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能帮上什么忙?(解读)

【书名】我能帮上什么忙?(解读) 【作者】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医学 #科普 【简介】现代社会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但多数患者却没有接受过治疗。这背后既有精神疾病污名化的问题,也有精神科医生常被误 解、不受信任的问题。本书作为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医学人文作品,通俗易读,既有知识深度,又充满人文关怀。 音频 频道 群组 商务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免费载母子送终很累但欣慰 好心男:我不亏!能帮上忙就赚大了

免费载母子送终很累但欣慰 好心男:我不亏!能帮上忙就赚大了 早前载送一对母子跨越270公里出席其丈夫丧礼的好心男子,形容这是他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周末,不仅帮助到这对无助的母子,还让他有机会能回乡和家人团聚。

封面图片

【书名】我是谁?(解读)

【书名】我是谁?(解读) 【作者】段义孚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传记 【简介】将至古稀,知名美籍华裔地理学家、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回溯了自己的人生。他把童年放在世界格局的大舞台中联动叙事,回忆在欧美求学的岁月,提及自己选择地理学的原因,并将自己的生理和精神特质展示给读者,坦率而真诚地完成了对自我的剖析和反思。

封面图片

【书名】医生,我没事吧?!(解读)

【书名】医生,我没事吧?!(解读) 【作者】克里斯托弗·凯利,马克·艾森伯格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科普 #医学 【简介】这本务实、幽默的症状指南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40余种疾病症状,并将这些症状归类到头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四肢、皮肤、男性、女性等不同的专属门类,详细为我们解答了在面对身体出现不舒服时,我们最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就医,并从医生那获取更多的帮助。 音频 频道 群组 商务

封面图片

【书名】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解读)

【书名】命悬一线,我不放手(解读) 【作者】薄世宁 【格式】#mp3 #pdf 【分类】#听书 #医疗 #科普 #2023新书 【简介】作者以医学科普和⼈⽂叙事双重视⻆,还原ICU真实紧急的救治过程,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探讨当我们⾯临疾病冲击时,如何做好⽣死攸关的关键决策:省钱还是保命、放弃还是坚守、如何做最优决策、如何建⽴医患信任等。这本书不仅是⼀位医⽣的⼈⽂思考和⼈⽣体悟,更是让⼤家重新认识事关⽣死的困境与危机,并从中寻求更好的应对⽅式。

封面图片

常见的多动症(ADHD)药物被发现还有额外的惊喜

常见的多动症(ADHD)药物被发现还有额外的惊喜 直到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开始服药治疗,焦虑和ADHD 症状都有所减轻时,才会才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研究了特定多动症药物的使用与其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影响之间的关联后,一项新的研究似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动症是由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其多因素基础也导致了多动症行为症状的多样性,包括该疾病与情绪障碍、焦虑症、药物使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以及智力和学习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关联性或合并症。推荐的多动症药物治疗分为兴奋剂和非兴奋剂两类,这两种药物对多动症症状通常都有效。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全国 221714 名年龄在 16 岁至 65 岁之间、被诊断为多动症的人的数据。其中,56.5%的人合并有某种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焦虑症或压力相关疾病(24%)以及抑郁症和/或躁郁症(19.5%)。研究人员分析了特定药物与任何精神原因住院、非精神原因住院、工作残疾(定义为因病缺勤超过 14 天和/或残疾抚恤金)以及自杀未遂或因自杀死亡(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非精神疾病住院情况主要作为潜在的安全指标进行研究;例如,由于多动症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癫痫发作)而导致的住院情况。在 15 年的随访期间,哌醋甲酯(利他林、Concerta)是最常用的多动症药物,68.5% 的参与者使用过这种药物,其次是利右苯丙胺(Vyvanse 和 Elvanse),占 35.2%,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综合疗法占 27.1%,阿托莫西汀(Strattera)占 15.6%。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多动症药物,尤其是兴奋剂利司他明、右旋苯丙胺/右旋安非他明(Dexedrine)、安非他明和哌醋甲酯与精神科住院风险、自杀行为和非精神科住院风险的降低有关。特别是利右苯丙胺(Lisdexamfetamine),一直与精神科住院风险和自杀行为风险的降低有关。非兴奋剂阿托莫西汀只与工作残疾风险的降低有关,尤其是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研究人员说:"尽管有人担心苯丙胺类药物和哌醋甲酯可能会增加精神病和躁狂症等不良精神疾病的风险,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它们对精神疾病的净影响是积极的。这与之前的几项研究结果一致,这些研究显示,在使用多动症药物期间,自杀行为和药物使用障碍的发生风险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降低。"虽然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它使用了来自大型代表性队列的全国性数据,但研究人员指出,这也可能是一个局限。所使用的数据源缺乏临床数据,包括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与合并精神病相关的并存症状。他们还缺乏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的数据,也不知道患者是否有机会获得这些治疗。此外,研究结果只适用于与瑞典类似的医疗保健系统,因为瑞典的医疗保健系统为所有居民提供平等的服务机会,而且研究参与者可能并不完全代表全球人口的多样性。尽管如此,研究结果还是很有启发性的。研究人员说:"考虑到多动症患者的精神疾病合并症发病率很高,这些结果表明,使用多动症药物可以降低青少年和成人多动症患者的发病率"。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JAMA Network Open)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我的痛苦有名字吗?》

《我的痛苦有名字吗?》 作者: 河美娜(하미나) 出版社: 大块文化 副标题: 疯狂而古怪,傲慢又聪明的女子们--不被理解的痛楚,女性忧郁症 原作名: 미쳐있고 괴상하며 오만하고 똑똑한 여자들 译者: 徐小为 出版年: 2023-3 页数: 336 为什么20、30岁的女性容易得忧郁症? 会得忧郁症不是因为「本来就有病」 让她们以自己的语言述说 摆脱医学疾病与社会污名的定义 替女性书写全新的受苦简史 从2003至2020年,南韩屡次成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忧郁症」被指出是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成因。近年来,有越来越多20、30岁的女性被诊断出患有心理疾病,而20岁女性的自杀率也节节升高,2020年,南韩20-29岁的女性自杀人数比去年多出了40%。年轻女性的自杀问题如此严重,南韩当局已将20、30多岁的女性列为官方自杀危险群。 求助精神科医师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接连出现分享自身罹病经验的著述。不过,作者认为,虽然这些疾病经验的叙事十分重要,但如果只以「个人经验」的形式来省思忧郁症,就难以从社会及历史脉络的角度来检视这个被称为忧郁症的疾病,而我们对忧郁症成因的解释,也会因此只限缩在探讨患者身处的环境与个性。 为什么2、30岁的女性会得忧郁症?本书作者自己也是躁郁症患者,并察觉了心理疾病并非单纯是个人问题。她在书中访谈了三十一名2、30岁女性忧郁症患者,并结合了自身的精神医学知识、亲身面对医疗不公的经验,耗费两年的时间写成了此书。 本书采取了全新的观点,使用患者自身的语言,重新定义了名为「忧郁症」的痛苦,打造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公共沟通平台,让众人能互相讨论共有的受苦经验,并提出更平等面对忧郁症的看法。 正如同美国作家兼诗人安妮.波尔所说:「疾病的历史并非医学的历史,而是世界的历史」。本书作者摆脱了医学疾病与社会污名的定义,替女性书写了一部全新的受苦简史,而这是让一个文化理解痛苦的方式开始产生改变的起始点。作者让罹患忧郁相关疾病的女性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话,不再让医生和咨商师夺走诠释她们的主导权,而是成为自己人生的作者,采访对象包含韩国及海外的韩国女性,学历横跨高中毕业至研究所毕业。 #疾病 #女性 #社会 #抑郁症 #心理学#台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