界为基础。而生成图像、视频、3D图形和许多物理现象,需要基于物理并理解物理定律的AI。“为我们工作的AI,必须理解世界模型,才能理解如何解释世界、如何感知世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公司正在开发由物理AI驱动的机器人,这些AI模型能够理解指令,并在现实世界中自主执行复杂任务。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机器人是一个颇为广泛的概念。黄仁勋表示,当他提到“机器人”时,通常大家会想到人形机器人,“但这并不完全正确。一切都将是机器人。”机器人将遍布所有工厂,工厂将实现对机器人的统筹,而这些机器人将制造新的机器人产品。在黄仁勋的构想中,下一个由机器人工厂内的机器人制造的高产量机器人产品可能是人形机器人,最容易适应世界的机器人也是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AI的下一波浪潮已经到来,”站在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投影屏幕前,黄仁勋张开双臂,宣告全新时代的揭幕,“由物理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将彻底改变行业。这不是未来,这正在发生。”在英伟达的产品中,有多项内容与机器人有关,包括用于模拟应用的NVIDIA Omniverse平台、Project GR00T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Jetson Thor机器人计算机、NVIDIA Isaac平台等,比亚迪电子、西门子、泰瑞达等公司也正在将英伟达自主机器人技术集成到自家工厂中。英伟达内部也已组建研究小组GEAR,全称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意为“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该小组领头人之一、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Jim Fan彼时也给出了与黄仁勋相似的说法:未来每一台移动的机器都将是自主的,机器人与模拟智能体将和iPhone一样无处不在。“我们正在打造基础智能体:一个具备通用能力的AI,其能在虚拟与现实的多个世界中学习如何熟练行动。2024年将是机器人之年、游戏AI之年、模拟之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AI的这一把火从聊天机器人烧向人形机器人,加码投资的自然也不止英伟达一家巨头。上周OpenAI被曝已重启此前被放弃的机器人团队,一位接近OpenAI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个新组建的机器人团队已经初步形成,并已经运作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OpenAI副总裁、前机器人团队成员Peter Welinder表示,“我们始终计划重返机器人领域,与Figure AI的合作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即探索在高性能多模态模型驱动下,人形机器人能够取得的卓越成就。”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黄仁勋演讲背后的那排机器人究竟有什么来头?

黄仁勋演讲背后的那排机器人究竟有什么来头? 穿越喧嚣的声音,颇有几分造物者的姿态,让人觉得科幻电影的日常即将走入当下。你肯定也在琢磨,这些聚光灯下的九位人形机器人都有什么来头?别急,从左往右,我们这就开扒。Figure:Figure 01第一个登场,是我们的老朋友 Figure 01。三个月前,OpenAI 将 ChatGPT 塞进了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借助 OpenAI 的先进视觉和语言理解技术,以及 Figure AI 的神经网络技术,Figure 01 能够与人类进行流畅的对话,并执行一系列复杂任务。识别物体、递苹果,捡垃圾,收拾餐具,Figure 01 操作的丝滑程度出乎所料。Figure 01 背后的 Figure 公司,在 2022 年成立后不久,就吸引了包括 OpenAI、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顶尖科技公司的投资和支持。2024 年 2 月,Figure 公司在一轮融资中筹集到了 6.75 亿美元,使得公司估值达到了 26 亿美元。此外,Figure AI 商业化的步伐也未曾停歇,他们曾与宝马制造公司签订商业协议,将 AI 和机器人技术融入汽车生产线,并落户于宝马的工厂。宇树科技:H1会后空翻的机器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会后空翻的电动驱动人形机器人属实是屈指可数。H1 机器人的身高约为 180 厘米,体重约 47 千克,峰值扭矩密度达到 189N.m/Kg,移动速度可达 3.3m/s,这一速度打破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运动的世界纪录。并且,它拥有 19 个自由度,腿部关节电机峰值扭矩高达 360N·m,配合中空轴线和双编码器,被誉为同类规格中功率性能最高的机器人。此外,H1 机器人还具备 360° 全景深度感知能力,能够实现自主避障和定位导航功能。宇树科技的产品线涵盖了多个系列,如 Go 系列、B 系列、H 系列等,每个系列都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例如,Go 系列主要面向消费级市场,而 B 系列则更多应用于工业领域。宇树科技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曾受邀参加 2021 年央视春晚、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前不久,宇树科技也正式发布 Unitree G1 人形机器人,售价 9.9 万元起。在官方发布的展示视频中,Unitree G1 不仅能做“鲤鱼打挺”,还能耍金箍棒、缩骨、砸核桃、颠勺、焊接。谈及距离设想中的通用机器人还有多远时,宇树科技创始人兼 CEO 王兴兴表示:目前大家在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把 AI 技术拿过来给机器人用。但我觉得目前 AI 跟机器人结合的技术临界点还没到,可能整个技术方案还没跑通。Apptronik:Apollo都说人形机器人的宿命是进厂“拧螺丝”,Apollo 人形机器人也不例外。作为专为适应人类工作环境而设计的机器人,Apollo 能够自动执行搬运和装配任务,将汽车零部件精准地搬运到生产线上,供工人们进行组装。Apollo 还能在工业环境中辅助员工完成一些繁重的体力工作,能举起重达 25 千克的重物也不在话下。在设计方面,Apollo 采用了模块化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机器人的配置。比如作为双足行走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轮子运行的躯干或者安装在固定位置的躯干。今年 3 月份,Apollo 背后的 Apptronik 公司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达成一项商业协议。身高约 1.7 米、体重 140 多斤的双足机器人 Apollo 主要从事搬运、装配零部件等繁重的低技能劳动。目前,Apptronik 目标是在 2024 年底前实现全面商业化生产。Agility Robotics:Digit作为一款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人形机器人,Digit 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动物的运动机制,特别是人类的行走方式,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自如行动。例如,Digit 机器人能够在仓库中自主导航,找到存放空箱的位置,并用其手臂提起并搬运这些箱子到指定位置,以便它们可以被重新装填或转移。Digit 机器人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仓库和配送中心等环境中工作,执行搬运货物、存储货物等任务。它能够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抓取和运送塑料手提袋、整理包装箱等,在提高仓库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023 年 9 月,Agility Robotics 公司在俄勒冈州塞勒姆开设了首座年产能可达 1 万台的机器人制造工厂 Robofab。随着工厂的投产,Agility Robotics 于 2024 年完成首批 Digit 机器人的交付,并于 2025 年全面上市,预计定价 25 万美元。Sanctuary AI:PhoenixPhoenix 是 Sanctuary AI 推出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它被设计为具有类人智能,能够帮助完成广泛的工作。Phoenix 的身高为 5 英尺 7 英寸,体重为 155 磅,最大负载为 55 磅,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 3 英里。它的机械手具有 20 个自由度,模拟触觉技术使其操作精细度堪比人手。此外,其美学设计也有所提升,采用更大胆的色彩和纹理,使 Phoenix 在功能性与美观性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Phoenix 的特点在于其学习新任务的速度很快,而且成本比以前低。相比以往更多关注于机器人的腿部和行走能力,Sanctuary AI 最新发布的第七代 Phoenix 特别强调了机器人的上半身,尤其是躯干部分的动作。Sanctuary AI 的联合创始人和 CEO Geordie Rose 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通过第七代技术,公司能够捕获更多高质量、高保真的人类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反过来有助于加快 AI 模型的开发,使机器人能更快地部署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1X Technologies:NEOOpenAI 的亲儿子不只“Figure”一个,1X Technologies 也是被押注的对象之一。1X Technologies 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其最新的产品是 NEO 机器人。NEO 机器人是一款专为家庭和其他服务用途设计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类,能够执行各种家务任务,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身高为 1.65米的 NEO 机器人,体重达到 30 公斤,行走速度可达 4 公里/小时,跑步速度为 12 公里/小时,载重能力为 20 公斤,运行时间为 2-4 小时。NEO 的身体构造模仿人类的肌肉结构,确保坚固的同时也具备柔韧性。1X Technologies 在 2024 年 5 月宣布完成了 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推进 NEO 机器人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作为通用人形机器人,NEO 能够处理物流、制造、操作机械等工业任务,同时提供清洁、整理家务以及日常陪伴等生活服务。傅利叶智能:GR-1傅利叶智能的 GR-1 通用人形机器人是一款高度仿生的机器人,它拥有高度可扩展的设计,能够实现多种 AI 模型与算法的验证。GR-1 的全身由 32 个 FSA 关节构成,最大模组峰值扭矩达到 230NM,这些特性使得 GR-1 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中具有巨大的潜能。GR-1 的身高为 1.65 米,体重达到 55 公斤,全身自由度多达 40 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 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 5KM/h,负重 50 公斤。它采用了自主研发的 FSA 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系列,确保了在行动过程中的灵活性,并具备力量、稳定性、负载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与可靠性。傅利叶智能成立于 2015 年,经过多年的深耕,公司已经在健康、教育等多个场景下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并推出了 30 多款智能康复产品,服务于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家医院和机构。2019 年,傅利叶智能正式启动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成为中国较早一批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企业。波士顿动力:Atlas2017 年,会空翻的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 Atlas 惊艳了全世界 ...7 年后,液压驱动的 Atlas 宣布退役,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高效,环保的电动驱动 Atlas。电动驱动系统使得 Atlas 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接近人类的运动方式,提升了运动效率和稳定性。波士顿动力官方曾分享了一段关于新 Atlas 的视频。视频中,该机器人先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随后通过脚部以及头部的巧妙旋转,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站立。官方称:“下一代...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辉达催生数位人类技术 黄仁勋:未来个人电脑都是AI

辉达催生数位人类技术 黄仁勋:未来个人电脑都是AI AI教父、美国人工智能晶片制造巨头辉达(NVIDIA)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黄仁勋星期日在台北发表演讲,探讨人工智能(AI)产业革命,从AI工厂、机器人、到更终极的“数位人类”,一步步揭示各种新愿景。

封面图片

黄仁勋:NVIDIA有责任遵守法规 但会尽力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黄仁勋:NVIDIA有责任遵守法规 但会尽力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黄仁勋还提到,未来2到3年内,人形机器人技术将实现显著突破,预计100年后人形机器人将变得无处不在,成为产量最大的机器系统。他认为,全球劳动力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世界对制造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机器人的制造和AI训练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谈及AI应用的电力挑战时,黄仁勋表示,尽管短期内AI应用发展面临电力供应问题,但长远来看,AI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提出了在偏远地区创建数据中心,训练语言模型,然后将模型应用于人口密集地区的解决方案。此外,黄仁勋对英伟达股价屡创新高表现出淡然态度,称股价对他个人而言“没有意义”,他每天还是同一时间起床,每天持续工作。黄仁勋对于AI的安全性也表达了信心,认为AI不会超越人类控制,英伟达将持续规划AI安全机制和措施,确保AI的安全可靠应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黄仁勋最新对谈:8年间GPU芯片性能提高1000倍 未来机器人将更像人类

黄仁勋最新对谈:8年间GPU芯片性能提高1000倍 未来机器人将更像人类 “马斯克可以预见未来,但我认为,黄仁勋正在思考改变整个世界模式的遗产。黄仁勋一手缔造了一场工业革命。”克莱默表示,他已经购买了英伟达的股票,并获得了大量资金回报。在Mad Money对外公布的共计 20 多分钟视频中,黄仁勋坦言,英伟达用“加速计算”技术重新发明了计算机。在过去的8年里,英伟达提高了每个GPU芯片性能,AI 算力性能提高了1000倍。黄仁勋指的是全新的Blackwell架构B200芯片,比8年前的Pascal架构下的GPU产品提高1000倍 AI 性能。“现在,你可以拥有一台搭载GPU显卡、速度快100倍、能效高20倍、成本低20倍的计算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以及 AI 模型技术。”黄仁勋表示。黄仁勋也在对谈开头也感谢了股东的支持。他表示,在股东支持支持下,英伟达能够完成工作,实现英伟达的希望和梦想,为行业和世界做出真正的贡献。谈及全球 AI 军备竞赛,黄仁勋表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瑞典,各国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是创造自己的 AI 技术,要有主权 AI 意识。“因为数据属于人民。这是他们国家的资产,他们的国家资源。它可以与其他所有人结合并共享,但我们很乐意提供硬件来帮助每个人做到这一点。”黄仁勋坦言,通过 AI 技术进步,他希望每个国家都应该收获一个自主可控的 AI 技术体系。展望未来,黄仁勋强调,未来的机器人将看起来更像人类,原因在于它能创造更多的自动化工厂,以及推动人类自动编写计算机软件。随着AI持续演进,使用 AI 技术的公司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使经济规模更大。(作者|林志佳)以下是黄仁勋对谈整理,由 AI 机器进行翻译,钛媒体App进行编辑(有删减):Jim Cramer:这是英伟达创始人、总裁兼CEO 黄仁勋(Jensen Huang),我叫他达芬奇。在我们深入了解这里发生的事情之前,先看一看,我们的观众想要感谢你让他们能够在你的股票上退休,让他们的孩子完成学业,改变他们的生活。我觉得这样说很有礼貌。黄仁勋:谢谢你们。我想对所有的股东说声谢谢。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能够完成我们的工作,实现我们的希望和梦想,为行业和世界做出真正的贡献。所以我想谢谢你。Jim Cramer:我很感谢你。因为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开始,因为这是Mad Money疯狂的钱。你在这里创造的东西是非凡的,股票市场正在回报,2万亿美元的市值。我问问,你觉得,英伟达做了什么才配得上这样的估值?也许它仍然很便宜。黄仁勋:我认为,可能从来没有一家科技公司,对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做出更大的技术贡献。在如此大的规模上,我们重新发明了计算机。从我出生的第二年到1964年,电脑一直是一样的。而我们用“加速计算”的想法重新发明了它。现在,你可以拥有一台速度快100倍、能效高20倍、成本低20倍的计算机,能够以无人想象的规模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帮助解决了人工智能;我们在智能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智能是每一个行业的基础。这就是他们都在这里的原因。Jim Cramer:这是智能工厂吗?黄仁勋:这个在未来。你现在看到的就是这个。你们能看到这些服务器吗?是世界上最密集的计算机。这取代了过去的整个数据中心,并将它们缩小到这个小数据中心。这个机架可能比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更强大。Jim Cramer:在世界“计算机”变局当中,它会有两年,还是几年的变革?这会很慢吗?黄仁勋: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些更不可思议的东西。在过去的8年里,我们提高了每个芯片的性能。8年间,我们将其中一个芯片的性能提高了1000倍。Jim Cramer:这意味着它可以快速下载一部电影或者看书?或者说这么快是什么意思?黄仁勋:首先,它可能会读那些东西,可能会读关于电影的东西。如果你想问关于那些电影或书的问题,你可以说读这本书,现在让我和你谈谈这本书,你可以和它谈论现在买任何东西。Jim Cramer:它能让像苹果Vision Pro一样,成为一种商业产品吗?如果能够像汽车一样制造它,了解它的感觉,它所看到的,那将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核心公司的销售要素。黄仁勋:首先,我很喜欢Vision Pro,我得告诉你,它真的很棒。我真的很喜欢它,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跟踪世界、登记世界中的所有对象,你会认为是真的在场景里面。而非常棒的是,当我们将Vision Pro与这个世界连接时,我们称之为Omniverse,它在这些计算机上运行。从本质上讲,我们创造了这个与物理世界重叠的数字世界,而苹果称之为空间计算。你觉得你几乎就在那里。Jim Cramer:AI 能够解决医疗问题吗?帕金森氏症发展数十年,但没有人能够征服它,那现在有可能吗?黄仁勋:就像我们用 AI 技术去理解一本小说一样,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技术去理解蛋白质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现在,一旦我们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能够在计算机中操作和使用它,我们就可以使用计算机来模拟生命,这样我们就不必在潮湿的实验室中进行大量的筛选。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做很多筛选,电脑做得很快。我们可以探索更大的化学空间,探索目标蛋白质空间,更大,更快。因此,无论我们最终决定如何进行试验,都将有更高的可能性,利用 AI 技术真正通过试验发现更多的小分子技术。Jim Cramer:我很想鼓励人们观看你的演讲,特别是最后翱翔的未来以及华丽的演讲画面。但人们没有意识到,你其实是其他公司供应商,这就是什么我认为,人们不能理解英伟达是一家价值2万亿美元公司的原因之一,因为英伟达没有手机终端。黄仁勋:但也从来没有一家电脑公司像我们这样。我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我们与每个人合作,每个人都将在这里工作。研究人员和科学家进入这个来自价值100万亿美元的 AI 行业,变革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制造业等。当我们完成所有这些计算机的构建后,我们将它们分解成多个部分,并将它们集成到微软、Azure、惠普、戴尔和IBM的产品当中,然后将其推向市场。而应用软件由Cadence和Synopsys等公司提供。实际上,与我们合作的公司真的很棒,我们将自己的技术整合到Autodesk、Adobe等企业产品当中,甚至集成到所有计算机制造商中,让世界与其(我们)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云,每一个数据中心都有英伟达。Jim Cramer:这是我们一直听到的,但亚马逊正在开发一个有竞争力的 AI 芯片产品装备。我从你那里听到的一切都是好的,似乎没有听到和顾客“打仗”。黄仁勋:我们做的是非常不同的事情。首先是我们的GPU架构,一方面可以做 AI,另一方面也可以做计算机图形、物理模拟、数据处理、SQL数据处理等等。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量),大量的成本。对于许多客户来说,我们为他们减少了95%成本,持续使用的能源减少了20倍,连Google的数据支持现在也被GPU加速了。我们昨天宣布了与一家大公司合作的技术突破,利用 GPU,他们能够将加快数据处理速度。而所有这些,都是你可以在英伟达上做到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开发人员,你在NVIDIA上开发,你可以在AWS、Azure、惠普、戴尔上运行它。Jim Cramer:但现在需求很旺盛,很多人说没有足够多的英伟达产品。扎克伯格还发视频说缺少35万张GPU卡。黄仁勋:我们在 AI 计算爬坡的开始,人类正处于加速计算的开始阶段。Jim Cramer:它将持续几年才能够得到?我无法获得足够的科技力量的话,我该怎样才能和Jensen的公司合作?黄仁勋...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