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极简新药发现史

【书名】极简新药发现史 【作者】彭雷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历史 #科普 【简介】本书全面回顾了从古代经验阶段到现代生物药的发现历程,涵盖近150个新药案例。书中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新药发现的脉络,从偶然现象、科学实验到临床治疗中的发现,揭示了药物发现的规律和科学价值。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跨国制药企业的扩张路径及其对科学界、工业界和投资界的影响。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药,如天花疫苗、阿司匹林、青霉素等,以及当代抗肿瘤药物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发展。 下载 频道 群组 商务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北京支原体肺炎下月或达高峰 头孢青霉素等对其无效

北京支原体肺炎下月或达高峰 头孢青霉素等对其无效 北京预计将在11月迎来支原体肺炎感染高峰,专家提醒,青霉素和头孢对于支原体肺炎完全无效,提醒市民切忌盲目用药。 据界面新闻星期天(10月22日)报道,中国全国多地近期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中北京每年8月至12月是感染高发期,一般在11月前后达到高峰。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星期五(10月20日)发文提醒,常见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市民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专家解释,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但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这类药物完全无效。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专家并指,目前治疗的药物基本国产化,尤其阿奇霉素,效果和国外进口基本一致。 北京疾控中心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感染潜伏期一至三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既可引起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其症状以发热、咳嗽等为主。 目前,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感染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主。 2023年10月22日 1:48 PM

封面图片

AI用作辅助工具 助力缩短新药研发流程降低成本

AI用作辅助工具 助力缩短新药研发流程降低成本 一项新研究显示,科研人员能利用人工智能工作辅助开发原创新药,成功实现一款候选药物早期研发降本增效,并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理想结果。 新华社星期二(3月12日)报道,这是一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小分子候选药物,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生物医药公司英矽智能领衔的团队,利用AI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筛选靶点,并设计药物。 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科研人员与平台反复互动,给予平台正向或负向的反馈,不断缩小潜在靶点和化合物分子结构筛选范围,优化靶点和化合物选择。据介绍,英矽智能基于该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累的大量数据来建立了Pharma.AI平台。 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英矽智能研究员赵衡说,针对科研人员关注的病症,Pharma.AI可以分析多种数据和生物通路,以筛选出相应的潜在靶点,再根据选定靶点列举分子结构。该平台还可以“反向”筛选,针对已知分子结构列举相应的作用靶点和适用的病症,通过“老药新用”等策略缩短新药研发流程。 论文第一作者、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介绍说,在这款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团队历时18个月共生成78个候选化合物。相比传统制药方法,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效率显著提升,而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这款候选药物正在中美两国同步展开两项随机双盲对照2a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首款作用靶点与化合物分子均由人工智能平台发现且研发成功的创新药物。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龙科夫说,医药研发是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的挑战,这项研究让人们可以更深入了解以科学数据为支撑、用人工智能发现和设计新药的成效。 这项研究已刊发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科研人员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国。 2024年3月12日 9:03 PM

封面图片

沪研小分子原创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将填补相关抗癌药物空白

沪研小分子原创新药实现成果转化 将填补相关抗癌药物空白 一种针对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的临床前小分子原创新药,由华东师范大学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发成功并实现成果转化,近期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 Supercede Therapeutics 达成了总额为 1 亿美元的全球权益合作。记者了解到,这是目前全球唯一公开描述的选择性抑制 ActRIIB 信号传导的小分子化合物,填补相关抗癌药物空白。(解放日报)

封面图片

睿智医药:与华东师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睿智医药:与华东师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睿智医药公告,公司与华东师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组建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展药物发现、生物芯片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并筹建药物转化研究院或创新技术中心。此外,双方将加强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联合攻关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创新药物的研发申报。

封面图片

辉瑞及阿斯利康计划在中国推出多个新药

辉瑞及阿斯利康计划在中国推出多个新药 在北京,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表示,集团35年前进入中国,一直扩大生产、供应、研发和人员方面的投资,对中国的创新药物开发前景特别感兴趣。他说,目前公司在中国300多个城市拥有8000多名员工,亦向市场推出18种创新药物和疫苗,单计去年惠及3700万名患者。艾伯乐出席「投资中国」活动致辞时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改善逾14亿人口的医疗保健方向,包括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等,与辉瑞的目标一致,集团计划2025年前在中国提交17个新药或适应症申请。同场的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致辞时说,集团进入中国逾30年,至今有逾1.6万名员工;目前研发管线有逾200个项目,预计未来5年将在中国推出约100个新药和适应症。苏博科认为,中国正成为推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创新的基地,集团过去12个月已经与7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建立全球授权合作关系,总投资额达60亿美元。近期亦收购一家位于上海的公司,以加速发展癌症和免疫疾病的治疗策略。他又提到,集团最近宣布投资超过10亿美元建造两个新生产基地,其中一个位于江苏省无锡,另一个位于山东省青岛。集团同时与香港密切合作,正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设立研发中心,促进研究合作。 2024-03-26 13:18:12

封面图片

@onlychigua #科技 AI仅用30天就研发出潜在抗癌新药,并能预测患者的生存率

@onlychigua #科技 AI仅用30天就研发出潜在抗癌新药,并能预测患者的生存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与Insilico Medicine合作,利用名为Pharma的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平台,在30天内就开发出肝细胞癌(HCC)的潜在治疗药物,而且只合成了7种成分。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