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着陆区曾存在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着陆区曾存在大量液态水活动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星期天(9月18日)公布研究成果,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

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目前,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295天,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根据遥测数据判断,“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火星表面,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

根据遥测数据判断,“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火星表面,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18日在火星成功着陆,将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

美国“毅力”号火星车18日在火星成功着陆,将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毅力”号于美国东部时间18日15时48分许(北京时间19日4时48分许)进入火星大气层,在7分钟内完成进入、下降和着陆,于15时55分许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泽罗陨石坑着陆。随后,任务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毅力”号登陆火星后拍摄并传回地球的第一张照片。 美国航天局表示,“毅力”号成功完成火星着陆,但其探索火星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未来数周“毅力”号将进行一系列测试,随后开始对耶泽罗陨石坑长达两年的探测任务。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托马斯·楚比兴表示,“毅力”号是美国航天局迄今为止最宏大的火星车探测任务,主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迹象。为找到答案,任务团队为“毅力”号在耶泽罗陨石坑着陆做了最充分准备,这个区域也是有史以来探测器登陆火星最艰难的区域。 “毅力”号于去年7月30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在历经203天飞行后抵达火星。“毅力”号是美国航天局造访火星表面的第九个探测器,其任务包括寻找火星远古时期可能存在过的生命迹象,探索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特征,为未来人类探索和登陆火星探路等。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毅力”号将是首个从火星采样以供送回地球的探测器,它从火星上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未来将在其他火星探测任务中被带回地球。 首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随“毅力”号一同在火星着陆。“机智”号成为首架在其他行星飞行的直升机,任务团队将通过它验证在火星大气层飞行所需要的技术,为研发未来机器人或人类探索火星时携带的先进飞行器打下基础。 (美联社,新华社)

封面图片

火星上的液态水存在时间可能不足以令其形成生命

火星上的液态水存在时间可能不足以令其形成生命 以前,科学家们相信只有液态水才能塑造火星上的沟壑,因为地球上就是这样。没有考虑到的是升华,即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升华就是二氧化碳冰消失的过程(有时水冰也会经历这种过程)。冰冻的二氧化碳在火星上随处可见,包括在沟壑中。当二氧化碳冰在这些沟壑中升华时,产生的气体会将碎石进一步推向斜坡,并继续塑造斜坡。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行星研究员隆内克-罗伊洛夫斯(Lonneke Roelofs)的带领下,一个科学家小组发现,二氧化碳冰的升华可能塑造了火星沟壑,这可能意味着火星上最近出现液态水的时间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早。这也意味着火星上可能出现生命并繁衍生息的时间窗口可能更短。"在火星大气条件下,二氧化碳冰的升华可以使沉积物流动,并形成类似于在火星上观察到的形态,"Roelofs 和她的同事在最近发表于《地球与环境通讯》(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中说。进入稀薄空气地球和火星沟壑的形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我们可以肯定,液态水是它们在地球上形成并不断塑造和再塑造的幕后推手。这种活动包括开凿新的沟道,将更多的碎石带到沟底。古代火星可能有足够稳定的液态水来完成这些活动,而现在的火星表面却没有足够的液态水来维持这种活动。这就是升华的作用所在。在物质开始流动的同时,火星表面也出现了二氧化碳冰。在研究了类似的观测结果后,研究人员假设这些流动是在冰冻的二氧化碳升华时被气体向下推动的。由于火星上的气压较低,升华产生的气体流量比在地球上要相对大一些足以使物质的流体运动成为可能。有两种方法可以触发升华,使这些流体运动起来。当沟谷中较暴露区域的一部分坍塌时,尤其是在陡坡上,被太阳加热的沉积物和其他碎屑会掉落在较阴凉区域的二氧化碳冰上。坠落物产生的热量可以为冰霜升华提供足够的能量。另一种可能性是,二氧化碳冰和沉积物会从沟壑中脱离,落到较热的物质上,这也会引发升华。实验室中的火星这些想法存在一个问题:由于目前人类还没有登陆火星,因此无法对这些现象进行现场观测,只能通过航天器传回图像和数据。因此,一切都是假设。研究小组必须建立火星沟壑模型,以便实时观察火星沟壑的活动。为了在实验室中重现红色星球的部分地貌,罗伊洛夫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舱中建造了一条水槽,模拟火星的大气压力。它足够陡峭,物质可以向下移动,足够寒冷,二氧化碳冰可以保持稳定。但研究小组还在相邻的斜坡上增加了较暖的坡度,以便为升华提供热量,从而推动碎片的移动。他们对火星上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进行了实验:热量来自二氧化碳冰层下方,而温暖的物质则被浇筑在冰层之上。这两种情况都产生了假设的那种流动。为了进一步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由升华驱动的流动,他们又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是在类似地球的压力下,另一次是在没有二氧化碳冰的情况下。这两个实验都没有产生气流。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说:"这些实验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在火星大气条件下,二氧化碳升华可以使颗粒流动并维持下去。"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说:"因为这项实验表明,沟壑和类似的系统可以由升华而不仅仅是液态水形成,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火星表面有足够的液态水供应,可供生物(如果有的话)生存多长时间。火星的适居期可能比人们曾经认为的要短。这是否意味着火星上从未有过生物?不一定,但罗洛夫斯的发现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未来行星宜居性的看法。"《地球与环境通讯》,2024 年。DOI: 10.1038/s43247-024-01298-7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着陆20年后:NASA的"精神号"和"机遇号"如何深刻改变了火星科学?

着陆20年后:NASA的"精神号"和"机遇号"如何深刻改变了火星科学? 机遇号看到自己的影子:美国宇航局的精神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于 2004 年 1 月 3 日和 24 日登陆红色星球。这张图片显示的是机遇号在当年7月26日拍摄到的自己的影子,这一天是它执行任务的第180个火星日。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突破性发现重写科学他们的发现将改写科学教科书,包括"机遇号"在着陆后不久发现了著名的"蓝莓"在酸性水中形成的矿物赤铁矿球形鹅卵石。在执行任务数年后,精神号不畏艰险,拖着损坏的轮子,发现了古代温泉的迹象,这些温泉可能是数十亿年前微生物生命的理想栖息地(如果红色星球上曾经存在过微生物的话)。科学家们怀疑火星在很久以前就与今天的冰冷沙漠截然不同:轨道图像显示,火星上有一些看起来像水刻画的通道网络。但在"精神号"和"机遇号"之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液态水形成了这些地貌。负责管理火星探测车任务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南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项目科学家马特-戈洛姆贝克说:"我们的两辆漫游车率先证明了湿润的早期火星曾经存在过。它们为'好奇号'和'毅力号'等更大的漫游车了解更多红色星球的过去铺平了道路"。精神号和机遇号 20 周年海报:在"精神号"和"机遇号"着陆 20 周年之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这张双面海报来庆祝火星探测车项目,海报中列出了这两位先锋探索者在红色星球上取得的一些成就。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下载海报永恒的遗产部分得益于"精神号"和"机遇号"收集到的科学信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批准开发SUV大小的"好奇号"漫游车,以研究数十亿年前在这个曾经是水世界的地方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化学成分。(漫游车在2012年着陆后不久就发现它们确实存在)。2021年抵达红色星球的"毅力号"将在"好奇号"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通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联合开展的"火星样本送回"活动,收集岩芯,并将其带回地球,以检查远古微生物生命的迹象。在"精神号"和"机遇号"上工作期间,工程师们开发出了探索火星表面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包括使用专用软件和3D护目镜来更好地在火星环境中导航。在这两辆漫游车穿越火星岩石和沙地表面的过程中磨练了多年的专业知识后,工程师们能够规划更安全、更长时间的驾驶,并迅速制定出操作"好奇号"和"毅力号"所需的复杂得多的日常计划。科学小组成员也更加擅长扮演虚拟野外地质学家的角色,他们利用多年积累的知识,选择最佳方法,利用机器人"眼睛"和巡回伙伴携带的工具对火星地形进行调查。这段视频使用了2004年1月3日精神号着陆时在JPL拍摄的镜头,以及一段描述漫游车抵达红色星球的动画,以庆祝火星探测漫游车项目着陆20周年。三周后,"精神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抵达火星。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JPL-加州理工学院火星马拉松设计寿命仅为90天的"精神号"于1月3日着陆,"机遇号"于1月24日着陆。火星探测车坚持了多年就机遇号而言,坚持了近15年,最终在2018年屈服于一场行星尘暴。这种耐久性超越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最狂野的梦想,他们原本只期望在不超过三分之一英里(600米)的距离内进行局部探索。相反,通过他们的长寿机器人代理,研究小组有机会在火星的各种地形上漫游。机遇号"是第一辆在其他星球上进行马拉松式长距离行驶的漫游车,最终总共行驶了近 30 英里(45 公里)这是在其他星球上行驶的最远距离。这幅插图描绘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测车"机遇号"(Opportunity)在2004年1月登陆老鹰陨石坑(Eagle Crater)后的头11年零2个月里,像马拉松比赛一样驶过的路线上的一些亮点。2015年3月24日,机遇号在火星上工作的第3968个火星日(即sol),它的行驶距离超过了26.219英里(42.195公里)的马拉松距离。在这张地图上,北面在左侧。资料来源:NASA/JPL-Caltech/康奈尔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JPL 的前项目经理约翰-卡拉斯(John Callas)说:"这是一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范式转变。"我们所覆盖的距离和时间范围是一次真正历史性的飞跃"。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对于揭示火星不仅曾经是一个较湿润的世界,而且在其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还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水环境淡水、温泉、酸性和咸性水池至关重要。持续的灵感这对漫游双胞胎还将激励新一代科学家。阿比盖尔-弗拉曼(Abigail Fraeman)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高中生,在"机遇号"着陆当晚受邀来到 JPL。她亲眼目睹了第一个信号返回时的激动场面,信号确认了机遇号已经安全着陆。她后来成为一名火星地质学家,多年后重返 JPL,帮助领导"机遇号"科学团队。现在,弗雷曼是好奇号的副项目科学家,她把在机遇号着陆之夜遇到的许多人都称为自己的亲密同事。火星探测器之一的艺术家概念图:这幅艺术家的概念图描绘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红色星球上的一辆火星探测车。这两辆火星车"精神号"和"机遇号"于 2004 年着陆,持续时间超过了预期的 90 天。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弗雷曼说:"这些年来,我们的双子星车一直在运行,他们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群体,有多少人把探索火星作为自己的事业,这一点非常了不起。我感到非常幸运,每天都能和他们一起工作,我们继续冒险进入人类从未见过的地方,试图回答一些最大的问题。"JPL 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分部,为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局管理火星探测车项目。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火星地貌结构中的碎屑流后 天文学家在对火星液态水的存在有了新见解

研究火星地貌结构中的碎屑流后 天文学家在对火星液态水的存在有了新见解 "火星大气中 95% 都是二氧化碳,"Lonneke Roelofs 解释说。"在冬天,气温会降到零下120摄氏度以下,这足以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冰"。在冷冻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 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冰 ,而跳过液相。这个过程类似于地球上的霜冻,水蒸气形成冰晶,给大地铺上一层白色的薄膜。春季气温较高,加上火星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冰会直接蒸发回气体,再次跳过液相。火星上沟壑地貌的卫星图像,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 HiRISE(高分辨率成像实验)相机拍摄。沟壑两侧可见白色的二氧化碳冰。图片来源:NASA/JPL-加州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我们称之为'升华'。由于火星气压低,这个过程极具爆炸性。产生的气压将沉积物颗粒推开,导致物质流动,类似于地球上山区的碎屑流。即使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这些流动也能重塑火星地貌,我的研究结果表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几率比以前想象的要小。"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假设二氧化碳冰 可能是这些火星地貌结构背后的驱动力。"但这些假设主要基于模型或卫星研究,"Roelofs 解释说。"通过在所谓的'火星舱'中进行实验,我们能够模拟火星条件下的这一过程。利用这种专门的实验设备,我们可以直接亲眼研究这一过程。我们甚至观察到,在火星条件下,由二氧化碳冰驱动的碎屑流的流动效率与地球上由水驱动的碎屑流一样高"。Lonneke Roelofs 在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开放大学的火星舱旁。图片来源:乌得勒支大学"我们确信火星表面曾经有水。这项研究并不能证明这一点,"Roelofs说。"但是,生命的出现很可能需要一个存在液态水的漫长时期。以前,我们认为这些地貌结构是由水驱动的碎屑流形成的,因为它们与地球上的碎屑流系统相似。我的研究现在表明,除了以水为动力的碎屑流之外,冰冻二氧化碳的升华也可以成为这些火星沟壑地貌形成背后的驱动力。这将火星上水的存在推向了更久远的过去,使得火星上出现生命的几率变小。这使得我们比想象中更加独特。"但是,是什么让人们对 3.3 亿公里外的风景感兴趣呢?"火星是我们最近的邻居。它是唯一一颗接近太阳系'绿色区域'的岩石行星。该区域距离太阳足够远,可以存在液态水,这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有可能在火星上找到关于生命如何发展的答案,包括潜在的地外生命。"此外,研究其他星球上景观结构的形成是我们跳出地球环境的一种方式。你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对地球上的过程有新的认识。例如,我们在地球上也能观察到火山周围火成碎屑流中气体驱动的碎屑流过程。因此,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陆地火山灾害。"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