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内部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需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将被约谈甚至劝退,引发小红

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内部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需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将被约谈甚至劝退,引发小红书等平台热议。多位员工向九派财经证实此事,称各组要求不一,部分达14小时以上,且多为口头指令。部分员工表示,即便工时已超12小时,仍因排名靠后被谈话,另有员工称请假一天也会导致工时不达标,需补班弥补。部分外包人员更表示,若每日工时不足11小时即被约谈,频繁不达标将被解雇。截至发稿,小米未对此回应。 订阅全网大事件曝光(吃瓜)↓ 投稿爆料/广告投放:@BG12288 #全网曝光 #吃瓜 #小米 被曝强制加班 :员工称日均工时低于11.5小时将被约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米 被曝 强制 加班 :员工称日均工时低于11.5小时将被约谈

小米 被曝 强制 加班 :员工称日均工时低于11.5小时将被约谈 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内部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需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将被约谈甚至劝退,引发小红书等平台热议。多位员工向九派财经证实此事,称各组要求不一,部分达14小时以上,且多为口头指令。部分员工表示,即便工时已超12小时,仍因排名靠后被谈话,另有员工称请假一天也会导致工时不达标,需补班弥补。部分外包人员更表示,若每日工时不足11小时即被约谈,频繁不达标将被解雇。截至发稿,小米未对此回应。 凤凰网

封面图片

小米被曝强制加班:员工称日均工时低于11.5小时将被约谈

小米被曝强制加班:员工称日均工时低于11.5小时将被约谈 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内部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需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将被约谈甚至劝退,引发小红书等平台热议。多位员工向九派财经证实此事,称各组要求不一,部分达14小时以上,且多为口头指令。部分员工表示,即便工时已超12小时,仍因排名靠后被谈话,另有员工称请假一天也会导致工时不达标,需补班弥补。部分外包人员更表示,若每日工时不足11小时即被约谈,频繁不达标将被解雇。截至发稿,小米未对此回应。

封面图片

你好,帮忙转发一下 。被别人忽悠到现在的公司,在蒙多基里 ,上班天天被洗脑像传销一样,还交私人手机 ,每天上班不低于14小时 提

你好,帮忙转发一下 。被别人忽悠到现在的公司,在蒙多基里 ,上班天天被洗脑像传销一样,还交私人手机 ,每天上班不低于14小时 提成每个月扣20% 干满两年才退 实在吃不消了 现在赔付5k刀,有没有公司愿意接我,如果接不了5k可以商量从工资扣,公司不要太黑都能接受 推广,客服经验都有 有公司接吗@ctzl004

封面图片

网约车挣钱难:日均出车12小时月入不到6000 有司机称不如进厂打工

网约车挣钱难:日均出车12小时月入不到6000 有司机称不如进厂打工 日均出车12小时,每月纯收入不到6000司机称跑网约车不如进厂打工“作为一个老司机,我们每天出车12个小时,平均每天流水340元,偶尔生意好的时候才能达到500元,但在过去一天500元很轻松就能做到了。之前一个月纯收入能有9000元,现在月流水只有9000元,除去充电、违章、过路费、车损等一些用车成本,每个月纯收入也就6000多元。现在为了每个月多挣点,不得不多跑跑夜班。为此老婆还经常吐槽,嫁给了网约车司机,就等于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老雷对蓝鲸新闻记者说道。和老雷一样感到网约车难做的人不在少数,在成都跑车的小王到7月为止才6个月工龄,年初干到现在已经萌生了转行的想法。他对记者说道:“我是租的车,一个月固定3000元,每天一觉醒来就要欠租车公司100块钱,不论是否出车,这个成本都是要自己承担的。刚开始一个月我流水有11000元,但后来才发现高兴的太早,那是新手保护期的光环,现在除去成本每个月纯收入只有4000多元。当初正是觉得跑网约车自由才做这行的,但现在发现根本没有自由,一天至少出车12个小时,多的时候要15个小时,累死累活这点收入还不如进厂打工。”蓝鲸新闻记者了解到,网约车行业除了自购车和租车跑网约车外,还有一种是上班的模式,即给公司跑流水,公司给你发工资。长沙的网约车司机洛洛对记者透露:“我们底薪只有5000元,公司要求月流水跑到9000元才能拿到7500元的任务薪资,跑不到工资几乎只有底薪。刚开始干的时候这家公司称多劳多得,有人一天能跑五六百,一个月能挣1万5,但自己干后才发现,一个月连9000都跑不到。”网约车越来越多司机挣得却越来越少事实上,跑网约车远比想象中的要辛苦。蓝鲸记者从多位网约车司机处了解到,司机们往往早上5点就要起床,6点准时出车,抓住早高峰的时间多跑几单,一直跑到10点收车充电吃饭,中午12点继续出车到4点左右,休息半小时后继续出车。如果拼一点晚班多跑几个小时,一天多的话能有15小时的出车时间。“什么工作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整月只休息两天甚至不休,到手工资却只有五六千,还不交社保。”从司机们的吐槽声中可以看出,跑网约车已是一项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的工作。蓝鲸新闻记者从各地受访者提供的数据整理发现,在一线城市,网约车司机的日流水可达到400~500元,二线城市约为300~400元,三线及以下城市日流水则更低。纯收入在日流水的基础上打6到7折,如果是租的车司机到手则更少。然而官方给出的日流水数据则更低。据《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市场运行管理监测信息月报》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与此同时,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则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重庆方面,运营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该市中心城区网约车日均出勤接单车辆约4.8万辆,日均总订单量65万余单,单车日均接单13.6单,日均营收约321元(未剔除平台公司流水抽成、订单信息服务费)。按照日均300元出头的流水计算,除去日常用车成本后司机日均纯收入约为200元,如果整月不休息,月收入也仅为6000元。但对于大多数网约车司机来说,整月不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在广州、重庆这样的一线、准一线城市,不到6000元的收入远远低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多地再次预警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为什么现在跑网约车不挣钱了?司机们收入下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今年4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与风险提示,并表示深圳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近年来,已陆续有从业者经过评估退出深圳市网约车行业。提醒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与从业人员,应详细了解网约车相关法规,做好市场调研,充分考量营运收入受供需关系、市场条件等因素变化,出现波动或持续下降等情形,客观评估行业从业人员实际收入水平,理性审慎作出从业选择。同月,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也发布了相关公告,重庆明确表示“中心城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5月,景德镇市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综合市区人口数量、群众出行需求、公交发展水平以及现有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行业内的首波预警,早在去年,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长沙、上海等多地连续发布饱和预警提醒,有地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甚至不足10单。网约车市场饱和、运力过剩的背景下,司机平均接单量逐渐减少,收入自然大不如前。为了弥补单量减少带来的损失,司机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接单量,原本每天工作10小时,现在每天要12个小时甚至15个小时,在这一趋势下,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将变得愈加辛苦。除了市场饱和、运力过剩的原因外,平台抽佣变相提高、用车成本上升、监管趋严等也间接影响了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一直以来网约车都是吸纳灵活就业人员的重要岗位,然而随着大量平台和司机的加入,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这导致从业者不得不面临收入降低工时变长的压力。不止一位司机对记者表示,2024一半过去了,今年跑网约车几乎没挣到什么钱,司机小王称:“做完这个月,准备退车进厂打工,厂里一天也是10个小时,还管吃住包三餐,每个月稳定六七千比跑车靠谱多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人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去年的 49 小时周平均工时创近二十年新高,为何出现这一趋势?如何解读?

中国人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去年的 49 小时周平均工时创近二十年新高,为何出现这一趋势?如何解读? 弗兰克扬的回答 49个小时在很多苦逼打工人的眼中,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一个时长吗? 49个小时,如果是分摊到六天,就是每天八个小时多一点,基本上跟现实中,很难找到双休的工作,这个现状能够对得上。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人家说的是平均值啊,还有很多人是被平均的啊! 是啊,我之所以说49个小时分摊到六天,就很正常,就是说,现在随便一个工作,都是六天工作制,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 我并没有说这种事实上已经很惨的打工人现状,就是比较惨的那一部分人了。 实际上,从这些年曝出的各种卷工时,疯狂加班的新闻里,就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公司来说,一周工作六天,每天上班时间超过十小时,都已经是常见现象了。 比如前一段时间被媒体集中报道的奇瑞疯狂加班卷工时事件。 这个公司不管是一周工作多少天,不管周六是不是奋斗者的工作日,已经内卷到了每个部门要根据总工时排名的地步,那实际情况就已经非常残酷了。 也就是说,决定你一周到底工作多少个小时的,不是公司的硬性规定,而是内卷情况下,你的同事们最低能卷到什么程度。 如果工时排名的同时,还有一些类似末位淘汰,至少末位扣钱惩罚的措施,那一周六十个小时的工时,可能都是短的。 这简直就是职场版的大逃杀或者鱿鱼游戏。 网传奇瑞汽车非法加班「卷」时长,排位落后会被通报,具体情况如何?暴露出哪些问题? 正是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已经上演过内卷大戏的公司,把打工人的每周工作时长拉到了六十个小时以上,所以才会有49小时这个平均数字。 更加令人悲伤的事实是,很多公司也都在不同程度地效仿着这些搞内卷的大厂。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领导带头加班,领导都不走,下面的人更不敢走,每天都按时下班走的人,下个月就会被逼离职。 在这种大背景下,打工人的工作时间,只可能被一味拉长。 内卷的传染是非常快且容易失控的,只要有一个人开始搞,并且得到了老板的默许,那最后就是内卷的极致灾难。 同时,平均值是49小时,而不是接近60,也说明现实中还是有一部分公司,是可以实现双休,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所以才能把平均值拉到49这个水平。 说明一些公司虽然也想内卷,但是内卷也是多少需要一些成本的,而他们付不起这个成本。 比如你给一个一线城市的工作开三千块工资,你让员工996,肯定是没人陪你玩的。 所以,我看到的事实大概就是,一周 拉到六十小时的,和一周低于四十小时的都是少数,而大部分苦逼打工人,都在享受着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偶尔加班的洗礼。 这就是现状,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变。 至于为什么难改,那都是不能深入探讨的问题。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弗兰克扬)

封面图片

碰瓷小米,智己汽车24小时实现“三连跪”

碰瓷小米,智己汽车24小时实现“三连跪”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刘涛可能是公开场合道歉最多的汽车“一把手”。今年1月,大量智己汽车车主反馈称遇到了车机故障,刘涛在微博中解释原因后称“深表歉意”。去年10月,App后台服务器宕机,刘涛称“万分抱歉”。更早之前,刘涛因为公司发布视频中自己在高速试驾智己L7违停、变道不打转向灯、实线变道、连续变道及超速等违章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同时也向公众进行过道歉。刘涛的诚恳,未能带动智己汽车的销量。此前,刘涛曾表示2024年智己汽车目标销量12万-13万辆。但今年Q1季度,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0001辆。分析认为,按照此销量估算,智己汽车可能达不到年度目标的一半。“碰瓷”小米后,三次道歉事件经过并不复杂。4月8日晚间,智己汽车发布新车L6,其在发布会中直接拉出了小米SU7 Max版本全面对标,并在介绍中误标小米汽车参数,称“小米汽车电机采用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的电驱,而智己L6则采用了前后双碳化硅电驱”。但很快,智己汽车遭到小米汽车的强力回击。4月8日晚到9日凌晨,小米公司发言人连发三条微博敦促智己汽车道歉。在小米汽车发言人看来,智己公司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的错误,要么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要么是“有意造谣抹黑”。这一做法和上汽集团声誉无法匹配,公司作为同行无法理解。或许是迫于压力,截至目前,智己汽车和刘涛已三次公开道歉。强调“对标近期同级流量热议的小米SU7产品力介绍过程中,由于团队内容审核疏漏,造成一处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然而,在最后一次致歉中,智己汽车还直言“小米公司发言人”在三次官方回应中用到了“有意造谣、抹黑、骚扰、不体面”等带有伤害性的道德贬义词,“请小米公司发言人能如雷军先生所说的那样‘口下留情’!”智己汽车这一连串的操作,不仅让消费者们看得一头雾水,也让业界深受震撼。一把手“善于”道歉事实上,这不是刘涛首次向公众道歉。今年1月3日,刘涛刚因为智己汽车车机大面积故障问题进行过一次公开道歉。今年初,大量智己汽车车主反馈称遇到了车机故障,出现的问题包括:车速、档位不显示;无转向声音、无雷达提醒且流媒体后视镜也出现了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车辆驾驶中存在安全隐患。据智己汽车相关软件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是“一个非常幼稚的软件Bug”导致的,“原因是在 IMOS 中集成了 PDC(倒车雷达)提示音的渲染算法中卡了一个时间戳的bug。”彼时,对于这一问题,刘涛便曾公开道歉称,“对于近期部分车辆出现的屏显信息和倒车提示音缺失的问题,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谨代表智己汽车向用户们深表歉意。”而在此之前,2022年12月5日,刘涛也曾因为公司发布视频中自己在高速试驾智己L7违停、变道不打转向灯、实线变道、连续变道及超速等违章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同时也向公众进行过一次道歉。当然,刘涛也有不道歉的时候。据新浪科技此前报道,早在智己汽车发布首款车型智己L7时,刘涛曾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天使轮车主”权益:车辆完成交付后,只要车主每年正常行驶超过5000公里,所产生的数据权益可以用于选择兑换下一代激光雷达融合支架系统,或在正常行驶三年,后去升级一块不低于120度电的高阶能量电池。但随后,公司因不知名原因变动该项政策,导致第一批购买车辆的用户权益变动,452名车主因此走上集体维权的道路,但作为曾经许下承诺的公司领导人,刘涛至今未对此事进行过公开回应。恐难达成年销量目标在经历了2023年从年头打到年尾的“价格战”后,进入2024年,国内汽车行业“卷”的程度,并没有丝毫减弱。一方面,降价依然是各大汽车厂商惯用的促销手段。据此前业内统计,仅2024年2-3月,便有比亚迪、问界、零跑、小鹏、东风、长城、奇瑞、广汽、上汽大众等约30家车企加入此轮价格战,通过直接降价、赠送权益、保值回购等方式进行获客。另一方面,华为系智能车企销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小米汽车等新造车势力的加入,也正抢占市场份额,加剧行业内卷。在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看来,“汽车市场的决战已经开始,淘汰赛正在上演,有技术、有根基、产品有特色、品牌被市场认可的企业最终才能活下来。”只不过对于智己汽车而言,作为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手打造的高端纯电品牌,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它,似乎并未在这场竞争中“卷”出理想的结果。据刘涛此前采访中透露,2024智己汽车目标销量12万-13万辆,智己达成目标所需月均销量为1万-1.08万辆,所需全年同比增长为 213.32%239.43%。不过,据上汽集团最新公布的2024年3月整车销售数据,截至今年3月31日,智己汽车1-3月累计销量10001辆,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刘涛此前公布销量目标的1/12,年度目标完成度较低。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车辆问题不断,新车发布事故不断的智己汽车,处境堪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